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雄蚕茧丝具有缫折低、洁净好、纤度均匀等优点,所缫的高档生丝倍受用户青睐。本研究针对雄蚕茧蛹体小、茧层较厚且纤度相对较细均匀的特点,探讨了雄蚕茧的烘茧工艺。结果表明,烘茧温度、鲜茧堆放时间、铺茧量、半干茧干燥程度等与烘茧质量有一定影响,并提出了头冲烘茧温度以105℃、鲜茧堆放时间不超过12 h、鲜茧铺茧量以4.5 kg/0.76 m^2、半干成数6.5成为更适当的烘茧要求。  相似文献   

2.
雄蚕茧不同烘茧方法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雄蚕茧,常规的烘茧工艺可以达烘茧的要求,影响解舒率的最主要因子,还是族中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湖州市吴兴区创建优质雄蚕茧基地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总结了该区创建优质雄蚕茧基地、振兴蚕桑产业的经验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蚕茧荧光显色技术,选育黄白荧光色茧蚕品种,适当改进煮茧工艺,对提高蚕茧解舒成绩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蚕茧的干燥处理与蚕茧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水 《蚕学通讯》2003,23(1):50-52
重庆市的蚕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蚕茧质量太差 ,其中解舒率大多不到4 5% ,有相当的庄口在 30 %左右 ,使大量的原料茧不能缫丝而只能作为绢纺原料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蚕茧质量太差 ,也造成缫丝企业产、质、耗的影响 ,吨丝成本增加 ,继而影响缫丝企业严重亏损 ,也影响整个茧丝绸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当务之急是在提高蚕茧产量的同时如何提高蚕茧的质量 ,以质量求效益 ,这是蚕业发展的关键 ,也是长期以来制约重庆市蚕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茧丝品质的优劣 ,是蚕桑生产、蚕茧收烘工作及煮茧缫丝等诸环节技术水平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随机抽样法,对7个不同地方的干茧进行质量比较,结果表明:独山县干茧的粒茧量、解舒丝长、解舒率、长吐率、上车茧率、茧丝长、清洁度、洁净度等主要茧质综合指标较高。独山县干茧在同行业中有质量优势,适合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7.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cocoon quality during 20 years,pointed out the optimum time,April 17 to 18,to take silkworm eggs out of cold storehouse for that county in spring.  相似文献   

8.
提供雄蚕茧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虞晓华 《江苏蚕业》2003,25(2):20-21
本文介绍了批量提供雄蚕茧的四种途径,讨论了各种途径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认为目前推广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家蚕双限性斑纹品种,蚕种场、蚕农、丝绸工业三部门之间利益冲突较少,各方容易接受。丝绸工业部门收购这二类蚕品种的蚕茧后,可以根据生丝市场的供求情况,缫制出雄蚕丝、雌蚕丝及雌雄混合丝(传统品牌丝),提高茧丝的产值。  相似文献   

9.
以几种颜色不相同的彩色蚕茧和普通白色蚕茧为原料,采用高温水煮提取各种样茧的丝胶蛋白,并以无水乙醇纯化。通过测定丝胶蛋白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判定丝胶蛋白是否具有抗氧化能力,同时比较彩色蚕茧和普通白色蚕茧丝胶蛋白抗氧化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彩色蚕茧与白色蚕茧丝胶蛋白均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省桑蚕普种场2005年春季不同生产小组饲育的云蚕7、云蚕8蚕品种各项成绩进行了综合调查,通过对其调查的有关项目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发现蚕茧成绩中的“kg茧粒数”对蚕茧成绩中和蚕种成绩中的部分项目产生了影响,即:“kg茧粒数”与“g蚁收茧量、g蚁制种量、孵化率”呈负相关性,“kg茧粒数”与“g卵粒数”则呈正相关性。而对其它一些项目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可以作为丰富的分子标记用于家蚕群体遗传学、基因组注释以及功能基因研究。利用SNaPshot试剂盒的SNP分型方法,对以单碱基延伸法检测家蚕SNP位点进行了探索。首先对SNP位点进行PCR扩增,然后以PCR产物为模板,以4种荧光标记ddNTPs为底物,采用延伸引物扩增SNP位点处的一个碱基,最后用377测序仪进行基因分型。通过对家蚕2个SNP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单碱基延伸法可以准确地检测SNP位点,并且可以知道该位点的碱基。由于单碱基延伸法可以通过多重PCR在1个反应体系检测多至10个位点,因此该方法不仅方便快捷,并且可以实现高通量检测SNP位点。  相似文献   

12.
家蚕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家蚕壳聚糖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有着相当广泛的用途.本文从壳聚糖的性质、制备方法着手,着重讨论了壳聚糖在蚕桑生产、医药、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家蚕成虫雌雄差异的基因表达,可为探究家蚕以及鳞翅目昆虫雌雄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利用家蚕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家蚕成虫雌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采用聚类及功能注释对芯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11677个基因在家蚕成虫中表达,其中有3312个基因在雄性个体表达上调,4254个在雌性个体表达上调。雌雄个体中表达上调基因的GO分类比较显示这2类基因在分子伴侣调控、电子载体等功能方面差异较大。在雌雄差异基因的功能注释中发现了与性腺特异性、发育繁殖及选择拼接因子等相关的基因。家蚕成虫存在的与雌雄个体特异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作为家蚕雌雄个体性别相关的生物遗传学标志。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省夏秋蚕品种薪杭,白云,丰1和54A等进行了充血复壮改良,基本稳定后的复壮系与现行生产系进行了生产性能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复壮系在各项性状都有一定的提高,其中龄期经过,各品种的复壮系与生产系之间差别不大,只有薪杭丙和白云丙稍有延长。全茧量和茧层量基本上复壮系都比生产系有所提高。生命率差异比较大,奠中薪杭的复壮系低下生产系,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白云复壮系略微低于白云甲,但高于白云乙,丰1的复壮系与生产系无明显差异,54A则是复壮系高于生产系。良卵数除薪杭丙比薪杭甲略低外,其他品种的复壮系都比生产系显著提高,有的甚至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复壮系在生产性能上有较大的改良,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蛋白质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抽提了微 孢子虫的总 蛋白和选择 性分离纯 化了主要 蛋白组 分。对 总蛋白 进行了 酸性 P A G E、碱性 P A G E、 S D S P A G E 和氨基酸组成分析,并对 S D S P A G E 结果进行了薄层扫描分析。发现每一样品总蛋白在 S D S P A G E 图谱上均分离出30 多条蛋白带,均有5 条主带,但位置不同,各条蛋白带的相对含量不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中发现各种孢子总蛋白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基本相同,均含有16 种氨基酸,但各种氨基酸的相对含量不同。对主要蛋白组分进行了 S D S P A G E 氨银染色法纯度鉴定、薄层扫描分析和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彼此之间有共同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阿维菌素对家蚕毒性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维菌素的安全间隔期较长,不宜在桑园中使用。阿维菌素和依维菌素对家蚕的致死中浓度在10μg/L~0.1μg/L之间,两者对家蚕的毒性没有显著差异,随着蚕龄的增长家蚕抗性的增加不是十分明显,10μg/L~0.1μg/L的阿维菌素连续添食4龄家蚕,导致死亡蚕数增加,并且10μg/L、1μg/L的阿维菌素对入眠眠蚕体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自引进性连锁平衡致死家蚕基础材料开展雄蚕品种培育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对雄蚕品种培育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目前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雄蚕品种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8.
家蚕黑尾病主要是由曲霉菌在蚕尾部寄生引起的一种真菌病 ,从病蚕中分离到病原菌有两种 ,一种孢子表面棘多而长、黄褐色 ,孢子大 ,直径 4~ 6 μm ;一种孢子表面棘短而少、蓝绿色 ,孢子小 ,直径 2~ 3μm。黑尾病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多发 ,多发生于 4龄中期至 5龄中期。黑尾病病原菌侵染寄生家蚕的过程是 :病原菌分生孢子附着在蚕尾部背板与节间的三角形节间膜处 ,分生孢子发芽侵入蚕体产生黑色小病斑 ,随病情加重病斑加大 ,甚至在病斑处出现节间断裂 ,直至形成黑尾症状。使用药剂防治黑尾病以 5 %亚迪蚕保最佳  相似文献   

19.
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永珍  黄可威 《蚕业科学》1999,25(3):163-169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收集到的8 种不同来源的对家蚕有病原性的微孢子虫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其结果:(1) 未见外部形态有特征性差异。(2) 超微结构既存在相似性,如孢子壁分层、极丝结构、固定板等;也存在相异性,尤其是极膜结构、后极泡的内部构造、极丝圈数与倾斜角、核糖体的数量及排列方式等方面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的烘茧工艺对雄蚕品种蚕茧茧质影响的对比试验,提出有益保全雄蚕品种蚕茧茧质的烘茧工艺:采用二次干燥法,铺茧量4.8kg/㎡-5.5kg/㎡;头冲烘茧温度以100℃为适,头冲出灶时间以定时为主(2h),辅以蛹体干燥程度检验来确定。二冲采用变温法,出灶时间以蛹体干燥程度检验为主,以计时作参考(3h),同时注意控制好排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