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了六盘水钟山区金秋梨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并研究了在不同防治时期采用不同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六盘水钟山区1年发生2~5代,在4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有降雨时期幼虫开始出土,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至7月中上旬属于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进入始末期。梨小食心虫应掌握发生的关键时期进行农业措施处理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王东沟小流域果园病虫害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武王东沟杏园虫害为李小食心虫、桑白蚧、病害为杏疗病,苹果树上的害虫为桃小食心虫,李小在杏园中4月中旬出土,6月初达到为害高峰期,桑白蚧5月上旬为卵孵化高峰期,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出土高峰期在6月7日左右,第一代幼虫孵化高峰期在6月25日到7月1日之间,第二代幼虫孵化高峰期发生在8月15日左右,在防治上主要抓住越冬幼虫出土期,幼虫脱果树,幼虫孵化期进行地面喷药和树上喷药,同时结合成虫诱杀,套袋等措施,对杏疗病的防治采取人工销毁病枝和药剂防治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小麦蚜虫种群消长气象影响成因及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985—2007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1985年以来武威凉州区小麦蚜虫始见期、高峰期及高峰期蚜量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和气象影响成因。结果表明:流域内蚜虫的发生及危害总体呈加重趋势,危害面积扩大;蚜虫种群周年增长遵循逻辑斯蒂生长曲线,可划分为开始增长期(4月下旬-5月中旬)、加速增长期(5月下旬-6月下旬)、减速增长期(7月上-中旬)三个阶段;影响蚜虫开始期迟早的主要气象因子有5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和3月降水量,影响高峰期迟早的有6月降水量、5月中旬-6月上旬累积日照时数和6月下旬极端最低气温,影响危害程度的有3月下旬-4月上旬累积日照时数、冬季12月中旬极端最低气温、1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和3—4月空气相对湿度。热量和水分条件是影响蚜虫种群消长的关键气象因素,光热因子(气温、日照)对蚜虫发生发展具有正相关同步协同作用,水分因子(降水、湿度)具有负相关反向抑制作用。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始见期、高峰期及危害程度预报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在73%~82%,可用于气象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4.
马氏粉虱是桂花上常见的虫害,易导致叶片提早脱落、树势衰弱、枝条枯死、开花减少。在苏州地区马氏粉虱1年发生3代,以2龄若虫在桂花叶片背面越冬,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营造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合理采用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金纹细蛾幼虫在苹果树冠层不同部位的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以长富2号10年生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时期金纹细蛾幼虫发生规律、树冠分布特征和集聚性分析,研究了陇东金纹细蛾幼虫在苹果树冠上的空间分布结构。结果发现,金纹细蛾幼虫1 a发生5代。在世代重叠现象和苹果生长期药剂防控的双重影响下,第2代以后各世代之间未出现明显的高峰,在9月上旬之前幼虫数量虽有增长,但增长非常缓慢,而进入9月下旬之后越冬代数量成倍数骤增。从幼虫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看,存在东向和北向>南向和西向、下部 > 上部、内膛 > 外围的趋势,但是在统计学上却没有显著差异;幼虫在苹果树冠中的分布呈一定的聚集性分布,但聚集度比较小。在前期防控的基础上,加强9月下旬以后的防控,是减少翌年虫源的关键。药剂防控中,在保证树冠全方位防控的同时,树冠下部、内膛、南向和西向为重点防控的空间部位。  相似文献   

6.
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面积的气象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兴安盟1996-2009年草地螟发生资料和同时段气象资料,分析了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面积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确定了影响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面积的主要气象因子;以春季越冬代成虫数量即野外调查的百步惊蛾量和通过相关检验的气象因子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面积的气象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一代幼虫发生面积与5月中、下旬相对湿度以及6月中旬平均温度呈正相关,与5月中旬-6月上旬温度以及6月中旬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通过模型历史回代检验,模拟等级与实际等级完全一致的占77%,与实际相差一个等级的占15%,3级及其以上(中度以上)发生年份的模拟准确率达到100%。通过对2009年草地螟发生面积的试报检验,预报效果较好。利用模型的预报结果可为提前了解草地螟一代幼虫的发生趋势、有效指导当地草地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观察和室内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的物候期、生育习性、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情况等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银胶菊为一年生有害杂草,以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其生长历期约为170d;3月中旬至9月下旬均有出苗,出苗高峰期为4月上旬和8月下旬,其出苗率分别为21.65%和11.9%;植株分枝期在5月中旬至7月初,5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开花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结果盛期;单株瘦果量为7500~10000粒,千粒重为0.74~0.76g。瘦果在成熟后约有3个月的休眠期,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种子出苗率与瘦果土埋深度有密切关系,瘦果处于土表时,种子出苗率最高,瘦果土埋深度超过1.5m时,种子不能出苗。  相似文献   

8.
冬暖大棚种植的黄瓜结果期约始于12月中下旬.结束于来年的5月下旬或6月上旬。这段时期包括3个阶段,即冬季最寒冷阶段(12月下旬至2月上旬)、天气逐渐变暖阶段2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天气转热阶段(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或6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辐照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高能X射线辐照处理34、5、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结果表明:辐照引起幼虫的生活期延长,发育迟缓;辐照抗性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强,5龄幼虫最耐辐照,阻止其化蛹的剂量为55~60 Gy。γ射线辐照杨树木段中光肩星天牛幼虫的结果也表明,60Gy能够100%阻止老熟幼虫化蛹。因此,可以推荐60 Gy作为光肩星天牛幼虫检疫辐照处理的有效剂量,用于原木和木质包装的检疫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0.
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与气象因素的灰色关联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灰色关联优势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喀左县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与气候因子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6月下旬干燥度、7月上旬平均气温、6月中旬平均气温为影响发生程度的主要因子,7月中旬干燥度对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关联度最小。因此,夏季干旱少雨和气温偏高是棉铃虫大发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