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报告中华鳖因球形病毒和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发病死亡的诊治结果。该病毒散在分布于宿主肝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受感染细胞被破坏明显。嗜水气单胞菌则可能是继发感染。根据药敏试验对发病鳖群采取改良环境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泰国湾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单胞菌属 (Aeromonas)中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 drophila)是两栖爬行动物中最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体环境中广泛分布 ,能使水生动物、水禽发病。现在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 ,嗜水气单胞菌亦能感染东北虎、北极熊、猪、兔等哺乳动物及人类。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泰国湾鳄发生感染 ,并造成大量死亡的病例报道并不多见。现将 1例由于饲养管理方式不当 ,治疗不及时造成一鳄鱼场暴发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并引起大面积死亡 ,死亡率高达 60 %以上的病例 ,详细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某鳄鱼养殖场自 2 0 0 2年 4月以来一直将一群体长 1 5…  相似文献   

3.
抗浪鱼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来,人工繁殖和养殖初见成效,但因其生长周期长,对环境要求高,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发病死亡,其中嗜水气单胞菌的侵染就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嗜水气单胞菌作为一种人-畜-鱼共患病原菌,其危害性很大。本文就澄江碧云水库抗浪鱼场暴发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特点做了详细的研究,且对嗜水气单胞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作了试验。  相似文献   

4.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制备了鱼类嗜水气单胞菌(AH)-77株兔抗血清,建立了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的方法。该法能有效地检测人工感染鳟鱼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原体,对杀鲑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整个过程可在2.5h内完成,是一种有前途的鱼类嗜水气单胞菌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中的淡水、土壤及污水中广泛存在,常使水生动物(如鱼、虾)及水禽等感染发病,属条件性致病菌,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导致急性败血性传染病。2015年8月,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发生1起以病程短、腹泻和呼吸困难为特征的急性鸭病,经诊断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2015年8月,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某养殖户购入奥白星  相似文献   

6.
肉鸭嗜水气单胞菌病是由于鸭鱼混养时感染肉鸭嗜水气单胞菌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确诊需取病死禽的肝、脾、肾、心血进行细菌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部分致病株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本试验从2010年某淡水养殖场的发病黄鳝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并经过常规细菌学鉴定和双重PCR鉴定确定为携带气溶素基因的强毒菌株,而且经过黄鳝和小鼠回归试验进一步确认该病由强毒菌株嗜水气单胞菌引起,并根据药敏试验成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8.
病因 此病病因较复杂,在病蛙中己分离到数种病毒,其中包括嗜水气单胞菌、点状胞菌、减产菌、荧光假单胞菌以及变形菌等,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嗜水气单胞菌是淡水鱼流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在采用添加150 mg/kg剂量的止痢草提取物饲料投喂3周后,对罗非鱼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在其攻毒168 h后,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对经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发病并具典型症状的罗非鱼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发病与自然发病的病理变化相似。患病罗非鱼的肝脏、鳃等组织器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浊肿、变性、坏死,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碎裂或崩解;超薄切片电镜下可见细胞内线粒体内嵴受损严重。病变最严重的区域,组织细胞坏死崩解成一片无结构的物质。推测肝脏、肾和鳃是病原体感染罗非鱼的主要靶器官,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肝脏、鳃发生了严重病变。线粒体是罗非鱼的重要产能结构,其功能也遭到破坏,这些可能是导致罗非鱼发病死亡的病理学基础。但从病理切片中可以看到,饲料中补充止痢草提取物后,其病症有明显缓解或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预防和治疗在美洲红点鲑中暴发嗜水气单胞菌病提供实验依据。从患病美洲红点鲑的鳃及肠等病灶部位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回归试验均出现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并分离到革兰染色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与原菌株相同的细菌。结果表明,该菌为短杆状,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菌,与D-葡糖酸、丙二酸和葡萄糖等反应呈阳性,而与黏菌素、七叶苷和L-阿拉伯糖等反应呈阴性,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头孢唑啉等药物表现出耐药,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本试验首次从美洲红点鲑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并得到16种高度敏感的药物,同时阐明了嗜水气单胞菌在美洲红点鲑中的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肽聚糖在鱼类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感染中的免疫佐剂作用,用添加A3a肽聚糖的饲料投喂接种F-AH疫苗的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通过测定鲫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和体表黏液溶菌酶活性、抗体效价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证明肽聚糖与F-AH疫苗联合使用,鲫体表黏液和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活性、抗体效价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均显著提高,表明A3a肽聚糖是F-AH疫苗的良好佐剂,能增强鱼类F-AH疫苗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鱼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致病菌,对水产养殖造成巨大危害。己报道的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有全菌灭活苗、菌体成分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和DNA疫苗,现分别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保守序列16S rDNA和Aero,设计2对引物,以嗜水气单胞菌纯培养物为起始材料,建立PCR检测方法。从12株分离物中均扩增到16S rDNA片段,从3株分离物中均扩增到Aero片段,经序列测定和分析,所扩增的片段均为嗜水气单胞菌的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可用于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4.
Aeromonas hydrophila and 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are important fish pathogens. To clarify their relationship, two host models, goldfish with trauma and those infected with I. multifiliis, were used to study infection kinetics of A. hydrophila 4332 tagged with plasmid pGFPuv (Ah4332(GF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fish suffering from ichthyophthiriosis, the bacterial infection process was accelerated and more persistent than in the other groups. It is suggested that I. multifili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fection of A. hydrophila. Mechanical trauma caused by I. multifiliis might act as a portal of entry for A. hydrophila present in the water, 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invasion of bacteria. The ectoparasite might also serve as a vector and reservoir of pathogenic bacteria.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鲎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杀作用,采用最小抑菌浓度、AB染料、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鲎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杀菌率、胞内紫外物质泄露、膜负电荷数、外部形态结构及胞内基因组DNA的影响。结果表明,鲎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其他细菌弱;2倍最低杀菌浓度(MBC)鲎素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杀死嗜水气单胞菌并导致胞内生物大分子泄漏;扫描电镜发现1倍MBC鲎素能导致轻微的壁膜破损及一些胞内物质渗出和粘连;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1倍MBC鲎素能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AB染料测定表明鲎素处理后能改变膜负电荷数;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鲎素能够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组DNA发生作用,并呈浓度依赖关系,浓度越高对细菌基因组DNA损伤越大。鲎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弱,只有高浓度时才能短时间内导致胞内紫外吸收物质泄露、膜负电荷数发生改变及基因组DNA损伤。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从鲫鱼肠道中分离到1株芽孢杆菌,经生物学特性测定及16S rRNA测序分析,鉴定该分离菌株为高产蛋白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命名为JX001).对该分离菌进行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有明显的抑菌圈和抑菌带,说明该分离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养殖水中加入分离菌JX001可防止嗜水气单胞菌的暴发;同时分离菌JX001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蛋白酶,可有效地促进蛋白质水解,用于蛋白质饲料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疑似草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疑似嗜水气单胞菌草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通过普通营养琼脂、胰蛋白大豆琼脂及生化试剂等的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后,获得3株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检测3株细菌的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后,对确定的草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回归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然后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阿奇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16S rRNA通用引物鉴定后确定3种菌株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确定的嗜水气单胞菌回归试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阿奇霉素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 mm,阿米卡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这3种菌都较敏感,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和93 mm。结果表明,疑似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草鱼有3种细菌感染,其中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常用抗生素阿米卡星对3种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仅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的是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出血病病原鉴定及疫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惠出血病罗非鱼血液、肝脏、脾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理化鉴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动物回归试验阳性,认为该罗非鱼出血病是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用该分离菌制成的饵料及附型疫苗田间免疫罗非鱼成活率达87.1%,未免疫组成活率仅59.9%。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嗜水气单胞菌重组弹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试验根据GenBank中的嗜水气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基因ahyB设计1对含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以嗜水气单胞菌J-1(AhJ-1)株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不含信号肽的成熟弹性蛋白酶基因片段(787 bp),并与pMD18-T载体连接、测序,再用DNAStar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与豚鼠气单胞菌胞外蛋白酶同源性高达95%,与嗜水气单胞菌AG2株弹性蛋白酶ahyB基因同源性为92%,与铜绿假单胞菌LasB基因同源性为82%;将PCR产物连入表达载体pET-32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进行诱导表达,出现50 ku的融合表达蛋白,该表达产物纯化复性后表现出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嗜水气单胞菌选择培养基鉴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比较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Ah)三种选择培养基AHM、APM和RS培养基的鉴别效果,并用于121株细菌检测,Ah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54.76%、81.33%和83.54%。经过交叉比较分析,确定AHM和RS可作为适用于生产实践的Ah的选择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