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地震后灾区中小学校重建为背景,阐述了灾后重建校园景观设计的内容与设计目标。通过分析灾区环境景观影响因素以及震后灾区中小学师生生理、心理、行为变化及其景观需求,从而提出适合于灾后重建中小学校的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以期为今后灾后校园景观的设计与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可儿 《现代园艺》2023,(4):138-140
针对我国震后心理援助工作现状和灾民心理创伤特征,介绍了园艺疗法的定义、适用对象和作用机制,推荐将园艺疗法应用于震后心理援助,综述其在震后灾区的开展方式和注意事项。以期长久平复灾民心理创伤,引导灾民自助互助,积极投身灾区重建和景观营造,由此完善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援助重建机制。  相似文献   

3.
《蔬菜》2012,(8):66-66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强降雨持续近16个小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高度重视暴雨导致的农业灾害情况及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工作,立即筹备成立"蔬菜灾后恢复生产指导工作小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5日,在四川省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座谈会暨灾后重建银企合作融资协议签约仪式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四川省农业龙头企业签署了银企融资协议,承诺放贷10亿元用于产业化龙头企业短期项目。协议的签订,意味着银行业机构对四川省农业养殖产业链发展的信贷认可,也说明发展农村新型产业链模式更有助于农业产业融资。  相似文献   

5.
《现代园艺》2014,(7):75-77
针对成都受灾后农村的特点,以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为指导,充分融合建筑与当地环境,重点建设农村的建筑布局、环境和风貌,从生态方面探讨一条灾后村落景观修复的路线。  相似文献   

6.
2016年9月,"莫兰蒂"台风正面袭击厦门市,对厦门市城市绿地整体景观造成严重创伤。通过查阅文件及2016年12月的实地调研记录分析显示:调研涉及15科、17属、22种园林树木在"莫兰蒂"台风中的受损情况;并对受损情况的成因进行分析;通过第2次(2017年10月)实地调研,对受损树木的成因及景观修复现状进行分析,从城市园林景观修复角度考究受损树木景观营造的实践应用,及台风灾后城市园林景观恢复措施,为多发台风受灾地区的城市园林景观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余宏军 《中国蔬菜》2008,1(3):22-22
受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委派,笔者于2008年2月中旬赴广西、江苏、安徽等地调查蔬菜受雪灾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灾后重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蔬菜》2008,(6):40
当前,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正处在关键阶段,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恢复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是向灾区提供农业生产急需的种子,根据震区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和中国种子协会向全国种子行业发出倡议:全力保障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9.
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实质上是对生态空间不同角度的研究,景观生态重建指的是在景观设计中,利用废矿、废地的生态环境,采取合理的开发方式来进行设计,使得生态资源再利用。对于这种有许多废矿、废地的矿区废弃地来说,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对于矿区废弃地的改造是十分复杂的,我们要遵循景观生态学所提出的原理,从分类、建模、可行性分析来按步骤进行设计,提供合适的条件,最终进行废地重建,实现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保留下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能够完整地体现城市历史风貌区域。对构成历史风貌的建筑外观与街巷塑造进行景观风貌的重建,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重点之一,也是对历史文化街区中建筑风貌与民俗文化价值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过程。本文通过对上海新天地、武汉昙华林、济南宽厚里景观风貌重建的分析与评价,讨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风貌重建中所产生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重建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风貌重建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勇 《花卉》2019,(20)
傩是一种驱灾祈福的古老祭祀活动,经过时间空间的沿袭和发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本文从傩文化本身组成形式的多样化出发,提取出的大量文化设计元素,具体运用在建筑风貌、雕塑语言、植被设计、道路铺建和景观小品中,从而去探究傩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可行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棕地修复视角下通过植被重建设计的生态耦合机制,应用到陕西杨凌黎张沟村垃圾填埋场土壤修复设计中。探讨解决棕地修复与植被重建设计的生态耦合机制,考虑到传统的棕地修复情况中土壤处理方式而且扩展到生态及景观的探究中,提出综合植被演替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滨河植物景观为研究内容,通过对适应性设计概念和理论的引述,剖析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3大内涵,并从植物材料选择、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等多方面探讨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策略;对滨河植物景观营造理论进行探索,以期寻求滨河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滨河植物景观为研究内容,通过阐述适应性设计概念和理论,剖析了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3大内涵,并从植物材料选择、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等多方面,探讨了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策略。对滨河植物景观营造理论进行有益探索,以期寻求滨河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大清河两岸景观营造为例,阐述了城市滨水带景观的设计与营造及河岸带的设计展望,指出该滨水带景观的现状与文化的营造上的不足,如河水污染的治理不够、照明系统的不完善。针对以上问题,强调大清河两岸应加强景观的营造,注重生态维护以及对滨水的利用,建设亲水平台等,完善滨水带景观。结合园林功能,对大清河上游、中游、下游提出具体的景观营造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林梅 《现代园艺》2023,(12):107-109+112
自“网络红人”成为2015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开始,伴随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延伸出网红经济,随之产生很多网红景观,其中以植物元素为亮点形成的网红景观最具吸引力,但目前针对这些网红景观中的植物配置设计研究却是一片空白。因此,将从相关概念、网红景观中的植物配置设计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植物配置设计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绿地缤纷城综合性商业中心景观为例,提出商业景观空间设计的4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多样性原则、科学统筹原则、突出特色原则,并分析该项目的街景设计、屋顶花园设计、水景设计、绿色植物设计等,以期为商业景观空间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滨江公园的绿化设计以自然、生态、休闲为主题,把握生态恢复、环境更新、文化重建理念,坚持融合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多个景观节点各具特色。形成一轴二带三区四园的绿化格局,打破了带形绿地的单调感,营造自然生态人文的滨江景观,成为一块镶嵌在清江边上的瑰玉。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关于河道景观再生设计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废弃河道,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山东徒骇河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提出三步走战略,核心思想是延续原河道景观的场地精神来形成一个自然的、最大化利用的基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徒骇河原有的场地精神。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人口、邻里关系的巨大改变以及居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城市问题"愈演愈烈。社区农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食物、保障食品安全、优化环境、改善邻里关系以及提升教育疗养质量。目前欧美国家社区农园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而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分析我国存在的社会问题以及欧美国家社区农园的建设意图,结合我国的需求提出了我国社区农园建设的一些建议,主要根据城市社区、新农村社区以及灾后重建区域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设模式,以期能为我国可持续景观的发展建设及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