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均 《农家致富》2006,(24):23-23
在广大农村因为单块田的面积小,不适合使用大型的机械来耕作。并且在部分水稻种植区,果蔬园艺区,特别是山区,人工耕作效率低下,且受大型设锌价格高、能耗大、维护费用大、搬动困难、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等条件制约,各地小型耕作机械需求见长。  相似文献   

2.
3.
1.旋耕机负荷过大原因是旋耕机入土过深或土壤粘重、干硬。排除方法:减小耕深或适当重耕.降低机组前进速度和刀轴转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旋耕面负荷过大 原因:耕深过度,土壤黏重、过硬。排除:减少耕深,降低机组前进的速度和犁刀的转速。  相似文献   

5.
1.旋耕面负荷过大 原因:耕深过度,土壤黏重、过硬。排除:减少耕深,降低机组前进的速度和犁刀的转速。  相似文献   

6.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为提高蔬菜产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种植户要树立科学的种 植意识,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要点进行种植,并做好各个时期的管理工作,为蔬菜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而提高蔬菜的 总体产量、质量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蒙古农牧业之巅,太仆寺旗围绕农牧业不断引进龙头企业,而且大力发展蔬菜种植面积。在保持蔬菜现有规模的基础之上,不断加大保护地温室蔬菜大棚的建设力度。从原来的4000座1.3hm2发展到了1万座333.3hm2,其中幸福乡是种植大户。因此,提高保护地温室蔬菜种植技术成为该地蔬菜种植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应用于保护地温室种植过程中的几项新技术,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胡金龙 《新农村》2001,(12):22-22
1.速度选择应根据不同的耕作条件,选择拖拉机前进档位及旋耕机转速。拖拉机一般采用前进档二档或三档,而旋耕机只有高低两种转速。要求低速耕作时,往往把拖拉机变速器操纵杆拨向二档,而把旋耕机拨向低速。为了提高耕作质量进行复耕,或者遇到土质极软,要求高速耕作时,可以将拖拉机前进档改为三档,旋耕机改为高转速。2.耕深调整手扶拖拉机的耕深调整是用尾轮来控制的。在一般情况下,可旋转手柄来调整耕深。调整时,内管伸长,耕深变浅;增加耕深,则可反向旋转手柄。耕作时,要根据不同的土质不断加以调整,尽量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胶州市青骏农机制造厂研制的新产品——微型多功能田间管理耕作机.具有旋耕、犁地、碎土、开沟、培土、喷药、排灌、收割稻麦、短途运输、果园除草等十余种作业功能。该机机型小,重量轻,式样新颖,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特别适合在小块田及山丘地区的梯田、茶园、果林、花卉、苗圃、蔬菜大棚等早地作业。  相似文献   

10.
旋耕机与犁耕和耙耕作业相比,具有碎土性能好、适应性广、作业效率高等优点,在水田、旱田耕作中应用十分普遍,现将其使用中注意事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DevelopmentofMulti-purposeSmall-sizedRotaryTillerforGreenhousesMiBolin,TuChenghai,GuanYanling,LiBai,ZhengQiumei(NortheastAgri...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小型旋耕机对田边地角的耕整作业难以完成的局限,对其牵引机构和驱动系统进行了改进,并介绍了牵引机构和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离散元与多体动力学的微耕机旋耕刀轴负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耕部件是微耕机的核心部件,其耕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微耕机的耕作效率和作业质量。以重庆地区典型的旋耕刀辊和土壤为对象,基于离散元和多体动力学理论,设定前进速度为0.2 m·s-1,转速为110 r·min-1,耕深为150和200 mm,采用非线性粘弹性塑性接触模型,在EDEM和Recurdyn软件平台上实现了刀辊耕作过程的模拟分析;同时,依托已有的土槽试验平台,测试了相同工况下刀轴的等效扭矩。模拟与试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刀轴上不同刀盘的扭矩变化规律相似,但数值并不一致,整个刀轴所受的等效扭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个刀盘所受扭矩与刀盘数的乘积;耕作深度为150、200 mm时刀轴等效扭矩的变化规律一致,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4.01%、11.49%。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旋耕刀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优化微耕机作业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旋耕部件是微耕机的核心部件,其耕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微耕机的耕作效率和作业质量。以重庆地区典型的旋耕刀辊和土壤为对象,基于离散元和多体动力学理论,设定前进速度为0.2 m·s-1,转速为110 r·min-1,耕深为150和200 mm,采用非线性粘弹性塑性接触模型,在EDEM和Recurdyn软件平台上实现了刀辊耕作过程的模拟分析;同时,依托已有的土槽试验平台,测试了相同工况下刀轴的等效扭矩。模拟与试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刀轴上不同刀盘的扭矩变化规律相似,但数值并不一致,整个刀轴所受的等效扭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个刀盘所受扭矩与刀盘数的乘积;耕作深度为150、200 mm时刀轴等效扭矩的变化规律一致,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4.01%、11.49%。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旋耕刀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优化微耕机作业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电动微耕机,该微耕机动力系统为电动机,污染较小,可以实现两档换挡,具有转向离合器,可以实现在狭小环境下轻松转向。  相似文献   

16.
该施肥旋耕机是为40.4~58.8kW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新型施肥、整地联合作业机具,可在作物播种前的旋耕整地过程中,完成化肥的条状深施。经设计方案、总体配置、主体结构和机组配套性能等的分析研究,以及机具田间工作性能测试表明,此机具设计合理,性能可靠,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反转旋耕不同耕作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分析和比较正转旋耕和反转旋耕的作业情况 ,进行了正、反转旋耕的对比试验 ,并对田间试验后的土壤进行了计算机扫描。结果表明 :对全耕层土壤的扫描分析 ,可以看到地表与下层土壤不同的碎土情况 ,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不同旋耕方式的实际作业效果 ;可以通过配备碎土挡草栅栏等附属装置来改善和提高旋耕机械的作业质量 ;带有碎土挡草栅栏的反转旋耕机的翻土和覆盖性能较好 ,旋耕后可获得良好的土壤耕作层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结构简单、机型小、转向灵活、重量轻、价格低廉的1GXZ-50微型耕耘机.耕耘机自重只有生产率相同的同类产品的1/2~1/5;耕深为10~12cm;生产率为0.09hm2/h.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华北高产农区连年旋耕导致耕层变浅、犁底层变厚变硬、耕层生产能力下降的问题,探讨深旋松耕作法在华北地区作物生产上的可行性。【方法】在河北吴桥地区设置了4种耕作处理,即传统旋耕15 cm、间隔深松耕30 cm、深旋松耕30 cm、深旋松耕50 cm,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性质与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蓄水量的影响较大,深旋松耕处理表现出利于降水入渗、储蓄更多水分的优势,并且越是干旱的时段,表现越突出。在冬小麦返青期深旋松耕处理土壤蓄水量均极显著高于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其中深旋松耕50 cm处理的0—5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增加11.69 mm和10.56 mm,提高12.21%和10.90%。(2)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容重影响很大,耕作一年半之后,深旋松耕两个处理在0—30 cm土层容重显著低于深松和旋耕两个处理,其中深旋松耕30 cm在20—30 cm土层容重分别比深松和旋耕低了13.67%和13.99%,深旋松耕50 cm在20—30 cm土层分别比深松和旋耕低了14.20%和14.51%,30—50 cm土层深旋松耕50 cm土层依然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中,40—50 cm土层分别比深松和旋耕低了22.66%和22.80%,深松处理在冬小麦播前略低于旋耕处理,之后的时期则与旋耕处理间几乎没有差异。(3)耕作方式的不同对土壤性质有影响,并进而影响作物群体LAI、干物质积累和灌浆速率以及产量的形成,对冬小麦季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冬小麦花期深旋松耕50 cm处理的群体LAI分别比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提高51.98%和39.22%,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旋耕和间隔深松处理提高26.78%和16.92%,冬小麦灌浆30 d时深旋松耕50 cm分别比深松和旋耕的籽粒干重提高10.37%和11.40%。(4)所有耕作处理中,深旋松耕土壤耕作处理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深松耕作和旋耕耕作,其中耕作一年半后夏玉米季深旋松耕50 cm处理产量达到了13 822.68 kg•hm-2,深旋松耕30 cm处理产量也达到了13 127.87 kg•hm-2,均显著高于旋耕处理,对比旋耕处理分别增产38.19%、31.24%。【结论】考虑生态经济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深旋松耕30 cm处理为最适合华北缺水区的耕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蔬菜自动嫁接机器人系统--旋转切削机构的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贴接法蔬菜自动嫁接机器人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旋转切削机构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反复试验,给出了旋转切削的切削半径和切削角度。针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增加了砧木和穗木的切削支点,从而改善了切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