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森林系统的整体性与复杂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这个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的系统特征:开放性、非线性、混沌性、突变性、自组织性、不可逆性。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综合构成了森林系统的整体性、复杂性。并对探讨系统整体性、复杂性的方法论和系统思考问题构思了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扼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复杂性研究的缘起、复杂性研究的概况。指出了开展系统复杂性与复杂化管理的研究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复杂性研究及其经营管理的重大指导意义 ,特别是对于森林经营管理这样一项复杂性工作更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森林生态健康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明确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系统思考的必要性,指出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需要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要遵循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结构性、开放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实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我国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现状与问题,从预防林火蔓延、减少森林火灾损失、促进森林资源长治久安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我国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介绍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如何将物理的方法论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观,将事理的方法论应用于林业系统观,将人理的方法论应用于森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6.
全国森林火险预报系统的研究与运行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易浩若  纪平  覃先林 《林业科学》2004,40(3):203-207
森林火险预报对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森林火险天气预报和一些地区发布的森林火险预报的空间位置较粗略、时效性较差,不能满足各级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需求。作者引入信息技术,在网络和GIS平台上建立森林火险预报系统,试图解  相似文献   

7.
森林系统的存在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第四纪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森林,可划分为"单层同龄林分"类型和"复层异龄林分"类型,它们都遵循着由"初始林分"走入"过熟林分"的"优胜劣汰"规则。森林产生的"死亡量"必定小于"净生长量",这种非线性的"物质运动"与热力学过程的"熵"联系起来,则能更深刻地诠释由孢子植物进化为裸子植物,进而进化为被子植物的多样性树种所组成森林的"森林耗散结构"特性。现代的森林包涵着两类林分:一类是由单一树种组成的"单层同龄林分",是不通过"树种演替"就能形成"初始林分"的林分,因而其具有简单的"内部结构"和"内部时间";另一类是由多"种群"组成的"复层异龄林分",其必需通过"树种演替"才能形成"初始林分",因而它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内部时间"。对云南的森林,已量测到亚热带阔叶林的"过熟林分"。却缺少"先锋种群"演变为"初始林分"的先前事件,因此不可能描述出其"复层异龄林分"的先前概率。由对云南森林的分析得出,两类"林分"虽都遵循"优胜劣汰"规则,但却只能导算出"单层同龄林分"的"株数递减率和蓄积量递增率"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长模型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有森林生长模型的系统分析,提出通过设计构建一个森林生长模型库系统,以实现对其生长模型进行分类管理和维护,支持模型的生成、存储、查询、运行和分析应用。据此阐述了森林生长模型库系统的设计思想,模型库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功能结构,并对模型库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市森林与城市绿地系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初步分析了城市森林的概念以及其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关系,最后建议城市森林纳入现行城市绿地系统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相似文献   

10.
崔汛 《林业科技》1992,17(2):25-27,35
陕西省平均每年因火灾受害的森林面积达8.01万亩,但由于人为活动的介入,各年度受害面积的变化幅度很大。针对目前资料情况,如用回归分析方法,将由于数据太少,数据过于离散,而难以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灰色系统理论是先将原始数据作累加生成,然后用呈指数趋势的累加生成数进行建模。所以,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使火灾面积能用数学模型加以描述和预测,可为制订短期防火目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森林经营作业中林分采伐蓄积量的精度,将误差降至最低,对森林经营作业小班采取全林标记采伐木的方法进行调查设计,通过2a的摸索实践,结果表明,与传统调查设计方法相比,采伐木蓄积误差明显降低,作业质量大幅提高。实践证明,该方法在森林经营工作中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森林采伐与森林生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采伐与森林生态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互制约的。如何以森林生态理论为基础.因林因地、科学的选择采伐方式、采伐强度,使森林始终处于动平衡状态。达到采伐促进森林天然更新和增长;更新是为了将来的森林采伐。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隙及其对天然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隙是森林中由自然或人为小规模干扰形成的,是森林演替和循环中必不可少而又经常发生的现象,为森林的更新提供了有利的微环境。本文通过对林隙尺度、特征和森林微环境变化等叙述,重点分析了我国对天然林林隙的研究现状、分布的区域和森林类型,林隙大小、年龄和边缘木等方面对天然林更新的影响,以及林隙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指出,林隙更新理论是森林经营,尤其是天然林经营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14.
研究喀斯特森林土壤呼吸对探索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重要意义。对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土壤呼吸速率的非生长季动态变化及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和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次生林和原生乔木林土壤呼吸速率非生长季动态变化与土壤温度、林内温度变化总体一致;两演替群落土壤温度能解释95.1%~96.8%,91.3%~92.8%的土壤呼吸变化。去除、添加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呼吸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使土壤呼吸降低了21.29%~54.03%和增加了13.79%~98.41%。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呼吸的Q10值次生林为4.62~4.71、原生林为4.01~4.3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处理引起土壤呼吸的Q10值不同,从大到小均表现为去除、对照、添加。两演替群落比较,土壤呼吸因小生境、森林植被不同而存在差异,次生林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程度略高于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林火与森林虫害关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林火与森林虫害关系研究的概况及已取得的一些成果,提出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关于森林健康概念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健康研究应该建立在对本体和客体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现代社会条件下,森林和健康两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二者进行全面的认识,既是认识人类健康概念出现的前提和理由,也是准确理解森林健康概念的前提。研究认为,现代社会条件下森林不仅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还具有基础设施属性;而健康的概念具有社会性、多维度等特点。综合中美森林健康合作项目的实践以及对近年来林业生态建设的系统思考,提出森林健康的定义,即森林作为一个结构体,保持自身良好存在和更新并发挥必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状态和能力。森林健康具有自然-社会复合属性、多维性、非线性、动态平衡属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区作为中国林业的半壁河山,是“三农”问题的重要领域。为此,国家林业局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组织23个省(市区)的林业主管部门进行了定向数据统计和多项专题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林业要与时俱进,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民众,特别是集体林区广大农民植树造林参与林业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解放农村林业生产力,以超常规的方式推进中国林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南、广西、辽宁、黑龙江等进行林业税费调查 ,根据实际调查数据 ,客观地反映了湖南、广西两省林业税费的实际情况 ,从政策上、执行上找出造成林业税费负担过重的原因 ,分析了林业税费负担过重给国家、林业企业及林农带来的影响 ,以揭示我国林业税费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Long JN 《Tree physiology》2003,23(16):1091-1099
This overview of Rocky Mountain forest ecosystems characterizes some of the major types, processes and management issues in the region. There are large ranges in edaphic conditions and striking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all interacting to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the nature of communities and disturbance regimes.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central role of disturbance and how understanding disturbance regimes influences the search for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steward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