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苗枯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型病害。近几年在山东省主要玉米产区不论在发病面积还是在为害程度上都有迅猛发展之势。该病发生一般的地块.造成玉米缺苗断垄,发病重的地块大量死苗,严重影响玉米产量。2010年山东省日照市夏播玉米发病面积达1.33余万hm2,轻者减产10%~15%。严重的减产幅度达20%以上,已成为当地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2.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地块蛀孔、折秆、折穗率达70%左右,一般使玉米减产10-15%,严重年份减产20%以上.全省损失粮食10亿公斤左右。以乾安县为例,玉米面积近10万公顷.每公顷按最低产量7500公斤.如因玉米螟的为害而减产8—10%.每公顷就减产600—750公斤,全县玉米将减产6000-7500万公斤。因此,搞好玉米螟防治.虫口夺粮,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金岩  王从卯  李茂功 《农技服务》2011,28(11):1632-1632
玉米是龙口市主要农作物之一,2010年龙口市玉米减产21.4%。实收面积为0.83万hm2,平均单产6 600 kg/hm2,比上年减产1 800 kg/hm2;总产5.5万t,较上年减少1.2万t。经过分析发现,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由气象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地区,如东北、西北地区和南方高海拔地区的春玉米和华北地区的夏玉米发生较重。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例如,1974年吉林省267万公顷玉米普遍发生大斑病,减产20%,仅长春一个地区就损失玉米1.6亿千克。  相似文献   

5.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全县幅员面积1142km2,耕地面积7.13万hm2,常年种植玉米5.67万hm2左右,其中西部丘陵旱地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县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3左右,旱地玉米产量较低成为制约安阳县粮食总产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旱地玉米产量对于提高安阳县粮食总产,确保安阳县全省产粮大县的地位具有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长清区二点委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本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6万hm2。在过去的近30年本区未有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的植保记载。2011年该虫在本区暴发,发生面积达0.5万hm2,虫害发生田一般被害株率20%。40%,严重地块则高达60%,平均有虫12-20头/m2,高的30头/m2,给夏玉米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为害,由于基层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缺乏对该虫害的基本认识和了解,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7.
洛宁县位于豫西山区,常年种植小麦3万hm2。2006年杂草发生面积1.2万hm2。由于防治不及时,造成小麦减产420万kg左右。另外,一些群众不懂除草剂施用技术,导致后茬作物受害。因此,有必要讲讲小麦田化学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8.
康平县位于辽宁西北部,属于北方春玉米种植区.农作物生长季节≥10℃活动积温3316.2℃,无霜期151天.年降水511毫米。由于气候条件适宜,玉米一直是康平的优势作物,年播种面积在6.7万公顷以上,每年因玉米螟为害减产粮食35吨,相当于一个中等乡镇的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9.
1996~1998年不同带距对旱地麦玉薯三熟产量效应联合分析表明,4米是旱三熟高产稳产的种植带距,与1.67米比较,夏玉米区小麦增产3.6%。玉米减产4.4%,甘薯增产38.3%,间作大麦增34.5%。周年粮食增长4.3%;春玉米区小麦减产4.0%,玉米增产5.9%,甘薯增产17.5%,秋季增种黄豆增产23.1%,周年粮食增长7.3A%,建立了带距与各作物产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旱地春玉米单产,以天泰33为试验材料,设置0、120、240、300、360、420 kg/hm2 6个施氮水平,探讨不同施氮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春玉米子粒产量显著提高,超过某一施氮量(300 kg/hm2),增产趋缓甚至略减。叶面积指数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在吐丝期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随着施氮量逐渐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试验条件下,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旱地春玉米的子粒产量。天泰33在旱地条件下春玉米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高海拔旱川地春油菜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南州高海拔川旱地进行的春油菜青杂3号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90万株/hm2时,经济性状优良,产量最高,为3 220.0 kg/hm2.种植密度增加或减少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减产幅度9.5%~21.3%,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县坡旱地农业的大力开发,春玉米种植逐年扩大,2008年面积达1160hm^2。由于品种单一,山区湿度大,春玉米纹枯病逐年加重,据笔者统计,2007年全县发病面积为310hm^2,而2008年发病面积上升为560hm^2,占春玉米种植面积48.3%,损失粮食650t。春玉米受纹枯病为害后,输导组织受损,叶片早枯,果穗变小,植株变小,造成严重减产,为此,笔者对春玉米纹枯病发生危害,防治进行了一些调查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类型处理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渭北旱塬区旱地玉米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玉22(平展型)、郑单958(紧凑型)和先玉335(耐密型)为供试品种,设置5.25,6.75,8.25和9.75万株/hm2 4种密度处理,研究各生育时期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性状、光能利用率(RUE)、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规律。【结果】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春玉米LAI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春玉米群体对旱地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最终实现增产增收;不同密度下以8.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8.97t/hm2,群体光能利用效率达1.50左右;各品种间耐密性以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豫玉22较差。【结论】在渭北旱塬春玉米种植区,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同时应选育紧凑、耐密型品种。本试验条件下,先玉335在8.2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和纯收益最高,为渭北旱塬较适宜的春玉米密度和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1996年葫芦岛地区玉米叶部病害大流行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玉米叶部病害在葫芦岛市大发生,此病发展速度之快和危害损失之严重,在该市历史上尚属首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播种的9.28万hm2玉米中,病害发生面积6.67万hm2,占种植面积的71.840;减产9成以上近于绝收的面积0.57万hm2,占发生面积的8.5%,全市共损失粮食1.75亿kg。1玉米叶部病害发生特点玉米叶部病害主要以弯孢菌叶斑病[Currularialuata(Wokker)Boed]为主,混以发生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等病害。弯抱菌叶斑病是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之后的又一种新的玉米叶部流行性病害,此病害近年在北京郊区和河北省的…  相似文献   

15.
玉米叶螨是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的总称,我国发生的种类以朱砂叶螨为主。其分布广泛,食性杂,除玉米外,还可为害棉花、豆类及多种杂草、蔬菜等110多种植物。1发生概况往年玉米叶螨在陕西省白水县境内很少发生。但随着近年本县玉米面积不断扩大,春玉米种植面积已连续几年突破10 000 hm2,占全县总耕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玉米在山西省襄汾县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连续几年突破2.67万hm2。但近年来,玉米矮花叶病在该县的为害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大面积种植的感病品种因该病大幅度减产,抑制了玉米增产潜力的发挥。因此,及时做好玉米矮花叶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同时还能危害高梁、谷子等作物。玉米是新民市的主栽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都在6.67万hm^2左右。轻发生率一般减产玉米8%-10%,重发生率可减产20%-30%以上。特别是2000年、2002年玉米螟在沈阳市属于大发生年,玉米平均受害株率高达900/0以上。仅此一项,沈阳市损失玉米5千万kg。由于玉米螟为害重,玉米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是直接危害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害虫。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普遍发生的害虫。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影响养分输送。致使玉米、谷子、高粱等籽粒灌浆不满而减产,特别是茎秆被蛀后,易遭风折,减产尤甚。常年春玉米受害株高达30—40%,减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淳安县王阜乡在旱地中探索前胡套种春玉米种植模式,获得成功,现已累计推广1000hm2,一年总产值46875元/hm2,纯收入34500元/hm2,比原“小麦(油菜)∥春玉米∥秋大豆(甘薯)”三熟制模式增收28500元/h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般1月下旬至2月中下旬种植前胡,3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套种春玉米,7月下旬至9月中旬收获春玉米,11月下旬至12月中下旬收获前胡。  相似文献   

20.
陇东旱地玉米双垄沟覆膜集雨增墒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凉地区1992年引进“旱地地膜集流增墒覆盖法”后,即将其与当地推广的地膜玉米栽培技术配套应用,并经过不断研究探索和逐步完善,形成了适合平凉地区旱地玉米种植的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栽培技术,,取得了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区累计示范推广该技术22.1万hm^2,较常规地膜玉米(微弓垄型或宽平垄播种法)增产900.5kg/hm^2,增产率13.7%。其中2000年示范推广5.004万hm^2,占当年地膜玉米播种面积的74.5%。该技术除具有地膜玉米的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等作用外,最明显的效果在于能集流增墒,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克服了早春常因干旱而不能按时播种的困难,并且能保证苗全苗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