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特征以往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该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地形及土地利用.(2)该区山坡地土壤侵蚀主要类型为水蚀,主要方式为溅蚀、片蚀、细沟及浅沟侵蚀.(3)该区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8373t/km2,其中以坡度大于25°的耕地和植被盖度小于10%的荒草地侵蚀强度最大,年侵蚀模数为18000t/km2,坡度为15~25°的耕地及植被盖度为10%~30%的林草地年侵蚀模数分别为15000t/km2和12000t/km2.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造成严重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而植被能从根本上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安塞县典型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侵蚀针法,结合2012-2015年降雨数据及不同植物群落特征的分析,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坡地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不同年份植被群落土壤侵蚀强度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不同植被类型群落防治土壤侵蚀的能力不同,具体为自然恢复灌木群落>自然恢复草本群落>人工灌木群落>人工乔木群落.灰色关联度显示,降雨量与坡度是影响植被群落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因素,乔灌木群落坡度>降雨量,草本群落降雨量>坡度.自然恢复植被群落枯落物盖度>植被盖度,人工植被群落植被盖度>枯落物盖度;因此,在当前植被条件下,未受到扰动的群落可有效减少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进行植被恢复时,应优先进行植被自然修复,适时适地引入乔灌木进行植被恢复人工调控,尽早促进乔木群落的林下植被发育,保护其林下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同时减少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过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正>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各种侵蚀十分活跃。由于坡度和坡面位置的不同,这些侵蚀过程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图1)。在顶部坡面(1区和2区),坡度由1区的几度增加到2区的35°,这里多为坡耕地,部分已辟为梯田,主要的侵蚀过程是溅蚀、面蚀和细沟侵蚀。2区下部的坡段存在一明显的转折,坡度往往陡增到40°以上(3区),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草坡。3区重力侵蚀和沟道侵蚀活跃,除地表侵蚀之外,洞穴侵蚀较发育,其入口多发育在1区和2区,而出口则往往出现在3区。谷坡的底部坡度平缓(4区),是坡面径流、泥沙流向沟口的通道。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沟壑区(Ⅲ)山坡地林草植被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黄土丘陵第三副区的3个流域林草植被状况调查和山坡地水、肥、光、温等在坡面的层面分布规律,自坡上而下依次提出了不同层面的林草植被优化配置模式及植物种,对本区林草植被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流域内建立人工径流试验小区和自然坡面径流试验小区,观测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现象、土壤侵蚀量和小流域出口治沟骨干工程的淤积量,并对小流域土壤侵蚀进行了分类。在特别界定小流域"坡面侵蚀"、"沟道侵蚀"和沟道"重力侵蚀"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建立起坡面侵蚀模数和沟道侵蚀模数的预报模型。该侵蚀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年降雨量为430mm左右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雨强下坡长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能随雨强不同而发生变异,采用岔巴沟流域径流场资料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雨强范围下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探讨了坡面土壤侵蚀的临界坡长。结果表明,坡长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受雨强效应的影响;团山沟坡面坡长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在I30高于和低于0.21 mm min-1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当I30≤0.21 mm min-1即小雨强范围时,随着坡长从20 m到60 m的增加,土壤侵蚀模数而逐渐减小,此时,土壤侵蚀模数随坡长的变化趋势与径流模数随坡长变化的趋势相同;当I30>0.21 mm min-1即大雨强范围时,随着坡长从20 m到60 m的增加,土壤侵蚀模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土壤侵蚀模数随坡长变化的趋势与径流平均含沙量随坡长变化的趋势相同;坡面土壤侵蚀的临界坡长非定值,是关于I30的函数。  相似文献   

7.
陇东黄土区丘陵沟壑区沙棘人工林分的年生长,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并均存在着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的年生长过程与脲酶,磷酸酶等转化土壤速效养分的酶活性变化规律相同,都为“夏高型”;转化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等与土壤有机质形成有关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秋高型”。土壤速效养分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低型”,夏季沙棘人工林分的年生长高峰造成了此时土壤速效养分较低  相似文献   

8.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土壤侵蚀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沟间侵蚀是指坡面上细沟未形成之前或细沟形成之后细沟间的土壤侵蚀过程。细沟间侵蚀量预报是整个坡面水土流失预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侵蚀为背景,以野外及室内试验资料为基础,论述了降雨动能、土壤抗剪强度、坡度、植被、表土结皮对细沟间土壤侵蚀的影响,提出了坡面一次降雨细沟间侵蚀总量的预报模型。本模型与径流及细沟侵蚀量预报模型结合,可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坡面水蚀总量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对3种蒿属种子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壤侵蚀程度下的猪毛蒿、铁杆蒿、茭蒿3种蒿属种子为研究对象,对3种植物种子产量与萌发特性进行了估算与观测,分析3种蒿类种子的产量、萌发率与土壤侵蚀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程度的不同,对种子产量与萌发率的影响很大,土壤侵蚀越严重,种子的有效性越低;同时,种子产量与种子的萌发率具有一致性,同一立地的种子产量高,其萌发率也高,说明种子的产量与萌发率对土壤侵蚀变化的响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探索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规律,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发展生产,减少入黄泥沙,寻求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有效途径,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53年在这一类型区建立了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进行了科学试验。30多年来,绥德站的同志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采取定位试验与调查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以韭园沟、辛店试验场为试验示范基地,先后  相似文献   

11.
黄丘一副区山坡地占全区面积的90%以上,大量的水土流失对山坡地的生态稳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该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结合山坡地枣树丰产载培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从枣树的载培到枣园的管理,研究,分析,总结了一套较完的山坡地树丰产载培技术,初步形成了适合当地山坡地枣树丰产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Strahler提出的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和基于沟道开析度、割裂度、主支沟系数的侵蚀沟道分类方法,对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安家沟流域和高泉沟流域具有典型性的15条侵蚀沟道进行分级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主支沟状况和割裂状况能大致反映沟道的侵蚀特征,强度割裂型和主沟型沟道、中度割裂型和半主沟型沟道有一定相关性。提出了强度割裂型和主沟型沟道、中度割裂型和半主沟型沟道、弱度割裂型和半主沟型沟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地形和土地利用对坝控小流域侵蚀速率的影响,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流域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影像数据并准确提取流域的地形因子和土地利用要素,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确定坝控小流域地形和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速率的影响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 坝控小流域侵蚀速率变化范围为2 869~14 191 t/(km2·a),平均侵蚀速率为9 984 t/(km2·a);坝控小流域的地形和土地利用因子存在一定差异,LS因子与L因子、连通性指数(IC)与地形湿度指数(TWI)、流域面积(A)与流域长度(BL)和形状因子(F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侵蚀速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中最大VIP值为坡长因子(VIP=1.66;RCs=0.30),其次是地形湿度指数(VIP=1.62;RCs=0.25)、坡度坡长因子(VIP=1.43;RCs=0.27)、连通性指数(VIP=1.39;RCs=-0.19)、农地面积占比(VIP=1.03;RCs=0.10)和草地面积占比(VIP=1.03;RCs=-0.10)。[结论] 各坝控小流域侵蚀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坡长因子、坡度坡长因子、地形湿度指数、连通性指数、农地面积比例和草地面积比例是影响流域侵蚀速率的重要影响因子,且VIP值都大于1。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蚀预报模型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产沙垂直分带性规律,提出小流域土壤侵蚀方式发生部位界定方法。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环境特点,设计了GIS支持下的小流域分布式水蚀预报模型结构,模型考虑的侵蚀过程包括雨滴击溅侵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以及沟道侵蚀。同时。提出模型各模块的计算方法,根据动态物质平衡原理。完成了流域侵蚀产沙过程演算。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河龙区间面积11.16万km2,60年代年均输沙量9.525亿t,年均输沙模数8535t/km2。考虑水库等栏沙,还原计算的年均产沙量为9.824亿t,扣除轻微流失面积3.82万km2及其年产沙量0.297亿t,黄土丘陵沟壑区7.34万km2面积上年均产沙量9、527亿t,年土壤侵蚀摸数为12980t/km2,比年均输沙模数高出52.1%。在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中,将坡长20m径流小区的年产沙模数改正为自然坡长的年产沙模数,加上坡面浅沟汇流加大冲刷的作用,未治理坡耕地年产沙模数在15000t/km2以上。由此算得的小流域各地类年产沙模数,作为工程规划设计和计算水土保持减沙作用的依据较为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沟壑区陡坡地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义地地大虎峪流域试验区域地目前治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试验区陆坡治理措施的试验研究认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陡坡地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有两条,对于旧林地的改造,应用以杂果经济林配置简易水保措施为主;坡耕地的治理则以种植中药 主,产充巨型水平沟为水保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浅沟水流水动力学参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浅沟侵蚀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重要的侵蚀类型,浅沟水流的水动力学参数研究是建立浅沟侵蚀物理模型或概念模型的基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燕儿沟小流域的坡地为对象,通过野外放水冲刷实验,对浅沟水流的水动力学参数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浅沟水流属于紊流范围,大多数情况下是急流;在坡度18°左右时,携沙水流的流速最小,阻力最大,此时水流的能量分配在侵蚀与携沙之间达到平衡;浅沟水流在坡度26°左右时流速达到最大,水流功率达到最大,最利于浅沟侵蚀的发生和发展。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浅沟侵蚀物理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连续14年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及其4种退耕类型径流、侵蚀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显著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退耕类型之间径流量和侵蚀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次序为:农耕坡地>牧草地>乔木林地>自然草地>灌木林地。地表径流和侵蚀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减流、减沙效应主要发生于7月和8月。牧草地累积减流、减沙效应随年度增加逐步下降,乔木林地的累积减流效应逐渐下降而减沙效应则逐步增加,灌木林地累积减流、减沙效应持续提高,自然草地则为先增长后降低的过程。14年观测结果表明:累积减流、减沙效应次序为:灌木林地>自然草地>乔木林地>牧草地。牧草地和乔木林地在短期具有较好的减流、减沙效应,而灌木林地和自然草地具有较好稳定持久的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柠条群落的更新,以定西市巉口镇龙滩流域的人工柠条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5种平茬处理方式(全部平茬、隔株平茬、隔行平茬、隔株隔行平茬、未平茬)下3个土层深度(0~20、20~40、40~60 cm)的8个土壤养分指标(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茬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平茬方式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层深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很明显,不同土层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尤其是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而且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呈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养分呈一定的表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