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桑枝灵芝的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筛选出较适宜桑枝栽培的灵芝菌株和培养料配方各1个,并进行了桑枝灵芝高产栽培模式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鲜桑枝屑和仿野生栽培可使灵芝产量获得大幅提高,是桑枝栽培灵芝取得高产的极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桑枝的纤维素、粗蛋白、矿物质等含量丰富,可以用作培养基生产桑黄。本研究根据培养基中桑枝屑不同添加量分别设A、B、C、D四个配方组及不含桑枝屑的对照组来培养桑黄。试验结果表明,A配方组、B配方组的桑黄子实体平均产量、子实体最高产量、平均生物学转化率均高于对照配方组,而C配方组、D配方组的桑黄子实体平均产量、子实体最高产量、平均生物学转化率均低于对照配方组。桑枝屑添加量为80%时,其生物学转化率和产量最高,因此可以得出最佳配方组为A配方组,桑枝屑代料栽培的桑黄的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配方组,桑枝屑的添加量控制在80%内为宜。  相似文献   

3.
桑枝基质的灵芝优质高效栽培配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桑枝和棉籽壳为主要培养基,通过对灵芝主栽菌株G1不同的配方进行栽培试验和对其菌丝生长特性、农艺性状及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添加50%桑枝木屑、30%棉籽売、15%麦麸的配方是适宜灵芝优质高效栽培的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4.
《江苏蚕业》2017,(1):11-14
用不同比例的桑枝屑和蚕沙作为主要栽培基料,研究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配方。结果表明,桑枝屑、蚕沙的含量不同对平菇菌丝、子实体生长和产量影响不同。采用70%桑枝屑、12%的蚕沙和15.8%的麦麸作为主要基料配方栽培的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良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桑枝屑栽培灵芝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5个菌种材料、3个培养料配方,以复因素随机试验方法,利用桑枝屑进行灵芝栽培试验。头桩芝的经济性状表明,菌种间以南韩红芝、优选6号为佳,配方间差异不大,以配方②稍优。  相似文献   

6.
利用桑枝屑栽培杏鲍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利用桑枝屑与蚕沙栽培杏鲍菇技术。其中,液体菌种栽培技术可以缩短出菇时间;覆土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杏鲍菇总产量。利用桑枝屑与蚕沙栽培杏鲍菇技术适宜在蚕桑地区推广,可根据当地的资源选择相应的培养基配方和适合自己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新疆和田白桑桑枝栽培猴头菇的成效,选用80%桑枝木屑(桑枝木屑80%、棉籽壳12%、麸皮5%、白砂糖1%、石膏粉1%、生石灰1%)、40%桑枝木屑(桑枝木屑40%、棉籽壳46%、麸皮10%、白砂糖1%、石膏粉2%、生石灰1%,以下简称40%桑枝配方)和棉籽壳(棉籽壳88%、麸皮9%、白砂糖1%、石膏粉1%、生石灰1%,以下简称棉籽壳配方)作为猴头菇的培养基质,进行了发菇试验以及40%桑枝配方和棉籽壳配方栽培的猴头菇干品活性成分检测。结果表明:40%桑枝配方栽培的猴头菇每袋鲜菇产量为725.933 g,生物学效率为117.087%;40%桑枝配方栽培的猴头菇干品所含的16种氨基酸总量为152.000 g/kg,为棉籽壳配方栽培的猴头菇干品的2.667倍;且40%桑枝配方栽培的猴头菇各种营养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棉籽壳配方栽培的猴头菇。探索出40%桑枝配方栽培猴头菇的产业优势,但还需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桑枝栽培猴头菇的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专利介绍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桑枝栽培灵芝的方法专利申请号:00117398.7公开号:CN1282789申请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桑枝栽培灵芝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装袋和灭菌:将刚刚剪伐的新鲜桑枝条粉碎成桑枝屑,混合培养料装袋,装完袋后在温度为100℃、常压下灭菌8~10小时;(2)接种:当上述料袋温度冷却到30℃左右时进行接种;(3)菌丝培养:料袋接种完毕后搬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4)栽培:经过40~50天的菌丝培养,菌丝已经长满料袋并达到生理成熟后进行子实体室外埋土栽培。用桑枝代替森林原木栽培灵芝,不但具有变废为宝、提高…  相似文献   

9.
桑枝屑栽培猴头菇三种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冠礼 《广西蚕业》2010,47(3):68-71
本文进行桑枝屑栽培猴头菇几种不同配方的试验,总结栽培猴头菇的经验。结果表明:利用桑枝屑栽培猴头菇,添加麸皮和黄豆粉的量占培养料的22%,其生物转化率及合格率较高,综合效益最好;最佳接种时间在1月份;出菇口朝下或向两侧有利于提高合格菇率。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湖州地区利用桑枝屑栽培的黑木耳品种,本文通过对6个黑木耳菌株在PDA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情况、桑枝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情况及子实体产量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PDA培养基上,黑木耳916、神农7号菌丝粗壮有力,菌丝生长快;在桑枝屑培养基中,黑木耳916菌丝生长最快,神农7号次之;在子实体产量上,黑木耳9...  相似文献   

11.
利用桑枝小规模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利用剪伐后的桑枝,经过机械加工成桑枝屑后根据食用菌生长所需营养及其生理特性要求,利用桑枝屑结合其他成分材料栽培桑枝屑食用菌,其中消毒灭菌的好坏是成功与否的关键。选择好食用菌品种及品种的搭配,才能满足市场要求从而增加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食用菌营养材料的配方筛选后,选定其中一组进行30万袋的小规模种植试验,以观察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所栽培的30万袋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平均每袋产菇0.6834公斤、产值3.4元。  相似文献   

12.
桑枝是蚕桑生产中一大副产物,全国年产桑枝可达1 200万t,桑枝屑与杂木屑成分相近,作为香菇生产基料开发,既是发展蚕桑产业的需要,也是发展食用菌产业及国家生态建设的需要。本文从桑枝特点、桑枝栽培香菇试验及栽培技术方面阐述了桑枝栽培香菇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桑枝栽培香菇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桑枝高产栽培灵芝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桑枝是蚕桑生产副产物,1/15hm~2桑田每年可产桑枝1t左右,我国目前约有桑田100万hm~2,可见桑枝资源数量之巨大。但目前桑枝大部分都作为废弃物丢荒浪费或仅作柴火,这是一笔巨大的可开发资源。灵芝是一种著名的药用菌,目前多用原木栽培,对保护森林资源极为不利。用桑枝代替森林原木栽培灵芝,不仅具有  相似文献   

14.
桑树枝条是蚕桑生产的副产物,一般作为柴火处理,经济价值极低。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可明显提高枝条的附加值,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报道了利用桑枝屑栽培平菇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桑枝屑替代部分栽培料培养平菇获得了成功,其发菌情况、子实体生长和平菇产量等与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的基本相同,生物转化率达76.8%,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平菇的生产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技术概述:适合中高干成林桑园套种。利用桑园桑树取代传统竹荪栽培荫棚或遮阳网,桑枝就地粉碎作为竹荪培养料,形成“桑园-桑枝-食用菌-桑园”增收增肥增效栽培模式。采用桑枝生料栽培,缩短了培养基的堆沤过程,节省劳动量和劳动工时;利用遮阳网弥补桑园因采叶后郁蔽度较低的问题,使其满足竹荪生长发育的场所要求;采用桑枝屑作竹荪的主要培养基料,使废弃的桑枝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将竹荪直接套种在桑园中,培养基在为竹荪生长繁育提供营养之后,其残存料是桑园良好的有机肥,可大大改善桑园肥力。一种在叶用桑园中简易套种桑枝竹荪的栽培方法(ZL 2014 1 0007874.X)于2015年11月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桑枝秸秆为主要成分的大球盖菇栽培种培养原料,通过室外覆土栽培,比较不同栽培种配方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速度、营养生长时间、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桑枝秸秆38%、玉米芯35%、麦麸20%、石灰石膏各1%的配方,大球盖菇在营养生长和出菇阶段栽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正>桑树是落叶树种,木质松,富含纤维素,是生产香菇较为理想的原料。为探索桑枝屑与青(木冈)栎屑生产香菇最佳配比和栽培技术,2004年我们在卢氏县横涧乡淤泥河村进行了本试验。结果表明,50%的桑枝屑与50%的青(木冈)栎屑混合,200筒产菇511.3kg,与纯青冈栎屑产量基本相当。现将试验方法与结果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桑枝屑:选3年生冬伐桑枝条,通过切片粉碎晒干的屑粉。 青冈栎屑:为当地产8-15年生青冈栎粉碎的屑,是山区群众生产香菇普遍采用的原料。 香菇菌种:母种选西峡县食用菌研究所生产的中温型9608菌种,栽培种由县食用菌菌种厂提供,培养基以木屑(青冈栎)、麦麸为主料。 栽培袋:采用20cm×50cm×0.04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 1.2 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入秋后桑园空闲期,以粉碎后的桑枝作为主要基料,以不同比例桑枝屑的配方开展金针菇室外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基料中添加75%的桑枝屑与22%的棉籽壳,出菇率高、整齐度好、综合效益高。同时菌料作为桑园有机肥料可以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9.
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从河北省承德地区采集到寄生于桑树树干的野生粗毛纤孔菌并进行人工栽培试验,探究不同培养方法和培养基配方对人工培养各阶段粗毛纤孔菌生长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的结果是:(1)在野生粗毛纤孔菌的菌种(母种)分离培养阶段,用25μg/m L氯霉素溶液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可以有效防止菌种分离培养过程的细菌感染;(2)原种培养阶段,当菌丝生长至2 cm厚时通过人工拍瓶混匀培养基可显著加快原种菌丝的生长,菌丝长满培养瓶的时间较未经混匀处理的缩短约5 d,且用谷粒培养基较麦粒培养基更为适用;(3)栽培生产子实体阶段,采用桑枝培养基较桦木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产量,其中用1年生桑枝培养基培养比用多年生桑枝培养基培养的子实体产量高,多年生桑枝+棉籽壳培养基可以加快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速率,但对子实体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在桑园中以桑树行间搭建小拱棚进行的粗毛纤孔菌栽培试验中,用新桑枝培养基培养的菌袋在树阴下(最大光照强度为1 800 lx,温度20~33℃,相对湿度80%)成功培养出子实体。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可以采用桑枝培养基在室内和室外进行粗毛纤孔菌的人工培养。  相似文献   

20.
利用秋后桑园空闲期,以不同比例配方桑枝屑开展羊肚菌室外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基料中添加35%-55%的桑枝屑作为基料出菌率高、整齐度好、综合效益高。同时菌料作为桑园有机肥料可以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