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原理是通过细胞的全能性培养实现植株再生的目标,由于其具备保存种质资源、克服杂交不亲和及快速繁殖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探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培养是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通过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内涵,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艺上的应用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一些提升措施,以期能促进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桂龙 《作物杂志》1991,7(4):11-12
由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较完善的植物组培技术以及植物细胞的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这一高技术可能在未来农业生产上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已在抗性育种、生物固氮、改良植物蛋白质成分,提高作物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等方面有重大进展和突破,有的已进入大田试验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植物源农药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耀明 《种子科技》2019,(12):89-89,91
分析我国植物源农药应用,需要以植物源农药种类为基础,结合合理用药、适法施药、灵活用药、适宜机械等植物源农药应用技术,体现我国植物源农药应用进展,以期为今后植物源农药研究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06,4(1):142-142
分子植物育种理论与实践研讨班是海南省生物工程协会每年一期定期主办的学术活动。自2001年以来,已经成功主办了5期,参加培训的学员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得到参与学员的好评。第6期分子植物育种理论与实践研讨班定于2006年8月611日存海南省三亚市订举行,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方宣钧、吴为人等主讲。第6期分子植物育种理论与实践研讨班由海南省农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和《分子植物育种》编辑部承办。  相似文献   

6.
李莹  李在留 《种子科技》2020,(9):8-8,10
通过概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薄壳山核桃调控营养生长、调节成花、促果保果、减轻虫害、扦插促根这5个方向的应用研究,以期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薄壳山核桃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应用植物细胞分裂素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应财 《作物杂志》1996,12(2):29-29
水稻应用植物细胞分裂素的效果彭应财(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近几年,我们结合在武陵山区的水稻“丰收计划”项目,进行了植物细胞分裂素应用试验。1%植物细胞分裂素粉剂由浙江省嘉兴生物制药厂提供。1浸种效果供试品种品89-4。将1%植物细胞分裂素粉……  相似文献   

8.
2011年8月17日至8月22日第十一期分子植物育种理论与实践研讨班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城西资源所内海南省农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分子植物育种理论与实践研讨班是海南省生物工程协会每年一期定期主办的学术活动,自2001年以来已经成功主办了10期。本次研讨班由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研究所所长、海南省农作物分子育种重  相似文献   

9.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机理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机理与作用TDZ(thidiazuron)由德国先灵公司1976年宣布合成,化学名称为N-苯基-N′-(1,2,3-噻二唑-5基)-脲,国内定名为噻苯隆。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蒸腾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作为单细胞且具有全能性,为研究植物细胞壁生物合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模型.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过程复杂,涉及诸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应用普通的研究方法难以全面解析整个再生壁过程的分子网络.为充分了解植物原生质体再生壁内在特性,推动植物原生质体再生壁的分子机理进一步完善,笔者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培养、细胞壁再生的细胞生...  相似文献   

12.
高等植物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植物PCD的特征,植物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以及与环境互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PCD,植物PCD发生的调控机制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Expansins(EXP)是一类植物细胞壁蛋白,它能诱导分离细胞壁的延伸生长及依赖pH调节的细胞扩展生长。在生长的组织中,细胞壁若要打破约束而扩展体积,必须取决于胞壁的生物合成与维持结构完整性及强度的壁松弛协调机制。Expansins的生物学作用是多样化的。它参与了细胞增大,果实软化,花粉管及根系生长以及植物细胞衰老等过程。现已发现两大类expansins基因家族,称之为α-expansin和β-expansin,它们都是由多基因家族组成。本文对EXP的发现,基因家族分类及其在植物发育、生长及衰老各阶段的生理作用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EXP的应用前景给予一定阐述。  相似文献   

14.
细胞工程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文献研究结果,系统地综述了染色体工程技术、原生质体培养、花药培养、细胞培养与无性系筛选、组织培养与体系胞杂交等细胞工程技术,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上开发应用后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以及这些新成果的产业化,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预测并展望了细胞工程技术在未来农作物育种中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 茶树是木本植物,茶树组织培养研究相对其它草本植物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本文综述了茶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快速繁殖、茶树人工种子、辅助育种、种质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茶树组织培养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现代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万云  李韬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66-166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结果,综述了核辐射诱变、激光诱变、航天诱变、离子束诱变、细胞与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与转基因等七种现代高新育种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其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进展;指出上述七种育种新技术是缩短育种周期、扩大变异范围、提高诱变频率,培育优质、高产、高效与多抗新品种的主要途径;展望了这些高新育种技术在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土壤微生物是植物-土壤系统中比较活跃的组成成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对植被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的演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植物类型、植物多样性、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植物不同基因型、植物根系分泌物和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探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索苎麻体细胞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方案,为苎麻组织培养及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本试验以‘湘苎3号’为试材,优化苎麻愈伤诱导植株再生体系,再将此优化的再生体系应用于其他4个种质材料,得出5个种质的愈伤诱导率、芽诱导率、再生苗生根率,来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体细胞植株再生率差异。结果表明‘,湘苎3号’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附加2,4-D (0.1 mg/L)和6-BA (2.5 mg/L)的MS培养基;‘湘苎3号’、‘咸丰大叶绿’、‘A’、‘B’、‘中苎1号’的愈伤诱导率分别是:83.3%、80.0%、76.7%、70.0%、53.3%。‘湘苎3号’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附加TDZ (0.5 mg/L)、2,4-D (0.02 mg/L)和IAA (0.03 mg/L)的1/2MS培养基,‘湘苎3号’、‘咸丰大叶绿’、‘A’、‘B’、‘中苎1号’的芽诱导率分别是:28.4%、21.2%、12.8%、8.9%、4.9%。‘湘苎3号’最佳生根培养基为附加TDZ (0.02 mg/L)+NAA(0.05 mg/L)+IAA (0.02 mg/L)的MS培养基,‘湘苎3号’、‘咸丰大叶绿’、‘A’...  相似文献   

19.
植物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以及品质改良、改善发育状况、提高光合作用和固氮效率等方面论述了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具体应用和进展,阐述了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种的方法和优点。通过植物基因工程获得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烟草,并开始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取了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了植物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广阔前景,有望培育出高产优质、集高光效、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抗逆等特性于一体的作物新品种。解决了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效益衰退的三大难题,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蚬壳花椒资源繁育与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蚬壳花椒的一般特性及生长发育特征、地理分布差异、组织培养、扦插嫁接、有性繁育、遗传多样性分析、药用成分的种类、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效成分的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蚬壳花椒渐危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解决措施。认为蚬壳花椒种子资源库的建立,有性人工繁育,GAP规范化栽培研究,主要药用成分的药理、药剂、药代动力学考察,新的药用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药用成分的合成途径及其基因组学研究等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