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从安徽省巢湖地区鸡群中出现的以肾肿大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中分离到1株病毒,易感雏鸡,病死鸡出现肾肿大、苍白呈花斑状、大量尿酸盐沉积;鸡胚连续盲传至第5代时开始出现死亡和侏儒胚.电镜观察可见80~120nm的病毒颗粒.分离病毒在鸡胚上可干扰新城疫病毒clone-30株的增殖.上述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暂定名为NIBV-AH99.  相似文献   

2.
在平邑地区某鸡场出现严重呼吸道病症状和肾脏病变的肉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毒接种胚发育迟滞,胚体卷缩,肾脏尿酸盐沉积;对酸不敏感,对氯仿敏感;能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尿囊液毒攻击鸡具有呼吸困难,气管罗音,气管环出血及花斑肾等病特征。这些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是一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暂定名为IBV-SPY株。  相似文献   

3.
通过SPF鸡胚传代培养、SPF鸡胚气管环组织培养和鸡胚肾原代细胞培养,从一起有明显呼吸症状且又表现严重肾病变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中分离到一株肾型传支病毒BK株。电镜观察表明,病毒粒子呈球状,直径90~100nm,纤突长15nm,为典型冠状病毒。在SPF鸡胚上盲传至5代,在TOC上测其CD50为10-6.2。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试验鸡出现典型“花斑肾”,表明BK株具有较强嗜肾脏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在平邑地区某鸡场出现严重呼吸道病症状和肾脏病变的肉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毒接种胚发育迟滞,胚体卷缩,肾脏尿酸盐沉积;对酸不敏感,对氯仿敏感;能干扰 NDV在鸡胚中的增殖;尿囊液毒攻击鸡具有呼吸困难,气管罗音,气管环出血及花斑肾等病变特征。这些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是一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暂定名为 IBV-SPY株。  相似文献   

5.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理表现形式。我国于1972年由邝荣禄首次报道在广东省有传染性支气管炎存在,随后绝大多数省份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传染性支气管炎也主要为呼吸型。1962年.Winterfied等在美国发现了致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将其命名为Holte株,该型的代表毒株有Hohe株、Gray株、CV56b株、Wolgemuth株等,其中Gray株是缓和型毒株。  相似文献   

6.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鸡胚接种,从北京郊区甘鸡场出现呼吸道症状并有肾肿大,苍白的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导致鸡胚出现侏儒胚;病毒大小为85-103nm,表面有特征性纤突,排列稀疏均匀,在鸡干鸡新城疫病毒增殖,对乙醚敏感,属有囊膜病毒,该病毒不耐热,56℃1小时即被灭活;用本病毒回归25日龄雏鸡,可使试验出现典型的花斑肾,上述各项鉴定证明,该分离毒为肾型IBV,此外,用本病毒制备的油乳剂灭油苗,基本上可抵抗该毒  相似文献   

7.
通过鸡胚接种盲传,从重庆某地疑似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导致鸡胚出现侏儒胚。用本病毒对10日龄雏鸡做回归实验,可使试验鸡出现典型的花斑肾。试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了该病毒的特异性基因M和N,从分子学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引起鸡群死亡的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金梅林,索绪峰,何启盖,吴美洲,叶长发(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湖北武汉430070)以肾脏病变为特征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禽病,继邝荣禄等1982年在广东首先发现后,先后有10多个省、市报...  相似文献   

9.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所致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理特征是肾脏肿大、输尿管扩张,不同日龄、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幼鸡感染发病后表现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鸡IBV血清型众多,仅引起肾脏病变的毒株就至少有16个不同血清型,国内不同地区分离、鉴定的肾型IBV也明显存在着毒力和血清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哈尔滨市某肉鸡养殖场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死鸡中分离到1株肾型IBV,并对其进行鸡胚矮小化、血凝性、电镜下特征、新城疫干扰试验、致病性等生物学鉴定和N基因的RT-PCR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在鸡胚上传至第四代(F)4开始出现死亡或侏儒胚;病毒不凝集鸡红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多呈球形、直径约80~12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形态特点;该病毒可干扰新城疫LaSota株在鸡胚中的增殖;将分离毒第4代尿囊液接种于6日龄雏鸡,7d后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67%(6/9),病死鸡剖解后可见肾脏明显肿大、苍白,具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病变;分离毒第5代尿囊液经N基因特异性RT-PCR获得大小约438bp的目的片断。初步确定所分离病毒为肾型IBV。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合格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种毒,将M41株毒种接种SPF鸡胚进行传代培养,收获尿囊液、分装、冻干,并对冻干毒进行了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剩余水分测定、真空度测定、外源病毒检验、病毒含量测定、特异性检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冻干毒种各项检验均符合规定,可作为研究用种毒。本研究可为其他禽源病毒种毒的制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周建强  潘琦 《畜牧与兽医》1995,27(4):157-159
本试验采用自然感染患鸡的气管粘膜及分泌物为材料,以鸡胚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CL94.通过接种鸡胚的病变特点、回归本动物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毒价测定、中和试验以及有机溶剂的敏感试验等证明CL94株分离毒是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为证实ILTV在安徽存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是牛的重要传染病病原,除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外,还可引起结膜炎、流产、脑炎和全身性感染。本试验从广东某牛场疑似IBRV感染牛中采取鼻拭子样品,用PCR和荧光PCR方法,初步诊断病牛感染IBRV。用MDBK细胞对初诊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分离出1株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命名为GD0109。细胞感染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可以使MDBK细胞产生典型的圆缩、呈葡萄样聚集以及空洞等细胞病变。将GD0109与强毒的ATCCVR-2112TM株感染细胞裂解液分别接种MDBK细胞并盲传5代,对5代、10代、15代的病毒分别进行TCID50测定及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和参考株VR-2112TM相似,提示该分离株为强毒株,并且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为进一步疫苗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发表的序列,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52、H120和M41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设计并合成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其中一对引物能以M41株为模板,特异性扩增出1791bp的目的片断,从而特异鉴定IBVM41株;另一对引物能以H52株和H120株为模板,特异性扩增1700bp的目的片断,再用限制性内切酶NaeI对PCR产物进行酶切,H120株能够被切成1000bp和700bp两个片段,而H52株的PCR产物不存在该酶切位点,从而能区分H52株和H120株。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和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IBVH52、H120和M41株活疫苗的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16.
通过病毒形态学观察、血凝试验、病毒干扰实验、动物回归实验等分离鉴定了1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利用RT-PCR技术对分离毒株的N基因进行了扩增,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分离株为肾型IBV.  相似文献   

17.
从陕西省周至县某肉鸡场发生疑似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群中采集病料,经鸡胚接种分离到1株病毒。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80nm~130nm,具有囊膜和纤突,呈典型冠状病毒形态;该病毒无直接血凝性,经10g/L胰酶处理后血凝价平均高达8log2以上;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表明,分离毒能抑制NDV在鸡胚中增殖;人工感染3个品种的1日龄雏鸡35只,其中尼克红鸡很快出现临床症状并死亡,死亡率90%。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步鉴定该分离毒为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8.
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病鸡群的肾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病毒致SPF鸡胚病变特征、对鸡外周血红细胞凝集特性、病毒粒子形态学特征以及RT-PCR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CK/CH/LHLJ/04V。通过对该病毒基因型分析以及对SPF鸡致病性试验发现该病毒为我国近年来流行的一类重要IBV的代表。将该毒株在SPF鸡胚连续传代110代(P110),取不同代次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毒株对SPF雏鸡的致病力随鸡胚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110代毒以105.0 EID50/0.1 mL的剂量通过点眼滴鼻接种15日龄SPF雏鸡,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0。不同代次毒接种SPF鸡对同源毒株P3代强毒的攻击均具有100%保护性。实验表明,IBV毒株CK/CH/LHLJ/04V P110对SPF雏鸡已无致病性,但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研制IB弱毒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表现呼吸道传染病的20个发病鸡群中先后分离出18株病毒,通过鸡胚感染、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证明其中13株是冠状病毒科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3株为新城疫病毒,2株为H9禽流感病毒。该13株中的BJ2、FF2、YL2、B01、G5、YX、WH、WG分离毒具有很强的嗜肾性和致病力,这8个陕西流行株的血清型与W118毒株相同,而与IBVGray株、W93株有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陕西地区主要流行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且流行株具有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