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意愿调查的农业水价承载力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采用意愿调查的方法研究农业水价承载力,并以五岸灌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调查了灌区农户水价支付意愿,分析了农户的农业水价承载力,并提出了工程改造后试运行阶段的水价标准合理范围的建议。研究表明,采用意愿调查的方法分析农业水价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农业水价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引黄灌区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是提高灌区经济收入、保证灌区实现良性运行、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于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河南省人民胜利渠引黄灌区为试点,开展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综合对策和措施研究。对人民胜利渠灌区农业水价的成本构成和水费征收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费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的综合对策与措施。研究成果对于合理计算农业成本水价、保证灌区正常运行、进一步提高引黄灌溉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漳河灌区落实两部制水价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两部制水价是落实农业水价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漳河灌区作为湖北省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单位,对两部制水价的落实进行了探索,结合改革试点工作情况,对落实两部制水价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评述,探索出了符合灌区实际情况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4.
孔强  谢晓彤 《节水灌溉》2021,(6):87-92,96
该研究旨在实现政府、农户、水管单位之间成本与获益的平衡,为灌区农业水价测定、综合效益评价提供参考.在分析灌区农业用水主体成本和获益基础上,按公平、均衡原则对成本进行合理分摊,依据各自收益,从多维度平衡视角,分别对政府投资、农户灌水成本和真实获益进行量化推导,得出了水价计算公式和约束条件.以冶河灌区为例,采用与区域降水周期相一致、70%频率的理论计量水量,分类计算了节水投资收益和不同作物灌溉水价,验证了平衡水价理论和测算方法.实例证明,该理论较符合灌区农业供水实际,依此理论确定农业水价,有助于控制水管单位运管成本,提升农户节水意识,促进灌区实现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价格的合理制定至关重要,既关系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关系到水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我国农业用水占很大部分,目前灌区水价存在诸多问题,灌区水价定价改革非常迫切。分析了我国水价改革的历程,找出灌区水价定价中的问题,根据国外经验,提出了改革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玛纳斯河灌区农户农业灌溉水价承受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玛纳斯河灌区农户种植棉花平均生产成本和收入情况、水费占成本、收入的比例情况、农户可接受的灌溉水费占单位面积投入比例、农户对现行灌溉水价的评价及对水价构成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灌区农户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灌区农户水费承受能力指标及2006年该灌区农户可承受的平均终端灌溉水价为0.110 9元/m 3 .为该灌区制定农业灌溉水价改革政策、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农业灌区水价政策及其对节水的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发展疏导水资源短缺的约束,迫切需要节约用水。文章在阐述我国农业水价历史沿革及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灌区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水价上涨的必然趋势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最后提出了水价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价长期不能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也不利于节水。农业是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60%以上,有巨大节水潜力。工农渠灌区位于甘肃省境内黄河南岸,是西北地区中小型提水灌区典型代表,作为水价改革试点灌区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方法】通过现场调研、统计分析、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工农渠及西北提水灌区农田水利改革现状、供水成本收益、农户水价承受能力、灌区水利用系数和水价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及对比分析。【结果】当前提水灌区水价偏低,有提升空间,计量及末级渠系建设薄弱。【结论】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途径进行思考,提出了灌区水价改革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改进了水价补贴政策,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等相关对策,可为西北提水灌区水价改革达到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双边界二分式CVM模型引入农民对水价改革承受能力的研究,以开封市黑岗口灌区为例,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窄的置信区间,拟合效果好,其估值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适宜于对农民的水价改革承受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农民对水价改革承受能力双边界二分式CVM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双边界二分式CVM模型引入农民对水价改革承受能力的研究,以开封市黑岗口灌区为例,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窄的置信区间,拟合效果好,其估值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适宜于对农民的水价改革承受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业需水价格弹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计量经济学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原始资料样本数据建立预处理模型,剔除水价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农业用水量的影响,建立农业需水价格弹性分析模型,得出农业需水的价格弹性,研究表明农业水价与需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将预处理模型和农业需水价格弹性分析模型在江苏省高扬程灌区中进行了定量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农业水价对用水量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政策,以灌区实际供水成本资料为依据,剖析归集灌区供水生产过程中发生项成本和费用;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科学测定灌区工程农业供水成本价格,合理测算灌溉用水终端水价;并根据灌区主要农作物成本收益资料,采用灌溉水费承受指数分析方法,客观分析农民水费经济承受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铜山源水库灌区灌溉水费补偿机制,以期为浙江稳步实行农业终端水价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塔里木河流域农业供水成本水价基础上,基于流域节水灌溉技术的成本投入,首先构建了流域农业节水水价;然后,利用流域农业水价和灌水量资料构建了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模型,分析了未来塔河流域节水水价的节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节水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的调整可大幅降低灌水量,提高水价的节水效应;而且,如果农业水价弹性系数同时被提高,较单独提高农业水价,未来塔河流域水价的节水效应更高;尤其是,未来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分析事关流域用水户的水价承受力和粮食安全问题,是未来塔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孙建光  韩桂兰 《节水灌溉》2012,(8):57-59,62
立足当前塔河流域的成本水价,基于已有研究的流域水资源费和环境水价模型与相关资料,首先构建了流域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然后,利用已有研究资料和流域不同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进一步构建了流域未来作物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模型;分析了未来塔河流域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作物农业水价的节水效应。结果表明: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调整可大幅提高节水效应,只是环境水价更侧重于实现流域生态用水保障的经济补偿。再者,不同流域和作物水价需求弹性效应差别很大,可以实行有差别的农业水价调整政策。还有,流域水价弹性系数会由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受作物基本灌溉定额限制,就是采用高效节水技术也难以保证水价节水效应的实现,这成为流域农业水价调整可行性的一个标志。但是,这也使未来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分析事关流域粮食安全和用水户的水价承受力问题,成为未来塔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研究的重要相关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灌溉水价与灌区灌溉用水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灌溉水价与灌区灌溉用水量的关系,根据2000—2009年对关中地区冯家山、羊毛湾、石堡川3个灌区的实际调查资料,对不同灌区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函数,计算灌溉用水需求价格弹性。研究表明,关中地区3个灌区中,石堡川灌区弹性最高,为-1.11;冯家山灌区和羊毛湾灌区弹性分别为-0.47和-0.69,即灌溉水价提高1%,灌溉用水量将下降0.47%~1.11%。对于现行水价较低的灌区,水价调高对该灌区将产生明显的节水效应;对现行水价较高的灌区,水价继续调高。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成本定价法测算了灌区农业终端供水成本,即赣抚平原灌区国有工程水价为850.54元/hm^+2,典型灌区末级渠系水价为849.53元/hm^+2,合计1700.07元/hm^+2;分析了灌区农业用水户对测算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发现全成本水价在其经济可承受范围之内,但远高于其心理支付意愿。因此,建议灌区农业终端水价实行两部制,国有骨干工程水价按照其成本水价的60%收取,对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可适当提高,其余40%由政府补贴;末级渠系工程水费全部采取由政府补贴农业生产发展的形式承担。  相似文献   

17.
节水灌溉指标及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河南省世行项目区节水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合项目区的节水灌溉指标体系。结合项目区的实际加以分区,明确各区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项目区的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北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然而西北地区独特的气候、地貌及社会经济状况导致了灌区生产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难以满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系统分析西北灌溉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土壤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功能低下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的内涵与特征,并基于农业生产“功能水分”来源,将西北灌区划分成了灌溉依赖型灌区、灌溉主导型灌区、灌溉补充型灌区和灌溉提质型灌区4类。以灌区农业生产系统、物能输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为建设对象,提出了灌区生态服务功能优化配置、灌区农田物能调控和灌区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三大核心理论,构建了灌区系统控污与景观价值提升技术、灌排系统管控技术、作物生境要素综合调控技术三大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为我国西北灌溉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将具有保墒增温等优点的地膜覆盖栽培方法,与具有节水增产适时适量的局部浸润滴灌集成创新,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膜下滴灌技术,是我国典型的内陆干旱新疆农业节水实践成果,这一技术已在新疆灌区大面积应用,成为我国干旱农业区实施节水灌溉的重要发展模式。随着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实践,该技术在具有节水增产、增温保墒等特点的同时,由于膜下滴灌特有的介面特征,显现出在水盐运行环境、运移变化特点、脱盐程度等方面与传统和单一的灌溉方式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新疆灌区有关膜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脱盐变化等主要方面试验研究和实践效果,提出了利用膜下滴灌的水盐运移规律而实施脱、排盐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