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修梯田旱作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自然降水条件下对新修梯田施肥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得出:1.不同施肥处理以有机无机配合的产量最高,其次是氮磷配施,单施磷量与对照相当;2.植株生物学性状以示同肥料的反应与产量趋势一致,因配施可增加作物茎叶量进而提高生物学产量;3.新修梯田增加施肥量,尤其是有机肥用量,并注意与化肥合理搭配,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梯田田坎水分耗散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北丘陵沟壑区梯田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监测结果的分析,认为田坎水分蒸发对田面土壤水分的减少作用,在距田坎1m距离内是明显的,它使作物单株产量较坡地减少了18.2%,理论计算表明:1m高田坎水分损失10.9%,2m高田坎水分损失11.2%。  相似文献   

3.
新修梯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修梯田不同部位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发现切土和填土部位有显著差异,对作物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填土部位物理性质好,养分含量高,作物产量高,但保墒能力差;切土部位物理性质较差,底土非常黏重,养分贫乏,造成作物的减产。建议在修筑水平梯田时针对两部位的差异采取措施,以充分发挥梯田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作物梯田种植是减少丘陵坡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为探究不同作物种植对梯田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以梯田撂荒、花生、黄花菜、油茶、苎麻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末开始小区试验,通过对梯田种植5、10年的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丘陵梯田种植5年土壤pH略有降低,10年后均有了显著提高,其中以油茶种植提升效果最为显著。(2)5、10年数据结果显示,梯田种植土壤pH与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多个指标呈现出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不同作物种植显著提升了土壤肥力,前5年土壤肥力处于迅速提升阶段,5~10年处于稳定阶段,土壤有机质提升效果从高到低分别为苎麻、黄花菜、撂荒、花生、油茶,最高为14.80 g/kg,最低为10.25 g/kg,均比初始土壤有机质含量7.59 g/kg显著提高。(4)土壤肥力状况主成分分析主要以梯田种植年限为因子进行聚集,其次以不同作物种植进行聚集,梯田措施影响程度大于不同作物种植措施。梯田和作物种植措施共同决定土壤肥力的提升,其中苎麻处理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南方丘陵区土壤肥力提升与梯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降水量和积温变化对天津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天津1960-2008年冬小麦单产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冬小麦产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3个时段(全生育期、拔节-灌浆期、播种前)的降水量以及越冬前正积温是影响天津冬小麦产量的两种主要气象因子。趋势分析表明,49a中天津地区3个时段的降水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越冬前正积温呈直线增加趋势;根据分别建立的冬小麦气象产量与影响时段降水量、越冬前正积温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全生育期降水量达到122mm、拔节-灌浆期降水量达到41mm、播种前降水量达到36mm和越冬前正积温达到511~627℃.d是天津冬小麦气象产量为正值的水分和温度临界指标;据此标准,49a中,3个时段降水亏缺概率为22%~80%,但由于灌溉能力的提高,降水对产量的影响作用减小;冬小麦越冬前遭遇低温的概率为10%~50%,遭遇高温的概率为8%,并随年代增加呈上升的趋势,积温对产量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新修梯田作物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土壤侵蚀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 研究材料与方法选择代表加拿大亚伯达地区土壤特点的6个试验样地(5个旱地、1个水浇地),样地的基本情况见表1.各样地原作物种类:LD和TB是小麦休闲;LI是禾  相似文献   

8.
作物产量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黑龙江垦区1949-1992年小麦单产资料为例,用灰色系统GM(1,1)动态预测模拟和预测趋势产量,用马尔柯夫链动态预测模型预报气象产量,从而组合一套完整的作特意一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以此模型对黑龙江垦区小麦单进行预测,其结果均怀实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宁南山区坡改梯作物产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夏项目区6个重点小流域实施坡改梯工程后不同年限的作物产量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限梯田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和马铃薯产量均以5年以上梯田最高,其次为3~5年梯田,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梯田修建3年后能够达到增产效果,5年以上的梯田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梯田修建初期,种植小麦和玉米均会出现减产现象,但种植马铃薯不会减产,在配套相应的培肥措施的条件下,修建当年种植马铃薯就能达到增产效果,因此马铃薯可作为宁南山区水平梯田修建初期种植的先锋作物。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安塞县近20年(1985;2004年)水土保持措施中梯田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96年以前安塞县梯田发展迅速,10年内梯田面积增长了95.57%,平均每年新建梯田1.038万hm^2。同时梯田对促进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稳定粮食产量、提高居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人均纯收入在此期间从187.65元增长到1126元;1996年以后,由于石油开采,安塞县经济发生了极大变化,2003年工业与建筑生产总值较1995年增长975.4%,其中石油开采量增长27.65万t,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极重要作用。但此时梯田建设趋于稳定状态,对地区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影响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1.
12.
<正>农业梯田的经济效益分析与试验性梯田的经济效益分析不同,因为农业梯田(以下简称梯田)不仪受水土保持系统方面的影响,还受农业、社会政策、基础生产资料、农民文化水平、农业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因此确定梯田效益值,引用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编的《人人爱护水土资源》新论文集中《用平行成对对比法分析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中的方法对梯田效益进行了计算,其计算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栽种20多年桃树之后梯田土壤的水文物理及农业化学特性,发现土壤侵蚀过程完全停止,土壤的水文物理特性变坏,土壤有机质及氮的含量降低而磷的含量增高,即在梯田上出现了水平田面肥力降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机修梯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必须及时、科学、认真、持久地搞好机修梯田的水土保持工作的观点,并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定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石埂梯田对田间作物产量及其收益的影响效果,在试验流域内分别布设了70个修石埂梯田与未修石硬梯田的试验小区,种植小麦和蚕豆。在每个石埂梯田小区内划出两个相互平行的正方形(面积为 8m2),一个在石埂梯田上方作为土壤积累区;另一个在上一级石埂梯田的下方作为土壤流失区;在每个未修石埂梯田小区内也划出一个正方形作为对照区。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积累区的作物产量、秸杆产量显著高于土壤流失区或对照区;(2)土壤积累区的作物产量、秸秆产量变化比对照区的稳定;(3)石埂梯田(设计标准超过30a)的回收率达到50%,几乎等于埃塞俄比亚地区报导的农民贴现率。  相似文献   

16.
郑剑英  吴瑞俊  翟连宁 《土壤》1995,27(4):199-202
黄绵土坡耕地连续12年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施氮肥对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不显著,施磷肥效果较好,氮和磷配合施效果更好,有机肥与氮或与氮,磷配施,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并可减缓土壤肥力的衰退。  相似文献   

17.
18.
作物产量农业气象统计预报基本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作物产量农业气象统计预报基本模型的研究,综合考虑农业技术进步、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形成的直接效应和农业技术-气候相互作用对作物产量形成的间接效应,提出了一个包括农业技术趋势、气候变化和农业技术-气候相互作用三项的作物产量农业气象统计预报模型,并以江苏省苏南地区单季晚稻预报实例对模式作了检验.  相似文献   

19.
<正>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面积13440km~2,其中耕地面积38.13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7%。全州现有耕地中,坡耕地为11.33万hm~2,占耕地面积30%,直接制约着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降水量分配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和规律,在对APSIM模型检验的基础上,运用APSIM模型和多元积分回归方法研究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降水季节分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PSIM模型可用来模拟小麦和豌豆的产量;作物产量除与年降水总量有关外,还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关;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对小麦和豌豆产量影响为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并且都为正效应;当年6~7月份降水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5~6月份降水对豌豆产量影响最大,最大贡献率为每增加1mm的降水量,小麦增产10.4kg·hm-2,豌豆增产10.3kg·hm-2;降水量季节分配比年降水总量对作物产量的形成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