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并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家蚕miRNA及其在抗病毒机制中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开展家蚕miRNA在家蚕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家蚕miRNA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而且对于促进家蚕病毒病的早期诊断、防治和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家蚕淀粉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芳  李关荣  鲁成 《蚕学通讯》2002,22(3):30-35
综述了家蚕消化液和血液淀粉酶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消化液淀粉酶在不同地理类型、不同眠性、不同化性家蚕各品种之间的活性变化,以及这种活性变化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家蚕消化液淀粉酶的遗传模式、消化液淀粉酶同工酶及其遗传模式的研究情况,由此认为家蚕消化液淀粉酶及其同工酶可作为家蚕良好的育种标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在家蚕消化液中存在的抗病毒物质的作用,用脓病病血中以及多角体内的病毒,调查了桑叶育蚕的消化液及人工饲料育蚕的消化液对病毒的失活作用。 1) 对病血中病毒的作用:把稀释10倍的病血上清液和稀释50倍的消化液等量混合,在27℃中作用60分钟之后接种在蚕蛹体内。桑叶育蚕以及人工饲料育蚕的消化液的病毒失活对数,两者都是2.20。  相似文献   

4.
家蚕病毒病的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危害程度高。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浓核病病毒和软化病病毒方面的抗性品种选育、抗性功能基因、抗性功能蛋白、表观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运用多手段进行家蚕病毒病防治和抗性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为抗病毒药物、抗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蚕学通讯》2014,(3):7-7
正家蚕是一种鳞翅目的模式昆虫,与杆状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家蚕和杆状病毒相互作用机制的阐明对害虫的生物控制,外源蛋白的真核表达和宿主免疫抗性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杆状病毒和家蚕为模型,揭示病毒在侵染过程中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该项研究是实验室继抗病毒育种研究之后,在病毒感染机制研究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实验室通过分析杆状病毒易感品系和正常大造品系发现家蚕spry基因在易感品系中低表达。  相似文献   

6.
<正> 全国家蚕病毒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月15日至19日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6个科研、院校等单位3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8篇和专题报告3份。通过交流和讨论,代表们认为,近几年,我国在病毒核酸的结构研究、用NPV作为外源基因的重组、分泌抗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建立和免疫血清诊断技术在家蚕病毒病诊断上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些应用研究课题也向流行规律和致病讥理方面深化探讨。显示出我国家蚕病毒病的研究在某些领域内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病毒病的基础研究尚未应用于生产,在传染规律和防治方面以及核型多角体病和质型多角体病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引发的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蚕病之一。国内外学者从研究家蚕的抗病遗传规律、选育对病毒具有抵抗力的家蚕品种,一直到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病毒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研究病毒的侵染规律及与蚕体的互作,基于RNAi和CRISPR/Cas9技术培育转基因抗病毒素材等,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系统总结近10年来有关家蚕抗Bm NPV研究在上述各个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对未来家蚕抗病毒机制研究和抗病毒分子育种趋势以及亟需解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不断深入的家蚕抗病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的消毒药剂是规模化养蚕防病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新型消毒药剂二溴海因配制成不同浓度药液,对家蚕真菌病、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体进行消毒试验。结果表明,以0.5g/L二溴海因药液进行蚕体消毒,可达到100%杀灭白僵菌、黄曲霉菌的消毒效果;单独使用二溴海因药液不能杀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但在质量浓度为0.5g/L的二溴海因药液中添加5.0g/L碳酸钠后,即可达到100%杀灭BmNPV、BmCPV的消毒效果,并且碳酸钠的添加不影响针对白僵菌、黄曲霉菌的蚕体消毒效果。二溴海因药液对家蚕的安全性试验表明,4~5龄期每天添食1次用1.0g/L(或0.5g/L)二溴海因+5.0g/L碳酸钠溶液浸润的桑叶,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全茧量、茧层率等经济指标与对照相仿。综上初步认为,二溴海因和碳酸钠混合的消毒药液可以应用于家蚕真菌病、病毒病主要病原体的消毒。  相似文献   

9.
家蚕幼虫消化液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家蚕幼虫消化液的蛋白质组成情况,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对家蚕幼虫消化液中的蛋白质进行了分离,随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 I-TOF MS)对其中的8个高丰度蛋白进行了鉴定,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家蚕幼虫消化液中的蛋白质种类较少,分子量小,分布集中;在8个鉴定的蛋白点中,1个是30kP蛋白酶A原,5个是类胰蛋白酶,其它2个是碱性丝氨酸蛋白酶。  相似文献   

10.
血清学技术是建立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基础上的检测技术,它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是实验诊断病原感染和鉴定病原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病原的重要方法,已在人和动植物的病理研究与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节肢动物的病理学中,血清学技术对于病原体的检测、鉴定等发挥了重大作用.50年代末期,血清学方法已被成功的应用于昆虫病毒的研究.60年代末,我国学者曾用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CPB)抗血清,鉴别了两种多角体形状的CPV(CPV-T和CPV-H)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国内外学者又相继对家蚕的其它各种病原进行鉴定、定位和早期诊断研究,促进了对家蚕病原研究的深入.现在,血清学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病毒性软化病病毒(FV)、浓核病毒(DNV)等病毒病的研究与诊断.除此之外,也被应用于白僵菌和黄僵菌等真菌病原以及微粒子孢子等原虫病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江苏蚕业》2017,(4):20-21
介绍了3种常见的家蚕病毒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在了解家蚕病毒病的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家蚕病毒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家蚕作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和鳞翅目模式昆虫,近年对家蚕肠道菌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发现家蚕的品种、性别、龄期及不同的环境和饲养条件下家蚕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差异较大,且优势菌群也不尽相同。该文介绍了家蚕肠道菌群结构、功能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进展,分析了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对理解肠道菌与家蚕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免疫及抗病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后续推动蚕业可持续发展和肠道菌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科研价值和实际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属于杆状病毒,是一类对家蚕具有高致病性的病原体。对家蚕Bm-NPV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新的BmNPV蛋白的鉴定和抗BmNPV的研究发现进行综述,并指出当前BmNPV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阶段,为BmNPV的蛋白质组学的进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家蚕幼虫已经被提倡作为模式生物用于新药的开发研制,并建立了几种疾病模型,为药物开发和宿主—病原体互作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简述非哺乳动物蚕幼虫在新药研发中的最近趋势,展望模式生物家蚕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15.
(1)专利特点:消杀精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制的一种蚕用高效广谱消毒剂,为复合散剂,主要用于养蚕生产的蚕室、蚕具消毒,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和微粒子病的病原体有良好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家蚕病毒病综合防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病毒病综合防治模式廖骚(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病毒病是蚕桑生产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蚕病,给蚕桑生产带来较大风险。一九九四年,吉水县世德村春夏期病”毒病发病率占农户82%,占蚕种数72%,张种收茧量平均10.5公斤。为了探讨病毒病综合防治模式,笔...  相似文献   

17.
分析岚皋县家蚕病毒病发生种类和家蚕病毒病发病规律,指出家蚕病毒病防治上存在着认识不足、消毒不彻底、饲养管理粗放、病源处理不当等问题,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 家蚕CPV、DNV 病毒病是蚕业生产上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均属慢性病,家蚕在感病后4~7天才出现症状,这时已近晚期。同时潜伏期蚕粪已造成蚕座污染,并将酿成更大发生。应用琼脂双向扩散法与对流免疫电泳法早期诊断家蚕CPV、DNV 病毒病技术,进行家蚕CPV、DNV 病毒病的发生期、发生程度的预测预报,可以使生产者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其蔓延,减少损失。本课题共进行了五方面的研究:(1)应用血清化学反应检测家蚕CPV、DNV 病  相似文献   

19.
家蚕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驯化昆虫,也是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血液在蚕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担负着储存能量、伤口愈合、传递压力、免疫防御等重要生理功能。基于传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方法已经不能对家蚕血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深入研究。近几年,本实验室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标记法和细胞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家蚕血细胞的种类、血细胞的增殖发育机制和血细胞的免疫防御功能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概述在上述几个研究方向中取得的最新进展,为该领域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蚕病的病原研究和利用越来越深入,就需要能快速、大量地繁殖出较高纯度的病原的方法,供教学和实验使用,现根据本实验室多年来的经验,简单介绍一下常用家蚕病原菌的简易接种和纯化方法,供参考使用。一、家蚕病毒病病毒的收集与纯化家蚕病毒病主要是核型多角体病和质型多角体病两种。 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