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目的/意义】当前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老龄化存在区域不平衡。关注不同区域老龄化问题,有助于了解各地人们养老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养老模式。【方法/过程】以福州市和三明市中老年人养老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 19.0软件对2个城市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福州市中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的比例超过家庭养老,而三明市大多数中老年人倾向于家庭养老;对于不同城市的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养老观念都是影响养老意愿的重要因素;性别和工作单位性质对福州中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也较多,年龄、婚姻状况、与子女的居住距离、月收入对三明市中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较多。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重,由此衍生的养老问题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和严峻。基于2019年陕西省6个县区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2.8%的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有需求意愿,社会养老服务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3种方式,其中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且区域差异较小;其需求内容意愿最为强烈的是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经济收入和政策法规完善程度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婚姻状况、子女数、家庭规模、代际关系、健康状况、政策重视和宣传力度、生活照料评价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负向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正确处理好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以农村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江汉区江北社区老年人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解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深入研究自理能力、支付能力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为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保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分析结果,得出自理能力与支付能力是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选择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受年龄、子女数量以及是否同住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从国家政府、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诸多方面,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保障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SPSS 20.0软件对HB省CD市农村地区老年人的235份调查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农村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和老年人月收入是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最大影响因素,老年人性别、婚姻状况以及自理能力均对其机构养老意愿产生一定影响。建议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制度保障水平、合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以提高老年人自身经济保障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5.
陈利娜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6):1222-1226
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钱清镇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基本家庭情况,辅以子女的陈述,以家庭结构中的养老支持力为立足点,比较老年人与其子女之间养老意愿的差异性与一致性;以家庭结构与养老方式选择作为依据,论证影响钱清镇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结果表明,多子女多家庭是该地区父母与子女主要的实际居住结构,父母与子女对最合理的居住结构、养老支持力的看法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子女性别构成与居住人数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且速度加快,加之劳动力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就业流动性的增强,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冲击,农村老年人传统的代际供养面临挑战。以S县W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运用Logistic模型,通过对个体与家庭两方面因素的分析,研究影响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拥有儿子数量、家庭收入、身体状况、居住方式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需要通过增强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可及性、增加对其养老服务的补贴并着重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方式化解农村老年人代际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农村互助养老的实施与发展,以重庆市綦江区Y镇为例,对该镇老年人从个人、家庭、经济、精神和意愿特征等进行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农村老年人对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影响因素中,年龄、居住情况、生活幸福感、对互助养老的了解情况、理想收费情况等5个因素对重庆市綦江区Y镇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婚姻状况、子女数、经济收入、村庄老年活动参与率等7个因素虽然对重庆市綦江区Y镇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效果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以2009年江苏省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意愿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方法,就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开展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的"和子女过"的养老意愿依旧处于主导地位",自己过"的养老意愿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经济来源的稳定与否对养老意愿有显著地影响,个人特征变量和家庭特征变量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农民养老意愿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杨倩  赵慧  崔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6,(32):229-233
根据对重庆市642位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重庆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水平分布及家庭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老年人获取代际支持较少,但其主观满意度评价较高,家庭养老仍是其认可的主要养老方式;老年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对其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子女数目、子女回家频次、受教育程度对于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且子女代际支持呈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相较于城市养老供给“9073”或“9064”模式,农村养老主要以家庭为主,子女代际赡养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然而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式微,养老问题成为一项重要民生问题。如何积极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让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亟待创新社会养老路径,弥补家庭养老供给不足。本研究基于哈贝马斯交往共同体理论分析农村“时间银行”生发原理、优势、困境与优化路径,有利于缓解农村养老压力,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改善城乡的生态环境和能源供应,研究北京城郊农村家庭的生活能源消费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了调研数据。【结果】电力、煤炭和燃气等商品能源为主要消费对象,煤炭占到生活能源消费的50%以上;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源的消费量大大减少;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的消费较少。当收入水平和能源获取条件变得更好时,城郊农村家庭就会更多消费便捷和清洁的能源。【结论】城郊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这一趋势,对生态环境和能源供应造成新的压力。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鼓励能源的清洁化使用,鼓励开发太阳能、无污染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河北省C市D村为个案,使用实地研究的方法,基于补给养老服务供给还是补给养老需求两个维度,探讨农村养老服务主体中政府部门、家庭、市场以及社区和志愿部门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行为取向与行为结果。研究发现,政府部门主要通过政策性福利资金补给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然而,囿于强烈的储蓄意识和家庭责任感,农村老年人将其用于自身养老质量提升上实为有限。此外,家庭、养老市场和传统社区志愿部门在养老服务供给中,存在着供给功能的式微和不足。因此,在加强外在行为引力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挖掘农村养老服务主体行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实际情况与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济宁市及其他地区的5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父母外出情况、生活情况、留守儿童的年级和性别是影响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结论]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状况值得关注,父母、当前生活家庭及学校应重视对其家庭功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关键节点,对城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目的】以北京市郊区重点小城镇为对象,从经济、资源、社会、生态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研究北京市42个重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状况。【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项大类指标人口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进行分项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出影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为人口、经济、社会服务、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对42个重点小城镇进行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排名。【结论】山区小城镇,域内人口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较低,综合比较靠后。平原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资源累加效果高,综合发展情况比较靠前。根据北京市不同区域小城镇发展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未来北京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的切入视角。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6个小麦主产区省份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机理,为保障其种植面积及维护粮食安全提供政策参考.[方法]以小麦种植面积作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采用固定效应系数模型定量分析小麦最低收购价、家庭负担系数、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结果]影响小麦种植面积的因素各省份存在差异,四川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小麦最低收购价,其次是城乡收入差距;湖北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安徽、山东和江苏3省的影响程度最大;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对安徽、山东、河南和四川4省份的小麦种植面积呈正向影响,且对河南省的影响程度最高,但对湖北和江苏的小麦种植面积呈负向影响.[建议]制定差异化的地方配套政策,提高政策针对性与适用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粮食生产制度短板;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粮食机械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探讨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方法]对江苏省南京市230名老年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从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心理支持情况等方面深刻分析了老年群体在接受社会养老后的家庭养老资源输出变化情况,并研究了老年群体的福利水平变化感知情况。[结果]目前老年群体仍比较看重家庭养老资源的输出,但家庭养老的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一定程度上有替代效应。[结论]应注意到家庭养老资源的薄弱,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并从经济、生活服务内容、精神层面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完善老年群体的晚年幸福生活,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相似文献   

17.
潘小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67-14068,14071
以广西地区为例研究了农村养老保险的多种模式,并对综合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多层次、多形式、综合性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实现广西农村老有所养的目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等原因,农村的空巢家庭增多,养老问题凸显,通过对河南中部Q村30户空巢家庭的调查发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虽面临困境遭受冲击但不会完全被社会养老取代,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将其与社会养老有机结合,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完善农村的养老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ChatGPT是数智时代AI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典型应用,也进一步体现了多模态内容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更新迭代的迫切需求。研究聚焦ChatGPT,在加深用户对其整体认知的同时,以期结合此类新型人工智能技术,为图书馆开展智能知识服务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通过分析ChatGPT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典型应用场景和集成应用路径,对比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总结ChatGPT在技术上的局限与存在的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思考ChatGPT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结果/结论]图书馆及相关信息机构可充分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依托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和知识组织体系,全面提高其智能知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南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方法]给出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农业肥料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结合南疆阿克苏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在考虑种植面积约束、水资源总量约束和粮食生产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建立了南疆阿克苏地区农业肥料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证模型,并采用计算机搜索算法,通过Lingo编程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优化配置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较配置前增加了近18亿,相对增量约为34.4%。[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实现南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