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3.
4.
5.
6.
7.
1997年以来 ,在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山东、安徽等地的鹅群中发生了一种以整个消化道粘膜结痂、溃疡、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对鹅业生产造成威胁 ,后经确诊为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鹅副粘病毒病。目前我省也有发生 ,应对这种新疫病引起高度重视。1 流行特点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和流行 ,各种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 ,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不同日龄鹅的发病率为 30 %~10 0 % ,平均 6 0 %左右 ;死亡率 30 %~ 10 0 % ,平均 40 %左右。 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 10 0 % ,11~ 15日龄雏鹅为 90 %… 相似文献
8.
9.
鹅副粘病毒病是各种年龄鹅都易发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达98%,已成为养鹅业危害极大的传染病。1临床症状患病鹅发病初期拉灰白色稀粪,病情加重后粪便呈水样,带暗红色、黄色、绿色或墨绿色,患鹅精神萎顿和衰弱,眼有分泌物,眼睑周围湿润,蹲地,有的单脚时时提 相似文献
10.
1鹅副粘病毒病流行原因1.1病鹅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患病鹅的肝脏、脾脏、心脏、肾脏、法氏囊、胰腺、胸腺、肺、气管、血液、肌肉、脑组织、食道、肠道等组织器官均含有大量病毒,患鹅咳嗽及打喷嚏的飞沫和排泄物及羽毛等也含有大量病毒。被病鹅唾液、鼻涕、眼泪 相似文献
11.
用分离到的鹅禽副粘病毒(GPMV)毒株,进行人工发病实验,证实该毒株对1、14、28、48日龄的鹅都有较强的致病力,但其致死率随年龄增大而下降;通过不同感染途径对28日龄鹅的发病实验,表明点眼、滴鼻、口服、肌注、皮下注射都可造成鹅感染病和死亡,但口服途径致死率最高,滴鼻最低。该病毒主要引起鹅的败血病变化及神经组织的变化,电镜下,可见脑组织细胞受损的超微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用江西农大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分离的一株鹅副粘病毒(JXG1)的F4代鸡胚尿囊液人工感染鹅、鸭、鸡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对鹅、鸡具有较强致病性,40日龄鹅感染后发病率100%,死亡率50%~80%;25日龄雏鸡感染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达100%;人工感染致死鹅、鸡的眼观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鹅的病变基本一致;鸭人工感染后仅表现一过性拉白色稀粪;鹅、鸡、鸭感染后均能产生相应抗体. 相似文献
13.
从呼吸困难、肠道粘膜出血、胰腺大量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7日龄病死雏番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为多形性有囊膜病毒,表面有呈辐射状分布的纤突;血清学鉴定表明,能在4℃下凝集鸡和鸽红细胞,其血凝活性能被NDV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该病毒对10日龄SPF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和平均致死时间(MDT)分别为10^-8.5/0.1mL和63.2h,对番鸭胚成纤维细胞的TCID。为10^-6/0.1mL。经静脉和腿部肌肉两种途径分别接种10日龄雏番鸭和非免疫雏鸡,均可引起发病死亡,并从死亡雏番鸭和雏鸡中可回收到原攻击病毒。依据以上结果表明所分离病毒为中等偏强毒力的禽副黏病毒1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江苏省泰州市某鹅场鹅大批死亡的原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变化、动物回归感染试验、血清学检查等对江苏省泰州市某鹅场发生的疑似鹅副黏病毒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病毒能使SPF鸡胚以及10日龄鹅和鸡全部死亡,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被NDV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不能被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发病死亡与人工感染死亡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经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颗粒呈圆形,直径在150 nm左右,有囊膜及纤突。该分离毒株经灭活后免疫鹅群,取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该病毒为禽Ⅰ型副黏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 相似文献
15.
鸡新城疫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对鹅疑似副粘病毒病治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由于其流行范围广,危害大,而备受关注。目前,对于散发新城疫多采用卵黄抗体治疗。本文阐述了鸡新城疫卵黄抗体制备工艺,并对制备出的卵黄抗体在鹅疑似副粘病毒病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9日龄鸡胚,从长春某个体养鹅户的病死鹅的肝、脾和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暂定名为JG04株。经HA和HI试验、电镜观察、常规RT-PCR、NDV荧光RT-PCR检测,证实JG04株为鹅源副黏病毒。与GenBank下载的9株NDV毒株的HN基因作同源性比较,并进一步对JG04株进行耐酸试验、氯仿和乙醚敏感试验、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EID50、ELD50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JG04株与江苏近年来分离的鹅源副黏病毒株的HN基因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6.4%,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6.9%;JG04株有良好的血凝性,能凝集人和鸡的红细胞;电镜观察病毒粒子有囊膜,直径约200 nm;对酸、氯仿、乙醚敏感;血凝解脱为快速解脱型,血凝素热稳定性差;EID50、ELD50分别为1.74×109/mL、2.57×109/mL;MDT为54.2 h,ICPI为1.66,IVPI为2.60。上述结果表明,GJ04株与新城疫病毒(NDV)速发型具有类似的毒力,属强毒力毒株。 相似文献
18.
一株猪副粘病毒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1株从发病猪中分离到的副粘病毒( MP01株)为研究对象,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对它的 F基因进行分段扩增、定向克隆到 pUC119质粒载体,然后测定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 MP01株的 F基因全长 1 662 bp,编码 553个氨基酸,它们的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 112G- K- Q- G- R- L117,是 NDV弱毒株特有的序列结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与国内标准毒株 F48E9的核苷酸同源率为 90%,氨基酸的同源率为 93%;它与弱毒株 La Sota的核苷酸同源率为 91%,氨基酸同源率为 94%.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禽6型副粘病毒生物学特性.[方法]从来自吉林省自然保护区的野鸭拭子中分离出1株禽6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 type 6,APMV6),进行了形态学、血清学、生物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对F和HN毒力基因进行进化分析.[结果]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APMV6,命名为JL-127,基因组全长为16 236 nt,毒力基因进化结果表明,JL-127株与TW及FE株遗传关系较近,与HK株遗传关系较远.[结论]首次对我国野鸭源APMV6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镜负染技术对长春市某猪场病死仔猪的肠道内容物、肾脏、脾脏、肝脏、肺脏、脑等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在肠道内容物中发现大量副粘病毒,同时在肾脏、肝脏和肺脏中也发现数量不等的副粘病毒,在脾脏和脑组织中未发现病毒粒子.取肾脏为病料,采用同步培养方法接种于PK细胞系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电镜负染技术可对猪感染副粘病毒进行快速诊断,该方法操作程序简便,速度快,从取样到结果判定在1h之内即可完成.细胞分离培养结果证实此病例中的猪副粘病毒可在PK细胞中克隆增殖,并引起细胞典型的病变(CP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