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多年品比和区试试验结果表明:鸿雁7号属灌木型,中叶早芽,无性系新品种,其生长势强,产量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61.5%,在四个省份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16.85%、22.95%、25.28%和110.34%。适制高香乌龙茶,品质优良。花香浓郁高长,滋味浓爽带花香,汤色黄绿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6分,全国区试品质审评比黄棪高0.5-3分;花香绿茶滋味浓爽,香气高长,汤色叶底绿明亮,香气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抗寒旱和抗虫能力强,易扦插,种植成活率高,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
鸿雁1号是以铁观音的杂交后代为亲本,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高香乌龙茶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早芽种。树姿开张,生长势强,产量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51.6%,在四个跨省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17.82%、19.41%、23.19%和42.67%。适制高花香乌龙茶和绿茶,制乌龙茶外形绿润,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汤色绿黄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分,比黄棪高0.1-1.67分;制绿茶外形翠绿细秀,香气高爽,滋味浓醇爽口,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栽培适应性好,抗寒旱和抗小绿叶蝉能力较强,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3.
适制多茶类高香型茶树品种“白毛2号”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毛2号系从我省珍贵茶树资源乐昌白毛茶群体中单株选种法育成的高香型无性系新品种。属小乔木型,中叶种,具有早芽高产,抗逆性强,适制性广,高香优质等特点。品比四年平均667m~2年产鲜叶1065.5kg,比对照种白毛群体增产29.9%,跨省区试四点三年平均比黄棪对照增产43.07%。芽叶内含物丰富,制多种名优茶,品质优异。制银毫茶白毛厚披,滋味浓爽,春茶毫香高,夏秋茶呈兰花香;制花香绿茶,花香浓郁高长;制金毫茶外形秀丽,花香浓郁,滋味浓爽显香,汤色红亮,工夫红茶及红碎茶均为高香特色;制乌龙茶,易加工,制优率高,春夏秋皆优,成茶兰花香浓郁高长,滋味醇爽带花香,回甘力强。多点区试茶样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评,品质优于国家级乌龙茶对照种黄棪。试验表明,品种适应性好,适宜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茶区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金牡丹等乌龙茶新品种永春点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2年在永春县东平青年茶叶良种示范场开展了乌龙茶品种区域试验,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⑴金牡丹、紫牡丹、黄玫瑰产量高,分别比对照种福建水仙增产11.4%(p<0.05)、30.7%(p<0.01)与5.5%,比对照种黄棪增产23.0%(p<0.01)、44.3%(p<0.01)与16.5%(p<0.05)。⑵品质优异,金牡丹和紫牡丹具 “韵味”特征,黄玫瑰具 “透天香”特征,乌龙茶品质均明显超过福建水仙,亦超过黄棪的水平。⑶种植成活率高,适应性与抗寒、抗旱性强。⑷金牡丹、黄玫瑰开采期早,比福建水仙早8~10天,属早生种;紫牡丹比福建水仙早4~5天,属中生种。总之,金牡丹、紫牡丹和黄玫瑰在永春区试综合性状表现优异,适宜在永春及气候条件相类似的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台湾乌龙茶“金萱”和“翠玉”的引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况 最近几年,人们对茶叶的消费,追求高档优质、高香型。乌龙茶以其特有的自然高花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乌龙茶在市场上占有率也越来越大。目前,我省乌龙茶的产量1.5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35%以上,仅次于绿茶产量。我省茶叶市场正从红、绿茶向乌龙茶方向转变。国内外茶叶市场也开始向乌龙茶方向发展。 乌龙茶生产主要有闽、台、粤三大类型,其品质各异。台湾乌龙茶滋味醇和爽口,香气清香,花香明显,有别于我省单枞的滋味浓、香高和福建铁观音的滋味醇厚香纯的特点。台湾乌龙茶品种“金萱”和“翠玉”是台湾省茶叶改…  相似文献   

6.
杨阳  曾贞 《福建茶叶》2003,(2):20-22
1997-2001年悦茗香、金观音、黄奇、黄观音在湖南长沙参加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鉴定结果表明:①产量高,比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增产49.4%-71.6%,增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②品质优异,乌龙茶品质审评结果均明显超过对照种福建水仙;③种植成活率高,高达97.2%-100.0%;④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强,超过或相当对照种福鼎大白茶;⑤春梢生育期早,悦茗香、金观音、黄观音属早生种,黄奇属中生种。综合鉴定表明四个参试的福建乌龙茶新品种均适宜在湖南茶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1998年至2015年金玫瑰等乌龙茶新品种在武夷山市进行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以福建水仙和肉桂为对照种,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近三年对金玫瑰的鉴定结果表明::①产量高,春茶产量分别比对照种武夷肉桂、福建水仙提高了26.03%和11.94%,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属高产类型品种;②制作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褐绿润,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耐冲泡,内质优于对照种武夷肉桂、福建水仙。③春茶开采期早,分别比对照种福建水仙、武夷肉桂提早了约10d、12d,属早生种;④抗逆性与适应性较强,与对照种福建水仙、武夷肉桂相当。综合鉴定表明,乌龙茶新品种金玫瑰经济性状优异,适宜在武夷山市茶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998-2002年紫牡丹,金牡丹和黄玫瑰在武夷山与永春区试与示范鉴定结果表明:(1)产量高,比对照种福建水仙,黄旦,肉桂增产5.5%-44.3%,增产明显或显著;(2)品质优异,乌龙茶品质审评结果均明显超过福建水仙,亦优于肉桂和黄旦;(3)制优率高,超过福建水仙和肉桂;(4)种植成活率高,抗寒,抗旱性强,适应性广;(5)开采期早,金牡丹,黄玫瑰属早生种,紫牡丹亦比福建水仙,肉桂早,属中生种;(6)适宜在我省乌龙茶茶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小乔木型中叶类茶树品种的扁形绿茶的品质水平,以摊放程度、青锅方式、辉锅方式为因素,进行三因素二水平L4(23)正交试验,选用两种高香品种黄棪和梅占,对生化成分、滋味化学鉴定、茶汤色度值和感官品质等品质化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品种不同对扁形绿茶品质化学特征有影响;(2)T2处理(减重率10%~15%→微波杀青后多功能机整形→多功能机辉锅)为最优工艺,可实现扁形绿茶全程机制,生产效率高、容易稳定品质,在提高茶汤亮度和提升叶底品质上有突出优势,并能够形成品种独特的品质特色(黄棪表现为汤色嫩绿明亮,带花香;梅占表现为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鲜嫩).  相似文献   

10.
1997~2001年岭头单丛在湖南长沙参加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结果表明:①品质优异,乌龙茶品质审评结果明显超过对照种福建水仙;②产量中等,比对照种福鼎大白茶低;③种植成活率高;④抗寒、抗旱能力较弱,抗病虫能力强;⑤春梢生育期早,属早生种.综合鉴定表明岭头单丛是一个早生、乌龙茶品质较突出的大叶种,适合在极端低温0℃以上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杨阳 《广东茶业》2003,(4):31-32
1997~2001年岭头单丛在湖南长沙参加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结果表明:①品质优异,乌龙茶品质审评结果明显超过对照种福建水仙;②产量中等,比对照种福鼎大白茶低;③种植成活率高;④抗寒、抗旱能力较弱,抗病虫能力强;⑤春梢生育期早,属早生种。综合鉴定表明岭头单丛是一个早生、乌龙茶品质较突出的大叶种,适合在极端低温0℃以上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7年在武夷山市对乌龙茶新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1)黄观音、金观音、新选206种植成活率高,抗寒、旱性强、与黄金枝、肉桂元明显差异。(2)成期平均鲜叶产量、黄观音、金凤音、新选206分别比对照种黄金桂、肉桂增产两成以上,增产明显。(3)加工乌龙茶黄观音、金观音、品质达到黄金桂或肉桂水平,香气明显优于福建水仙;新选206达到或接近黄金枝、肉桂水平,优于福  相似文献   

13.
对3个茶树新品种金玫瑰、紫观音、春桃香在福州的适应性进行鉴定,以黄棪为对照.结果表明,金玫瑰、春桃香的种植成活率高于黄棪,紫观音与黄棪相当;3个新品种的树高、树幅、茎粗等性状均优于黄棪,表现生长势强;金玫瑰的春梢萌芽期比黄棪早1~3 d,为早生种,春桃香、紫观音比黄棪晚10 d左右,均为晚生种;金玫瑰、紫观音、春桃香的1芽3叶百芽重均与黄棪相当,发芽密度均高于黄棪,鲜叶产量分别比黄棪高13.0%、5.0%、7.0%;3年乌龙茶感官品质审评得分分别比黄棪高2.17分、1.00分、3.17分,均表现品质优异;经多年鉴定,其抗寒性与黄棪相当,均适宜在福州中高海拔山区或气候条件相似的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对3个茶树新品种‘金玫瑰’、‘春桃香’、‘紫观音’在霞浦的适应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玫瑰’、‘春桃香’、‘紫观音’的种植成活率高于黄棪(对照);3个新品种的树高、树幅性状均优于黄棪,表现生长势强;‘金玫瑰’的春梢萌芽期与黄棪相当,为早生种;‘春桃香’、‘紫观音’比黄棪晚10 d左右,均为晚生种;发芽密度均高于黄棪,鲜叶产量分别比黄棪高24.43%、14.42%、3.65%;3年乌龙茶感官品质审评得分分别比黄棪高2.83分、3.03分、3.33分,均表现品质优异;经多年鉴定,均适宜在霞浦气候条件相似的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黄玫瑰等乌龙茶新品种武夷山点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2年在武夷山市开展了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黄玫瑰、金牡丹平均鲜叶产量分别比对照种福建水仙增产8.4%和10.7%;比对照种肉桂增产20.7%和23.3%,差异达显著水平;紫牡丹比对照种福建水仙和肉桂分别平均增产18.1%和31.6%,差异达到显著与极显著水平。(2)加工品质鉴定表明,金牡丹和紫牡丹花香显,具有“韵味”特征,共玫瑰具有“通天香”特征,明显超过对照种福建水仙,品质审评得分也超过肉桂。(3)制优率高,均明显超过肉桂和福建水仙。(4)种植成活率均高达90%以上,适应性强。(5)黄玫瑰、金牡丹、紫牡丹遭遇2000年初罕见的低温霜冻天气和2002年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田间调查均未遭受严重的寒冻害和热旱害,表现抗寒、抗旱性强。(6)黄玫瑰、金牡丹春茶开采期比肉植早15天左右,比福建水仙早13天左右,属早生种;紫牡丹比肉桂、福建水仙早6-8天,属中生种。总之,黄玫瑰、金牡丹、紫牡丹在武夷山市区试与生产示范,综合经济性状表现优异,深受欢迎,正在茶区加速繁育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为半发酵茶其审评重视内质,香气和滋味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重要条件。而“乌龙茶”香气与茶树品种关系很大,本文首次报道著名的中国福建乌龙茶:铁观音、色种、武夷水仙和武夷奇种茶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7.
<正>花香型绿茶即采用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按绿茶标准采摘鲜叶原料,同时按绿茶加工工艺流程(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结合乌龙茶中的晒青、摇青方法加工而成的。花香型绿茶干茶具自然花香,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持久,滋味浓爽带花香,叶底黄绿明亮,具有乌龙茶的自然花香。据调研,花香型绿茶是当前绿茶消费市场的新宠,价格一路飙升,供不应求。1花香型绿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茗科1号(金观音)和金牡丹等茶树品种制作天山绿茶。结果表明:金观音和金牡丹所制天山绿茶外形细嫩紧结绿翠或黄绿翠,嫩香且显花香,滋味鲜浓爽口,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软亮,连续3年品质审评平均得分分别达93.50分和93.67分,比有性群体种天山菜茶高2.00~2.17分,达到了名优绿茶品质水平,适合名优天山绿茶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一路香’茶树新品系的茶类适制性及生化成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2022年连续3年春季,分别以‘福鼎大白茶’和‘黄棪’为对照,采摘一路香鲜叶,分别按红茶、绿茶、白茶、闽南乌龙茶工艺加工制样,并对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品质鉴定结果表明:一路香制红茶汤色红艳明亮,稍带花香,味较醇,3年平均总分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1.2分;制绿茶汤色黄绿,有奶香,味较鲜爽,3年平均总分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0.45分;制白茶有清香,味清甜,3年平均总分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0.53分;制闽南乌龙茶花香浓郁,味醇爽,水中有香,3年平均总分比对照黄棪高1.25分。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一路香红茶和绿茶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均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游离氨基酸与对照相当;一路香白茶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比对照福鼎大白茶低;一路香乌龙茶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总量、水浸出物含量均比对照黄棪高。【结论】初步得出‘一路香’是个多茶类兼制的优异茶树新品系,在不同茶类中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均超过对照。  相似文献   

20.
BJGF1-2是从'白鸡冠'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的茶树新品系,为明确其茶类适制性及香气成分,2017-2019年春季采摘BJGF1-2鲜叶,分别按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工艺进行制样,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并对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BJGF1-2红茶表现为薄荷香,主要香气成分为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乙醇、β-芳樟醇、苯甲醇、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等,感官审评结果比对照高0.2分;BJGF1-2绿茶表现为嫩香稍带花香,主要香气成分为水杨酸甲酯、顺-已酸-3-已烯酯、吲哚、顺-茉莉酮、橄榄醇、香叶醇、橙花叔醇等,感官审评结果比对照高0.2分;BJGF1-2白茶表现为毫香显,主要香气成分为水杨酸甲酯、香叶醇、β-芳樟醇、苯甲醛、苯乙醇、苯甲醇、β-紫罗酮等,感官审评结果比对照高0.4分;BJGF1-2乌龙茶表现为花香显,主要香气成分为水杨酸甲酯、吲哚、橙花叔醇、顺-已酸-3-已烯酯、香叶醇、己酸已酯等,感官审评结果比对照高1.6分.BJGF1-2制红茶、绿茶、白茶和乌龙茶总分均比对照高或与对照相当,说明BJGF1-2是一个多茶类兼制的茶树新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