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子午岭辽东栎林土壤种子库及种子命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 6 个典型样地 180 个小样方的调查分析,对子午岭林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种群 3 种主要林型土壤种子库及种子命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桦-辽东栎林、辽东栎纯林和油松-辽东栎林 3 种林型土壤种子库平均储量分别为 60.19 粒/m2、87.58 粒/m2和 72.89 粒/m2;辽东栎林土壤种子密度的季节变异不大,但空间分布变异较大,其中,以油松—辽东栎林空间分布变异最强;辽东栎土壤种子库属瞬时土壤种子库,其种子丧失途径主要有萌发、虫蛀、生理死亡、动物摄食和霉变等,其中萌发是土壤种子库丧失的最主要原因;从种子大小与种子命运关系分析,辽东栎土壤种子库种子生理死亡、萌发后死亡趋向于较大粒径种子,霉变趋向于较小粒径种子,而虫蛀在各粒级种子中均有发生;辽东栎林各林型土壤种子库平均自然发芽率为 43.69 %,但幼苗存活率极低,林下实生幼苗十分匮乏,种群更新主要依赖于萌蘖。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枯落物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辽东栎林天然更新障碍研究及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陕西延安黄龙山林区,选择林相良好的辽东栎中龄林采集成熟种子,设置在种子上覆盖0(CK),1,2,3cm枯落物及在种子下铺垫1,2,3cm枯落物共7个处理,分析枯落物厚度及铺盖方式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采集辽东栎纯林、油松纯林及辽东栎与油松混交林枯落物,用其水浸液处理辽东栎种子,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析不同枯落物水浸液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枯落物厚度及铺盖方式对辽东栎种子起始萌发时间有显著影响,枯落物厚度为0cm时萌发最早,在种子下铺垫枯落物时种子的起始萌发时间较种子上覆盖枯落物处理急剧延长。与CK相比,种子上覆盖枯落物的厚度对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萌苗的根长、茎长及生物量也无显著差异。而在种子下铺垫枯落物时,枯落物厚度对种子萌发影响显著,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降低,枯落物厚度为1,2,3cm时,萌发率分别为41.8%,37.3%和34.0%,萌苗的根长、茎长及生物量亦显著减小,且枯落物厚度越大萌发率和生物量越小;辽东栎种子的萌发抑制率亦大幅增加,且枯落物厚度越大抑制越明显。在不同枯落物水浸液处理下,辽东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发芽势、根长、茎长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枯落物主要通过阻碍种子与地面的接触而影响辽东栎的早期更新,合理清理林下枯落物能有效促进辽东栎林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3.
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优势种的森林群落中5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和幼树种群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茶条械(Acer ginnala)和葛萝械(Acer grosseri)的幼苗和幼树在林冠层下占优势,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出现频率.油松和漆树(Ta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幼苗虽较多,但幼树数量却较少.辽东栎逆J字型大小级结构表明其幼苗和幼树库的持续存在和较好的更新;辽东栎幼苗倾向于在林窗下出现,说明林窗可能有利于该种的更新;表明辽东栎种群林冠下幼苗库的更新和林窗更新对于维持该种群的稳定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茶条械和葛萝械幼苗和幼树耐荫的生态学特性,使其倾向于占据林冠下层,说明茶条械和葛萝械林冠下充足的幼苗和幼树库是其更新的主要策略之一.从更新策略的角度来讲,更新生态位的差异可能是物种共存的原因,当然也包括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幼苗和幼树不同的生态学特性等.  相似文献   

4.
为说明不同抚育强度对黄土高原南部辽东栎林幼苗更新的影响,本文以黄龙山林区蔡家川林场辽东栎群落为研究对象,未采伐为对照,对经过5年恢复后,皆伐、间伐30%、间伐15%三种抚育强度的辽东栎林地,实生和萌生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抚育强度后的实生、萌生幼苗数量、幼苗生长状况、林地生态指标均与未采伐林地有差异;经过间伐30%的林地,其幼苗个体平均基径、高度、冠幅、叶面积、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均有显著增加;间伐15%林地上述指标均有增加;皆伐后的林地相对未采伐林地,萌生苗数量增加,实生苗数量减少,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降低。间伐与皆伐措施后比较,间伐措施的林地辽东栎实生幼苗数量多,个体发育良好,土壤养分水分相对较高;皆伐措施的辽东栎建群种萌生幼苗数量多,但土壤水分养分下降。未来该地区辽东栎林经营管理中,应以近自然抚育为主,尽量减少对灌草层破坏,完善群落复层结构;间伐强度拟定为30%,尽量间伐劣质木、病虫木,促进群落向异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样地调查、固定样地观测和室内试验分析,系统研究了滇西地区4个三棱栎种群的生殖特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不同生境的种群都具有结实能力,海拔1 020~1 730 m之间三棱栎坚果的产量较高;各种群坚果主要分布在树冠中上部和东、南、西方向;三棱栎种子千粒重为13.07 g,其中具有生活力者占9.25%,人工播种条件下,苗圃内种子萌发率高于天然条件,中低海拔高于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下,由种子转化成幼苗的过程是三棱栎种群生活史的脆弱环节.三棱栎林经营管理要以就地保护为主,促进种群生殖;要通过森林经营措施,为林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创造条件;种子脱落后,要及时扰动林下灌木、草丛,使种子能顺利落地,促其发芽成苗;种子大年要注意采种、育苗,扩大人工种群.  相似文献   

6.
不同采伐强度对辽东栎林幼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说明不同采伐强度对黄土高原南部辽东栎林幼苗更新的影响,以黄龙山林区蔡家川林场辽东栎群落为研究对象,未采伐为对照,对经过5 a恢复后,皆伐、间伐30%、间伐15%3种采伐强度的辽东栎林地内实生和萌生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采伐强度后的实生、萌生幼苗数量、幼苗生长状况、林地生长指标均与未采伐林地有差异;经过间伐30%的林地,其幼苗个体平均基径、高度、冠幅、叶面积、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均有显著增加;间伐15%林地上述指标均有增加;皆伐后的林地相对未采伐林地,萌生苗数量增加,实生苗数量减少,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降低。间伐与皆伐措施后比较,间伐措施的林地辽东栎实生幼苗数量多,个体发育良好,土壤养分水分相对较高;皆伐措施的辽东栎建群种萌生幼苗数量多,但土壤水分养分下降。未来该地区辽东栎林经营管理中,应以近自然采伐为主,尽量减少对灌草层破坏,完善群落复层结构;间伐强度拟定为30%,郁闭度应控制在0.5~0.7,并尽量间伐劣质木、病虫木,促进群落向异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康永祥  张巧明  岳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08-2609,2734
研究了小陇山地区辽东栎林林窗干扰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该区辽东栎林林窗大小面积为17.7~157 m2不等;林窗内光照没有达到潜在的最大光照值,开敞度仅为0.4~0.8;林窗形成方式中,最重要的方式是砍伐,占58%;形成木以辽东栎为主,占69.7%,形成木数量多为1~2株;林窗内辽东栎幼苗更新较差,开敞度对幼苗更新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辽东栎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栎是子午岭地区主要的优势森林树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其合理保护和经营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1)辽东栎随取样面积的增大,种群聚集度呈现出小→大→小的趋势;随林龄的增加,种群由聚集分布趋向随机分布。(2)子午岭辽东栎林除局部林是与其他林木混交外,一般都是纯林,形成乔灌草的典型垂直结构。(3)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物种较为丰富且分布均匀,多样性大。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者的多样性指数呈现出由低到高的特点。(4)林下幼苗的更新情况并不是太好,幼苗更新数量为80~210株.hm-2,且随外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9.
子午岭60年辽东栎林种子质量与森林更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辽东栎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优势乔木树种之一。通过26年的定位监测,对子午岭辽东栎林种子质量消减、种子萌发与环境条件、实生苗时空分布动态以及对其森林更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在子午岭半阳坡、半阴坡和阴坡3种类型中,平均完好种子占种子总数的26.65%;霉变种子占18.72%;动物取食虫蛀种子在阴坡远高于半阴坡和半阳坡,占到种子总数的26.32%;已发芽的种子占其总数的28.31%,且半阴坡>半阳坡>阴坡。每年均有大量种子生产,但在生境与动物的共同作用下,种子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多达73.35%的种子失去生命力,直接影响实生苗的形成;地表覆盖物虽能促进种子的快速发芽,但对成苗却是一个物理障碍,影响是负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地表覆盖物的厚度和含水量;在辽东栎林下虽有一定的实生幼苗分布,但数量极少,平均密度仅为140~120株/hm2,且不同立地条件差异显著,严重影响森林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  方法  基于六盘山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系数、死亡率、消失率以及生存分析,对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了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样地内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分布近似于倒J型,更新状况良好,结构稳定。②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曲线。③辽东栎种群整体呈前期和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④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近熟龄个体在小尺度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  结论  六盘山辽东栎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新状况良好。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中龄与近熟龄个体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明显,呈相互独立状态。为保持辽东栎林结构稳定,应加强人为调控,确保辽东栎林种群更新的稳定环境条件。图8表2参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局域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与位点状况之间的关系,即物种多样性如何特异性地依赖于位点条件以及现实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如何影响新的建植。[方法]利用野外田间试验,在不同扰动、不同种子添加方式处理下对12种亚高山草甸植物出苗建植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不同程度的扰动使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形成不同大小、数量和类型的空白位点,创建特定微生境条件,满足了不同物种繁殖体萌发及其幼苗建植的需求,即扰动处理会影响绝大多数物种的种子出苗及幼苗的建植。在演替后期的自然植被区,出苗的10个物种中有7个在中度扰动下出苗及建植成功率最高;而在演替早期的撂荒地有4个物种在无扰动条件下,4个在中度扰动条件下出苗及建植成功率最高。[结论]大多数物种在重度扰动即空白位点最多的处理下没有最高的出苗及建植成功率,种子添加方式也对大多数物种的出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马蹄金种子的发芽率,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加速品种推广,改善草坪质量,采用不同浓度壳聚糖溶液处理马蹄金种子并进行萌发和栽培试验。统计了种子的发芽率、幼苗的株高、地上部植株鲜重、根长、根重和根冠比,并对幼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四种抗性相关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8g/L壳聚糖处理与对照相比发芽率降低,其余浓度的壳聚糖对马蹄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各酶的活性有所升高,0.5g/L达到最佳,但浓度进一步增大,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试验说明,用适量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对马蹄金浸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改善苗期的生长状况,提高幼苗的抗逆性,缩短成坪时间。  相似文献   

13.
多年生宿根花卉芙蓉葵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芙蓉葵在滨海盐渍地播种育苗和重盐碱地园林绿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分别以芙蓉葵种子、幼苗和1 a生越冬根为试材,在人工模拟盐胁迫强度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 NaCl溶液处理对芙蓉葵种子发芽期和苗期耐盐性,以及越冬根萌生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盐度胁迫会促进芙蓉葵种子萌发,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延长,发芽率和萌发初期生长均受到抑制,且抑制程度均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盐度>0.6%后会显著抑制种子萌发,但每天给予12 h光照可以显著提高发芽率;盐胁迫会抑制芙蓉葵幼苗生长,且抑制作用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不影响其正常形态性状的最高盐胁迫浓度为0.6%,当盐胁迫浓度超过该阈值后,会使芙蓉葵幼苗的观赏价值明显降低;芙蓉葵越冬根发芽期的耐盐能力较强,盐度>1.2%后成活率显著下降。根据生理指标测定和幼苗外观形态观测结果,推断芙蓉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耐盐阈值是0.6%,越冬根正常萌发的耐盐阈值是1.2%。  相似文献   

14.
Strong seedlings are essential for high yield. To explore the foundation of strong seedlings, we investigated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ver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eed storage reserves during seedling establishment in maize inbred lines. Three maize inbred line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eed size, seed vigor, illumination duration, temperature, water content, and salt concentration of the seedling medium on the utilization of seed storage reserves during seedling establish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version rate of small seeds was 3.69 to 17.71% higher than that of large seeds. Moreover, prolonged illumination time wa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strong seedlings. However, low temperature, drought stress and salt stress reduced the conversion rate of seed storage reserves and increased the root/shoot ratio. These results could be used to guide field management during seedling emergence and develop improved germplasm with a high conversion rate of seed storage reserves.  相似文献   

15.
研究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深度的沙埋和种子大小对沙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对沙蒿的种子萌发率、休眠率、幼苗出土率及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没有沙土覆盖时沙蒿种子即可萌发;0.5~5 cm的浅层沙埋下,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幼苗存活率及生物量最高,休眠率最低;沙埋深度>5 cm 时,沙蒿的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幼苗存活率及生物量随沙埋深度增加显著降低,而休眠率却显著升高;沙埋深度为12 cm时,种子不出苗,幼苗也不能存活。种子大小对沙蒿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幼苗存活率及休眠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幼苗生物量大小具有显著影响,在0~12 cm的沙埋深度中,除5 cm和7 cm深度下中粒种子和小粒种子萌发的幼苗的生物量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深度处理时,大粒种子萌发的幼苗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同一沙埋深度下中粒种子萌发的幼苗生物量,后者又显著高于小粒种子萌发幼苗的生物量,因此研究认为,沙蒿种子最适宜沙埋深度为 1~ 3 cm的浅层沙埋。  相似文献   

16.
运用系统溶剂法和生物测定法,以栎属7种植物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其种皮、胚(胚及周围部分子叶)和子叶(远离胚端2/3子叶)1.0 g/mL和0.5 g/mL浓度甲醇等浸提液以及各有机相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栓皮栎、锐齿栎、蒙古栎、沼生栎和麻栎甲醇浸提液均能显著降低白菜种子发芽率、根长和苗高,且对发芽率的抑制作用逐渐降低;夏栎和房山栎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根长和苗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胚>子叶>种皮,且甲醇高浓度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大于低浓度的抑制作用;甲醇相对白菜种子发芽率、苗高或根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乙酸乙酯相,其它溶剂相萃取液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栎属种子甲醇浸提液及各有机相对白菜种子苗高和根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发芽率的影响,说明栎属种子中所含抑制物质主要是限制自身根和芽的生长,可能是造成延迟萌发和出苗不整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刘丽凤  王景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01-11603
[目的]对蝴蝶兰种子诱导原球茎和芽苗再生的条件进行研究。[方法]建立蝴蝶兰种子无菌播种高效萌发体系,以及原球茎诱导和芽苗再生的培养体系,对其各生长阶段的培养基以及所添加的激素组合及浓度进行选择。[结果]对种子萌发来说,选择授粉后120d未开裂的蝴蝶兰果荚内的种子播种为宜;最适培养基pH值为5.2~5.6。蝴蝶兰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培养基为:花宝1号(300倍稀释)+3mg/L6-BA4-0.1mg/LNAA+20g/L蔗糖+2g/L蛋白胨+0.2%活性炭+6g/L琼脂;在此条件下,蝴蝶兰的萌发率最高达65%。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能有效防止蝴蝶兰芽苗的褐化现象.添加蛋白胨能促进蝴蝶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结论]该方法研究了蝴蝶兰种子诱导原球茎和芽苗再生的培养条件,为蝴蝶兰的种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