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杉木多代连栽地营造混交林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三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5:2)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比对照杉木纯林有所提高;单株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混交林中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中火力楠;在根系组成中,火力楠<0.1cm须根所占比例(15.44%)比杉木(1.79%)高,混交林林分年凋落物量和枯枝落叶现存量均高于对照的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环境条件对油松抗虫性的影响,以自然状态下油松纯林和油松-山杏混交林内的油松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不同类型林分内的油松针叶6种生化物质(蛋白质、可溶性糖、还原糖、粗脂肪、单宁、总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月初混交林油松针叶内蛋白质、可溶性糖、粗脂肪和单宁含量比纯林略高。6月初纯林中油松针叶内的单宁、总酚、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下降;混交林油松针叶内的粗脂肪、单宁、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总酚和还原糖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比纯林略高。7月初纯林油松针叶内6种物质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混交林油松针叶内粗脂肪含量升高,另5种物质含量降低,蛋白质、还原糖、粗脂肪和总酚含量比纯林高。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杉木混交造林对土壤表层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杉木人工纯林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杉木+红锥+柳杉+米槠(混交林1)、杉木+红锥+福建柏+南方红豆杉(混交林2)、杉木+马尾松+米老排+南方红豆杉(混交林3)4树种混交林及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杉木人工纯林相比,混交林中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较高,混交林1和混交林3的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含量(MBC)比杉木人工纯林分别提高了37.82%和1.84%,混交林中土壤DOC∶DON均显著低于杉木人工纯林(P<0.05),土壤MBC∶MBN则显著高于杉木人工纯林(P<0.05);混交林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AP)显著高于杉木人工纯林(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碳(TC)、全氮(TN)(P<0.01)、DON(P<0.05)与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BG)、酸性磷酸酶(AP)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与杉木人工纯林相比,尽管在幼林期间,杉木混交林的造林模式可以更好地改善土壤有机氮、微生物碳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  相似文献   

4.
秃杉混交林生产力和林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秃杉杉木混交林以及秃杉、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其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秃杉混交林比秃杉纯林具有更高的生产力 ,混交林中又以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 ,林分总蓄积量达 87.59m3·hm-2 ,总生物量达 77.58t·hm-2 ,分别比秃杉纯林高 43 .3 %和 3 2 .4% .混交林林分具有一定成层性 ,林分结构比秃杉纯林更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 ,而且秃杉的生长比杉木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5.
杉木连栽林地混交林土壤酶的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杉木栽林地营造不同混交林的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随着土壤剖面的深度增加,多种酶活性显著下降,一般以0—20厘米最为活跃,20—40厘米次之,40厘米以下的层次酶活性较弱。连栽多代杉木林地土壤酶活性下降较快,不同混交林地土壤酶活性下降较缓慢,各层次的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不同混交林地>连栽多代杉木纯林,不同混交林有所不同。 多种土壤酶活性的水平分布,随着距根系距离越近,活性越强,距根系的距离越远,活性越弱,且在水平地段上,不同混交林地均大于多代的杉木纯林,表现出混交林的良好改土作用,本文中以柳杉×薄姜木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丘陵山地10年生杉木纯林,杉 泡桐混交林和杉 檫树混交林3个面积相等、条件相似的林分生物量、树冠结构、根系垂直分布的调查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在浙北丘陵山地的杉阔混交林对杉木早期树高和材积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必须控制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人工林土壤水分涵蓄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类型人工林的定位测定的结果表明,林分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量为 13.78~25.92t/hm 2,其中以湿地松( Pinus elliottii En g elm .)纯林最大,杉木[ Cunning ham ia lanceolata ( Lam b.) Hook]纯林次之,纯茶[ Cam ellia sinensis ( L.) O. Ktze]园最小;枯枝落叶层有效涵蓄量为8.71~16.64t/hm 2,其中湿地松纯林最大,杉木纯林次之,杉、檫( Sassafras tzum u H em sl.)混交林最小。林分土壤最大蓄水量为 2 562~3 507t/hm 2,其中湿地松、茶混交林最大,杉木、马尾松( Pinus m assoniana Lam b )混交林次之,裸地最小;土壤涵水量为 280.2~850.2t/hm 2,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最大,灌丛次之,裸地最小。从林地总体涵蓄量看,枯枝落叶层所占比例很小,绝大部分涵蓄量为土壤层。从林分类型看,林地涵蓄潜力以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最大,灌丛次之。因此,在试验地区,营造水源涵养林应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林分类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秃杉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对秃杉混交林及秃杉纯林的地上部分持水能力及土壤孔隙度、渗透性能及持水能力等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优于秃杉纯林 ,其中以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最好 ,其土壤稳渗速度和稳渗系数分别为 44.1和 2 6.4mm· min-1,林分总持水量达1 0 97.33t·hm-2 .其它依次为秃杉杉木混交林 >秃杉纯林 >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9.
杉木连栽林地混交林土壤酶的分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杉木连栽林地营造不同混交林的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随着土壤剖面的深度增加,多种酶活性显著下降,一般以0-20厘米最米最为活跃,20-40厘米次之,40厘米以下的层次酶活性较弱,边栽多伐杉木林地土壤酶活性下降较快,不同混交林地土壤酶活性下降较缓慢,各层次的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不同混交林地>连栽多代杉木纯林,不同混交林有所不同。多种土壤酶活性的水平分布,随着距根系距离越近,活性越强,距根系的距离越远,活性越弱,且在水平地段上,随着距根系距离越近,活性越强,距根系的距离越远,活性越弱,且在水平地段上,不同混交林地均大于多代的杉木纯林,表现出混交林的良好改土作用,本文中以柳杉×薄姜木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杉木(19年生)毛竹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福建省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1974年营造的杉木毛竹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密度为1350株hm^-2的混交林涵养水泊能力最强,林冠层持水量经杉木纯林多0.545t.hm^-2,比毛竹纯林多3.049t:hm^-2;地上部分总持水量(25.424t.hm^-2)分别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增加3.143t.hm^-2,3.309t.hm^-2;土壤(0.40cm层)贮水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以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兴安岭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原始红松林及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 AWCD值随土深与季节变化表现为,在表层与0~10 cm层土中以红松林和紫椴林最高;在10~20 cm层土中以兴安落叶松林在春、夏、秋3季最高,冬季以椴树林最高。各土层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以椴树林最高,且显著高于人工林,综合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主成分分析结果得知: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18.
National forests are a valuable national asset. They produce important amounts of wood, recreation, wilderness, wildlife, and water, but good management could produce much more of each kind of output. The national forests are a major business enterprise, with $42 billion of assets and an annual cash revenue of $400 million to $500 million, but they have never been studied as business enterprises. The national forests are capital-intensive, but the capital is used wastefully, in large part because no charge is made for its use. Funds for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are spent in economically unrewarding regions, forests, and sites. The availability of so much of their output at little or no cost to users seriously distorts management decisions. Major reform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national forests are needed. If carried out, these could make the national forests much more useful to the American public.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