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竹篮的新娘———傈傈族婚姻趣谈○刘扬武傈僳族婚姻在历史上有种习俗,称之为“养天水”或“水倒流”,实际上是讨种回家。姑妈、家的儿子,习惯去娶他的亲表姐妹;表姐表妹只有因没有表哥表弟,或者表哥表弟不要她们,才能另嫁人。如果因表姐表妹不要表哥表弟而另嫁人...  相似文献   

2.
他在四川省江油市最偏僻的三个乡,一待就是22年,把美好青春献给了山区的茫茫林海,乡亲们亲切地称他“林站长”。他在管护林业的同时,潜心研究高山蔬菜。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掀起了种植高山蔬菜的热潮,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短短两月,就一举获利两万多元!乡亲们又亲切地称他“菜书记”。他就是江油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江油市六合乡河石村第一书记郭加林。  相似文献   

3.
木垒县林场英格堡护林站护林员龚成明同志。自七六年担任护林员工作至今已经六七个冬春了,他是那样的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坚守在护林岗位上。人们十分佩服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称赞他是把全部精力扑在护林工作上的人。 一九八一年龚成明因患病,在新疆医学院住院治疗。出院时,医生开了一个月的休息证明,要他好好休息。可他回到单位后,把医生的嘱咐忘到了九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隆尧县农民齐文峰投资600多万元,在该县唐庄农场租用农田707公顷发展苗木事业搞得红红火火。如此大面积地发展苗木,齐文峰可以说是河北种苗第一人。与众不同的是,他把苗木事业看得很远,把苗木同林业产业联系起来,把苗木同农业结构调整联系起来,把苗木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决心把小小苗木做成大文章。在唐庄农场的苗圃地里我们见到了齐文峰,32岁的年龄,不到170公分的个头。与他发展苗木的气魄相比似乎不太相称。在前后近6个小时的采访中,齐老板和我们谈了他的创业史,谈了他发展苗木事业的初衷,更多地谈…  相似文献   

5.
清晨,美丽的老君山还在沉睡。白色的阳光照耀起伏的群山,清新的空气穿透浓密的原始森林。在郁郁葱葱的森林深处,有一个人早早地起床了。这个木板拼接的简陋小木屋是他每天休息的住处,他简单地洗了把脸,吃了早饭,拿起那把常用的砍柴刀别在腰间,走入了渐渐苏醒的大山。  相似文献   

6.
树魂     
倔买老人走了,永远地走了。在他的追悼会上,人们把他的一摞摞荣誉证书,一张张立功奖状、喜报郑重地放在了他身边……林带里参天的林木,一排排站得整整齐齐,似在默默地和倔头老人告别,那成片的和纵横交错的人工胡杨林,在为倔头军人“沙沙”地轻唱挽歌,他最后拥抱着的那棵胡杨树上挂着的地膜条活像低垂的挽联!那年,农场开垦出条田了,连长指派倔头管林带。倔头可来劲儿,成天在林带里摆弄他那四大件──筐子、扁担、砍土镘和独轮车。他那沙枣木的砍土镘把,被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磨得光溜溜滑几几的;倔头的柳木扁担和倔头可亲了,把…  相似文献   

7.
正1943年3月18日晚上,周恩来在办公室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对自己提出了严格要求:加紧学习,努力工作,坚持原则,向群众学习。周恩来反复强调世界观改造的艰巨性和反复性。他不仅把道德修养看成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而且把道德修养看成是党员终生的必修课。"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他的名言,也是他一生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的真实写照。他常说:"思想改造就是要求  相似文献   

8.
房江叔每次进他的地,都要在地门口这块石头上坐下抽支烟。然后站起来,抬头上下眺望,心里绽开微笑:这八娘湾,两山峡一沟,涧水常流,右旁是我的两台梯地,可以造成两块保水田。2002年,房江叔从正月起每天挖山不止。到四月,已经把两块梯地推成两块保水梯田。面积三分二厘。五月,他把自家的一丛楠竹砍倒,把竹挖破,削平内外疙疤,制成水涧;在山脚砍来木条,搭成马叉,把竹涧架在马叉上,把山泉引进田来,开始他第一年的春种。房江叔在豪坪的莫家买回二十斤墨米谷种,想来年收二三百斤糯谷。初夏的一天上午,阳光普照大地,房江叔挑着一对空粪箕,一把明晃晃…  相似文献   

9.
国家林业局信息中心最近做了一个有关生态的征文活动。1400多篇征文中,《一只萤火虫的定居理由》获奖并引起热议。这篇被评委们一致看好的散文,写的是一位军人选择转业地的故事。作者阮德胜转业时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军旅作家。他可选择的地方很多,可以去北京,可以在服役地河南洛阳。但他最后选择了故乡安徽池州。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即将上初中的女儿时,女儿给了在他看来"很有思想"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李喆,出生于科尔沁沙地南端的内蒙古奈曼旗。从小在沙窝里长大,吃尽了沙害的苦头。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埋下了治沙的"种子"。1983年,他高中毕业考大学时,不管谁说什么,他都把报考林业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内蒙古林学院治沙专业。1987年毕业后,他坚定地回到奈曼旗,从此,开始了他立志治沙的生涯。  相似文献   

11.
1971年春,溧水县用3年生实生毛竹苗营造毛竹林,目前约有200亩,每亩立竹800株以上,新竹生长旺盛,平均高度7米左右,胸围14厘米左右,已进入成林成材阶段,充分显示出了实生毛竹造林发展速度快,生命力强的优越性.图为溧水小茅山、观山庙9年生实生毛竹林一瞥.  相似文献   

12.
树痴     
树痴李桂芝,吕秀芬38年,差不多是生命的二分之一吧。然而有一个人就把这生命的二分之一如醉如痴地献给了荒山、献给了果树。他就是赤峰喀喇沁旗种树模范吴树枫。1958年,吴树枫34岁。要把扁担沟村从穷窝里拽出来的使命把他推上山。在迁走的人家扔下时土院框里,...  相似文献   

13.
<正>满腔热情地投入虽然他身材不高大,但他志气高远、为人谦和,在同事眼里,他是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廖博士",在林区群众眼里,他是值得信赖的"廖同志",而在违法犯罪分子眼里,他像一把带着寒气的利剑,令违法犯罪分子闻之胆寒。他就是现任湖南  相似文献   

14.
凌峰 《国土绿化》2011,(7):25-26
农家出身的白永亮进入"林家铺子"后,把心交给了一个城市的绿化事业,交给了世界级文物景点——云冈石窟周边的美化事业,几十年如一日,顽强地耕耘在荒山秃岭之间。几十年过去,那里变成了绿海,百姓享受到了环境之美。他靠的是什么?是爱与责任。爱让他充满激情,责任让他执着无畏。  相似文献   

15.
最后的哭声     
最后的哭声@安黎最·后·的·哭·声○安黎父亲是生产队的守林人,他守护林木长达二十多年。一株小树被风吹弯了腰,他会小心翼翼地将它扶起;另一株树让羊啃破了皮,他总是尿湿一掬土,把湿泥粘糊在伤破处;还有一株树的枝丫被割草的孩子割走,他不论追到哪里也要把那个孩子找...  相似文献   

16.
祸与福     
有一个年轻人,满怀豪情到外地经商,经过了三年的奋斗,终于有所成就,心里一直梦想着衣锦荣归、光耀门楣。不料,一场无情的大火把他三年的努力化为灰烬,美梦顿时成为泡影,伤心之余,他便起了寻死的念头。他打算以跳崖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到了山崖,他发现山崖上有一个老人在徘徊。他好奇地走近老人,问他独自在此徘徊的原因,老人告诉他:"我本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家四口快乐地生活。不料,几年前我得了一种怪病,看遍了名医  相似文献   

17.
今年49岁的陈体尧一辈子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绿色军营,脱下军装后依然怀着一片赤诚的绿色情怀,执着不渝地奉献林业事业。自2003年5月他担任临沧市林业局局长以来,就把一颗心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林家",情与绿树相通,爱与大山相系,以大胆创新的气魄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临沧林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18.
灌阳县红旗乡仁义村龙王庙电青年农民放为尚,年纪20岁。前不久,他在晒谷场旁的草丛里捉到了一条俗称“四十八段”的小毒蛇,这条蛇直径约1厘米,长约25厘米。他兴高采烈地把蛇拿到离家几公里的县城去卖,几家饭店酒楼均说蛇小而不买。于是他又把蛇拿回家,用一个小竹笼子把蛇装好控在墙*防止跑掉,准备第二天拿到药店去卖。夜里上床后,他担心天冷会把蛇冻死。于是,就把蛇放在被子里同睡。第二天早L快吃早饭时,他父亲极永斌见儿子还未起床就去喊他,喊了许久不见儿子答话。把门撬开,掀开被子一看,只见儿子已一命呜呼,那条小毒蛇张…  相似文献   

19.
他姓王,长期与森林害虫打交道,广西博白林场的职工亲切地称呼他为“虫王”。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第十九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他文图并茂地展出了引起湿地松成片死亡的根部害虫种类,其中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桔狭胸天牛幼虫照片,受到国内外行家的关注。著名昆虫学家蒋书捐教授说:“一定把你在此项的功劳向全国报道,并感谢你在天牛科学研究中做了一件大好事。”捷克国家科学院、东欧著名天牛幼虫分类学家斯瓦卡博士多次要求来广西博白林场调查,与他合作科研,几年来一直书信来往不断。他把获得第一手资料写成论文寄给斯瓦卡博士,长达1.5…  相似文献   

20.
林学会通讯     
△全国林学辅导员培训班在井冈山举办中国林学会科普委员会于6月29日至7月10日,在革命圣地井冈山举办了全国林学辅导员培训班。参加这次学习的61名辅导员,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在开学典礼上,中国林学会常委理事、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林学院副院长张观礼同志讲了话。他说: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同志对在青少年中开展林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满腔热情地担负起这项光荣任务,并且坚持不懈地进行工作,把各省、市、自治区年少年林学科技活动更好地开展起来。他要求通过这次学习,熟悉和掌握举办林学夏令营的知识和方法,把今年全国48个林学夏令营的质量大大提高一步,并把林学教育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