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牢固树立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的观念,真正把城市森林建成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论述,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发展城市森林,必须把改善生态面貌和人居条件作为首要任务.要千方百计扩大城市森林绿地面积,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态福利.要科学构建城市森林网络,优化森林绿地结构,提升城市整体生态功能.要把森林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通过科学规划布局,让森林融入到城市的每一个组成单元,实现人们对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愿景.  相似文献   

2.
声音     
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总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科学推进城市森林建设,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共同体与城市森林建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文中从城市连片发展、污染跨区域传播、生态系统破碎、休闲空间不足、外来景观入侵、伪生态行为泛滥等6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突出问题,提出要树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城乡生态景观一体、城市群环境共同体、地域乡愁生态景观、城市森林百年大计的森林城市建设观念,改正破坏河岸自然植被、全面硬化河道、净化城市林地落叶等伪生态行为。最后,针对城市森林建设的5个方向提出了14条具体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4.
森林城市建设是响应绿色发展战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在新时代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现实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新方向,在总结提炼森林城市建设“生态、节能、民生、经济、特色和文化”6大方面时代价值基础上,针对发展新需求和面临的新问题,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我国森林城市的应对策略、建设路径与发展方向,以期对高质量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营造城市森林,创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加强城市森林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有利于树立良好对外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向森林化方向发展,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是新世纪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由城镇化的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使得建设城市森林势在必行,进而分析了城市森林的碳汇功能和低碳排放,以城市森林的内涵指出其建设中实现三个转变:从注重视觉效果向视觉与生态功能兼顾的转变;从注重绿化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向提高土地空间利用效率的转变;从集中在建成区的内部绿化美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此及彼探讨了繁昌县城市森林建设存在的优劣势,既往遗留的问题,梳理了原因。最后提出了全面建设森林县城必须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迅猛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城市森林建设还相对滞后,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过分追求视觉效果,忽视生态需求;总体规划尺度小,缺乏统筹考虑;树种选择随意性大,缺乏科学论证;养护管理不科学,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等问题。针对城市森林规划建设理念、范围、树种选择、养护管理以及与文化的结合5个方面,阐述了城市森林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绿化理念的"人本性"、规划范围的全局性、树种选择的科学性、养护管理的"树本性"、绿化与文化的融合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曲靖市提出,将牢固树立"生态立市"和"森林曲靖"发展理念,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围绕"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城市森林管理"5个体系40个指标逐一认真规划、实施,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人文林业、景观林业,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到2018年底各项创建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并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2019年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9.
自然:城市森林建设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的实质就是让城市的人们再回自然,生态优先是其建设必须遵从的原则,即要树立城市森林建设的“自然”理念,按照植物的相生相克、自然演替和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建设城  相似文献   

10.
<正>"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森林城市建设,其目的是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绿色福祉。实践证明,森林城市建设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林业》2010,(6):45-45
<正>为了加强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合作,共同推进南京森林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南京林业科技含量和科学发展水平,2010年10月22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签署了"林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书。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并同时签订了委托中国林科院编制"南京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的协议。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1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在2019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作工作报告。张建龙说,森林城市建设15年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设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森林城市建设加快了城乡生态建设步伐,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森林城市建设紧紧贴近百姓、服务于民,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拥护、支持的民生工程。森林城市建设增强了全民生态意识,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平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当历史的脚步走进21世纪,"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河南省三门峡市紧随时代潮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城市科学发展战略蓝图的重中之重,并将其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始终秉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在实践和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森林建设之路。目前,全国有25个省(区、市)的140多个城市开展了"创森"活动,有58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践证明,创建森林城市、发展城市森林成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成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成为了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5.
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步伐 打造西部最佳宜居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是以改善城市环境为主,由以林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与城市社会、经济融为一体的复杂森林生态系统。城市森林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领域,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生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城市生态和谐的根本所在。城市森林建设是建设和谐宜居环境城市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发展、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为使城市森林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得到进一步规范。我借此机会强调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提高认识,明确思路。城市森林建设要纳入城乡绿化一体化体系。城市森林建设要以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新疆林业》2008,(6):F0002-F0002
阿克苏市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会上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城市,开创了我国西部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新模式,走在了全疆的前面,为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8.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的树木和绿地被称为“城市之肺”。营造城市森林.创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加强城市森林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能够凝聚人气、吸引人才.促进经济、科技、教育、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森林建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向森林化方向发展.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是新世纪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田新程 《中国林业》2008,(24):16-17
绿色是城市的灵魂,是体现城市品位和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义乌市是一座国际性的商贸城市,在推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过程中,义乌市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开展城市森林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全国树立了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马龙县始终牢固树立"生态立县"和"生态强县"发展战略,按照《省级森林县城评价指标》要求,围绕"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城市森林管理"5个体系37个指标逐一认真规划、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人文林业、景观林业,扎实推进省级森林县城创建工作。计划到2017年底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创建标准并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确保2018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