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4年连续观测的基础上,对石灰岩及片主林岩山地梓树不同栽植水土保持试验林分的生长,生物量,水文效应以及适宜造林密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提高山地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造林方式、造林季节、保墒措施、苗木处理、整地深度、造林坡向等技术措施对提高山地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其结果可为生产部门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坡防护林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多年试验和调查资料,通过对土壤水分和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树木--刺槐活立木解析资料的分析,划分出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沟坡造林立地条件类型邓黄土阴沟坡、红土阴沟坡和黄土、红土阳沟坡三种立地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引种、造林试验和调查资料,得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适宜造林树种;即刺槐、柠条、油松、侧柏等;最后根据试验和推广情况,从整地,苗木栽植等方面提出了六种实用造林技术,如深坑栽植、油松丛植,集流林业  相似文献   

4.
针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浅山造林难度大的问题。作者以在浅山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互助县西山乡朱尔沟主沟为试验点,进行了造林治理研究,做到了科研、推广、示范一体化,本文分析了各供试树种的生长状况及适应性,并根据各种造林立地条件类型的特点,对如何选择适宜树种和采用何种适当的造林治理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利用药物提高黄土高原造林成活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黄土高原大气干早、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选用具有保水抗旱、减少植物蒸腾、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植物生长的保水剂、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钠、腐殖酸钠、B9等药物和当地常用造林树种为供试材料,进行提高造林成活率研究。该研究将供试药物进行单独或配合施用,采取浇水、拌土、蘸浆、浸根等方式组成不同的药物配方28个进行对比试验,以综合指标为依据,筛选出6个显效配方,各配方平均造林成活率达80.7%~97.6%,比对照平均提高造林成活率20.6~26.8个百分点,每亩平均节省造林费10.37~31.78元。  相似文献   

6.
论黄土高原造林的适地适树与适地适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适地适树是造林树种选择的重要原则之一。但多年来适地适树原则在造林中存在着一些矛盾现象。在同一立地条件下,一些树种散生时生长良好,但用于造林并不能正常成林。依据一些适地适树树种并不适宜造林的事实提出就造林而言应该强调适地适林。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地适林原则是指选择既要适宜立地条件,又要适宜成林树种,在造林地建造有一定面积及适宜树种和林分结构的林地。要做到适地适林应依据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和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群落学特性及生态位理论,选择适宜成林的树种作为主要树种,并辅以相应的伴生种建立合理的林分(植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7.
<正> (二)降水量、蒸发量、土壤含水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往往由于气候干燥,土壤水分亏缺,导致苗木死亡。在苗木成活期间,降水量的多少、蒸发量大小、土壤含水量的盈亏是影响造林成败的主要因素。经过试验,就降水量、蒸发量、药物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及其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作如下分析。 1.降水量、蒸发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容器成苗定植是把苗辅内的成苗重新定植在容器内,集中进行浇水、施肥管理,待缓苗形成新根后,连同容器栽植的造林新方法,此法有利于降低造林成本,解决造林任务大与季节短的矛盾,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实施退耕还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十分关键。根据孝义市近几年来的实践,必须依照地域实际提早进行预整地,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适宜的树种,树苗一定要高质量,栽植一定要精细,切不可忽视幼树的抚育管理等项技术措施,是保证造林成活率的几大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奈曼旗沙区小叶杨(Populus simonii)防护林造林密度对林下植被的影响,提出适宜植被群落多样性恢复与稳定性发展的造林密度。[方法]以自然恢复状态下,林龄相近的3种典型造林密度类型(867~1 022株/hm2,1 444~1 667株/hm2,2 177~2 322株/hm2)的小叶杨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每木检尺、物种组成与多样性、植被群落结构等调查,对野外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造林可以显著提高植被恢复与演替速度,造林密度的大小对林下植被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有显著影响,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林下草本生物量、物种组成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大,植物恢复程度、群落稳定性上升;造林密度与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数量、林下植被盖度、林下草本生物量等植被特征指标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当小叶杨防护林造林密度为867~1 022株/hm2时,群落与未经开垦的草地样地的群落相似性最高,植被群落演替逐渐向地带性植被发展,与其他造林密度相比更有利...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绿化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解决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改良造林绿化的难点。[方法]分析黄河三角洲目前的盐碱地资源和特点,阐述盐碱地改良与造林绿化现状。在此基础上,依据前人的技术和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来盐碱地生态改良的研究与实践。[结果]提出了适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绿化的关键技术:(1)利用传统方法造林绿化改良盐碱地;(2)重视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结论]利用盐碱地造林绿化关键技术,实现黄河三角形洲滨海盐碱地改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沟壑区阴坡油松集水造林集蓄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水量平衡原理,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阴坡坡地油松集水造林的年耗水量、土壤水分盈亏、土壤含水率、苗木成活率、苗木生长量、整地费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汛前是一年中土壤水分亏缺最多的时段,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段;黄土高原沟壑区阴坡山地油松集水造林适宜的集蓄比为3∶1~4∶1,适宜的造林密度为1000~1250株/hm2。  相似文献   

13.
集雨造林工程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定西县集雨型漏斗式集流坑、燕尾式集流坑、膜侧集流沟 3种集雨造林工程设施的试验研究和实地调查指出 ,定西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造林必须以保水为基础 ,以立地条件为前提 ,构造适宜的工程措施 ,配套经济效益高的树种 ,才是改善生态环境 ,增强农村经济增长后劲 ,进行西部大开发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区人工造林对不同土壤类型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观点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除了黄绵土以外,其他两种土壤(红黏土和风化岩沫土)由于营养贫瘠不能维持林木生长发育,不宜进行人工造林。为了拓展黄土丘陵区适宜人工造林的土壤范围,1996-2005年,在陕西省延安市黄土丘陵区开展了土壤类型对人工造林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工植被过度消耗土壤水分,黄绵土土壤地类大面积人工造林可能导致土壤水分短缺以及其它潜在的一系列风险。在红黏土和风化岩沫土土壤地类开展人工造林,单一树种的成活率与黄绵土接近、混交林成活率显著高于黄绵土,这两种土壤类型人工造林对土壤水分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水分条件适中的沟谷两岸,红黏土和风化岩沫土土壤地类具有开展人工造林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坡防护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壤水分和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树种——刺槐活立木解析资料的分析,将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沟坡宜林地划为三个质量等级,将沟坡造林立地条件划分为黄土阴沟坡、红土阴沟坡和黄土阳沟坡、红土阳沟坡四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引种、造林试验和调查资料,得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适宜造林树种.依据试验和推广情况,提出了深坑栽植、油松丛植、集流林业、雨季造林,冬季幼树埋土、ABT生根粉浸根等宜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推广的实用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青海省东部的旱坡地上,对青杨植苗造林与插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状况及造林费用的定量测定表明:插杆造林成活串、保存率分别比植苗造林提高25.9和33.6个百分点;植苗造林的幼苗高、径生长速度远低于插杆造林;插杆造林费用为820.5元/hm2,比植苗造林节约2269.5元/hm2。为提高旱坡地青杨造林质量,减少造林投资,应改植苗造林为插杆造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及国债造林现状,分析了国债造林难度和影响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国债造林质量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年降水量仅为300~500mm地区的抗旱造林中,集成现有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为半干旱退化山区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薪炭林、饲料林、用材林、水源涵养林等的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柠条直播与植苗造林效果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柠条直播与植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状况的定点对比观察表明:植苗造林平均成活率为94.3%,保存率为85.5%,分别较直播造林提高38.3和67.6个百分点;1~4年生植苗柠条的各生长指标均高于相应的直播柠条;1年生出圃苗的各生长指标均高于或相当于直播造林的4年生苗木。为提高柠条造林质量,加快水保林建设,应改直播为育苗栽植造林。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年从事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工作的实践,系统总结了荒山造林、工程造林提高成活率的一些关键措施。如造林苗木随起随栽,尽量减少假植时间;苗木运输过程中精心包装,夹层填加冰块或具有保湿功能的植物,保持湿润、通风;起挖苗木栽植前进行及时必要的临时假值,防止太阳曝晒,对苗木地上部分截干、修枝、摘叶,对地下部分截根、修根、浸水;栽植时采取幼苗根系裹泥浆,大苗浇水并多次覆土;栽植后及时浇水、覆土保墒,造林成活的幼苗冬季进行覆土埋苗等,可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