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验动物运输中的福利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输动物可能发生在各个动物生产或使用单位的内部,也可能发生在动物供应商与用户之间,对于野生动物,还可能会发生在捕捉地点与饲养设施之间。动物的运输过程中,许多的方面可能对动物福利产生直接的影响。包括搬运,从熟悉的同种中隔离及可能的单独饲养,被装载在不熟悉的运输容器中,装卸,运输途中的运动、震动、包括加速和减速,为保证平衡导致的紧张(特别是大动物),不熟悉的信息、声音和气味,温度和湿度的波动及极端温度,黑暗(避光设置),被停止供食或无采食和饮水意愿,最终用户提供的新环境和程序,不熟悉的人和可能社会等级竞争重构健等均是潜在造成动物应激的因素。认真评估和组织运输中的各个方面,人道对待所运输的动物对保障研究的质量和动物福利是必须的。本文简单论述了运输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影响及造成这些影响的潜在因素、评价指标。推荐了一个人道运输实验动物的通行准则,以及一些有价值的文献数据。更加详细的内容可以阅读参考文献的原文。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肉牛运输的动物福利问题及对策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39(11):96-99
随着近年来规模化肉牛养殖的兴起,内蒙古作为我国和世界重要的高品质牛肉输出基地,其肉牛产量持续增加,但由于运输环节福利理念的欠缺以及操作不规范,肉牛在运输后出现了瘀伤、血斑、DFD肉、胴体重量减轻、运输应激等问题,导致部分牛肉色泽不佳、风味劣化、肉品等级降低,严重影响着牛肉的营养和安全性、肉牛产业以及农牧民的经济效益。因此,肉牛运输过程中的动物福利日益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综述了内蒙古肉牛运输中的动物福利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改善肉牛运输中动物福利的措施,以期为改善肉牛运输福利提高牛肉品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4.
2011 ~2012年,依照大熊猫的特殊习性和能力设计训练项目,采取食物鼓励的正强化训练方法,配以口令和手势等指令持续对广州动物园保育的2只圈养大熊猫进行医疗管理训练,相继完成了站、坐、趴、卧等基础动作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串笼、体尺体重测量、体温测量、肌肉注射、腕部采血、口腔及牙齿检查等训练项目.大熊猫的医疗管理训练的实施,减少了日常管理中动物对环境改变和人类干扰的应激反应,增加了人与动物的安全;以往需要麻醉动物才能进行的肌肉注射、采血、口腔及牙齿检查、体温测量等操作,现在可以引导动物在放松状态下主动完成,避免了麻醉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圈养野生动物医疗行为训练不同驯兽表演,是提高动物福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凯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9):6-6
6.3.3明确福利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 食用饲养动物的动物福利主要体现在饲养、运输、屠宰等过程中,动物福利要在这些环节中体现出来,最有效的途径是在畜牧业中积极推进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的标准化生产。在制定饲养、运输、屠宰标准时,要借鉴国际标准,明确动物福利的具体要求,标准和要求要有可操作性,避免含糊笼统。据悉,我国正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在“动物屠宰 相似文献
6.
实验动物运输福利是保障动物福利的重要一环。为顺利完成数量大、分组多且有围产期、哺乳期的转基因小鼠运输,创新性地采取独立通风笼具整体搬迁方式,将317笼(1 521只)品系为C57BL/6的SPF条件性敲除小鼠,在2 h内运输到代养单位饲养。通过制定运输计划、规范装卸与装载密度、控制运输环境、减少颠簸与运输时间、给予动物适应期等一系列运输措施,减少动物应激。据数据统计,运输的1 521只小鼠均未死亡,发生应激反应小鼠132只,占比8.68%。该运输实例既保障了实验小鼠的运输福利,又保证了科研数据的取得和试验结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8.
开展行为训练可以有效减少医学检查、日常饲养管理等操作对大熊猫造成的应激,促进大熊猫的自然行为展示,提高其动物福利.为了进一步提高上海野生动物园大熊猫行为训练水平,2019-2020年,笔者利用正强化的方法,对园内3只亚成体大熊猫开展了定位、移位、口腔检查、称重、肌内注射、采血等行为训练.本文阐述了已开展的训练项目、训练...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放归计划框架与操作程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IUCN/RSG关于物种放归的标准,借鉴麋鹿、普氏野马和扬子鳄等物种放归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大熊猫放归的基本内容和程序,即:足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适宜栖息地的选择;充足的释放动物种源;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有效的工作小组的分析和综合,从潜在的栖息地的评估和选择,到小规模的释放试验性项目,长期监测,发展到正式放归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10.
11.
12.
我们于1996年开始进行亚成体大熊猫细菌性败血病病因及病性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分离出病原菌并对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抗原性,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其中,亚成体大熊猫病原菌EL-1 是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和EL-2株是肺炎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 pneumoniae,目前对亚成体大熊猫的细菌性败血病已初步作出判定是主要由上述两种细菌所引起,为指导亚成体大熊猫疾病的临床诊断,在发生疾病之后能很快速地了解病因,我们试探索诊断亚成体大熊猫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幼年大熊猫腹泻后继发霉菌感染,认为发病是因为服用抗生素和饲料不合理,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经对症治疗和调整饲料组成后痊愈. 相似文献
14.
15.
16.
通过血液生化检测、病理组织学、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4只大熊猫的资料,认为消化吸收障碍是引起大熊猫营养不良综合征的原因;1.5岁之前是大熊猫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频繁排黏液、生长发育与食物转换不协调、致病菌的作用、过敏物质的刺激等均可引起消化道疾病,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引起消化吸收障碍,导致营养吸收和消耗负平衡;为适应营养不足,机体减少甲状腺素分泌,表现出低甲状腺素(低T3)综合征;营养不良严重时可导致动物衰竭死亡;通过早期预防,改善发育过程中的精饲料和粗饲料的饲喂方式,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及时治疗,防止出现慢性过程,必要时使用甲状腺素、强的松调整等综合措施,患病动物有望好转。 相似文献
17.
18.
老年大熊猫的数量随着圈养时间的推移在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老年大熊猫饲养管理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因此,研究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以及探寻老年大熊猫医疗保健方法,对于提高老年大熊猫的福利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进行总结,阐述老年大熊猫的日常管理、医疗保健等饲养管理要点,通过个性化的饲料与饲喂方法,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定期修剪趾甲,防暑防寒,适当活动,避免应激等措施,提高了老年大熊猫的生活质量和体质,对保持大熊猫种群整体的健康水平极其重要,为逐步开展大熊猫养老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