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哺乳母猪患缺钙症,一般发生于产后20 ̄40天,在散养猪户中发生较多,规模化的猪场发生较少。近年来,我站共收治患缺钙症哺乳母猪15例,治愈13例,2例畜主愿放弃治疗,治愈率为86.7%,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1临床症状患缺钙症哺乳母猪,轻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卧多立少,行走无力,后肢负重困难并不停的交换,体温、心率、呼吸均正常;重者精神沉郁,眼闭昏睡,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强行扶起,站立困难,体温偏低,呼吸深缓,心跳缓慢。本病特有的症状是,肌肉较丰满的部位颤抖,针刺四肢反应敏感,多发生于营养不良、有异食癖的母猪。2治疗措施静脉注…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猪场哺乳母猪与仔猪的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的6头大长经产母猪及仔猪在哺乳期哺乳,吮乳、采食,排泄、应激等行为进行了观察,分析其特征和规律,为生产上改进母猪的饲养管理和提高仔猪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杨飞来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03,(4):19-19
1 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 分娩母猪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使猪安全分娩,提高活仔数和仔猪存活率。 1.1 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1)产前1周清洗消毒产房,并准备接产用品(毛巾、碘酒、细线、止血钳、耳号钳、青霉素、链霉素、催产素),并在产床上铺好垫料,接好红外线灯。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蛋白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养猪业逐步按人们的需求提高猪的瘦肉率,母猪P2背膘值不断下降。现在规模化猪场饲养的几乎都是由欧、美引进的高瘦肉率品种,近30年由于人类对这些品种基因的筛选使母猪的体脂下降50%,使现代母猪与其祖先比较对营养变的更加敏感,所以必须改变过去的一些营养学观点,也就是说应该从更精细的营养学角度来对待高瘦肉率型母猪,否则饲养高瘦肉率型母猪很难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且母猪阶段也是造成养猪经济损失最大的阶段,这也是本文重点要探讨的哺乳母猪为什么要使用日进食营养标准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7.
8.
9.
母猪产后高热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一种产科、内科疾病,主要是产后细菌感染所致,尤其夏季炎热季节此症状较为多见,如不及时治疗,很快可导致母猪死亡。此病严格讲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名称,而是由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及其他外科感染等引起的一类体温升高疾病的统称, 相似文献
10.
11.
动物体中锌缺乏就会引起机体发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哺乳母猪锌缺乏症的病猪8头,通过口服硫酸锌治愈,现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缺锌哺乳母猪在初期精神不振,喜卧,动作迟缓,特别是起立或卧下时,四肢频频交替,步样拘紧,出现原因不明的跛行。病情逐渐加重,发展到前肢跪地吃食,进而四肢不能负重站立,病猪常呈侧卧,触摸四肢有疼痛感。这时检查病猪体温不高,呼吸、消化,神经系统均没有异常现象。2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哺乳母猪缺锌症。强护理,人工辅助病猪采食,一般10天后病猪即能恢复正常。4病例介绍鹤岗市蔬园乡黎明村王某家的… 相似文献
12.
限位产床因其管理方便、可减少仔猪被压伤压死、易于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实施等优势,目前在我国规模化猪场中普遍应用。但产床上普遍安装的鸭嘴式饮水器,在母猪咬饮时不可避免的出现漏水溅水现象,常使产床前端床面潮湿,母猪头颈部与前躯被溅湿,尤其会将活动中的仔猪体表溅湿,从而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冬季对仔猪影响更大。除此之外,饮水器安装过高过低、水压偏低等都会影响母猪的饮水量,从而影响母猪的健康和泌乳量。现代基因型母猪的生产潜力提高,但哺乳期采食量低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饮水不畅加剧了采食不足,其负面影响严重。针对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饲养方式中哺乳母猪均采用猪舍内放置1窝仔猪和工头哺乳母猪的方法,上海农场系统自90年代初为提高母猪舍的利用率逐渐摸索出一个圈舍内词养2头哺乳母猪和2窝仔猪的饲养方式,俗称“单圈双养”,经过多年实践获得成功,目前已在各农场推广这一技术。本文着重谈谈哺乳母猪单 相似文献
14.
1990年夏季以来,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部分乡村的马类家畜,发生一种以高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发病数量较大,死亡率高,给疫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据统计,1990年5月至1991年4月全区8个乡镇68个村发病583头(匹),其中骡436头,马42匹、驴105头,占马类家畜的7.7%;死亡260头(匹),其中骡186头、马24匹、驴50头,致死率达47.6%。一、流行特点该病大多于使役后突然发生,各种年龄均有发生,以青壮龄骠情中上者发病较多。全年呈零星散发,但10月以后发病数显著增加,12月至元月达到高峰。该病呈明显的地方流行性,以二十铺乡的郭尧村、马跑泉镇的余刘湾、闫家庄等村发病死亡严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辛凉解表中药方剂对该病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月份以来,安微、江苏、湖南部分地区的许多猪场爆发了“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病、倒卧不起、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厌食、呕吐、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大便干燥或腹泻,部分病猪皮肤发红变紫,少数毛孔有出血点。哺乳仔猪发病率不变,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大部分发病猪患猪发病率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特点及病原本病主要发生在散养、中小型规模猪场。多发于高温、高湿的夏季,一旦发病多呈爆发流行。以体质量在20~80 kg的猪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的仔猪和部… 相似文献
16.
母猪分娩与哺乳仔猪是养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的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由于仔猪出生后,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摄取营养和排出废物,而转化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并且在母体子宫内生活条件相当稳定,到出生后直接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影响母猪和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目标是保证母猪安全分娩,多产活仔,促进母猪产后泌乳,以使仔猪健康发育,快速生长;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分娩后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7.
18.
规模猪场哺乳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哺乳仔猪的早期隔离饲养、仔猪的开口教槽、断奶应激研究等基础上,结合我国养猪业的实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规模猪场哺乳母猪和仔猪的管理模式,经过一定范围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规模化养猪场中出现一种以体温升高的流行性和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2.5℃,精神高度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浆液性及黏液性鼻液,全身皮肤潮红,两耳、腹底及后躯皮肤呈现紫色;腹底皮下弥漫灰紫色小点;毛孔有出血点。粪便干硬,呈球状;病程长的皮肤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哺乳仔猪大多出现腹泻,有的出现呕吐; 相似文献
20.
韩静娅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9,(5):19-19
1哺乳母猪饲养管理首先,在养殖环境上,必须保证规模化猪场空间的整洁干净,并为哺乳母猪设置独立的生活环境。需保证产房环境始终处在干净无菌的状态,尤其是在待产母猪进入产房前,必须对其进行彻底地消毒管理。包括工作人员在内,凡是进入母猪产房的,必须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并对进入产房的母猪进行全身清洗,以免在产房环境中存留病菌,给产后的管理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