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药剂对水稻大螟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种药剂对上海地区单季晚稻上的大螟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用量为30 ml/667 m2)、20%氯虫苯甲酰胺SC(用量为10 ml/667 m2)、甜菜.苏云菌(高端)WP(用量为30 g/667 m2)等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对二代大螟的防效为80.84%~100.00%、保苗效果为76.12%~96.69%,对三代大螟的防效为84.43%~94.26%、保穗率为79.14%~88.74%。  相似文献   

2.
水稻穗期大螟药剂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水稻穗期大螟的危害,笔者针对性地开展了不同药剂、喷液量和用药时间等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稻丰散、阿维·二嗪磷、阿维·三唑磷、阿维·杀螟松、乐果·三唑磷和唑磷·敌百虫等对大螟均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水稻穗期大螟的防治药剂。其中,氯虫苯甲酰胺和稻丰散不仅在大螟卵孵期使用效果好,而且对低龄幼虫的杀灭效果也较明显。在常规喷雾施药时,每hm2的喷液量以1 000 kg较为适宜。大螟偏重发生时,宜在卵孵始盛与高峰期连续用药2次,必要时,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或田间危害始见期,再复查补充用药1次。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防控甘蔗大螟和绵蚜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组合及精准高效施药技术,选用70%导向增效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不同配方组合在两个试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导向增效噻虫嗪ZF 450 g/hm2+46%杀单·苏云菌WP 2 250 g/hm2对甘蔗大螟和绵蚜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大螟和绵蚜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组合,可在1—5月结合新植蔗种植或宿根蔗管理,将70%导向增效噻虫嗪ZF 450 g/hm2与公顷施肥量混合均匀后,均匀撒施于蔗沟、蔗蔸及时覆土,于3—5月第1、2代大螟卵孵化盛期,将46%杀单·苏云菌WP 2 250 g/hm2兑水675 kg,采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人工叶面喷施,对大螟枯心苗的防效可达89.8%以上,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100%;两试点该组合甘蔗实测产量和糖分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29 310、35 310 kg/hm2(增产35.6%、41.3%)和5.9个百分点;比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药剂处理节省600~1...  相似文献   

4.
大螟田间种群对不同杀虫剂敏感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螟危害不断加重,成为不少地区水稻螟害的优势虫种,急需筛选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本研究连续2年用新建的饲料涂药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虫剂对江苏南京和浙江温岭地区大螟的毒力状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除杀虫单和三唑磷外,大螟对多数杀虫剂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地区和年度之间敏感性变化不大。不同药剂对大螟的毒力顺序为:甲维盐〉〉阿维菌素〉〉稻丰散≈氯虫苯甲酰胺〉〉氟铃脲≈虫酰肼〉茚虫威〉醚菊酯〉杀螟硫磷≈丙溴磷〉三唑磷≈丁烯氟虫腈≈毒死蜱〉〉杀虫单。讨论认为,近些年大量使用阿维菌素和毒死蜱防治水稻螟虫和飞虱,不利于对大螟的兼治;可以充分发挥稻丰散和丙溴磷等低毒廉价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来针对性防治大螟。  相似文献   

5.
单季稻大螟防治问题及氯虫苯甲酰胺对大螟白穗防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大螟的数量在局部地区已上升为主要害虫,其种群数量也已超过二化螟。大螟上升主要原因,一是耕作制度多样化与农田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多食性大螟的发生;二是大螟发生期早于二化螟,在当前普遍采用长持效药剂,防治间隔时间拉长情况下,大螟容易出现失治漏治;三是当前螟虫主治药剂氟虫腈三唑磷等对大螟防效不理想。为此,笔者进行了新药剂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大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对单季晚稻破口期大螟的防效为94%、保穗率71%,显著高于90%杀虫单200 g/667 m2高剂量处理的84.6%、54.7%。同时提出"改变作物布局,集中连片种植,及时清除田边杂草,恶化大螟生存环境,加强测报,适期防治"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其生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稻农收入的高低。1998~2000年我们在对大庆市水稻病虫草鼠害调查过程中发现 ,水稻潜叶蝇是威胁大庆市水稻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 ,每年发生的面积都在2万hm2 左右。为了摸索出防治潜叶蝇较好的药剂与省工增效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大载荷油动植保无人机(FBH300T)开展橡胶树白粉病和炭疽病(简称橡胶树“两病”)的飞防试验,分析飞行离冠层高度3、5、7 m和施药量60、90、105 L/hm2两个参数对橡胶树上、下层叶片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发现飞行高度和施药量对雾滴密度和雾滴覆盖率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影响,筛选出飞行离冠层高度5 m、施药量90 L/hm2、飞行速度5 m/s是该机型的最优施药参数。利用兼治橡胶树多种叶部病害的新型专用药剂19%保叶清微乳剂,以及60%硫磺粉悬浮剂、45%戊唑·咪酰胺水乳剂和5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等高效药剂与大载荷植保无人机配套施用,分析各药剂单独和两两混配施用对橡胶树“两病”的飞防效果。结果表明:4个单剂中对白粉病防效最好的是5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其次是19%保叶清微乳剂;对炭疽病防效最好的是19%保叶清微乳剂,其次是45%戊唑·咪酰胺水乳剂。药剂两两混配施用下,19%保叶清微乳剂和60%硫磺粉悬浮剂按1∶1混配对白粉病和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其次是19%保叶清微乳剂和5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按1∶1混配。本研究结果可为橡胶树...  相似文献   

8.
 就转cry1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期的致死效果降低。转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显著弱于对二化螟的,其中,二化螟除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有少量幼虫(0.5%~6.4%)存活到第4天外,其余均在第4天死亡;大螟在两种转基因水稻上的存活率高于二化螟,且少量个体(<1.6%)还能化蛹、羽化,但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低于在非转基因对照上的。早、晚两季水稻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上两种螟虫虫口数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非转基因对照品种,转基因水稻上二化螟虫口减退率>99%;大螟虫口减退率相对较低,早、晚稻上有所不同,其中早稻 >93%,晚稻仅44%~64%。转基因水稻上残存螟虫中,大螟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推测转基因水稻对两种螟虫致死效应差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就转cry1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期的致死效果降低。转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显著弱于对二化螟的,其中,二化螟除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有少量幼虫(0.5%~6.4%)存活到第4天外,其余均在第4天死亡;大螟在两种转基因水稻上的存活率高于二化螟,且少量个体(<1.6%)还能化蛹、羽化,但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低于在非转基因对照上的。早、晚两季水稻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上两种螟虫虫口数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非转基因对照品种,转基因水稻上二化螟虫口减退率>99%;大螟虫口减退率相对较低,早、晚稻上有所不同,其中早稻 >93%,晚稻仅44%~64%。转基因水稻上残存螟虫中,大螟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推测转基因水稻对两种螟虫致死效应差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公害茶作为农业部提出的政府行为和市场准入标准在我国广大茶区中实施。从病虫防治角度而言,所谓无公害茶就是通过尽量减少农药用量和优化防治技术使得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低于我国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均匀设计优化的大螟实用饲料配方及继代饲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均匀设计对大螟人工饲料配方进行了优化,获得的实用饲料优化配方如下:琼脂3g,大豆粉8g,茭白粉11g,酵母16g,蔗糖6g,稻茎粉3g,玉米粉11g,麦芽粉5g,干酪素7g,维生素C 0.8g,山梨酸0.64g,金霉素0.54g,胆固醇0.04g,无机盐1.5g,蒸馏水200g。该配方对大螟已连续饲养超过10个世代,优于以往报道的饲料。该配方饲养的大螟第1代初孵化幼虫发育至蛹的比例(化蛹率87.5%)较原配方(CK,40.8%)提高46.7个百分点。从第1代到第10代的连续饲养过程中,大螟的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指标没有明显退化趋势,平均分别为42.5%~87.5%、79.7%~95.8%、90.0~94.9%和95~252粒/雌。第10代除雄幼虫历期显著较长外,其余各指标均与第1代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土壤和种子带菌是亚麻炭疽病发生的重要因为,本研究通过抑菌试验和盆栽试验对10种杀菌药剂进行了筛选,押菌试验表明双生、山推、炭疽灵押菌效果较好,抑菌率均达到90%;盆栽试验表明双生,炭疽灵防治效果较好,发病率可控制在4.7%以下,有效地降低了亚麻炭疽病的发病率,防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4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每公顷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45、60、75kg,对蔗螟的防效在80%左右,可作为甘蔗螟虫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每公顷以45~60kg(有效成分2.25~3kg)为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超高茬麦套稻的产量结构、源库参数等性状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超高茬麦套稻高产栽培应依据不同穗型,确定适宜的基本苗和N肥运筹措施,在大穗型品种单株成穗5个左右,穗粒并重型品种单株成穗4个以上,每公顷有效穗330万~360万时,群体综合性状最优。同时提出降低基本苗、调节肥水运筹等具体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群体及调优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玉米群体研究进展,重点从玉米群体产量构成因素,群体物质生产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群体库源关系以及对群体进行调优控制的措施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今后群体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稻纹枯病发病日趋严重,而对水稻纹枯病的药剂防治及防治适期却不甚明确。本试验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筛选了目前市场防治水稻纹枯病常用药剂及其最佳施用适期。提出了噻呋酰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井冈霉素为最佳化学防治药剂,在水稻分蘖盛期依据气候和苗情适时施药,做到经济有效的防治,确保水稻丰收。  相似文献   

17.
氟虫腈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幼虫的LD50值各为0.1749 μg/g和10.1352 μg/g。经氟虫腈亚致死剂量(LD15)处理后,二化螟和大螟幼虫羧酸酯酶(CaE)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GST)的比活力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均显著增强,而多功能氧化酶(MFO)则显著降低。二化螟CaE和MFO的米氏常数(Km)经氟虫腈处理后均显著增高,而GST的无显著变化;大螟CaE、GST和MFO的Km均极显著降低。这表明氟虫腈在二化螟和大螟幼虫体内的代谢途径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而2种螟虫体内解毒酶对底物亲和力的不同可能导致两者对氟虫腈敏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通河县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稻瘟病的发生症状,分析了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