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冲击,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着严重挑战.为了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每年能准确地进行大豆产量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综合聚类指标选择气象相似年型,再根据相似年的产量变化确定预报年的产量气象影响指数,建立全国大豆单产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1995-2004年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5月31日、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和9月30日大豆产量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7.0%、93.8%、94.9%、93.7%、95.1%,实现了大豆产量的连续、动态、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2.
利用辽宁省33个气象站点1993—2012年水稻产量、生育期内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及旬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使用5年滑动平均法分离水稻趋势产量,分析气象产量与水稻生育期内逐旬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确定5月上旬平均气温、5月下旬平均气温、6月下旬降水量、7月下旬降水量、8月上旬日照时数、9月中旬平均气温和9月下旬日照时数为关键气象因子,建立水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对预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1993—2012年进行模拟预报及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在93%以上;对2013年的产量进行预报,准确率为93.97%~99.67%,预报准确率较高。预测结果基本可以反映水稻产量的变化情况,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吉林省大豆单产动态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及时、准确地进行大豆产量预报,给相关部门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吉林省粮食安全,利用吉林省1980-2016年大豆产量、生育期、逐日气象数据,基于大豆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最适温度、上限温度、下限温度、需水量、需光性等),构建大豆生长季逐旬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7-8月逐旬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吉林省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各时段建立的产量预报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有效性检验,能够客观反映大豆生长期内气象要素状况;各预报模型的历史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均大于85.0%,均方根误差小于20.0%;历史回代拟合的气象产量与实际气象产量在年际变化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相关性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在1981-2014共34年中各旬单产趋势预报准确的年份均在24年以上。各时段预报模型对2015-2016年的外推预报准确率分别在92.0%和81.4%以上,趋势预报不稳定,可能与模型没有考虑灾害影响有关。总体上,构建的产量预报模型可为吉林省大豆产量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2020,(1):52-59
基于2015—2016年湖南不同气候区超级早稻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及气象数据,探讨了湖南超级早稻产量及产量结构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湖南不同气候区超级早稻生育期和产量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湘北超级早稻生育期较湘南和湘中偏长3~7 d,湘中理论产量最高,湘南理论产量次之,湘北理论产量最低。湖南不同气候区超级早稻产量结构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湘南超级早稻理论产量与全生育期的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存在着显著相关性,湘中超级早稻理论产量与全生育期降水量和抽穗—乳熟期气温日较差存在着显著相关性,湘北超级早稻理论产量与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分蘖—拔节期积温和抽穗—乳熟期气温日较差存在着显著相关性。湘南、湘中和湘北地区超级早稻千粒重与抽穗—乳熟期气温日较差存在着显著相关,湘南、湘中和湘北抽穗—乳熟期气温日较差分别为8.6、10.8和9.9℃时,千粒重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马铃薯产量预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素华 《中国马铃薯》2004,18(3):163-165
1前言由于内蒙古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马铃薯的生产不仅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名列全国前茅,而且因其形状好、品质佳、无污染和营养成分高而享誉全国及东南亚市场。随着市场销路的增加,内蒙古马铃薯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至2002年,全区已达60万hm2,而85%又集中在乌盟地区,这一地区热量条件有利于马铃薯种植,水分缺乏是产量提高的重要限制因子。据统计全盟马铃薯旱地播种面积占马铃薯总播面积的98%以上,年降水量250~350mm,马铃薯主要发育期(5~8月)平均降水量只有200~280mm,而且年际间变率大,旱灾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最重要灾害。随着全球气候…  相似文献   

6.
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农业气象试验站产量资料和发育期资料,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根据历史相邻两年关键气象因子变化引起大豆产量的丰欠指数,建立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并在已建立预报模型的基础上,以Visual Basic 6.0为计算机语言开发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动态预报系统。结果表明:经2011-2013年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检验,5个代表站81%的大豆预报结果丰欠趋势与实际趋势表现一致,单产预报准确率总体较好,越接近大豆成熟,预报准确率越高;经2016年业务运行,预报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对黑龙江省主产区大豆产量的动态预报。  相似文献   

7.
杨远柱 《作物研究》1989,3(1):14-16
本文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对怀化地区早稻生长期间的气候因子与早稻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为山区早籼新品种选育目标的确定,调整品种布局,以及产量预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生物学资料系1974—1987年我所区试中的二九青,广陆矮4号,湘矮早9号三品种的平均产量及有关性状值。气候因子系怀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07年巴西大豆平均单产资料、西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北半球500 hPa平均高度场环流资料以及巴西大豆种植区域代表气象站的逐日气温资料,建立了基于海温、环流资料和基于地面气象要素的巴西大豆产量预报模型.利用3种模型分别对1996~2005年巴西大豆平均单产进行预报检验;综合3种模型的模拟效果,利用加权方法建立了巴西大豆产量预报集合模型.1996~2005年预报检验和2006~2007年预报试验的准确率基本都在90%以上,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作物产量是其自身遗传特性和一生利用环境条件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一定地区,农业技术水平的变化一般是比较平缓的,因此,可以认为作物产量的年际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气象条件的  相似文献   

10.
苏永秀  陈靖 《花生学报》1992,(1):23-26,6
本文主要根据农业气象统计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原理,利用微机对广西春花生产量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统计,然后根据各时段不同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大小,结合花生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确定了影响广西春花生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并在此基础上用逐步回归、多元回归等方法建立了全区(省级)和地区级的长、短期两种不同时效的产量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生物炭施用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中早39为材料,于2015年和2016年早季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开展大田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下(N0,0 kg N/hm~2;N1,90 kg/hm~2;N2,150 kg N/hm~2)对施炭(C1,20 t/hm~2)和不施炭(C0,0 t/hm~2)处理早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和收获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2015年N1水平外,C1处理的产量均低于C0处理,其中,2016年C1处理的平均产量比C0处理低12.85%;2015年和2016年C1处理的千粒重分别比C0处理低2.46%~4.12%和2.55%~3.76%;齐穗后C1处理干物质生产量高于C0处理,但其收获指数低于C0处理,2015年和2016年C1处理与C0处理的收获指数最大相差5.33个和4.0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早稻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进而导致早稻减产。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市早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漳州市早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谷优644、Y两优36、华优638等3个参试新品种比对照华优桂9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达67%~100%,平均增产率达5.54%~7.83%,可进一步试验。介绍了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3.
Rice crop growth and yield in the north Iran are affected by crop duration and phenology.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alibrate and validate the ORYZA2000 model under potential production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for simulating and quantifying the phenological development,crop duration and yield prediction of rice crop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seedling ages.In order to calibrate and validate the crop parameters of ORYZA2000 model,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potential growth conditio...  相似文献   

14.
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30万蔸/hm2(早稻)和25万蔸/hm2(晚稻)密度下,以超高产早稻陆两优996、淦鑫203和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施氮时,供试的4个品种(组合)均在窄行距时产量最高;施氮条件下,淦鑫203在中行距时产量最高,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在宽行距和窄行距时产量较高,而淦鑫688在窄行距时产量较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对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对淦鑫203主要通过影响每穗粒数,而对淦鑫668则主要通过影响结实率来实现。品种间对行株距配置响应的差异与淦鑫203的每穗粒数较少、成穗率较低,而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的每穗粒数较多、成穗率较高,淦鑫688的叶面积指数较高有关。早稻陆两优996的适宜行株距为33.0 cm×10.0 cm或20.6 cm×16.0 cm,淦鑫203为25.4 cm×13.0 cm;晚稻天优华占为40.0 cm×10.0 cm或20.0 cm×20.0 cm,淦鑫688为20.0 cm×20.0 cm。  相似文献   

15.
对2003-2011年通过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的平均产量随着年度推进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产量为6.98t/hm^2,变幅为6.04~7.70t/hm^2;杂交早稻产量高于常规早稻;迟熟组平均产量高于早中熟组和优质组;高产品种仅24个,平均产量7.09t/hm^2。在一定范围内,早稻品种的生育期和株高与其单产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安徽省宣城地区双季早稻种植气候适宜性地域分布,通过宣城地区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温度、降水、日照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对宣城地区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温度和日照适宜度较高,降水适宜度较低,降水是影响该地区双季早稻种植的主要不利因子,温度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双季早稻生产前期。根据综合气候适宜度分析,适合双季早稻种植气候区主要集中于宣城北部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东梅县地区连续l3a的实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沙田柚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了根系生长、枝梢发育、花芽分化、开花授粉、幼果发育、果实膨大等生长发育的适宜气象指标,并建立了产量和含糖量的气象预测模式.结果表明:沙田柚可以忍受的最低温度为-7℃;花芽分化期温度为8.0-18.2℃;开花期降水量和雨日宜少,以利于提高座果率:果实膨大期要求日平均温度25-28℃,雨量充沛,光照度充足:果实膨大后期日照时问适当延长,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机械侧深施肥对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甬籼15为材料,在纯氮用量为180 kg/hm^2情况下,设置4种施肥处理(FF,普通尿素撒施;DSF,普通尿素机械侧深施;DSFS,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混合机械侧深施;N0,不施用氮肥),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氮素吸收量、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籽粒产量施氮的处理显著高于无氮处理;与FF处理相比,DSF和DSFS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5.2%和6.4%,穗粒数分别增加5.6%和11.0%,产量分别提高6.3%和11.6%;齐穗期和成熟期,DSF和DSFS处理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FF处理;DSF和DSFS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0.6%和48.0%,比FF处理分别高15.6%和23.0%;与FF处理相比,DSF和DSFS处理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33.3%和62.7%。可见,机械侧深施肥能够显著提高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控蘖剂对超级杂交早稻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控蘖剂能减少无效和低效分蘖的发生,增加高峰苗期分蘖构成中高效分蘖(4叶及以上分蘖)所占比重;喷施柠蘖剂处理的穗长、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二次枝粳数及着生其上的二次颖花数和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未喷施控蘖刺的对照;同时喷施控蘖刑能增加株高、中后期群体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孕穗期上3叶叶温和群体透光性,增加叶片SPAD值,从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但也表现出稻株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减小等特点.喷施控蘖剂处理最终表现为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提高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0.
磷肥用量对超级早稻生长、产量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早稻中早39和普通早稻金早09为材料,研究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对超级早稻生长、产量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中期,在P0和P1处理条件下,中早39的生物量显著低于金早09,但是齐穗期以后,所有磷肥用量处理下,中早39的生物量及产量均高于金早09。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2个品种的有效穗数,但P1和P2处理间中早39的有效穗数无显著差异。 P1和P2处理下中早39的氮、磷吸收量显著高于金早09,磷肥吸收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也高于金早09,但是磷肥农学利用率低于金早09。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中早39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增加量均小于金早09,同时中早39的磷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下降程度均高于金早09。综上所述,超级稻中早39对磷肥的敏感性低于普通早稻金早09,最适磷肥(纯P)用量为3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