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辽宁省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4,(4):47-49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中国大豆生产上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2006~2008年辽宁省26个地区大豆田中的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明确大豆胞囊线虫在辽宁省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在所调查的26个市(县、区)中,88%的大豆产区含有大豆胞囊线虫,平均每百克风干土中超过10个胞囊的地块占73%。其中康平县西关乡的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最高,达到54.33,而开原市、东港市和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为0,大多数地区的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介于20~55之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黑河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的分布,对2010和2011年采集的黑河地区96份大豆田土样进行调查,研究了黑河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结果表明:黑河地区采集的土样均发现大豆胞囊线虫,且其胞囊密度分布不均匀。将黑河地区各点连续2a采集得到每100g风干土中胞囊数量分为5个区段:胞囊密度为0~50个的占13.79%,胞囊密度为50~100个的占37.93%,胞囊密度为100~150个的占17.24%,胞囊密度为150~200个的占27.57%,胞囊密度超过200个的占3.45%。  相似文献   

3.
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抽样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的种类及其分布。【方法】2001~2003年在黄淮大豆产区依据Riggs的鉴别模式对38个地点大豆胞囊线虫(SCN)生理小种作抽样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绘制出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图。【结果】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北京、山西大部分地区、河南东部与北部、安徽北部;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南部地区的抽样调查中未检测到大豆胞囊线虫。其中1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南以南及以东地区,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交界地区,河南漯河、周口及安徽阜阳地区。4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交界地区,山西、北京地区,以及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2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聊城、德州地区,河北石家庄地区,河南焦作、获嘉地区。7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河南开封、滑县、温县等地。5号生理小种在河南和河北有零星分布。另外,在河南商丘地区新发现有9号生理小种。【结论】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是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线虫育种应该以兼抗1号和4号生理小种为主要目标。各生理小种的分布没有明显分界,优势小种分布区域中存在其他生理小种。在过去的10年中,该地区生理小种的组成相对稳定,本研究结果可供大豆抗线虫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豆胞囊线虫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已造成大豆产量严重损失。线虫行为学是深入研究线虫生活史和线虫与寄主植物相互关系的关键。介绍了大豆胞囊线虫的休眠、侵入、运动与迁移、取食和繁殖等方面的行为以及各种行为对环境的适应,以期从行为学和生态学角度为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麦胞囊线虫又称禾谷胞囊线虫、燕麦胞囊线虫等,属胞囊线虫属,是为害小麦和禾谷类作物的主要病害。自2006年以来,该病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逐年加重,据调查,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5%~25%,严重地块减产可达70%,甚至造成绝收,对睢阳区小麦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一、为害症状及诊断方法小麦胞囊线虫病在小麦不同生长期,呈现不同的病害症状。在苗期,  相似文献   

6.
应用双倍PCR技术快速检测大豆胞囊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一种基于双倍PCR技术,用种特异性引物快速鉴定大一啼胞囊线虫方法。应用两组引物扩增胞囊线虫的rDNA。第一组引物含有2个通用引物D3A和D3B,用于扩增大亚基核糖体基因(28S rDNAgene)的D3扩展区;第二组引物包括大豆胞囊线虫特异性引物GlyF1和一个通用引物rDNA2,用于扩增ITS2区的片断和部分28S基因,用此双倍PCR扩增技术检测了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和巴西的53个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结果表明,用两组引物进行双倍PCR扩增,所有53个大豆胞囊线虫群体都产生两个明显的片断(181bp and 345 bp),其中181bp片断是SCN特异性引物GlyF1和rDNA2扩增出大豆胞囊线虫中特异性片断,在所测试的其它胞囊线虫群体,仅仅扩增出345bp的片断,而不能扩增出大豆胞囊线虫的特异性片断,用该项技术能从大豆胞囊经一虫的胞囊或单头二龄幼虫的微量DNA中,扩增出大豆胞囊线虫的特异性片断,该技术的敏感性达到单条二龄幼虫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豆胞囊线虫毒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经济、高效、环保的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方法,以轮作过程中对大豆胞囊线虫毒杀效果明显的亚麻、大麻、蓖麻、万寿菊4种植物为试材,研究其根水提取物和根、叶乙醇提取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和线虫室内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亚麻根提取物具有促进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作用,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毒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亚麻根水提取物干粉:水比例为1:1和亚麻根乙醇提取物浓度为1.OO‰和2.00%o时可以全部杀死大豆胞囊线虫。  相似文献   

8.
小麦胞囊线虫病是小麦上的一种危险性线虫病害,该病的病原生物为燕麦胞囊线虫.虫体定居在小麦根部薄壁组织中,后发育成为成虫.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15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抗病基因型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探讨了Satt309和Sat_210标记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结果表明,Satt309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为50%,Sat_210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为87.5%,Satt309和Sat_210的标记组合可以提高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达100%;获得8份抗胞囊线虫1号小种的大豆种质,分别是Peking、高作选1号、齐黄28、齐黄30、齐黄33、齐黄29、齐黄31和沧豆11。  相似文献   

10.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世界上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胞囊线虫本身具有异质性存在生理分化,因此该病极难控制;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有效的措施,而SSR标记是分子辅助选育抗胞囊线虫新品种选育和抗性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概述大豆胞囊线虫各生理小种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病是大豆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利用真菌的某种代谢产物作为生防因子是解决大豆胞囊线虫病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获得有效抑制胞囊病的真菌,本研究利用平板涂布的方法分离不同轮作制度下大豆胞囊线虫外胞囊际真菌,研究真菌浸出液对大豆线虫胞囊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土豆轮作的大豆胞囊线虫外胞囊际真菌最多菌数达41.67株/皿;大豆—土豆—玉米为29.67株/皿;大豆重茬的胞囊际没有分离到真菌,玉米—大豆—玉米为1.67株/皿,玉米—玉米—大豆为0.33株/皿。在大豆—土豆—玉米胞囊分离的菌株中选取9株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的孵化抑制试验,获得抑制率达到50%的真菌6株。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用作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从大豆根围土中分离芽孢杆菌Bal-7,并测定其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芽孢杆菌Ba1-7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3.3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  相似文献   

13.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是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各种生物防治方法的逐渐深入研究,生物防治这一措施将在大豆生产上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与为害发挥重要作用。对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线虫研究室及部分国内外的线虫研究室在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讨过去生防措施的利弊,探索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的新方法,为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叫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的,是我国东北、华北等大豆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根系染病后,线虫胞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土传病害加重,还可造成根腐.  相似文献   

15.
不同抑制性土壤真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稀释分离法,从抑制性土壤中分离获得真菌菌株,研究不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获得的100株真菌中有5个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和二龄幼虫(J2)具有抑制活性,分别是Dq012、Dq059、Dq003、Dq030和Dq101。经Dq012发酵液处理后,大豆胞囊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84%,经其他4株真菌处理后校正死亡率均在70%左右。Dq012发酵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达到87.69%,Dq003和Dq030发酵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也在80%以上。用5个菌株的发酵液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能够抑制大豆胞囊线虫的繁殖,其中菌株Dq059的抑制作用最强,Dq012次之,Dq030的抑制作用最弱,抑制率分别为83.05%、80.58%和41.52%。综上所述,菌株Dq012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活性最高,其他4株效果接近,但Dq030对胞囊形成的抑制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6.
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遗传规律研究进展洪权春(延边农学院农学系)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是大豆上重要病害之一。全世界范围内大豆胞囊线虫对大豆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美同、日木、韩国和中国等国家的许多线虫学家在生物学、生态...  相似文献   

17.
选择4对均由高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源和非抗源亲本组成的杂交组合,对其后代胞囊附着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抗源亲本灰布支、应县小黑豆和交城黑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稳定,胞囊附着量在1.08~3.25个之间;非抗源亲本对胞囊线虫的反应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对后代的胞囊附着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4个非抗源亲本中,晋豆19号、晋豆23号、汾豆46号和中作88D09胞囊平均附着量分别为15.36,18.31,17.83,69.50个,F2胞囊平均附着量分别为15.31,35.04,29.93,45.88个,变异系数分别为11.78%,25.23%,22.89%和29.57%,单株胞囊附着量≤5个的比率分别为15.34%,4.62%,7.05%,1.60%。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几丁质酶在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中的作用,测定了不同抗性大豆品种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前后以及供试诱导剂诱导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内几丁质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情况下,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内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差异。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几丁质酶活性均增高。经过几丁质、壳聚糖和低聚糖诱导处理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几丁质酶活性进一步增强,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消长趋势;与其他两个诱导剂处理相比,几丁质诱导处理大豆后几丁质酶活性高峰提前,酶活性增加幅度大。  相似文献   

19.
麦类作物对燕麦胞囊线虫抗病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燕麦胞囊线虫致病型、麦类人地燕麦胞囊线虫抗病必一鉴定方法,介绍了迄今世界上在麦类作物对禾谷囊线虫抗病育种中已选育和生产上正推广的一些主要抗病基因(品种),阐述了中国燕麦胞囊线虫致病型(特别对rDNA中ITS区的PCR-RFLP分析,所获得的一个新的ITS类型-ITS C)以及麦类作物品种抗性的研究现状,这对中国开展针对燕麦胞囊线虫的抗病育种及相关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的病原和症状、俄罗斯阿穆尔州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规律、寄主和危害及防治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今后该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