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水利富民工程增强了北京山区抗旱能力,促进了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三大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对山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方法和调查成果,确定了恩格尔系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耕地灌溉率和土壤侵蚀模数等评价指标。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从1996~2002年,社会发展能力、经济发展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水利富民工程显著推进了北京市各山区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京山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模型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北京山区土壤侵蚀模型是一个流域尺度的,以次暴雨为基础的与GIS相结合的分布式模型,在栅格单元的基础上,模型可以计算每一栅格单元的径流量和坡面侵蚀量。由于考虑了汇流汇沙过程,模型也可以模拟每一格的洪峰流量,淤积量和产沙量。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该模型可以模拟流域内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和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措施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该土壤侵蚀模型的建立,可为北京山区的土壤侵蚀灾害主价和水土保持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京山区不同密度油松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八达岭林场32年生5种造林密度(2000株/hm^2、1500株/hm^2、1200株/hm^2、1000株/hm^2、800株/hm^2)阳坡油松林生物多样性、蓄积量、碳密度、水源涵养等功能进行调查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林下植被层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其它林分高,并伴随着出现辽东栎等其它栎类更树种的生长;1200株/hm^2的油松林蓄积最大为95.53 m^3/hm^3,但从单株蓄积量来看,不同密度的油松林单株蓄积随着油松林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油松800株/hm^2的单株蓄积为0.1017 m^3/hm^3,是2000株/hm^2单株蓄积的3.17倍。不同密度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范围为78.87~142.13 t/hm^2,平均碳密度为119.14 t/hm^2,且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油松林碳密度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其空间为部分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林地土壤的碳密度是相当可观大的,碳密度平均为79 t/hm^2以上,地上部分碳密度与地下(包括土壤、树根和死地被物)碳密度之比平均为1/3.30;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产流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这对增加当地区的径流水量、涵养水源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产沙量也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对选择油松800株/hm^2作为最优林分密度是不利因素,但从北京的多年降雨来看,这种影响对我们选取油松在800株/hm^2作为首选经营密度还是较小的。  相似文献   

4.
选取北京山区8块典型样地,根据样地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群落内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山区优势针叶树种群落内主要种群的分布格局随尺度的变化规律明显,主要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但不同优势树种群落的主要种群最大聚集程度和最大聚集尺度随林分类型的不同差异较大;主要种群之间的关系以显著性负相关关系为主,部分种群之间随着尺度的增加,种间负联结性减弱,无种群关系为正相关的针叶林群落。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700条,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7个区县,涉及乡镇6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京山区泥石流与滑坡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 ,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 70 0条 ,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 7个区县 ,涉及乡镇 6 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 ,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 ,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InVEST模型的北京山区土壤侵蚀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客观认识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基于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应用INVEST模型对北京山区土壤侵蚀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并重点探讨不同森林类型土壤保持功能的大小.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北京山区的土壤侵蚀模拟,北京山区林地下总的土壤侵蚀量为176万t,平均保持土壤能力为220 t/hm2.各森林类型的保持土壤能力均较高,其中天然混交针叶林保土能力最高,为335 t/hm2.其次是天然侧柏林.为297 t/hm2,而最小的是人工落叶松林,为148 t/hm2.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山区广泛分布的侧柏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水文学实测法(树干液流计结合大型蒸渗仪)和稳定同位素法对林分蒸散量进行定量拆分研究。结果表明:(1)在日尺度上,该林分的蒸散量和蒸腾量均显现为"单峰"型的变化曲线。林分总的蒸散量和蒸腾量均在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7,1.13 mm/h;(2)实测法和稳定同位素法对侧柏林蒸腾量占总蒸散量的计算结果分别为80.21%~89.63%和79.10%~98.71%。相比水文学实测法,稳定同位素法在小时尺度上误差为(3.97±3.53)%,而在日尺度上误差为(1.89±0.67)%。该林分蒸散主要来自于植被蒸腾,林木蒸腾耗水远大于土壤蒸发耗水。  相似文献   

9.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房山、延庆、昌平、密云、怀柔、平谷7个区(县)24条山洪泥石流重点沟道的野外调查,了解泥石流危险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1998年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北京市政府制订科学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体系、对山区进行合理开发和建设、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仍然比较严重,居民对泥石流灾害防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过度的山区经济开发活动以及村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是加大北京山区泥石流潜在威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防治的8项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壤通报》2015,(4):1011-1017
北京山区属于我国典型的北方土石山区,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2%。近年来,北京市提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思路以来,山区水土流失情况虽得到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其复杂的地质地形条件导致近几年地质灾害频发,水资源污染加剧。本研究基于小流域规划系统科学、生态学、水文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等相关理论和技术,全面分析引发山区小流域地质灾害的间接原因和小流域规划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如生态风险预报系统的不完善、现有水保措施效益评价内容的缺失、小流域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提出合理的治理小流域的新对策与建议,为更好地建设北京山区小流域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和DEM的北京西部山区经济林果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山区地形多变,造成了自然资源立体差异显著,如何定量表示各种农业资源在山区的具体分布状况和建立土地评价模型,是山区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该文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山区日照的地形遮蔽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任一时间、位置的日照时数,辐射等气候因子的地形校正,同时利用统计模型和GISSpline插值技术对温度、降水进行简单的地形校正,与土壤质地图、土壤母质图、土壤厚度图以及土壤pH图,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一起建立了评价因素数据库,从而为土地评价、生态环境分析等领域提供基本参数。以果树适宜性评价为例,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表征和量化了果树生长生态要求和生态评价因素间的关系,有利于评价专家知识和关系的简化计算。采用简单的等权求和完成多评价因素综合,回避权值确定的主观性等复杂问题。最后以7种有发展潜力的果树利用该评价模型,以门头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除樱桃外,其余6种果树高度适宜的面积都在上千或万公顷以上,因此该区有极大的经济果林发展潜力。该区域现在的果树面积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相比,扩大了3倍多。该评价结果帮助当地政府确立了林果特色经济发展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通过DEM校正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建立山区生态因子数据库,通过模糊隶属度函数可完成定性和定量的土地评价知识的综合表示,通过等权求和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准确快速完成评价过程,从而为山区综合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描述山区景观镶嵌体水平景观格局的前提下,立足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表现,重点测算了山区建设用地景观镶嵌体以及单一景观要素2个水平下的景观形状和分布指数变化,以系统地分析北京山区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山区的城市化进程中,山区生态建设的开展引发绿色空间不断增加,景观有向单一化、均一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建设用地总体连通性变强,空间分布上呈现集中、密集的趋势,但尚未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建设用地景观的碎裂化特征也很显著,独立工矿用地则更趋不规则和破碎。应结合山区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规划措施引导建设用地的扩展。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与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存旭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5):111-113,118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双重过渡带,受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对水土流失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分析,指出了水土保持是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提出搞好水土保持,促进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重点抓好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切实加强拦沙蓄水工程和坡面水系配套工程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工作,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重庆黔江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黔江区的耕地资源利用为具体研究对象,构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模型,对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5.
混合分类既可以改进纯粹的监督分类或非监督分类过程的效率,又可以提高纯粹的监督分类或非监督分类过程的精度。介绍一种新的遥感混合分类方法———控制聚类法(guided clustering)。首先对该方法的原理进行阐述,然后利用该方法对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山区酉阳县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分类精度,特别适合我国南方山区土地覆盖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低山丘陵盆地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低山丘陵盆地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分级模式,在MAPGIS软件的技术支持下,综合处理研究区土地利用基础数据,针对低山丘陵盆地区土地资源现状特点,综合考虑自然、区位、经济、社会等因素,通过分析地形坡度、耕地等级和耕地区位条件,在常用潜力分级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增加耕地面积、增加耕地系数和耕地区位指数的三指标综合分析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福建省明溪县农用地整理潜力测算研究,研究结果更加贴近实际,Ⅰ、Ⅱ、Ⅲ级潜力镇可分别增加耕地面积329.41,144.03,77.21hm2,以期为地方农用地整理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东部地区人口相对集中,水资源贫乏。雨水集流利用工程的推广,解决了干旱山区有史以来无水灌溉的难题。雨水的集蓄包括汇集和贮蓄2个环节。雨水的汇集应遵循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的原则;雨水的贮蓄应以水窖贮水为主。雨水的利用包括人畜饮水,发展庭院经济,农副产品加工,发展节水林业,旱作农业等方面,它是一项多功能,少投入,高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是干旱山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低山区水土保持林评价与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低山区同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和栎类(Ouercus liaotungensis)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2个30m×30m标准样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专家咨询法筛选出三级共12个评价指标,构建水土保持林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综合模型,计算林分综合评价指数,并对各林分进行了评价。将水土保持林分为四级:一级水土保持林,综合评价值S≥8;二级水土保持林,综合评价值5≤S<8;三级水土保持林,综合评价值2≤S<5;四级水土保持林,综合评价值S<2。探讨了不同级别的水土保持生长状况及立地特征,并提出了合理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典型地区轮作休耕模式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国勤  赵其国 《土壤学报》2018,55(2):283-292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探索科学合理的轮作休耕模式与方法,对于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3—6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率领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问题咨询研究"组的各位成员,深入江苏省、湖南省、河北省的典型地区进行耕地轮作休耕考察和调研。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与干部、群众座谈交流,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总结提炼,总结分析了我国连作障碍区(江苏省)、重金属污染区(湖南省)和地下水漏斗区(河北省)的三个典型地区的轮作休耕模式与技术措施。在连作障碍区主要采取轮作和休耕措施(冬耕晒垡模式、冬种绿肥模式、种植豆类模式和增肥培肥模式);在重金属污染区进行的轮作休耕模式主要有改种作物和品种、改良土壤、科学灌溉、控制吸收和"VIP+n"创新污染治理模式;在地下水漏斗区主要采取季节性休耕和周年休耕的模式。三大典型区域在实施相应的轮作休耕模式后,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到了相应显著提高。同时对我国典型地区的轮作休耕模式与方法提出了"四项原则"、"四个统一"和采取"八大措施"的建议。在不同地区实施轮作休耕应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发展对策,为我国科学推行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退耕的环京津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环京津贫困地区的生态退耕为背景,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该区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从"生态退耕"、"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公正分配"三个不同的角度讨论了生态补偿标准的构成,并以张承地区17个贫困县为例进行了基于退耕的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以期促进生态补偿区和受益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