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多年研究表明,呼和浩特市郊区塑料大棚等保护地发生的瓜蚜主要由外界迁入,瓜蚜以卵在夏枯草、蒲公英、车前草、苦菜等野生植物上越冬。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16 .32 ~27 .86 ℃) ,瓜蚜发生1 代需5 .04 ~12 .27d ,成蚜平均寿命5 .8 ~17 .7d ,平均产仔期4 .1 ~13 .4d ,平均产仔量29 .2 ~70 .8 头,日均产仔量5 .3 ~8 .7 头,潜在生殖力为120 头,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是23 ℃。大棚内瓜蚜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Nt = 0 .1745e0 .7 4 1 4 t(r = 0 .9676  ) 。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瓜蚜种群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年研究表明,呼和浩特市郊区塑料大棚等保护地发生的瓜蚜主要由外界迁入,瓜蚜以卵在夏枯草,蒲公英,车前草,苦菜等野生物植物上越冬。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16.32~27.86℃),瓜蚜发生1代需5.04~12.27d,成蚜平均寿命5.8~17.7d,平均产仔期4.1~13.4d平均产仔量29.2~70.8头,日均产仔量5.3~8.7头,潜在Nt=0.1745e^0.7414t(r=0.9676)。  相似文献   

3.
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实验种群参数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自然变温(平均20.21℃)条件下,组建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的发育速率快,若蚜存活率高,有翅蚜比率明显偏低;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的种群趋势指数(1)分别为54.40和33.70,净增殖率(Ro)、内禀增长力(r_m)及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54.15和34.0、0.2486和0.1688及1.2822和1.1839.尽管这两种麦蚜成蚜期远长于若蚜期,但由于内禀增长力均相当大,使得稳定年龄分布中若蚜的比率分别高达90.35%和89.31%。  相似文献   

4.
在变温条件下,根据连续饲养麦无网长管蚜4个世代的资料,组建了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结果表明,世代平均温在18.3℃时,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26.4693)和内禀增长率(rm=0.1395)最大,即该温度最适宜麦无网长管蚜的长生繁殖。此外,根据内禀增长率,建立了麦无网长管蚜种群对干扰的反应时间公式。  相似文献   

5.
在恒定的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寄生于桃蚜2~3龄若虫的烟蚜茧蜂的繁殖力和寿命。在22℃下在寄主密度分别为5,10,25,100或200头/d蚜虫时,寄生蜂平均寿命为3.6~6.8d。试验证明雌蜂产卵量及寄生蚜虫数量为随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呈负加速上升,但当密度高于50头/d蚜虫时,两者均不再明显上升。分析证明烟蚜茧峰的内禀增长力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密度为200头/d蚜虫时达到最大值,为0.3641。当供蚜密度从5增加到200时烟蚜茧蜂的净生殖力增加了18倍,但平均世代长度则不受影响。烟蚜茧蜂对桃蚜的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反应,经计算其a=6.0341,Th=0.014。此外,还在7个不同起始密度下测定了烟蚜茧蜂对桃蚜种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小麦上玉米蚜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对玉米蚜种群存活率、生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同时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蚜的种群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倍增时间及稳定年龄组配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 ,在 10 ,35℃条件下 ,玉米蚜若蚜的死亡率较高 ,特别是 4龄若蚜 ;随着温度的升高 ,成蚜的存活率降低 ,产仔期变短 ,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逐渐增大 ,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逐渐缩短 ;15~ 2 5℃时的产仔量显著高于 10和 30℃。 2 5℃最适宜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其种群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7.
室内定温饲养结果表明,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vigintioclomaculata(Motsch.)实验种群(n>80)的存活曲线在20,23,25℃下呈beeveyⅠ型,在28,30℃下接近于DeeveyⅡ型,与Odum的B1型相吻合。根据种群动态参数温度依赖模型导出在26.0℃下内禀增长率有极大值。不同温度下成虫产卵动态均呈偏态分布,6~8d达最高峰。实验条件下,25℃相对最适合成虫产卵,不仅产卵高峰期后延,且产卵比例、产卵历期、平均产卵量均为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侧多食跗线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侧多食跗线螨在取食茄子条件下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该螨的内禀增长率rm=0.2584,周限增长率λ=1.2949,净增殖率R0=19.3953,种群世代平均周期T=11.4728d,种群加倍时间t=2.6820d。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温度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phum padi(L.)影响。研究了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的各种参数。禾谷缢管蚜随温度的增高,平均世代历期缩短,不同温度下内禀增长力(rm)、周限增长率(λ),繁殖倍数(Ro)都有明显差异。20℃左右的条件其rm,λ,Ro均为最大,表明20℃为禾谷缢管蚜生长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马铃薯瓢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定温饲养结果表明,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Motsch.)实验种群(n>80)的存活曲线在20,23,25℃下呈DeeveyⅠ型,在28,30℃下接近于DeeveyⅡ型,与Odum的B1型相吻合。根据种群动态参参数温度依赖模型导出在26.0℃下内禀增长率有极大值。不同温度下成虫产卵动态均呈偏态分布,6-8d达最高峰。实验条件下,25℃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