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合4个品种花粉生活力及3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花粉离体染色法、培养法测定‘白天堂’、‘爱莱尔’、‘晚安’、‘仙女宁芙’等4个百合品种花粉离体染色率和萌发率。结果表明,4个百合品种的花粉离体染色率平均为57.13%,花粉离体萌发率平均为58.63%,其中‘白天堂’染色率、萌发率最高,为68%和75%。对相对生活力最高的品种‘白天堂’的花粉采用I-KI染色法、TTC染色法2种方法测定花粉生活力,以蔗糖硼酸培养法为对照。经研究花粉活力衰减规律表明,I-KI染色法测定花粉与蔗糖硼酸培养法不一致,不适用于百合花粉生活力的测定;TTC染色法测定值与蔗糖硼酸培养法规律一致,是一种快速测定百合花粉力活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台湾青枣不同品种花粉萌发和生活力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5个台湾青枣品种盛花期花粉为试材,应用正交试验测定不同品种花粉萌发率及适宜的萌发条件,并用4种不同方法测定花粉生活力。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世界的花粉萌发率最高。(2)硼酸浓度、培养温度等因素对花粉萌发率有极显著影响。最适培养基为含琼脂1%、蔗糖15%、硼酸0.02%的组合,适宜温度为30—32℃。(3)花粉生活力的测定中,离体萌发法是最佳选择,I—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和TTC染色法不适宜用作台湾青枣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梨43个品种花粉生活力及4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花粉离体培养法测定比较了43个梨品种花粉离体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长度;从中选择花粉相对生活力低、中、高3组6个品种(今村秋和雪花梨、金二十世纪和丰水、青松和满天红)的花粉,采用I-KI染色法、蓝墨水染色法、MTT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4种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以花粉离体萌发法为对照。结果表明,花粉培养24h后,43个梨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平均为66.15%,其中花粉萌发率≥60%的品种约占84%,满天红萌发率最高为82.79%;花粉管长度平均为1.77mm,花粉管长度≥1mm的品种约占89%,其中奥萨二十世纪最长为3.25mm,说明多数梨品种花粉生活力较强。与对照相比,4种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中I-KI染色法的测定值极显著偏低,MTT(噻唑蓝)染色法的测定值显著偏高,二者不适于梨花粉生活力的测定;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测定值与对照差异显著,也不适宜用来测定梨花粉生活力;蓝墨水染色法测定值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可用于梨花粉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4.
用花粉离体染色法、培养法测定‘白天堂’、‘爱莱尔’、‘晚安’、‘仙女宁芙’等4个百合品种花粉离体染色率和萌发率。结果表明,4个百合品种的花粉离体染色率平均为57.13%,花粉离体萌发率平均为58.63%,其中‘白天堂’染色率、萌发率最高,为68%和75%。对相对生活力最高的品种‘白天堂’的花粉采用I-KI染色法、TTC染色法2种方法测定花粉生活力,以蔗糖硼酸培养法为对照。经研究花粉活力衰减规律表明,I-KI染色法测定花粉与蔗糖硼酸培养法不一致,不适用于百合花粉生活力的测定;TTC染色法测定值与蔗糖硼酸培养法规律一致,是一种快速测定百合花粉力活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花粉生活力测定与花药前期处理对人工授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现以中华猕猴桃为试材,研究猕猴桃花粉生活力最佳的测定方法以及不同处理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TC染色法测定猕猴桃幼蕾期花粉生活力低,而离体萌发法测定的花粉萌发率高,建议在生产中最好采用染色法与离体萌发法综合测定花粉生活力;花粉萌发率与花药脱离花瓣时间有关,花蕾期花朵采摘后应立即分离雄蕊与花瓣,以提高花粉萌发率;花粉干燥与环境条件有关,如环境已适宜干燥花粉,建议不要采用其它辅助干燥花粉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紫荆花粉生活力测定及贮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荆花粉为试材,利用离体培养法、碘-碘化钾染色法(I2-KI)、醋酸洋红染色法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对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并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期了解紫荆花粉的萌发特性及适宜的贮藏方法。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花粉的萌发有促进作用,紫荆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5%蔗糖+0.004%硼酸+0.08%的琼脂,萌发率达88.46%;I2-KI染色法和TTC染色法不适用于测定紫荆花粉生活力;而醋酸洋红染色法可以作为测定紫荆花粉生活力的方法;花粉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最佳贮藏方法为4℃干燥,耐贮藏力超过26d。  相似文献   

7.
茶花花粉生活力及贮藏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茶花花粉为试材,采用培养基法研究了不同离体培养茎、不同花粉贮藏时间及不同品种花粉的生活力及贮藏力.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品种最高萌发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天山粉”在M1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达到98.34%,5个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性;贮藏时间对花粉萌发率有显著影响,“葡萄汁”在贮藏50 d时,花粉萌发率由低温贮藏30 d时的87.87%锐减为贮藏50 d时的3.18%,贮藏70 d时,其萌发率仅为2.02%;不同品种间低温贮藏70 d的茶花花粉贮藏力存在极显著性差别,“红露珍”花粉在低温贮藏70 d后,仍有38.16%的萌发率,而“葡萄汁”与“歌女”萌发率仅为2.02%和2.69%,已基本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8.
王仲  孙睿  张丽敏  纪艳 《北方园艺》2011,(20):132-133
采用4种不同染色方法及离体萌发培养法对锦带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花粉粒均被染成红色,而TTC染色法无法使花粉着色,因此这2种方法不能作为测定锦带花粉生活力的染色方法;I-KI染色法虽能测定花粉生活力,但测定值明显偏高,也不适宜采用;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的测定值与离体萌发培养法的测定结果相近,故认为是测定锦带花粉生活力的最适染色法.  相似文献   

9.
以11个菜豆品种为试材,采用形态观察法、染色法和培养基培养法,测定各个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花粉生活力大小,并对各个品种的开花习性进行初步分析,旨在为菜豆有性杂交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菜豆品种花期不同,开花顺序不同;有性杂交的母本用花应在小于10 mm×5 mm的花器中选择;形态观察法测定结果与染色法测定结果差异较大,培养基培养法测定花粉生活力效果好;经适宜不同品种花粉萌发的蔗糖浓度的确定,多数品种在10%的蔗糖溶液中花粉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选用ME3+蔗糖(30 g/L)+PEG 4 000(200 g/L)作培养基,对5个梅花香花品种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比较不同温度贮藏、不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处理下,不同品种间花粉生活力存在差异,其中‘人面桃花’和‘单晕宫粉’花粉生活力较好,花粉管伸长最快;(2)在离体萌发温度30℃时花粉萌发率最高,最佳观察时间为2 h;(3)不同的贮藏温度,即冷藏(4℃)、常温(20℃)、冷冻条件(-20、-40、-80℃)下,单因素试验表明,最适合花粉贮藏的温度为4℃。  相似文献   

11.
草莓新品种宁玉的花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草莓新品种宁玉的花粉特性,以宁玉、红颜2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花期的花粉生活力与不同培养基成分、不同温度、不同光质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刚开花期的花粉生活力均达到最高,其中宁玉显著高于红颜,花粉萌发率分别为91.11%、72.94%;宁玉每枚花药中花粉数量显著高于红颜,畸形花粉率显著低于红颜;10%15%蔗糖+0.10%硼酸为2个品种的最适花粉培养基;温度为25℃时2个品种花粉萌发率均达到最高;在5℃下处理8 h后宁玉花粉萌发率48.53%,而红颜仅28.08%;在45℃下处理8 h后宁玉花粉仍有少量萌发,而红颜未萌发;不同光质对2个品种的花粉生活力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宁玉花粉生活力高于红颜,具有更好的耐低温、耐高温性,推广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计了以11个菜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观察法、染色法和培养基培养法,测定各个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花粉生活力大小,并对各个品种的开花习性进行初步分析,为杂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表明:不同菜豆品种花期不同,开花顺序不同;形态观察法测定结果与染色法测定结果差异较大,培养基培养法测定花粉生活力效果好;经适宜不同品种花粉萌发的蔗糖浓度的确定,多数品种在10%的蔗糖溶液中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野杏花粉离体培养条件筛选及花粉生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杏优良家系和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对野杏花粉离体培养条件及其生活力进行研究,以期为野杏杂交育种中父本植株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培养基组分中蔗糖浓度、培养时间是影响花粉生活力的主要因素。最适宜野杏花粉离体培养的培养基组分浓度为10%蔗糖,0.005%硼酸,培养6.0h。根据野杏花粉管生长速率,可将其划分为4个生长阶段,其中0.3~1.0h为花粉萌发阶段,1.0~2.5h为快速生长阶段,2.5~6.0h为缓慢生长阶段,6.0h为生长停滞阶段。野杏各家系及无性系均为正常可育,其中家系209号花粉生活力最强,其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分别为81.33%和1 136.14μm;无性系J118号萌发率最高,花粉管长度最长,分别为63.35%和1 043.78μm。野杏家系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间无相关性,而无性系呈显著正相关。野杏家系花粉萌发率极显著优于无性系,且有3个家系的花粉生活力均极显著优于西伯利亚杏家系。  相似文献   

14.
以"香玲"、"西林3号"、"西洛2号"、"强特勒"和"哈特勒"5个核桃品种的花粉为试材,用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测定了不同贮藏温度及时间下花粉的生活力。结果表明:5个核桃品种花粉在室温(20℃)下贮藏生活力最低,在3℃和-20℃下贮藏生活力较高;随贮藏时间延长花粉生活力显著下降。用TTC染色法测得的花粉生活力显著高于离体培养法,2种测定方法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香玲"、"西林3号"、"西洛2号"和"强特勒"花粉适于在3℃下贮藏,"哈特勒"花粉适于在-20℃下贮藏,贮藏时间为6~9d。  相似文献   

15.
黄瓜花粉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液体培养基浓度、培养时间、不同节位花粉生活力、不同状态花粉寿命、高温及低温对黄瓜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液体培养基对花粉生活力影响很大,以15%蔗糖 100 mg/kg硼酸效果最佳;以培养1~1.5 h后观察花粉萌动状态效果较好;不同节位的雄花花粉生活力差异不大,以中部花为最好;开花后花粉生活力迅速下降,常温下带花冠花粉寿命为26 h,离体花粉寿命仅为6 h;低温条件下,不同品种的花粉萌发力差异显著,可借此来区别品种间抗寒性的差异;30 ℃以上的短时高温对花粉生活力影响很大,使花粉生活力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6.
用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蔗糖、硼酸、钼酸钠和不同pH值以及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哈密瓜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0g/L的蔗糖是哈密瓜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100mg/L硼酸是哈密瓜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pH值5—6花粉萌发率最好,钼酸钠对哈密瓜花粉萌发作用效果不明显。在常温下,哈密瓜生活力丧失很快,但低温下花粉的萌发力可保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7.
以5a生枳砧砂糖橘嫁接苗为试材,研究比较了离体萌发法、TTC染色法、I2-KI染色法和MTT染色法对花粉活力的测定效果及其对砂糖橘有叶花和无叶花2种类型离体花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糖橘无叶花花粉活性高于有叶花花粉活性;MTT染色法是简单快速测定砂糖橘花粉活性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培养基组成、花粉采集时间、贮藏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因素对榆叶梅(Prunus triloba)花粉离体培养萌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硼酸有利于花粉的萌发,硼酸浓度为18mg/L时榆叶梅花粉萌发率较高。蔗糖浓度对榆叶梅花粉萌发的影响不十分明显。聚乙二醇(PEG6000)对榆叶梅的萌发表现出显著影响,花粉的萌发率随聚乙二醇浓度增加而上升。榆叶梅花粉萌发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16%PEG6000+8%蔗糖+18mg/L硼酸;上午10∶00采集花粉的萌发率要显著地高于下午3∶00采集的;温度对贮藏后花粉的生活力影响较大,温度降低越能保持花粉的生活力。在-20℃条件下贮藏48h后,花粉生活力下降较小。干燥条件对榆叶梅花粉的贮藏效果较好,相对湿度32%下贮藏48h,榆叶梅花粉生活力下降较小,而数据证实在相对湿度81%条件下萌发率减半。  相似文献   

19.
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嫁接的杜鹃红山茶花粉为试材,采用MTT法、TTC法和离体萌发法,研究了不同测定方法对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测定方法对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其中,离体萌发法是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的最佳检测方法,30℃条件下花粉萌花最适培养基为2.5%琼脂+100g/L蔗糖+10mg/L硼酸,适宜统计的培养时间为4h,花粉萌发率达58.10%,Ca2+对花粉萌发起抑制作用;MTT染色得出92.5%的杜鹃红山茶花粉具有活力,明显高于离体萌发法,而TTC法由于染色不清晰,不适合用于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检测。  相似文献   

20.
以连翘花粉为试材,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中蔗糖、氯化钙、硼酸、PEG及不同培养时间对连翘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通过醋酸洋红和TTC染色法,找出可快速测定连翘花粉活力的方法,以期为连翘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蔗糖、硼酸、氯化钙和PEG显著影响连翘花粉的萌发和生长,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5%蔗糖+0.015%硼酸+0.020%氯化钙+10%PEG,最适培养时间为3h,萌发率可达87.20%,花粉管长度达181.20 μm;花粉活力测定中,醋酸洋红染色法适用于花粉活力快速测定,和离体萌发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