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设备更新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决策之一 ,科学合理的更新设备既可以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又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分析设备更新时机与设备的自然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等的关系 ,结合企业经济能力与发展方向 ,给出了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决策的流程 ,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从技术、经济、发展方向等多方面权衡进行设备更新决策的方法 ,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和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油气管道站场生产设备使用寿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自然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是衡量油气管道站场设备使用寿命的三个指标.介绍了确定站场设备经济寿命的两种计算方法,最小平均费用法是通过年均运行维护费和年均折旧费来计算年均使用成本;低劣化数值法从年低劣化数值入手,考虑了设备占用资金的年利息等因素.采用不同方法,举例计算了设备的最佳更新期.  相似文献   

3.
机器设备资产评估相关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回顾设备资产评估业务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献的归纳和分析,论述了与机器设备资产评估相关的设备综合效能,物理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等主要技术问题的研究进展,提出对机器设备进行资产评估必须将评估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泉。CD生产函数模型用于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以CES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上海市六个重点发展行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判断上海市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拖网渔船的经济寿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我国当前数量众多的8101和8154两型拖网渔船的调查数据为根据,分析了影响渔船经济性的主要变量,运用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计算出两型渔船的经济寿命,分别为16年和18年。并根据渔船技术进步的发展概况,论述了更新渔船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徐铁军 《油气储运》2012,31(6):473-476,479,487
油气管道站场设备运行寿命长,运行维护费用比购置费用高,现行采购方式难以全面考虑站场设备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分析的设备采购方式,考虑了设备从采购、安装、运行、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在站场设备采购中采用LCC分析,可有效减少设备LCC,降低管道建设和运行成本。介绍了全寿命周期设备管理的概念及基于LCC分析的设备采购流程,提出各环节的注意事项。以燃驱压缩机组为例,对站场设备的LCC组成进行分析,说明了影响LCC估算的关键因素。为科学进行基于LCC分析的设备采购,应推行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建立设备运行管理信息系统,选择合理运行维护机制,逐步完善设备LCC模型。  相似文献   

7.
将技术经济理论应用于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科技进步的定量研究。建立了A-D生产函数模型和全要素生产率模型,以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为实例进行了分析。建议以年技术进步速度。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年技术水平系数作为综合评价科技进步作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拖拉机经济寿命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用单变量分析法确定了拖拉机经济寿命的影响因素,并在江苏省的5个农场随机选取了265台从事犁耕作业任务的东方红 1204型拖拉机近12年的历史数据,建立了燃油消耗费、维修保养费和累积工作时间三个子模型,以单位成本最小法为目标建立了东方红 1204型拖拉机经济寿命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求得了该机型的经济寿命为3332.5h,按现行的年均工作时间算,约合11年。该方法可用于任何拖拉机经济寿命的计算。这一计算结果可为相关企业更新机器提供依据,也为管理部门制定拖拉机的经济寿命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上世纪70年代英国新创用的名词,其基本含义是"以设备的一生为对象的维修工程学",是以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低为目的,是综合了管理、财务、工程技术和其他实际活动的一门工程学科,与设备一生(计划、设计、制造、安装、试运转、维修、改造更新)的机能有关,包括安装、试运转技术、设备诊断技术、修理技术等。从设备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农机维修至少必须考虑管理、财务、技术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可把农机维修的问题分成经济、技术、经营3个侧面。当然这3个侧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运用道格拉斯和索洛生产函数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法测算了以凉山为代表的川西民族地区工业技术进步程度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阐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运用Cobb-Douglas(C-D)生产函数,利用SPSS 18.0软件对1991—2010年山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山西省1991—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8.69%,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杜俊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95-5297
通过对科技进步的理论分析和量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论述了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它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提高农业的集约度和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指出农业科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制不灵活、机制不顺、科研市场化程度低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指出科技进步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的重要意义,以及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基于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建立固定效应变参数面板模型,对相关面板数据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估计。在此基础上就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相关要素贡献率的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均衡状态;农业科技进步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赵子壮  周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39-13741
通过建立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和制度约束下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技术进步("水平创新"模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模型分析了各变量的稳态增长率及各模型技术参数的影响,得出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效率,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克服自然资源短缺的约束,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大烟区"(南、北烟区)和"五大烟区"(西南烟区、东南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黄淮烟区、北方烟区)2个层面,对1983—2012年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3—2012年,中国烤烟种植呈现"北烟南移"格局,尤其是向西南地区迁移的趋势明显。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业区位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进行变量选取、理论假设和模型构建,并利用Eviews软件对影响烤烟主产区区域格局变迁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主产区区域格局的变迁受到土地资源、地理气候、经济、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于黄淮主产区而言,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人均耕地、农户粮食供给水平、技术进步、国家政策和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对于西南主产区而言,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农户粮食供给水平、技术进步、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状况。  相似文献   

16.
杨秀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45-13747
使用扩展的索洛增长模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的增长贡献进行实证检验,核算了对不同时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纯技术进步、市场化程度和利用外资的影响,据此进一步分析不同时期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以此找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大型仪器设备是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重要基础条件,在社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是目前科研院所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健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制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设立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和多渠道加强对外宣传等建议,希望为进一步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提供积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1990--2005年浙江省l1个地市的平行数据(Panel Data),在综合考虑偏要素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下,应用超越对数函数法建立了浙江省农业技术进步测算模型。测算结果表明:浙江省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阶段,今后促进农业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技术进步以及完善农业发展的市场导向机制是提高浙江省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进步是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增长的主要原因,为确定不同阶段小麦、玉米、稻谷的技术进步类型,并分析影响粮食生产的主导技术进步模式,选取1999-2016年小麦、玉米、水稻各省面板数据,基于技术进步理论,利用E-S模型与C-D函数,计算三大主粮技术进步贡献率,并对技术进步模式进行阶段性的判别,分解生物化学型技术与机械技术对粮食技术进步的贡献比率。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6年间我国小麦、玉米、早稻(代表稻谷)生产年均技术进步速度分别为0.67%、0.19%、0.06%,小麦、玉米以机械型技术进步为主导,早稻以生化型技术进步为主导。基于研究结果,发现依靠提高育种能力、高效施肥灌溉等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依靠持续提高机械化水平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粮食综合产出率,规范生产栽培过程,充分发挥生物化学类投入技术效能,提高粮食技术成果转化率等是解决现阶段粮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现状及测算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率,本研究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运用1998—2014年全国15个小麦主产区的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对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小麦生产的支撑主要包括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更新换代、栽培技术的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小麦生产的年均技术进步率为1.242 2%,技术进步效果显著;小麦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大部分主产区的技术进步率为正值,而四川、云南的技术进步率则为负值,因此,加强小麦生产技术的区域间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