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剑麻生产概况我场位于北纬24°40′~24°43′,东经118°2′~118°6′,地处同安海滨地带(离海8公里),年日照2184小时,年均温21℃,年雨量1422mm,年平均风速2.3米/秒,属11648麻生态适宜区.剑麻是我场经营的主作物,1987年面积达2149亩,其中龙舌兰杂种11648麻1905亩,普通剑麻344亩.收获面积1458亩,总产纤维172.5吨,平均亩产118公斤.其中11648麻开割1324亩,平均亩产120公斤,小面积最高亩产516公斤;剑麻开割134亩,平均亩产31公斤.  相似文献   

2.
《中国麻业》1986,(1):41-43
五十年代,华南地区以种番麻(Agaveamericana L)为主,单产低,质量差,亩产纤维只有15~20公斤;六十年代换种剑麻(Agave sisalana pess),虽然产量和质量都有提高(亩产纤维30~50公斤),但其耐寒力差,每年冬春都有不同程度的寒害。1963年,我们从东非引进了龙舌兰  相似文献   

3.
一、选育种目前我国剑麻比较高产的栽培种,是1963年从东非引入的龙舌兰麻杂种11648(又称东一号麻),开割后的麻田,年平均亩产纤维500~600斤,最高达1000斤以上,比普通剑麻和番麻产量高2~3倍。  相似文献   

4.
《中国麻作》1986,(1):41-43,9
五十年代,华南地区以种番麻(AgaueamericanaL)为主,单产低,质量差,亩产纤维只有15-20公斤;六十年代换种剑麻(Agave sisalana pess),虽然产量和质量都有提高(亩产纤维30-50公斤),但其耐寒力差,每年冬春都有不同程度的寒害。1963年,我们从东非引进了龙舌兰麻杂种第1168号(Agave hybsid.  相似文献   

5.
我场从1963年起试种剑麻,现有麻园1282.5亩,其中H·11648麻950.6亩,待淘汰剑麻331.9亩.以1985~86两年数字平均统计:年产纤维156125公斤,其中H·11648麻开割面积630亩,年产纤维1391.25公斤,平均220.7公斤/亩.全场年总利润7.87万元,其中剑麻盈利达7.31万元,占92.8%.目前,剑麻是我场的经济支柱,如按直接成本计算,全场剑麻毛利为16.69万元,其中H·11648麻每亩可获毛利264.9元,扣除非生产性费用每亩149.1元外,尚可得纯利115.8元.可见,种麻是有利可图的,但如何提高它的经济效益,这对我场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龙舌兰杂种11648麻(Agave hyblid No.11648)是东非坦噶尼喀剑麻研究站经过22年培育出来的.1964年引进福建闽南沿海地区试种,证明其具有优异丰产性,比普通剑麻、马盖麻和番麻等增产1~3倍.到1981年底,全省龙舌兰杂种11648麻(以下简称11648麻)面积已达到19700亩,其中国营农场14400亩.由于管理不善,平均亩产仅60多公斤.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剑麻比较高产的栽培种,是1963年从东非引入的龙舌兰麻杂种11648(又称东一号麻),开割后的麻田,年平均亩产纤维500-600斤,最高达1000斤以上,比普通剑麻和番麻产量高2~3倍。东非肯尼亚于1964年从剑麻大田选出剑麻新变种,单株周期产叶510片,而剑麻仅264片,可见,选育良种对提高产量是一项重要的措施。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龙舌兰麻杂种11648是坦噶尼喀剑麻研究站用假菠萝麻和兰剑麻通过有性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我场栽培的11648麻一个生长周期可长叶600片左右,生命周期约13年.成龄麻出丝率4—6%,一般年亩产麻丝300斤左右,最高可达969.7斤.11648麻适应性广,生长量大,经济效益高,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对龙舌兰杂种第11648号、剑麻和亚洲马盖麻纤维的解剖观察,论述了叶片纤维的一些特性。观测结果说明:亚洲马盖麻纤维束的个数显著地多于H.11648和剑麻;组成纤维束的纤维细胞数目剑麻最多,H.11648次之,亚洲马盖麻最少;纤维细胞的长度、宽度及壁厚度,剑麻比亚洲马盖麻和H.11648长而厚;细胞腔的宽度,H.11648最大,剑麻次之,亚洲马盖麻最小;纤维拉力强度,剑麻>H.11648>亚洲马盖麻。  相似文献   

10.
我市的剑麻生产,解放前多处于野生状态,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与关怀下才开始集约经营.特别是1958年大办国营农场以后,剑麻才真正当作一种经济作物来经营.在良种推广方面,1956—1961年曾从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引进剑麻和灰叶剑麻.1964年省热带作物研究所又从该院引进良种H·11648麻(简称11648麻,下同).11648麻良种的引进,并随着面积的推广、扩大,使得垦区种植剑麻的农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11.
龙舌兰杂种11648(Agave hybrid No.11648)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已有大面积栽培,高产的亩产纤维可达千斤以上,而低产者仅几十斤.为探讨营养条件同生产的关系以及科学施肥的途径等问题,我们于1979年开始进行11648麻营养指标问题的探讨,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龙舌兰麻杂种H.1168(下简称为剑麻)自引进我省栽培有近30年历史.其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基本上为人们所掌握,不乏有高产、丰产的大面积麻园.然而从总体来看,我省剑麻生产水平仍然不高.1990年全省农垦平均亩产干纤维130.5公斤,与两广(广东亩产172公斤,广西亩产225公斤)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单位面积产量低,经济效益则不高.众所周知,多投入(主要指肥料投入)能够多产出,要提高产量就要增加投入,可是增加投入与缺少资金相矛盾.这了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的施肥和割叶等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仅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龙舌兰杂种第11648号(Agave hybrid No.11648),又称东一号麻,是东非坦噶尼喀剑麻研究站(坦桑尼亚独立后改称为坦桑尼亚剑麻试验站)经过22年(1931~1953年)时间育出的龙舌兰麻杂交种.该杂种是以假菠萝麻(Agave angustifolia Haw.)为母本、兰剑麻(Agave amaniensis Trel.Nowell)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有性杂种第一代,再用开花的第一代作为亲本与兰剑麻进行回交而获得的有性杂种第二代,然后又通过选择、系比而培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热作科技》2002,27(Z1):31-36
剑麻的纤维拉力强(特别是11648麻)耐海水浸,耐磨擦,富有弹性,不易碎断,胶质少,不易打滑,是国防、渔捞、航业、工矿、林业等重要原料.我省厦门地区、漳州地区和泉州、莆田地区的沿海地带是种植剑麻的适宜区.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东方红农场,种植H·11648剑麻面积三万多亩,近三年平均收获面积为24585亩,年产鲜叶片11.71万吨,亩产鲜叶片4.76吨,其中有10个生产队平均亩产超5吨,亩产达6.5吨至7吨以上的有63个家庭农场.该场剑麻获得高产,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坚持按高标准种植.起畦种植,畦高20厘米,畦面呈龟背形.选用高70厘米、重6公斤以上无病虫害的壮苗.重施基肥,  相似文献   

16.
龙舌兰麻杂种11648(Agave hybrid No,11648以下简称11648),是华南热带地区主要栽培作物之一,为了探索高产低成本的栽培技术,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总结龙舌兰麻大面积高产经验的基础上,于1978年4月在湛江龙门地区进行了速生高产的栽培试验,1979年10月割叶(一年半开割)获得最高亩产10596.8斤,初步探索了一些速生高产栽培的综合农业措施,现将试验初步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省的龙舌兰麻生产虽然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引起人们重视,却是解放以后的事.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大办农垦,龙舌兰麻生产才从自生自灭的分散经营转为集约经营.随着良种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而提高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五十年代主要以栽培番麻和马盖麻为主,亩产纤维仅30—50斤.六十年代种植剑麻,虽然产量、质量有所提高,但每年夏秋季节常发生生理性黄斑病,冬期及早春又往往发生生理性白叶斑病.如遇上平流型低温年份,发病率更高,植株受害率常达100%,结生产上造成严重损失.七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是全国大麻集中产区之一,清水大麻在陕甘宁边区素有“秦安合子、清水麻”之誉称。清水地区种植大麻的经济效益较高,根据大麻集中产区57户的调查,麻皮亩产58.8公斤~77.4公斤,最高亩产140公斤。麻籽亩产19.8公斤~31.4公斤,最高达50公斤以上。麻皮、麻籽(1980年不变价)麻杆(1/3作价),平均亩产值达184.40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广东湛江南部栽培的龙舌兰杂种11648(以下简称H.11648)进行生长周期叶片质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成龄麻的纤维拉力强度比幼龄麻和老龄麻高。成龄麻又以中层叶片较高。老龄麻叶轮间无显著差异;(2)6龄前的纤维率是随麻龄增加而提高。6龄后基本稳定。幼龄麻、成龄麻的纤维率由老叶到嫩叶逐轮提高;(3)开割标准以植后2~2年3个月较好。割叶周期以1年为好。割叶强度以留叶4轮为宜,初期和老龄麻适当多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广东湛江南部栽培的龙舌兰杂种11648(以下简称H.11648)进行生长周期叶片质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成龄麻的纤维拉力强度比幼龄麻和老龄麻高。成龄麻又以中层叶片较高。老龄麻叶轮间无显著差异;(2)6龄前的纤维率是随麻龄增加而提高。6龄后基本稳定。幼龄麻、成龄麻的纤维率由老叶到嫩叶逐轮提高;(3)开割标;隹以植后2~2年8个月较好。割叶周期以1年为好。割叶强度以留叶4轮为宜,初期和老龄麻适当多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