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蚕茧生产是震泽镇的骨干产业,年产茧在1150 t以上,年经济收入稳定在1600~2000万元.由于栽桑养蚕在太湖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有良好的蚕文化基础,因此尽管经历了几次蚕茧价格的起伏,蚕桑生产在本镇还是经久不衰,桑园面积始终稳定在1070 hm2.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地位正在逐渐下降,尤其是茧质滑坡更令人担忧.如何提高蚕茧质量,增强茧丝绸的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茧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多个方面协同作努力.  相似文献   

2.
王军 《江苏蚕业》2014,(3):36-37
海安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劳动价值上升、茧丝行情大幅波动、环境气候异常变化等多种因素,蚕桑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发展以优质、省力、高效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设施蚕业,成为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调整优化桑园结构,加快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行业投入力度,提升传统蚕业设施化水平;加强养蚕环境污染治理,确保蚕作安全;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行业整体效益等措施,构建海安现代设施蚕业框架,保持产业规模基本稳定,蚕茧质量和效益创全国一流。  相似文献   

3.
4.
汪建军 《广西蚕业》1998,35(2):41-43
自90年代以来,贵州各级政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放手发展优势产业,加大综合开发蚕业力度,同时国内外茧丝绸市场发展顺利,我省蚕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0~1994年桑园面积由3800公顷发展到24700公顷增加5.5倍;蚕茧产量由741吨上升到1775吨增加1.4倍;  相似文献   

5.
《广西蚕业》1995,32(1):81-82
农业部最近提出下世纪初我国的蚕茧生产初步规划:到2000年,桑园面积达到100公顷,年总产茧量达到95万吨,2010年桑园面积基本稳定在100公顷左右,年总产茧量达到130万吨。为此,要求各地业务主管部门,一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好蚕桑与粮棉的关系,积极开发利用“三  相似文献   

6.
<正> 20世纪80年代以来,淳安县蚕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92年跃居杭州市首位,成为浙江省八大蚕茧重点产区之一。1996年,由于受国际茧丝绸市场疲软和国内“蚕茧大战”的影响,全国蚕桑产业出现了大幅度滑坡,也给淳安蚕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蚕茧产量下降到2012吨,减幅达49.2%。  相似文献   

7.
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生产优质的蚕茧,这不但有助于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也为丝绸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所以,我们生产的蚕茧,不仅要数量多,而且要求质量好,才有利于推动和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西蚕业》1997,34(2):52-52
自1989年起,江西省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并把实施蚕桑工程列入了农业开发总体战的重要战役。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4年全省桑园面积达54万亩,蚕茧产量由1989年的1000多吨增加到1.5万吨,增长11倍,列全国第7位,涌现出修水、永新、金溪等10个产茧万担县。但自1995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疲软的影响,江西蚕桑生产出现较大滑坡。到1996年底,桑园面积下降到24万亩,蚕茧产量降低到8400吨,蚕桑技术推广队伍也被削弱,蚕茧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4):64-66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  相似文献   

10.
张莉 《蚕桑通报》2007,38(1):63-64
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增加蚕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由于生产形势、社会条件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宿豫区蚕农的养蚕布局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1.
调整期的我国蚕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华 《蚕学通讯》2005,25(3):23-26
1 我国蚕业生产进入了调整期 我国蚕丝业经过1978~1995年的快速发展,蚕茧产量大幅度地增加,1994年全国蚕茧产量达到67.4万t,是1978年的17.3万t的3.89倍.1996年后,我国蚕茧产量急剧下降,从1995年的65.6万t下降到1996年的40.3万t.此后,我国蚕茧产量一直维持在40万t的生产水平.我国50多年来蚕茧产量的变化见图1,从中不难看出:从1995年起,我国蚕业生产已经渐渐进入调整期,我国蚕业生产进入调整期,还表现出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玉峰  陈微 《中国蚕业》2001,22(1):44-45
现代农业要持续发展,围绕效益进行结构性调整,势必要规模化,区域区。农业园区建设为农业走向现代化迈开了坚实的一步,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湖州是蚕叠老区,蚕业园区建设始于1989年春,逐步建成有德清高知吴墩园区、菱湖区重兆双市港园区,双林镇石桥头园区、安吉三官丘陵地区现代蚕业园区,截止1999年底,湖州园区面积112hm^2,园区12个,10年来,湖州的现代蚕业园区建设经历了一个初始,和年来园区发展所走过的路,欣慰地看到,由于园区的示范作用,加快了农民栽桑改桑的步伐,加快了桑蚕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加速了省力化养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这里,对于园区今后的建设谈几点意见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万玉新 《广西蚕业》1998,35(4):13-15
苏岗村是贵港市南区八塘镇的一个小村,全村390户,人口不足两千人。有旱地53.36多公顷,水田47.29公顷。在市蚕业部门的精心组织下,从1989年开始大力发展蚕桑生产,桑园面积连续4年翻番,1992年蚕茧产量突破“千担”大关后,生产继续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田时铭  彭梅 《四川蚕业》2007,35(1):28-28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发展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2000~2001两年发展桑园11.9万亩(1亩≈667m^2,下同),为在2010年实现年产20万担(1担=50kg,下同)优质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力大量向务工经商转移。据2003年对我县36个社调查,有40%的劳力外出务工,其中青壮年占外出劳力的85%左右,有15%左右的农户举家外出。传统的蚕箔养蚕,给桑、除沙、扩座、捉熟蚕等需上下端蚕箔,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这种养蚕方法使得养蚕人员十分辛苦,既费工又费时,效率低。而且在家养蚕的又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劳动力的紧缺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桑园撂荒、有桑不养蚕或少养蚕的现象不断出现,养蚕往往饲养粗放,蚕病多,蚕茧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经济效益也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县实现20万担优质茧建设进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蚕桑产业是发展我市农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几年来,经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到10万亩桑园规模,其中新栽桑园累计达4万亩,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产业特色。下面就我市蚕桑产业基地建设的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提高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业是淳安县农业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 ,农民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但随着名茶、菊花、珍稀食用菌等一批新生产业的兴起 ,蚕业生产面临竞争和挑战 ,要持续稳定地发展蚕业生产 ,必须要提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从淳安县蚕业生产发展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几点提高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措施。1集中成片 ,适度规模要选择土壤肥沃、水源方便、无污染的良田好地集中成片建设桑园种植。桑园立地条件好 ,是桑叶优质高产的基础 ;连片发展 ,可减少因大田治虫对蚕作安全的影响。蚕业生产的规模大小应适度 ,要兼顾土地、房屋和劳力等因素 ,在目前条件下 ,一般有2…  相似文献   

17.
<正> 1合作社产生的背景 蚕桑生产一直是吴江市的传统骨干副业,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发达的乡镇工业和民营企业起步的基础。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特色的蚕桑产业更加显现弱势群体的弱点。近两年来,国际国内的蚕茧价格下跌,挫伤了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导致桑园面积锐减,失管、抛荒现象普遍存在,生产与收购矛  相似文献   

18.
<正> 如皋市蚕业产业园区辖高明、搬经、常青三个行政镇,农业人口14.45万人,农田面积7 000hm~2,农业产值4.06亿,其中桑田面积2 600hm~2,其中去冬今春新栽、更新 790hm~2,2002年全年发种6.152 4万张,产值3 142.9万元,今春发种 28 431张,园区内拥有蚕业龙头企业一个,丝厂二家,茧站7个,丝厂年产值15500万元,生产生丝120吨。  相似文献   

19.
<正>广西蚕桑产业迅速发展而成为全国最大的蚕业产区,现有桑园面积15.34万hm2,年发种600~650万张,蚕茧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它得益于开放的环境、优良的自然气候,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功不可没。笔者是四川蚕业科技战线的一员,从2005年开始进入广西,体会到当时当地养蚕技术的落后,从四川带领有一定养蚕技术的农民工20人,到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投资搞商品化小蚕共育。  相似文献   

20.
田时铭  彭梅 《蚕学通讯》2006,26(3):37-39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发展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2000-2001两年发展桑园0.793万hm2,为在2010年实现年产1万t优质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力大量向务工经商转移,据2003年对我县36个社调查,有40%的劳力外出,其中青壮年占外出劳力的85%左右,有15%左右的户举家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