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生态用地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的载体,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为支持手段,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延吉市1990、2005和2016年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用地价值的变化趋势,以及延吉市2016年城市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现状。结果表明:1)延吉市1990—2016年耕地、林地、水域和园地的用地面积均处于减少的状态,减少最多的是耕地,减少量为191.54hm2,绿地、其他生态用地和非建设用地面积处于增长状态,园地、其他生态用地和非生态用地的年增加率仍在提高;2)延吉市生态用地总价值从1990年的12 313.70万元降到2016年的10 722.23万元,总价值下降了1 591.46万元,2005—2016年的年下降率比1990—2005年多,年下降分别为98.01万元和34.23万元;3)破碎度指数、周长面积比、斑块密度这3项景观指标反映了人类对景观破碎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园地耕地林地湿地其他生态用地绿地。根据研究结果与城市规划相关原则,提出了延吉市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延吉市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延吉市2007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延吉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人均生态赤字为0.996687hm^2/人,延吉市对生态资源的索取已经大大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对此提出减缓延吉市生态赤字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参考Costanza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以及学者关于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理论,计算并分析1990—2014年间延吉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4年间,延吉市各用地类型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由16 731.72hm~2增长至18 186.91hm~2,涨幅为8.7%。延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增加,由12 076万元提高至13 532.66万元。通过分析,可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和规划提供参考,以期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从而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S-PRD模型,以水、大气、土地、生物子系统为基础,建立延吉市城市自然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UNES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延吉市2006—2013年的自然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探讨期间影响延吉市自然生态不安全状态产生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延吉市自然生态安全状况整体上在不断改善;研究期间影响延吉市综合生态不安全状态产生的主导因素是调控;在各子系统中,影响延吉市生态不安全状态产生的具体要素是水系统中的压力、大气系统中的调控、土地系统中的调控和生物系统中的压力。该研究可为延吉市未来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态安全规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延吉市为例,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确定了该区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可分为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服务功能和动态变化5大方面,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模糊数学方法构建模型。从一定的时间尺度上(2005—2013年)完成该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延吉市2005年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不健康状态,2006年、2007年属于亚健康状态,2008—2013年属于很健康状态。针对该市生态系统健康情况,本文对该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的快速蔓延及强烈的人类活动显著地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而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及人居环境.通过遥感、GIS技术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法,对淮北市1987年、2000年和2007年3个时期20a间的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87-2007年间淮北市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和面积发生剧烈变化,生态用地占城市面积的比例由91.45%降低至71.86%.1987-2000年,农田面积大幅度下降,而林地和水体都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2000-2007年,农田面积有所增加,林地和水体面积却明显下降,建设用地总面积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其聚集度显著增加.20年间,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00年达31.32亿元.2000-2007年,以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最为严重.可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密切相关,此结果可为淮北市景观格局优化及土地合理调控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艳  曹俊茹  孟庆娟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211-3213,3218
城市是人类活动集中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人群健康状况5个方面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城市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同时结合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健康评价。根据计算出的山东省17个城市生态健康综合评价值和健康状态分级标准,将山东省17个城市分为3类,即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评价结果较合理。该评价结果可为山东省17个城市的生态城市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台儿庄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Rapport的活力-组织力-恢复力(VOR)理论,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台儿庄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台儿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明确台儿庄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制约因子,为台儿庄区城市生态规划提供可靠的背景状况和研究依据。结果表明,2006年台儿庄区城市生态系统处于病态,2007年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流域不同特征,构建浐灞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为河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浐灞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功能定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同特点,构建了由生态结构与功能、水文特征、水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5个方面要素,11个单项指标组成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浐灞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影响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以及人口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影响浐灞河下游城市段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河流水质污染。浐灞河上中游区域和下游城市段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度分别为0.803 7和0.760 9,可知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游城市段为临界状态。【结论】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结构与功能欠缺,下游区域受水文特征和水环境状况的影响较大,是浐灞河进行流域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量分析城市化进程中泰安市岱岳区生态用地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为该区域科学合理地规划生态用地布局、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并分析泰安市岱岳区2000和2010年2期的卫星影像数据。[结果]2000—2010年岱岳区生态用地总面积减少了183.76 h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减少了2.83×106元,其中水域减少的最多,达17.19×106元。[结论]林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较大,是影响该区域整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重要子系统。因此,合理规划生态用地的结构和布局,特别是林地和水域布局,可有效地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1.
概括了1996—2007年武汉市各类型用地的变化,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分析了生态足迹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3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ArcGIS 9.3软件对延吉市1986、1996年的TM影像,2009年的ALOS影像3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结合研究区自然生态环境特征,首次分析了23年间延吉市湿地的景观动态变化。并以此为基础,根据PSR概念模型,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了延吉市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综合评价结果为5.770左右,处于预警状态,急需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延吉市滨水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尔哈通河流域景观建设是延吉市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根据延吉市的区域特点,确立滨水景观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分析。基于公众对于延吉市滨水景观的熟悉程度,分别进行总体评价与景观分区评价。据分析结果,延吉市居民认为延吉市滨水景观属于一般层次;将评价结果进行横向分析,得到影响差异的关键因素为滨水植被与休闲娱乐设施。本研究得到公众的客观评价,并提出了完善延吉市滨水景观的建议,对今后延吉市滨水景观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概括了19962007年武汉市各类型用地的变化,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分析了生态足迹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低山丘陵区域生态用地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转移,以泗水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分析泗水县的生态用地变化特征及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生态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7-2017年,泗水县生态用地面积变化明显,呈不断减少趋势,共减少3.60×103 hm2,2007-2017年生态用地的总体转移速率远大于1997-2007年间的转移速率,草地的转移面积占比最大,且转出部分大于转入部分,属于减少型生态用地,而林地、水域和耕地属于增加型生态用地。1997-2017,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共增加1.42×108元,耕地和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林地和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其中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到河流的距离、人口密度和到乡镇中心的距离是影响生态用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泗水县生态补偿和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也可为山区生态规划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们对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得矿业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出发,以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有关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贵阳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因为实证研究,探讨了城市拟建设用地生态规划的方法与程序。结果表明,通过对城市拟建设用地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可将其划分为最敏感、次敏感、弱敏感和不敏感4类区域。最敏感区是禁止建设范围,为拟建设用地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负”规划成果。在该基础上,选取特定的用地类型进行用地适宜度分析,其结果可为拟建设用地的未来发展提供“正”规划成果,即可指导用地的发展方向与布局。为完善生态规划研究,特结合前二者的分析成果进行生态网络构建,以形成水平生态分析与垂直生态分析相结合的生态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构建重庆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对重庆1998-2004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及重庆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重庆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延吉市2000—2009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延吉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总体趋势和空间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延吉市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趋势,空间差异变化显著,其中城镇、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增长较快.驱使建设用地增长的3大因子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与人口流动引起的城镇化进程推进,其中经济发展是主要社会驱动力.针对不同驱动力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本地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贵阳市(喀斯特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依据,以2000-2011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参照谢高地等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研究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1年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草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2)11年间贵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118 087.29万元,年均变化率0.13%,主要是因为林地面积的逐年增加所致;3)11年间贵阳市人均生态服务价值净减少227.81元,年均变化率-0.083%。贵阳市应加强耕地、林地和水域等高生态价值生态用地的保护,提高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