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发生规律。柑桔粉虱又称桔黄粉虱、桔绿粉虱、通草粉虱。因其成虫体和翅上均被白色蜡粉,肉眼看为白色,故果农称其为白粉虱,柑桔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害虫,成虫体长1-1.2毫米,黄色,翅半透明,若虫体小扁平,质软薄而透明,背面无刺毛。柑桔粉虱一年发生4代,常以幼虫聚集在叶背面为害,造成叶片褪绿变黄,并能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  相似文献   

2.
蒋飞 《上海农业科技》2010,(6):78-78,66
柑桔粉虱在上海地区历年来罕见报道,但近年来柑桔粉虱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已上升为柑桔主要害虫之一。柑桔粉虱的成若虫群集于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并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对柑桔树势和果实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笔者介绍了柑桔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危害情况和防控措施进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柑桔粉虱、柑桔煤污病在湖南湘西椪柑主栽区严重发生。据调查统计,柑桔煤污病重发生区,病叶率与病果率均在75%以上,柑桔粉虱成虫盛发期,平均每株成年桔树发生5 000~9 000只。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认为:生态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用药和施肥是柑桔粉虱、柑桔煤污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柑桔粉虱在湖南吉首市大量发生,大面积引发烟煤病,严重影响了柑桔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更好地防治柑桔粉虱,控制柑桔烟煤病,对柑桔粉虱发生原因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并进行了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嘉、蚜蓟克、扑虱灵、蚜虱灵、高好5种药剂药后15 d防效均达90%以上,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柑桔粉虱又称通草粉虱、绿粉虱.主要危害柑桔,近10年来,该虫在柑桔上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害面积逐年广大,危害程度不断加重,有的柑桔产区已经普遍发生。针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刺粉虱在安乡柑桔上一年发生4代。主要为害叶片、枝梢、果实,受害严重时诱发煤烟病,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文章结合安乡柑桔上黑刺粉虱的发生情况,阐述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从而为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柑桔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又叫桔刺粉虱,在我国各柑桔产区均有分布,以幼虫群集在叶片背部吸食汁液,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成虫和幼虫还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已成为柑桔重要虫害之一。溪潭镇近10年柑桔发展迅速,全镇柑桔种植面积达300hm^2以上,其中纽荷尔脐橙连片基地面积200hm^2。随着果园树龄增加,树冠长势茂密,果园通风透光性能变差,为桔刺粉虱发生提供有利条件,所以桔刺粉虱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煤烟病发生也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对柑桔黑刺粉虱在湖南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黑刺粉虱田间消长规律,研究了黑刺粉虱生物学特性,调查了黑刺粉虱的主要天敌种类和寄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柑桔粉虱座壳孢菌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移挂柑桔粉虱座壳孢菌(Aschersonia aleyrodis Webber)防治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oad)和寡刺长粉虱(Bemisia giffardi Young),方法简便且防效高。挂枝一次,该菌即可定居柑桔国内,其感染率平均为75.46%,流行高峰期达90%以上;挂枝8个月后,柑桔园中有74%植株上的柑桔粉虱感病。粉虱座壳孢菌全年有两个流行高峰期:4~6月份和8~11月份。其疾病流行期为4~12月份。高湿和降雨为流行的必要条件,气温15℃以上对流行影响不大。因此,柑桔园中移挂粉虱座壳孢菌,以柑桔粉虱第一代若虫发生高峰期前10~14天较为适宜。本菌在室温28℃条件下,潜育期9~14天,田间潜育期一般为10~15天。分生孢子在23~28℃时萌发较好,最适温度为27℃;15℃以下或33℃以上,对孢子萌发有不良影响;0℃则不萌发。常用杀菌剂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柑桔黑刺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刺粉虱在我省柑桔上一年发生5-6个世代,以老龄幼虫越冬,每个世代的历期因气温等条件的不同而差异较大。防治方法以药剂为主,用药适期为低龄高峰期,蛹期用药效果较差,成虫发生期用药则防治不彻底。粉虱灵和克虱星对卵,幼虫和成虫都有高效,是目前防治柑桔黑刺粉虱最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