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中国林科院组织下,从1979年开始,我们协同北方十二省(区) 的有关科研单位开展了油松种源试验。苗期试验表明(已作报道),不同地理种源的油松,生长差异极大。但是,要了解种源间差异的稳定性、优良种源的增产效益,以及最佳种源的选择是否正确可靠,就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造林试验来作出评价。为此,本文将着重介绍幼林阶段初期(1981-1984年) 的试验结果。一、试验点自然概况根据我省油松的分布和今后发展趋势,造林试验分别选在半干旱区的兰州东郊大青山和半湿润区的天水小陇山。两地的自然慨况见表1。  相似文献   

2.
油松种源试验幼林阶段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天然油松林水平分布于东经101°30’~124°55’,北纬31°~44°,跨13个省(市、区);垂直分布范围由东向西显著增高,分布幅度为海拔400~1000m。由于油松分布广、分布区气候条件变化大以及不连续等原因,油松种群必然产生较大的地理变异。为了探讨油松地理变异的规律,为本地选择适应性强、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杉木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变异规律,合理地区划种源,使调拔种子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并提供育种原始材料,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统一组织,于一九七七年春开展全国第一次杉木种源试验。现将4年生幼林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杉木分布区广,由于分布区内气候、地貌土壤等生态条件的不同,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保存了生产力相差很大的不同种群。我省武夷山与鹫峰山、戴云山相夹的中间地带是著名的杉木中心产区,参加全国第一次杉木地理种源试验的莱州试点就在此范围内,桃源试点在其南部边缘。苗期及幼树阶段的试验初报指出:苗期生长状况所表现出的种  相似文献   

5.
<正> 杉木不同地理种源具有不同的生产能力,在近几年的试验中已初步显示出这种特性。根据国内外种源试验的资料记载,其经济效益相当于初级种子园。为了提高杉木的生产能力,选择适合河南造林用的杉木优良种源,探索各种源间的地理变异规律,在全国协作组和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的统一布置与指导下,从1980年起于豫南的罗山董寨、光山九九、商城金岗台三  相似文献   

6.
苗期试验表明,杉木不同地理种源种子发芽率、苗木生长量、物候期、生长节律、生物产量等都存在明显差异,这初步说明了进行种源选择的必要和可能。但这种随地理位置不同产生的差异稳定性如何?苗期表现优良的种源在造林后是否具有稳定的优势,较本地种源增益又多大?更要地看林期表现如何,才能最后为种源选择作出合理评价和结论,以及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福建柏地理种源湖南试点幼林期结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福建柏17个地理种源和48个家系幼林期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在山区、半山区、丘陵区均有极显著差异,其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值分别达0.556 1~0.9034、0.630 3~0.914 0、0.670 1~0.914 3,反映该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种源×地点交互作用显著,其3个主要性状生长量山区>半山区>丘陵区.根据材积遗传增益大于种源平均值15%以上的选择标准,初步选择出适宜不同生态环境造林地的10个优良种源和14个家系,其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16.09%~88.70%、15.19%~184.80%.  相似文献   

8.
对檫木幼林进行复合肥施肥试验,4 a定期观测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对苗木生长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幼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量;施肥具有明显的后滞现象;不同施肥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油松是营造用材林,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的重要树种。但由于种源混杂,致使个别油松人工林生长缓慢,材质低劣。为了进一步提高油松人工林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挖掘和保存油松的优良基因,寻找最适宜的种源;为划分油松种苗调拨区和营建生产性种子园提供依据,我们于1983年春,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的指导下,开展了全国22个产地油松种源试验。现将苗期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华山松地理种源幼林高、地径生长差异极显著,并与其产地纬度达极显著负相关,明显分为南、北两大地理类群。南方地理群生长快,7年生最高种源(腾冲)树高生长量(274.ocm)是最低种源(礼县)生长量(47.2cm)的6倍,且造林保存率高。通过试验为该地区筛选出引种造林最佳种子调拨区(南方地理种群的滇西南山地),克服了多年来盲目调种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为我国南方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分布范围广阔,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生境差异大,在其群体间及群体内林分间,林分内个体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为了研究马尾松种内遗传变异的型式和幅度,比较和鉴定种源间差异程度,为当地马尾松造林选择最佳种源,并为全国划分种子调拨区提供科学依据,原临海县林科所从1978年开始参加全国南方十四省(区)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先后三次收集南方13个省(区)102个种源进行育苗造林试验。现将苗期和四年生幼林观测资料初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986年和1988年先后进行了2次澳大利亚赤桉种源的地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赤桉种源之间树高、胸径生长量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且各种源树高与胸径之间的相关性极强。根据高、径生长量和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表现出的抗寒能力,2次试验初步筛选出3~4个生长量大、抗寒能力强的种源用于早期推广应用。通过观测,还验证了关于我省桉树最适生长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14.
1986年和1988年先后进行了2次澳大利亚赤桉种源的地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发种源之间树高,胸径生长量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且各种源树高与胸径之间的相关性极强。根据高、径重复一和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表现出的抗寒能力,2次试验初步选出3-4个生长量大,抗寒能力强的种源用于早期推广应用。通过观测,还验证了关于我省桉树最适生长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檫树(Sassafvas tsumu Hemsl)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速生优良树种,它不仅生长快,材质好,而且树形优美。晚秋红叶,又是理想的风景树。现已被列入用材林基地主要造林树种,也广泛用于城市及四旁绿化。我省1970年前人工林只有4万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指引下,我所从一九六五年建所以来,在瘠薄的丘陵山地上,营造檫树四百亩,已全部成林。其中丰产试验林一百亩。全垦整地造林的八年生树高达10.2公尺,胸径为13.6公分,深耕整地四年生的树高达8.3公尺,胸径为8.5公分,最快的一年高生长为2.65公尺,胸径为2.35公分,实践破除了丘陵区栽檫日灼厉害不能成林的旧观念。现将试验情况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7.
马褂木地理种源试验苗期及幼林生长测定报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试验为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第一期工程(NAP)之科研推广计划中的阔叶树试验内容。报告对木兰科鹅掌揪属的2个种和1个人工杂交种即鹅掌揪(马褂木)、 北美鹅掌揪、杂交马褂木共17个种源进行了育苗试验,20个种源进行了造林试验。对1年生苗高生长及造林后1、2年生的树高及年度高生长量进行了测定,对各种源苗期、1年生、2年生幼林高生长进行了对比及方差分析。测定结果初步表明各种源间的高生长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种源试验是探索各个种源的遗传变异规律,为种子调拨区划提供依据,以避免种子调拨中的混乱现象和调入不相宜的种子所造成的损失。造林试验是种源试验的组成部分,是继苗期之后另一阶段的试验。一个树种各个阶段的生长表现不一定相同,且其遗传基础的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和环境条件的统一,造林地  相似文献   

19.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用材树种之一,生长迅速,材质优良,运输轻便,用途广泛。其分布区广,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遍及16个省区,横跨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分布区内气候、地貌、土壤等生态条件相差大,生态地理等条件的隔绝,造成种内随态、地理分布的变异,形成各种生产力很不相同的种源群体。种源试验是为了确定杉木各种源的适应力和生产力,为造林地区特别是新造林  相似文献   

20.
桉树是我国外引最成功的主要树种之一,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解放以来广泛推广栽植,建立了较大面积的按树人工林基地,但现阶段营建的桉树人工林生长量还很低,一般年生长量为0.3立方米/亩。为了解决适地适树适种源问题,进一步提高桉树造林生产力,中国林科院于一九八三年将桉树种源引种试验列入了“六五”国家重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攻关课题计划。一九八四年全国桉树科技协作组承担林科院下达本课题计划,由全国桉树协作组统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