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矿山挖掘机作为矿产资源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仪器,在矿产生产及开采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矿山挖掘机的研究力度,确保矿山挖掘机在工作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文章从矿山挖掘机的角度出发,概述矿山挖掘机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矿山挖掘机实际运行模式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希望提升矿山挖掘机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总结了当前数字矿山中物联网的矿山安全现状,提出一种固定感知与移动感知相结合,孤立感知与联合感知相结合的矿山安全系统方案,简要分析了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郭启明 《南方农机》2019,(13):85-85,87
本文阐述了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研究现状,强调了我国开展矿山废弃土地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探寻做好矿山废弃土地复垦工作的生态构想,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坛式根灌循环模式是在原有根灌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并结合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特点设计的.该模式经济合理,技术简单,适合推广使用.种植试验表明,它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并能使观赏植物的花期延长一个月之多.同时,坛式根灌循环模式能改善城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循环关系,有助于缓解干旱缺水城市的地下水漏斗问题.由于制造坛子的材料取源于矿山废料,因此对防止环境污染也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突破以及矿山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更多的矿山机电设备投入到矿山作业当中,这不仅提高了矿山作业的效率,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帮助。但与此同时,矿山机电设备的应用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因素。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不仅影响着作业的施工进度,而且对人员的健康存在较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当下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矿山开采业有了巨大的进步,矿山开采所使用的大型金属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提升设备是尤为重要的,相当于矿山工人进入矿山的重要交通工具。通过矿山提升设备,可以实现井上和井下联系。由此可见,矿山提升设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的提高矿山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矿山职工的生命安全。接下来本文就对地下矿山提升设备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看看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修复,旨在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基于此,文章以贵州省X煤矿为例,从该矿山土地复垦条件入手,通过选择评价因子建立矿山土地复垦指标体系,对X煤矿各区域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及效益分析,以期为贵州其他地区矿山整治提供可复制的土地复垦经验。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开采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治理破坏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势在必行,而矿山治理中农田水利措施是关键因素.分析了河北省主要矿山复垦区的特点,并对矿山复垦区的灌溉水源进行了讨论,根据分析结果对复垦区应采取的农田水利措施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刘文玲 《湖南农机》2012,(7):163-164
矿山安全是矿山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安全问题矿山生产的关键问题。在目前矿山事故频繁发生的客观背景下,我国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在对事故致因理论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矿山事故成因,分析了人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安全管理对策。从而为探求非煤矿山事故的发生机理提供依据,为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谷健 《河北农机》2019,(6):69-6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PLC技术以其显著地优越性,极大程度上推进了矿山机电自动化控制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设计了基于PLC技术的矿山机电控制系统,通过硬件系统的设计,来实现对矿山机电的自动化操作。  相似文献   

11.
砒砂岩地区沙棘生态工程的土壤修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砒砂岩地区沙棘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沙棘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对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作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造林工程8年后,沙棘林地表层土壤的总孔隙度比荒坡地提高7.4%,土壤粘粒含量占49.15%,比荒地增加了75%;〉5mm的大团粒含量为43.38%,是荒地的2.99倍,有机质含量为13.92g/kg,是荒地的3.68倍;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分别为荒地的1.72倍、1.13倍与1.36倍,有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为荒地的4.54倍、3.29倍与7.6倍。说明沙棘造林使造林区的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沙棘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效益突出,可有效降低该地区降雨对土壤的侵蚀和地表径流的冲刷。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荒地间水盐补排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荒地间水盐补排关系与水盐运移规律,利用水盐平衡原理,对灌区内耕地间隙分布的荒地进行水分和盐分运移平衡研究。研究显示,耕地盐分部分向荒地迁移,荒地对灌区盐分分布具有调节作用。耕地每年平均有28.1%的灌溉水浸入荒地,荒地每年积盐268.5 g/m2,为灌溉水盐分的38.3%。研究为灌区水盐科学及区域水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河套灌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善原始盐碱荒地入渗能力措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不同处理的盐碱土柱的积水入渗试验,分析比较了掺沙、掺肥、掺沙肥、掺石膏4种措施对盐碱土壤入渗能力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采取的4种措施都有助于盐碱土壤入渗能力的改善,但改善效果差异较大;掺沙肥措施的效果好于单独掺沙、掺肥措施,掺石膏措施的效果更好于掺沙、掺肥、掺沙肥的效果。比较4种措施的优缺点,建议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解放闸灌域为背景对盐荒地水分和盐分的变化展开研究.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遥感技术对TM数据解译统计盐荒地面积,利用HYDRUS-1D模型对盐荒地土壤盐分的积聚量与流失量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盐分在表层土壤中积聚,解放闸灌域总面积为2 156.47 km2,盐荒地达到了总面积的16.32%.灌域盐荒地1 m深土壤层中,在作物生育期积聚盐量为10.32×106 kg,在秋浇期流失盐量为9.60×106 kg,占积盐量的93.01%;年度积盐量为0.72×106 kg,占积盐量的6.99%.经检验,HYDRUS-1D模型对土壤水分和盐分在垂直方向运移的模拟具有较高精度,反映出盐分积聚和流失规律.盐荒地盐分的积聚与流失对灌区盐分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可为灌区水盐运移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河套灌区秋浇荒地水盐运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套灌区荒地秋浇灌水的盐分和水分运移进行了分析。利用水盐运移平衡机理,对荒地1m深土层浸入及流失的水分及盐分进行控制。研究显示秋浇63.0%的补给水分用来淋洗盐分,荒地中1m深土壤含盐量减少了256.8g/m^2,秋浇淋洗盐分,为次年储存盐分腾出"盐库"。秋浇期间的水盐运移的研究,对秋浇灌溉节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矿山进行开采时,会排放一些废石、矿坑水及尾矿等,这些都对水资源产生影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资源的量、水资源的循环、含水层的水位变化,以及开采时对水资源的污染等.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保护,就是提前做好水资源的调查工作,并且加大对矿山开采时废水污染的控制,加强防治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矿山的开采不会对地下水资源产生影响.本文对此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新疆绿洲区盐碱地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是否对荒地土壤盐分质量比及组成产生影响,以新疆典型盐碱绿洲区域(玛纳斯河流域下野地灌区)膜下滴灌棉田之间荒地为例,通过2009—2013年的定点监测,分析了年际间0~140 cm土层盐分及盐分离子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受滴灌棉田灌溉影响,地下水位提升以及地下水矿化度增加,造成新疆绿洲盐碱滴灌区域荒地土壤盐分在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增加量大于10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的降低值,盐分和SO2-4,Cl-,Mg2+,Ca2+,Na+以及Cl-/SO2-4和钠离子吸附比都在逐年递增;荒地土壤碱度逐年提升,阴阳离子组成也在逐年变化,但试验期间内研究区域荒地盐碱土类型一直属于氯化物-硫酸盐盐土.滴灌技术在绿洲区推广后,区域内的荒地成为农田排出盐分重要的聚集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申艳光  王飞  申静 《农机化研究》2012,34(2):24-27,37
针对多层关联规则挖掘问题,引入粒计算,给出了基于粒度的多层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从不同粒度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求解问题。通过实例验证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挖掘稀有项和去除冗余规则,产生有意义的负关联规则和交叉层规则。将这些技术具体应用到农产品电子商务中,旨在为多层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是在人类生产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在20世纪50年代"刚性"生产模式下,通过大量使用的专用设备而后工装夹具,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的自动化程度,进行单一或少品种的大批量生产,以"规模经济"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目的。单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在矿井中应用广泛,文章主要对单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的主轴以及游动卷筒的制造工艺及其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