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害虫发生量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理论的害虫发生量非线性预测模型(PSR–LSSVM)。通过相空间重构对害虫发生量时间序列进行重构,将重构后的害虫发生量序列输入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学习,建立害虫发生量预测模型,采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和浙江省仙居县的松毛虫发生面积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值与实际发生值十分接近,2个地区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0.90%和2.44%,预测结果要优于BP神经网络、线性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茶尺蠖是茶叶的一种主要害虫,一般一年5~6代,一、二代发生整齐,三代后世代重叠,主要以第一、四、六代发生量大,以夏秋茶受害较重,特别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茶尺蠖常暴发成灾。防治策略上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观察和模拟自然环境饲养绿柳突瓣叶蜂,系统研究了物候法、发育进度法、有效积温法和有效虫口基数法对该虫发生期、发生量的测报,建立了各虫态有效积温预测模型和有效虫口基数预测第一代3龄幼虫发生量模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发生期法、历期法、物候期法、有效基数预测法,对云杉树叶象进行了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并总结了此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期距法预测了竹舟蛾的发生期,提出查越冬代幼虫虫口密度预测第一代卵基数:竹蓖舟蛾第一代卵发生量(粒/株)=57.7×越冬前虫口密度或=74.0×越冬后虫口密度;竹镂舟蛾第一代卵发生量(粒/株)=44.1×越冬前虫口密度或=54.1×越冬后虫口密度。查卵预测4龄幼虫发生量:竹蓖舟蛾4龄幼虫发生量(头/株)=0.22×每株平均卵粒数,竹镂舟蛾4龄幼虫发生量(头/株)=0.33×每株平均卵粒数。此外,采用逐步回归法提出发生量与气温的关系Y=-22026.56+1429.90X3-541.09X36,提出根据前一年6月下旬及当年5月下旬气温预测当年发生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发生期的预测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是进行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前提。只有及时而准确地预测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趋势,才能制订出正确的防治对策,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扑灭害虫危害。 预测预报是建立在了解和掌握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的基础上,预测害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危害趋势。按预测期的长短,可分为短期预测(又称近期)、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 1.短期预测:根据害虫前一虫期的发生情况,推测后一虫期的发生时间与种群动态,以确定防治  相似文献   

7.
棉蚜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转基因棉田伏蚜基数时期防治伏蚜对其他害虫兼治作用。6月底7月初是棉花伏期蚜虫的发生基数时期,此时对棉蚜的防治,能有效控制和推迟8月中下旬蚜虫发生量,减轻危害。并且对棉蓟马兼治作用超过80%。对棉蜘蛛兼治作用达60%左右,有效控制蕾铃后期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豫西地区17种玫瑰害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危害发生规律,并根据发生量与危害程度确定了二斑叶螨、玫瑰长管蚜、日本龟蜡蚧、玫瑰朱砂叶螨4种害虫为主要害虫,并具体介绍了这4种害虫的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江苏水稻害虫发生现状及无公害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003~2005年江苏水稻害虫危害状况1.12003年受内源性害虫基数高,迁飞性害虫迁入量大、迁入峰期长,以及气候对迁飞性害虫迁入和水稻品种抗逆性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03年水稻虫害大发生,发生程度偏重。其中最突出的害虫为稻纵卷叶螟,不但迁入早、迁入量大,而且繁殖力强,蛾卵量极高,五(3)代、六(4)代连续大发生至特大发生,为历史罕见发生年份;灰飞虱基数大、带毒率高,发生危害较重,为1990年以来最严重的年份;褐飞虱迁入量显著高于前几年,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后期局部失治田块出现成片“冒穿”,二化螟、三化螟发生程度均较上年有所减…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在喀什地区一年发生4代,又因为棉铃虫是杂食性害虫,寄主作物种类多,同时具有迁飞性和滞育性,给棉铃虫的预测预报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近年来伽师县植保站根据棉铃虫的发生基数、发育进度、作物的物候期和气象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此预测棉铃虫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和种群发生趋势,提前提供虫情预报,为做好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早稻的主要害虫有二化螟、三化螟、稻叶蝉(黑尾叶蝉)和稻纵卷叶螟。现将近年来摸索的不完整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整理于下。 二化螟和三化螟 一、预测预报 1.发生量预测: (1)虫口密度 4月中旬查越冬后虫口密度,以预计第一代发生量。选有代表性的花草、三麦和油菜田各3—4块,花草田采用平行取样法,每块取250丛稻根;麦、菜田用多点取样,每块田取0.1亩土表稻根,剥查虫数,计算各类田的活虫虫口密度,并以加权平均法计算当地的越冬后虫口密度。6月中  相似文献   

12.
赵法宝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116-116,118
叙述了2009年二化螟发生量大,发生盛期长,发蛾峰次增多等重发特点。越冬基数大,二代发生早,发生量大,发生期长和防治因素等是构成当年二化螟重发的主要原因,并从预报与防治上阐述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甘蔗二点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发生及为害特点1.1 发生情况甘蔗二点螟(Chilotraca inluscatellus Snellen)属磷翅目螟蛾科。在本县一年发生五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蔗头、蔗茎和残茎上越冬。第一代发生期4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为5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为7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第四代为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第五代9月下旬至翌年3月。其中一、二、三代发生量大,一、二代发生期正值甘蔗苗期,为害严重。第一代为害主茎苗,第二代为害主茎苗、无效分蘖苗和蔗茎,造成枯心和螟害节;以后各代均为害蔗茎,造成螟害节。二点螟发生量大,占蔗螟发生量的75%以上,为甘蔗生长期的主要害虫。常年因二点螟为害造成枯心率为5%~8%,螟害节率为7%~23%,受害后蔗茎产量减少约3%~5%,糖分降低1%以上(绝对值),且降低了蔗糖质量。  相似文献   

14.
1 2003~2005年江苏水稻害虫危害状况 1.1 2003年 受内源性害虫基数高,迁飞性害虫迁入量大、迁入峰期长,以及气候对迁飞性害虫迁入和水稻品种抗逆性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03年水稻虫害大发生,发生程度偏重.其中最突出的害虫为稻纵卷叶螟,不但迁入早、迁入量大,而且繁殖力强,蛾卯量极高,五(3)代、六(4)代连续大发生至特大发生,为历史罕见发生年份;灰飞虱基数大、带毒率高,发生危害较重,为1990年以来最严重的年份;褐飞虱迁入量显著高于前几年,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后期局部失治田块出现成片"冒穿",二化螟、三化螟发生程度均较上年有所减轻,三化螟大多为中等偏轻发生程度,沿淮及沿江局部地区偏重,二化螟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害虫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提升害虫发生预测及研发新的防治技术、提高现有防治技术,将近15年齐齐哈尔市玉米螟田间发生情况、春季剖杆调查玉米螟化蛹率与羽化率情况与近年的气象数据结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玉米螟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因素对玉米螟的发生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玉米螟发生量和发生期提前,致使田间出现二代玉米螟危害。发生期及危害情况需要进行系统的跟踪调查和分析,掌握二代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对今后防治玉米螟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摸清石河子垦区葡萄害虫的种类、分布及为害情况,研究主要害虫发生规律。【方法】通过定点调查结合普查,对石河子垦区葡萄害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石河子垦区葡萄害虫有8种,它们是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缺节瘿螨[Colomerus vitis(Pagenstecher)]、东方盔蚧(Parthenolecanium corniBouche)、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 Ugarov&Nikolskii)、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Lewis)]、绿长突叶蝉(Batracomorphus pandarus Knight)、沙漠墨蟋[Melanogryllus desertus(Pallas)]和钳叶甲(Labidostomis senicula Kraatz)。【结论】葡萄斑叶蝉和缺节瘿螨是石河子垦区葡萄栽培的主要害虫,分布广,为害重,8月底为葡萄斑叶蝉种群数量最高峰。绿长突叶蝉为害酒葡萄的新害虫,有扩散蔓延的趋势,其越冬代成虫发生量高峰期为6月底;第一代若虫高峰期为7月下旬;第一代成虫高峰期为9月中旬。6月中旬为白星花金龟羽化出土盛期。  相似文献   

17.
野蛞蝓在贵阳蔬菜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主要以二、三代成、幼体越冬,以春、夏季发生量大、危害重、秋、冬季发生量较小,危害较轻。全年田间数量消长有三个明显的高峰,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上旬,以第一次高峰的田间数量大。采取压低越冬虫源基数,恶化各虫态的生存环境,抓住第一次高峰期用药防治,酌情用药防治第二、三次高峰,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是芦笋上的2种主要鳞翅目为害害虫,近些年在浙江发生极为严重,对浙北地区的芦笋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于2016年采用性诱法对2种害虫的年发生动态展开监测。结果显示:浙北地区斜纹夜蛾年可发生5代,甜菜夜蛾年可发生6代。全年斜纹夜蛾的发生量高于甜菜夜蛾,其中,5—11月斜纹夜蛾总诱蛾量为41 338头,甜菜夜蛾总诱蛾量为2 255头。无论是斜纹夜蛾还是甜菜夜蛾,大棚外诱捕器诱蛾量均远高于大棚内,这表明监测用途的诱捕器更适宜设置在大棚外。在浙北芦笋种植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主为害均为第3代、第4代和第5代,因此控制好第1代和第2代的虫口基数对于控制2种夜蛾全年发生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观察和模拟自然环境饲养双齿锤角叶蜂,系统研究了物候法、发育进度法和有效虫口基数法进行该虫发生期、发生量测报,建立了各虫态有效虫口基数预测3龄幼虫发生量模型。  相似文献   

20.
<正>昆虫性信息素广泛地应用于森林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防治效果的检查、检疫性害虫的监测以及森林害虫种类的鉴别等方面。(1)发生期的测报。它是根据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测森林害虫成虫出现的高峰期,加上生长发育历期的期距,来预测未来某一虫态出现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