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南水北调东线干渠水为试验用水,通过烧杯试验,研究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对微污染水的强化混凝作用,通过对浊度、耗氧量、藻类的去除效率,确定高锰酸钾预氧化对污染水混凝起决定作用,粉末活性炭对去除有机物和藻类有很好的作用,二者联用能强化过滤。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的平原水库位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属于胜利石油管理局供水公司管理,主要以地上平原浅型水库为主。取水及处理流程为:黄河原水→干渠→沉沙池→水库→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经检测,黄河原水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导致各水库藻类含量随季节变化不同程度爆发,给常规水处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随着社会对自来水水质要求不断提高,采用何种工艺加大对含藻原水的处理力度,成了当地原水处理工艺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地处黄河最下游,黄河水是唯一可用的淡水资源。现有供水系统中水厂均采取混凝+沉淀+砂滤+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处理效果不理想,抗水量和水质冲击能力较差。本文根据胜利油田辛安水库微污染现状,开展了预处理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预氧化对去除浊度、色度、藻类和有机物都有一定去除作用,在保障供水水质指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低温低浊水大多数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以及华北等地。其特点为水粘度较大,含有的颗粒数量少,颗粒之间发生碰撞的几率小,这样就导致发生混凝的机率降低。并且水温低致使水解反应率缓慢,对水的混凝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最近季节变化较以往变化大且水的特性较难把握,因此处理难度较以往增加,常规的处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黄河水水质问题。普通混凝方法过多使用药物,使得成本增加,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因此本文从强化混凝土处理为出发点对黄河水质进行处理,以满足现代人对饮水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将校园污水收集起来作为中水原水进行处理,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后,回用于校园杂用水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和优势。校园中水回用的实施既减少了校区的污水排水量,又可为校园提供杂用水水源,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树立节水意识,带动城市中水回用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给水常规处理技术特点与优点。当水源水受轻微污染时,通过强化絮凝等常规处理工艺,仍能制得合格的饮用水。由于当前水源水受有机污染较为严重,而混凝法对水溶性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差,导致部分城市、水厂需要寻求自来水进一步深度处理的适用技术。本文论述由自来水厂延伸的深度处理技术是欠妥的,因为水厂生产的生活饮用水中,饮用水仅占生活饮用水总量的不足5%,把95%的生活用水也统一进行深度处理,是没有必要的浪费。由水厂"小集中"深度处理饮用水部分,则制出的饮用水需要另设输水管网才能到达用户。投资巨大,费时费工,现阶段也是行不通的。本文提出由用户建设自来水深度处理装置,制取饮用水的思路。其基本点是:在用户厨房自来水终端接上适用的净水器制水,这样,制水点位置恰当,按需求制取用户需要的直饮水,工艺路线合理;选用家庭净水器一次性投资较少,适应城市用户承担能力;制水运行管理费用低于"集中式"制饮用水费用;避免因水源水意外污染、水厂处理水消毒过程及旧输水管道输水过程的二次污染,用户有饮水安全感;技术难度小,推广应用容易。  相似文献   

7.
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生产中的粪污、剩料、生产用水、病死畜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携带病原菌的污染物会直接污染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动物疾病传播,土壤水源污染,最终威胁人的健康。为提高人们对动物生产中污染物危害的认识程度和处理意识,该文就污染物的危害和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来我国的水质情况逐渐恶化,并且我国的总储水量虽然多,但是人均量很少,水质情况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处于有寒冷冬季的北方,冬天的低温更加使得混凝剂的混凝效果降低,而浊度低的水难以处理不仅在经济更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为我们提出了难题,首要的便是低温低浊黄河水的处理。低温低浊水难处理主要是因为添加混凝剂取不得预期的效果,而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方法:(1)强化混凝效果(2)增加后续工艺消除混凝效果差的影响[1]。投加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是第一个方面里的,通过气浮法则是为了增加后续工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生物工程处理技术虽取得较好效果,但仍存在投资成本高、氮磷去除效果不佳等问题,且其副产物又有二次污染的风险。近年来,利用狐尾藻处理养殖污水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就近年来狐尾藻处理养殖污水及其饲料化、肥料化等资源化利用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狐尾藻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条件,其在养殖污水中氮磷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重金属吸附方面的作用原理、应用方式和效果,并对其应用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狐尾藻在养殖污水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750尾初始体重为(11.31±0.24)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Ⅰ~Ⅴ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投喂5个水平DHA藻粉(0%、0.5%、1.0%、2.0%、4.0%)饲料(蛋白质含量36.49%,脂肪含量13.78%)60 d,研究DHA藻粉水平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DHA藻粉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SGR)先升后降,Ⅲ组分别显著高于Ⅰ、Ⅱ、Ⅳ、Ⅴ组21.88%、9.20%、5.81%和30.62%(P0.05),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饲料中DHA藻粉最佳添加水平为1.82%;饵料系数(FCR)随着饲料DHA藻粉水平的增加先降后升,Ⅲ组最低,分别显著低于Ⅰ、Ⅱ、Ⅲ、Ⅳ组10.63%、5.92%、7.74%和14.37%(P0.05);蛋白质效率(PER)与SGR变化相似;随饲料DHA藻粉水平上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平呈上升趋势,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先升后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先降后升,血糖水平先增加后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黄河鲤幼鱼饲料适宜DHA藻粉含量为1.82%(DHA 0.65%),含量超过4.0%可使黄河鲤生长缓慢,产生应激或损伤肝脏。  相似文献   

11.
试验主要通过研究壳聚糖、盐藻粉、维生素A对奶牛日粮中N、Ca及P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旨在为科学地确定奶牛日粮中壳聚糖、盐藻粉及维生素A的添加剂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两部分进行,试验一选用18头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壳聚糖组、盐藻粉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壳聚糖和盐藻粉在奶牛日粮中的添加剂量为15g(/d·头)、9mg(/d·头),对照组不添加。试验二选用24头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2随机试验设计分成4个处理组,各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110、165IU/kgBW,)及处理(未处理、过瘤胃保护)的维生素A。两个试验的试验期均为60d,其中预饲期10d,正试期50d。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壳聚糖可以显著地提高日粮N、P的表观消化率,降低Ca的表观消化率(P0.05)。盐藻粉可以显著地提高日粮中N的表观消化率(P0.05)。奶牛日粮中添加高剂量(165IU/kgBW)的维生素A及过瘤胃保护的维生素A对日粮N、P、Ca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的影响,但N、P表观消化率有增加的趋势,Ca的表观消化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试验主要通过研究壳聚糖、盐藻粉、VA对奶牛日粮中N、Ca及P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旨在为科学地确定奶牛日粮中壳聚糖、盐藻粉及VA的添加剂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两部分进行,试验一选用18头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壳聚糖组、盐藻粉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壳聚糖和盐藻粉在奶牛日粮中的添加剂量为15g/(d·头)、9mg/(d·头),对照组不添加。试验二选用24头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2随机试验设计分成4个处理组,各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110、165IU/kg·BW)及处理(未处理、过瘤胃保护)的VA。2个试验的试验期均为60d,其中预饲期10d,正试期50d。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壳聚糖可以显著地提高日粮N、P的表观消化率,降低Ca的表观消化率(P〈0.05)。盐藻粉可以显著地提高日粮中N的表观消化率(P〈0.05)。奶牛日粮中添加高剂量(165IU/kg·BW)的VA及过瘤胃保护的VA对日粮N、P、Ca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的影响,但N、P表观消化率有增加的趋势,Ca的表观消化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试验主要通过研究壳聚糖、盐藻粉、VA对奶牛日粮中N、Ca及P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旨在为科学地确定奶牛日粮中壳聚糖、盐藻粉及VA的添加剂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两部分进行,试验一选用18头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壳聚糖组、盐藻粉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壳聚糖和盐藻粉在奶牛日粮中的添加剂量为15g/(d·头)、9mg/(d·头),对照组不添加。试验二选用24头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2随机试验设计分成4个处理组,各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110、165IU/kg·BW)及处理(未处理、过瘤胃保护)的VA。2个试验的试验期均为60d,其中预饲期10d,正试期50d。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壳聚糖可以显著地提高日粮N、P的表观消化率,降低Ca的表观消化率(P<0.05)。盐藻粉可以显著地提高日粮中N的表观消化率(P<0.05)。奶牛日粮中添加高剂量(165IU/kg·BW)的VA及过瘤胃保护的VA对日粮N、P、Ca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的影响,但N、P表观消化率有增加的趋势,Ca的表观消化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2,4-D对杜氏盐藻生物量和物质积累的影响,试验采用向对数生长期的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01,0.05,0.1,0.5,1,5,10,25,50 mg/L植物激素2,4-D对其进行诱导培养,周期性收集藻细胞,对各阶段藻细胞中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叶绿素、总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在1个月的诱导期内,用0.1 mg/L 2,4-D处理不但能显著加快藻细胞的分裂速度,而且比对照组的生物量提高了22%,β-胡萝卜素的产量增加了7.8%;但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总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其他处理组及对照组都没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猪场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排泄物产生,而且猪的粪尿是猪场废弃物中最难处理的一种,因为量大且含水高,如不经过有效地处理而直接排放,很快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极其严重的破坏。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已经提出许多解决的办法,但集实用、低成本、效果好的处理技术不多。海安县种畜场联合国外知名学者开发了一套零污染处理系统,经过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所谓“零污染”是指无污染物排放至周边环境,完全消除臭气和病菌,创造花园式的养殖环境。猪圈内干燥,无臭味,无污水排放,免环保设施,节约清洁用水。其做法为国内畜禽养殖场如何解决污染开…  相似文献   

16.
高羊茅种子内生真菌的消毒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组织培养中最常用的外植体是成熟种子,而种子中共生的半知菌亚门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coenophialum使消毒较为困难,污染率高.为了研究温水处理对富含内生真菌的高羊茅种子发芽率、污染率和出愈率的影响,以不同温度(40,50,60℃)、不同时间(10,20,30min)的温水浸泡和次氯酸钠配合使用处理高羊茅种子,并进行发芽率试验和愈伤组织培养.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适用于富含内生真菌的高羊茅种子的最佳消毒组合为50℃温水浸泡10min,再经70%酒精处理5min,然后用次氯酸钠处理15min.消毒方法在保证较高种子发芽率的前提下,可降低种子污染率,提高出愈率.该消毒技术对于解决高羊茅因内生真菌造成的严重污染、出愈率低等现象有重要作用,并为高羊茅再生体系构建奠定重要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试验主要通过研究壳聚糖、盐藻粉、VA对奶牛日粮中N、Ca及P表现消化率的影响,旨在为科学地确定奶牛日粮中壳聚糖、盐藻粉及VA的添加剂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两部分进行,试验一选用18头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壳聚糖组、盐藻粉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壳聚糖和盐藻粉在奶牛日粮中的添加剂量为15 g/(d·头)、9 mg/(d·头),对照组不添加.试验二选用24头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2随机试验设计分成4个处理组,各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110、165 IU/kg·BW)及处理(未处理、过瘤胃保护)的VA.2个试验的试验期均为60d,其中预饲期10d,正试期50d.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壳聚糖可以显著地提高日粮N、P的表现消化率,降低Ca的表观消化率(P<0.05).盐藻粉可以显著地提高日粮中N的表现消化率(P<0.05).奶牛日粮中添加高剂量( 165 IU/kg·BW)的VA及过瘸胃保护的VA对日粮N、P、Ca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的影响,但N、P表现消化率有增加的趋势,Ca的表观消化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黄河万头猪场的杜长大三元杂交28±1日龄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试验组饲喂黄河饲料,对照组饲喂正大饲料,来测定黄河饲料与正大饲料在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全期(28~70日龄),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平均末重降低了8.1%(P0.01),平均日增重降低了10.1%(P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了0.9%(P0.05),料重比升高了6.3%(P0.05)。饲喂黄河饲料比饲喂正大饲料头均多盈利10.90元,说明在生产性能方面黄河饲料显著劣于正大饲料,但是黄河猪场自己生产的黄河饲料饲喂的断奶仔猪比购买正大饲料饲喂的断奶仔猪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猪业的日益规模化、集约化,粪便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由于现有的处理方法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笔者日前对养猪业污染及污染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养猪业污染种类与来源1.1猪粪污水猪的排泄物指的是猪粪尿的混合物,它是目前规模猪场粪污水的主要来源。养猪粪污水主要由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区产生,其产生源主要有:猪的排泄物及其冲洗水、每日猪舍内地面清洁用水、饮水系统渗漏及雨水、夏季舍内降温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等。猪的排泄物一般通过三个途径进入水体:(1)粪便冲洗过程中随冲洗水流失;(2…  相似文献   

20.
孙秀莹  韩利华 《山东饲料》2013,(23):239+245
复配的混凝剂,在焦化废水及其它废水的处理中,净水率较高,已初步显示出其较好的混凝特性。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pH值、混凝剂用量、搅拌顺序、搅拌强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优化处理废水的最佳絮凝复配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