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利用差异明显的6个高代自交系组配了7个杂交一代组合,观察杂交一代苦瓜的皮色、果形、瘤状、果长、果径等形态特征和主蔓第一雌花节位、雌花率等与双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正交或反交后,F1代苦瓜的皮色介于双亲之间或偏向于浅色,果形亦介于双亲之间;尖瘤与圆瘤的正反交,F1代苦瓜均出现尖瘤,表现为尖瘤显性遗传;杂交一代主蔓第一雌花节位多数介于双亲之间,少数比双亲低。主蔓35节内雌花率介于双亲之间,并有倾向低雌花率的趋势;长形果与短形果的正反交,F1代果实均出现长形果,表现为长形果显性遗传;果径和果肉的正反交,F1代果径和果肉几乎介于双亲之间,并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赵福永  鲁军雄  黄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8-720,794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与野生芥菜型油菜杂交子代的性状遗传。[方法]选用1个甘蓝型油菜种(湘油15号,编号138)与2个野生芥菜型油菜品系(编号153和154)作为试材,进行正反杂交并获得了杂交种子。对杂种F1、F2代的发芽率、叶片大小及形状、株高、花粉育性、籽粒颜色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芥甘杂交较易获得杂交种子,F1代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及花粉育性均相对较高,平均株高低于双亲;而甘芥杂交较难获得杂种,且F1代自交亲和性差,结实率低,平均株高介于双亲之间;不论正反交,F1代营养生长优势和叶形母本效应明显,F2代株高出现明显分离,呈正态分布,未获得黄籽品系。[结论]为将甘芥杂交子代进一步应用于油菜遗传育种与品质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育成黄麻主要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选用1949年以来,在中国有一定的推广面积和具有清晰系谱关系资料记录,以引进或育成的20个长果种和40个圆果种黄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亲缘系数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60多年来黄麻生产上历经6次品种更替的主要品种间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长果黄麻中,20份供试品种共组成190对组合,31.58%存在亲缘关系,COP总和为38.5625,平均为0.0964,表明2/3的品种在系谱上的遗传关系较少;在圆果黄麻中,40份供试品种共组成780对组合,其中50.26%存在亲缘关系,COP平均为0.1179,表明50%的圆果品种存在亲缘关系,有近一半的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圆果黄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比长果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更高。聚类分析较直观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育成黄麻主要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品种演变特点。20份供试长果黄麻品种在欧式距离值0.95处,聚为5个类群。其中,2个国外引进品种各自聚为一个类群,其余18个品种分别以翠绿、广丰长果、巴长4号、马里野生长果等优势亲本聚为不同的大类群与亚类群。40份供试圆果黄麻品种在欧式距离值0.90处,聚为6个类群,除了2个地方品种各自聚为一个类群外,其余38个品种分别以D154、琼山、粤圆1号、卢滨圆果、选46等优势亲本聚为不同的大类群与亚类群。共祖先度分析表明,翠绿、广丰长果、宽叶长果、巴长4号等品种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长果黄麻育种中利用价值很高;D154、卢滨圆果、粤圆1号、JRC-212、选46等品种是对中国圆果黄麻培育贡献较大的骨干亲本。【结论】在黄麻育种中,利用较多的资源是广丰长果、宽叶长果、粤圆1和早期引进的D154、JRC-212等少数骨干亲本,而近年引进的品种资源相对较少,由此导致现有黄麻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需加强黄麻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引进,以提高黄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创制的236株桃杂交F1代可溶性糖含量和果形的遗传倾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组配制的10个桃杂交组合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具有明显的超亲现象,锦绣×胭脂脆这一组合能够获得更多的高糖F1代群体。而桃杂交后代的果形遗传分析发现,圆形对椭圆、尖圆和扁圆占遗传优势,且子代果形受双亲影响较大。桃杂交F1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与果形遗传倾向分析有助于筛选骨干亲本和优势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霞光油桃×NF油蟠桃组合F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桃品种霞光和油蟠桃品系NF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果实主要性状遗传倾向.进一步证实了果形遗传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蟠桃对圆桃为完全显性;果实成熟期属数量性状,后代出现较广泛的分离,45.9%的单株成熟期早于双亲.由于在有性过程中非加性效应的解体,果实大小低于双亲,但仍有9.4%的油蟠桃单株超过油蟠桃亲本.杂种后代果实风味呈现偏甜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低于双亲,超过双亲的油蟠桃单株仅占4.1%.果重与果形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成熟期、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pH值与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距离分析与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 70个甜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表现计算了遗传距离 ,又计算了由其中 4 2个自交系间随机组配的 89个杂交组合F1 代小区产量、含糖量的对照优势。其结果表明 :F1 代产量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 ,而F1 代含糖量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之间遗传距离无确定性关系。因此 ,可以根据遗传距离预测杂种F1 代产量的杂种优势 ,而聚类分析对于甜玉米产量杂种优势的预测和亲本选配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1份大粒水稻(31C122)和1份小粒水稻(小粒稻)为亲本进行正反交,调查亲本、F1、F2群体的籽粒性状(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并对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的籽粒性状测定值介于其双亲之间并接近或小于其双亲平均值;F2群体各性状表现连续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其中粒长、粒宽、千粒重性状分别由I对主效基因控制并有其它微效基因的影响;粒厚和长宽比性状无主效基因,遗传机制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高蛋白大豆杂交F_2代与亲本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或品系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杂种F2代相关资料,从而分析杂种F2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双亲蛋白质含量差异大,F2代蛋白质含量变异程度也大;双亲蛋白质含量高,F2代蛋白质含量高;F2代蛋白质含量与母本及双亲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正相关;F2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熟期差异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大红袍’和‘金华大白桃’、‘杭蜜2号’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主要性状遗传倾向。结果证实果实成熟期属于数量性状的遗传,后代出现较广泛的分离,50%的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在亲本之间或接近亲本。受非加性基因的影响,果实大小低于双亲,仅有3.8%的后代呈超双亲现象;后代中约有1/3果肉颜色为红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呈现变低的倾向,后代中约25.1%远低于亲本;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果实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苹果品种晚白海棠为母本、栽培品种华月为父本构建的杂交群体为试材,通过对杂交种实生苗的果实、叶片等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倾向进行分析,鉴定苹果若干性状的遗传规律,以期为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晚白海棠×华月苹果杂交种实生苗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交种实生苗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单果质量、果梗粗、果实横径、果实纵径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群体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为41.20%,杂交群体的单果质量更倾向于小果型母本晚白海棠,低于低值亲本后代占比超过84%,表现出性状退化的趋势。杂交种实生苗果实果形主要以双亲果形为主,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只有6.74%,有向圆形果变异的趋势。果形指数、色差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等重要性状的遗传传递力均达到90%以上。可溶性固形物低于低值亲本比率为44.09%,可滴定酸低于低值亲本比率达65.59%,但在杂交种实生苗中也出现了一些性状表型优于高值亲本的株系。  相似文献   

11.
墨绿海的有效成分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绿海(长蒴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是一种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营养保健蔬菜和药用植物,含有强心苷类、酚类、香豆精类等化合物,有重要的药理作用.综述了墨绿海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并对墨绿海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3个圆果黄麻品种的纤维发育解剖观察和统计分析表明:(1)纤维组织的数量与株高、茎粗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问次生纤维开始分化时间均在出苗后21d,而停止发育时间各不同.(2)品种间次生纤维结构的数量差异主要是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以纤维细胞数和纤维束数最突出,两者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3)成熟纤维细胞的横径和壁厚达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纤维细胞大小顺序为179,梅峰4号和竹篙麻.纤维细胞从生长分化至成熟约需30d,生长成熟的速度与品种、植株发育阶段和温度有关.细胞壁的增厚率随横径扩大速度而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3.
长蒴黄麻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长蒴黄麻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超声波协同乙醇提取长蒴黄麻黄酮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长蒴黄麻黄酮的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42℃、料液比1∶35、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25min,在此条件下长蒴黄麻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577%.长蒴黄麻黄酮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  相似文献   

14.
When Corchorus pascuorum (Tiliaceae), native to Australia, was grown in the arid region of West Pakistan, it flowered abundantly but produced no fruit. It was induced to form fruit by treatment with 25 percent sucrose solution containing indolebutyric acid (300 parts per million). When plants were raised from the induced fruits, they fruited without any further treatment and retained the ability to produce fruits in two subsequent generations, whereas those raised from the original seeds produced no fruit.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1962年以来,结合杂交育种,对黄麻遗传规律进行一些研究。本文报道了1962—1965和1972—1974七年中对7个杂交组合的7个经济性状遗传力的研究结果。 (1) 利用亲本和杂种第一代估算环境变量的方法, 即h_B~2%=((V_(F_2)-1/3(Vp_1-Vp_2-V_(F_1))/(V_(F_2)))×100对黄麻七个经济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进行研究。不同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分叉离地高度→生育期→皮骨比→茎高→鲜皮厚→茎粗→单株原麻重。其h_B~2n%的平均估值是:分叉离地高度60.73±15.30,生育期59.01±22.02,皮骨比58.14,茎高57.96±7.19,其遗传力较高;鲜皮厚41.30,茎粗31.40±14.50,单株原麻重29.26,其遗传力较低。不同性状在不同组合、不同年份的遗传力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与黄麻炭疽病抗性相关的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在前期黄麻炭疽病抗性QTL定位结果的基础上,开发出7对可能与黄麻炭疽病抗性基因连锁的新型SNP标记.同时,在前期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田间炭疽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分别以6个抗病株系和6个感病株系的基因组DNA构建了抗池和感池.以抗、感池的DNA为模板,对36对SSR引物和7对SNP引物进行了多态性筛选,从中初步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15对,SNP引物2对.继而,分别以12份抗病和感病株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上述具有多态性的SSR和SNP引物进行进一步验证,最终获得1对与黄麻炭疽病抗性相关的SNP标记,其产生的多态性片段大小约为600 bp.  相似文献   

17.
1986~1988年对长果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 L.)花青素的性状遗传及其表现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果黄麻花青素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花青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但合成的速度和含量则决定于糖浓度。光照强弱和供氮水平对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是通过对糖浓度的影响而起作用。合成花青素的细胞可能与合成叶绿素有关。花青素在体内可以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萌发期抗旱性较强的黄麻品种,并建立黄麻萌发期抗旱性评价体系。【方法】在聚乙二醇(PEG)(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采用培养皿法对11个黄麻种子进行发芽试验,PEG设6个浓度处理,分别为(A)5%、(B)10%、(C)15%、(D)20%、(E)25%,测定种子发芽各项指标。【结果】随着PE咙理浓度的升高,黄麻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胚根长、相对胚芽长均呈下降趋势;低浓度PEG(5%)处理促进黄麻种子胚根的生长,而较高浓度PEG(10%-25%)处理则抑制其胚根生长;圆果种黄麻中以圆09—30、圆09—35发芽最好,圆3号最差;长果种黄麻中以长09-41、长09-40发芽最好,长09—1最差。【结论】5%~10%的PEG可作为区分长果种黄麻萌发期抗旱性差异的适宜浓度,15%~20%的PEG可作为区分圆果种黄麻萌发期抗旱性差异的理想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黄麻遗传连锁图谱,定位质量性状基因,为今后有关黄麻基因组结构、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甜麻(黄麻野生种)和宽叶长果(黄麻栽培品种)为杂交亲本,构建了187个F2单株作为作图群体,利用513对SRAP引物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并对3个质量性状基因(托叶色、叶柄色、叶缘色)进行了定位。【结果】122个SRAP多态性标记位点和这3个形态学标记被定位在该图谱上,初步构建的长果种黄麻遗传连锁图谱全长2 231.9 cM,包含10个连锁群,每个连锁群有2—38个标记位点,2个标记间平均间距为17.86 cM。【结论】该图谱上的标记位点均匀分布在10个连锁群上,没有出现标记位点聚集的现象,表明SRAP标记十分适合黄麻遗传图谱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一个黄麻矮秆种质株高性状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黄麻矮秆种质爱店野黄麻株高对不同外源激素的敏感性,进而确定该种质属于哪种激素敏感型,为后续利用该矮秆种质剖析黄麻株高的遗传基础与激素调控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首先,比较分析爱店野黄麻与正常株高的栽培品种黄麻179株高等重要农艺性状。其次,以爱店野黄麻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油菜素类固醇(BR)和生长素(IAA)处理,比较分析MS培养基条件下不同处理间下胚轴的长度和叶面喷施大田条件下不同处理间株高的变化;同时,比较分析爱店野黄麻与黄麻179在MS培养基条件下GA3处理间下胚轴的长度。再次,每隔3 d,叶面喷施一次浓度100 mg·L-1GA3,分析连续喷施GA3对爱店野黄麻株高的恢复程度。继而,分析爱店野黄麻在一次喷施GA3处理后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没有用激素处理条件下,爱店野黄麻和黄麻179株高分别为1.89 和4.28 m,两者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爱店野黄麻是一份典型的矮秆种质。在0.1 mg·L-1外源IAA和BR的MS培养基条件下,爱店野黄麻下胚轴与未处理的爱店野黄麻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在0.1 mg·L-1外源GA3的MS培养基条件下,爱店野黄麻下胚轴长度明显高于未处理的爱店野黄麻,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且未处理的黄麻179与外源GA3处理的爱店野黄麻、黄麻179的下胚轴长度相当,初步表明爱店野黄麻为植株体内赤霉素敏感型,外施GA3后爱店野黄麻下胚轴有显著的增长,黄麻179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大田的叶面喷施条件下,高浓度(100 mg·L-1)的GA3 处理的爱店野黄麻株高变化量均显著高于另2个较低浓度GA3;但不同浓度IAA和BR处理后,爱店野黄麻株高与未处理的爱店野黄麻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进一步表明爱店野黄麻为赤霉素敏感型植株。在大田叶面喷施条件下,100 mg·L-1的外源GA3连续处理后,爱店野黄麻的株高明显高于未处理的爱店野黄麻,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且其株高接近黄麻179水平,表明外源赤霉素GA3连续处理可以使该矮秆种质植株的株高恢复到正常栽培种的株高水平。酶活性分析试验中,一次喷施100 mg·L-1 GA3激素处理后,第3天α-淀粉酶活性与处理前相比开始升高,直到第6天,α-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强,表明GA3能诱导爱店野黄麻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结论】爱店野黄麻是一份典型的黄麻矮秆种质,该种质对外源IAA和BR不敏感,对外源GA3敏感;连续用GA3处理可以恢复其株高,外源GA3可以诱导其α-淀粉酶活性增强,该种质是GA3敏感型的矮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