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 70例 ,在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分娩 ;对照组 67例 ,未用任何镇痛药物自然分娩。观察微泵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泌乳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产妇 72 h内开始泌乳时间、哺乳次数、泌乳素、雌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与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720例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230例,笑气组(B组)250例,对照组(C组)240例。分别观察3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污染、产后出血等。结果:A组与B组镇痛效果均明显.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B组(P<0.05);A组与B组剖宫产率(10.0%、10.8%)均明显低于C组20.8%(P<0.01);A组阴道助产率(13.0%)比B组(6.0%)和C组(5.0%)均高(P<0.01);A组的羊水污染率高于B组(P<0.05);A、B两组的麻醉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组与B组用于分娩镇痛均有确切疗效,但B组对产妇无创伤。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操作简便易行,更易为产妇及家属接受。可作为当前无痛分娩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滯麻醉下分娩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产妇76例分两组: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分娩40例为麻醉组,未用任何镇痛药的产妇36例为对照组,观察无痛分娩对汾乳的影响。结果:两组的泌乳时间与泌乳率、雌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母亲泌乳似无明显影响,因病例数少须扩大研究。  相似文献   

4.
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产妇 79例作为观察组 ,将未用任何镇痛药的产妇 8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结果 :镇痛观察组 79例产妇中显效 70例 (88.6 % ) ,有效9例 (11.4% ) ,总镇痛有效率 10 0 % ;观察组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正常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剖宫产率则以对照组为高 (P<0 .0 5 ) ;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有疼痛阻滞完善、产程时间短和能降低剖宫产率 ,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12 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组 (CSEA组 ,n =6 0 )和用0 .15 %罗哌卡因与芬太尼 2 μg/mL硬膜外自控镇痛组 (PCEA组 ,n =6 0 )。比较两组镇痛起效、完善时间及镇痛强度、运动阻滞程度、产妇舒适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等。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均良好 ,但CSEA组镇痛显效及镇痛完善时间明显较PCEA组短 (P <0 .0 1) ,产妇舒适度优于PCEA组 (P <0 .0 5 ) ,CSEA组用药量明显较PCEA组少 (P <0 .0 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对产程及母婴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与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择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初产妇80例,其ASA为Ⅰ级或Ⅱ级,妊娠≥37周且产前未服用催眠药、镇痛药。80例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A组);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自控镇痛组(B组),每组40例。A组:用2mg/L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8 mL,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用10%葡萄糖稀释成的0.0625%罗哌卡因+10mg/L芬太尼共3 mL,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并经导管注入0.125%罗哌卡因+2 mg/L芬太尼共6 mL。观察两组产妇疼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分娩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且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相比,两组镇痛前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镇痛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痛效果优于A组(P〈0.05)。A组运动阻滞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分娩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自控镇痛起效快、镇痛确切,又结合了硬膜外腔持续给药的优点,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7.
吗啡加芬太尼鞘内注射无痛分娩1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产痛不仅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 ,而且对母儿均有危害 ,从而导致宫缩不协调、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本文观察了鞘内 (蛛网膜下腔 )注射小剂量吗啡与芬太尼进行无痛分娩的效果和并发症。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 随机选择自愿接受无痛分娩者 10 0例 (镇痛组 ) ,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无严重心肺功能异常 ,且为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的初产妇 ;并以同等条件选择同期自然分娩者 10 0例进行比较 (对照组 )。1.2 方法 镇痛组 :产妇宫口扩张至 3~ 4cm时 ,开放静脉 ,用硬膜外与脊麻联合阻滞 (SEC…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分娩中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3~8月足月分娩产妇680例设为对照组,2005年3~8月足月分娩产妇728例设为观察组,给予观察组营造温馨舒适的人文环境,实行一对一助产士全程陪护分娩及家属陪伴分娩的人性化护理,而对照组按旧模式进行常规产程处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为82.4%和17.6%,对照组分别为74.6%和2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为1.8%,低于对照组的3.7%(P<0.05)。结论施行人性化护理服务,可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出生窒息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宁夏盐池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活跃期采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行椎管内麻醉,采用泵硬膜外腔给药行无痛分娩,对照组未用药.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疼痛程度、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活跃期、第一产程明显缩短(P<0.05),但3组第二、三产程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镇痛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产后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疼痛阻滞完全,加速产程的进展,降低难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的自控镇痛泵对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剖宫产妇2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硬膜外麻醉留置自控镇痛泵)及对照组(肌注盐酸哌替啶),研究自控镇痛对术后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研究组24 h内哺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效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能促进乳汁分泌,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A组(采用0.1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麻醉)和B组(以0.1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麻醉).每组50例。观察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产程、下肢运动评分、催产素用量、器械助产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后A组所有产妇均能下床行走和自行排尿,而B组仅35例(70.0%)能下床行走和自行排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0.15%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运动神经的阻滞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曲马多自控镇痛(PCEA)对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行剖宫产孕妇50例,在脊麻-硬膜外下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术后随机将产妇分为2组,镇痛组(PCEA组)(n=25)于关腹后硬膜外导管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4ml后,接PCA泵持续泵入用生理盐水稀释的曲马多400mg 0.75%左旋布比卡因15ml 氟哌利多5mg共100ml,注药速度2ml/h,维持48h;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测评镇痛效果(VAS法);用放免分析法测定术前、术后24、48h血浆泌乳素(PRL)浓度并记录初乳时间、宫高、肠排气时间、睡眠程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产妇术后24、48h血浆PRL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CEA组术后24、48h血浆PR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PCEA组术后24、48h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或0.01)。初乳时间、肠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0.01)。睡眠较好,术后3例出现短暂恶心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曲马多复合局麻药用于术后PCEA镇痛,提高了产妇PRL分泌,能促进早泌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急诊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CSEA组和单纯硬膜外麻(EA)组各6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IDI)、手术时间、麻醉效果、局麻药用量、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评分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I、DI、手术时间均短于EA组(P<0.01),局麻药用量显著减少(P<0.01),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P<0.05),但低血压发生率较EA组高(P<0.05)。结论CSEA比EA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是急诊剖宫产更为可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分娩的产妇140例,按照患者是否要求无痛分娩分成2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产妇未实施任何镇痛措施,观察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生产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和产钳助娩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活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能有效缩短活跃期时间,加速产程进度,减少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并且对母婴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复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另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无痛分娩方法.方法 300例拟无痛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A 、B两组,每组150例,A组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进行镇痛,B组予硬膜外阻滞+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复合麻醉镇痛.对两组的镇痛有效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全产程产妇舒适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患结果两组镇痛有效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组舒适度满意率优于A组(χ2=27.70,P〈0.01).结论 复合麻醉在无痛分娩应用中安全有效,对母婴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产妇115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分娩镇痛药物的产妇11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 WTBZ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PCEA用于分娩镇痛产程时间短,降低了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会阴局部麻醉在会阴侧切及缝合过程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采用阴部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使用2%利多卡因和1%普鲁卡因各10mL混合进行会阴局部麻醉;对照组只用1%普鲁卡因20mL进行会阴局部麻醉。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为:0级32例,级96例,级12例,级0例;对照组为0级8例,级40例,级48例,级4例。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c=49.139,P<0.01)。两组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利多卡因与普鲁卡因联合行会阴局部麻醉在会阴侧切及缝合过程中的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的自控镇痛泵对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剖宫产妇2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硬膜外麻醉留置自控镇痛泵)及对照组(肌注盐酸哌替啶).研究自控镇痛对术后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研究组24h内哺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效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剖宫产术片应用自控镇痛泵能促进乳汁分泌、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助产的效果。方法: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将300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分娩服务模式,观察组150例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的顺产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3%;其剖宫产率为1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3%;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为(170.8±87.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4.6±98.5)mL;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间程度及总产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为98.0%,观察组则为99.3%。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能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满足产妇及家属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产程中适时实施硬膜外镇痛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组11467例产妇均为我院住院分娩者,根据其产程中采用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A组1036例,于第一产程中适时实施硬膜外镇痛;B组1122例,于第一产程中应用静脉注谢安定或(和)肌注派替啶。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一、二产程时间及催产素使用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中转剖宫产率。结果 A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较B组明显缩短(均P〈0.01)。A组催产素使用率较B组升高,中转剖宫产率较B组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适时实施硬膜外镇痛能有效缓解疼痛而减轻产妇的痛苦,同时能缩短第一、二产程,降低因精神因素及宫颈因素所导致的剖宫产,是一种理想安全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