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在辽宁柞蚕区发现了一种新的柞树潜叶性害虫。将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D NA COⅠ)序列作为DNA条形码,结合形态特征对害虫进行分类鉴定。以单头试虫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mtD NA COⅠ通用引物PCR扩增得到了试虫的mtD NA COⅠ基因片段(GenB ank登录号:KX657707~KX657709)。将获得的基因片段序列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搜索,在GenB ank中未搜索到该试虫的相关序列信息,但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象甲亚科Curculioninae的Orchestes jota mtD NA COⅠ同源片段序列(GenB ank登录号:KJ963227.1)的相似度最高,为86%。室内观察其成虫、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7~4.0 mm,喙长0.8~1.0 mm,鞘翅,后足发达,腿节粗壮;老熟幼虫5~7 mm,体节12节,无足,具步泡突;蛹为裸蛹。基于试虫的mtD NA COⅠ分子鉴定标记,结合试虫与原有记录形态特征的比较结果,初步鉴定新发现的柞树潜叶性害虫为跳象亚科Rhynchaeninae跳象属Rhynchaenus的多斑柞跳象Rhynchaenus(Orchestes)maculosus。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杨潜叶跳象对河西走廊地区胡杨(Populus eaphratica)林的危害日益加剧。在金塔县杨潜叶跳象的调查中发现,金塔县气温超过10℃时,杨潜叶跳象出蛰恢复活动,出蛰后立即上树为害胡杨,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通过喷施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对杨潜叶跳象进行防治,结果表明,4月初在树下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胡杨平均好叶率明显高于清水对照胡杨平均好叶率,林内及树下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蛹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100%,成虫几乎无法完成羽化。  相似文献   

4.
象草和壮丽草根系空间分布及养分吸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两种禾本科牧草根系空间变异及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象草和壮丽草的根系有85%以上分布在0 ̄40cm的土层中。象草根系生物量比壮丽草高2倍。象草和壮丽草根重与茎叶重的比值分别为2.76和1.24倍。象草茎叶中矿物质的含量高于壮丽草。  相似文献   

5.
桑小灰象(Calomycterus obconicus chao)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在苏北地区发生日趋严重,而有关桑小灰象成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尚属空白.笔者根据1991年6月中旬在本市部分田块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初步判定桑小灰象成虫的田间分布型式,并在此分布型前提下,确定调查取样数量.  相似文献   

6.
<正> 桑小灰象(Catomycterus obconicusCho)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苏北地区发生日趋严重,而有关桑小灰象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尚属空白。笔者根据1991年6月中旬在本市部分田块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初步判定桑小灰象成虫的田间分布型式,并在此分布型前提下组建各种抽样模型。研究方法一、调查计算方法调查在第二代桑小灰象成虫盛发期进行,选择典型田8块,每块田内连续查20行,每行连续查10株,计1600株,逐株记载成虫  相似文献   

7.
2002—2006年通过对柞枝球瘿瘿蜂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得知,该虫在黑龙江省1年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冬眠芽内越冬,次年随着芽的萌动开始发育。受寄生刺激后膨大的蒙古s芽瘿,严重地影响了栎树的生长发育,被害株主要表现为新生枝少、树叶稀、树势极其衰弱,严重影响了柞蚕的饲养。采取合理安排蚁蚕场的剪伐布局、及时摘除虫瘿后集中销毁、适时采用药剂药杀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宁夏野生甘草分布空间异质性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运用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分析、分维分析和克里格插值方法对宁夏野生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分布格局及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野生甘草不同尺度空间分布的异质性不十分强烈,在整个所有尺度上受简单过程控制.分布格局在较小尺度上受随机过程控制,而在较大尺度上受自相关关系影响较大.当甘草种群间的距离在0~58 m内,样点内甘草株数与距离有自相关关系,而当甘草种群间的距离大于58 m时,样点间甘草分布的变化失去了自相关关系.甘草的克隆繁殖方式和土壤质地的空间异质性及鼠兔危害是导致甘草分布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明确修文县猕猴桃桑盾蚧的发生规律与空间分布,为控制桑盾蚧的危害提供依据。以修文县“贵长”猕猴桃为试材,采用定点定株方法掌握桑盾蚧在修文县的发生规律,平行跳跃方法调查猕猴桃园桑盾蚧分布,随机取样与五点取样相结合方法调查桑盾蚧在猕猴桃树上不同方位的分布。桑盾蚧在修文“贵长”猕猴桃园中一年发生两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5月上旬和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桑盾蚧对“贵长”猕猴桃树的方位侵害程度表现为:南>东>北>西,其危害对猕猴桃树上的方位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对了解种群在群落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种间相互作用规律和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布模式、分析方法及研究方法作了综述,以期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贾彦霞  贺奇  王新谱 《草地学报》2011,19(1):177-180
通过对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is Lewis)成虫空间分布格局的测定,应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白星花金龟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和检验,以期对该害虫实施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成虫在盐池荒漠草原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引起聚集的原因主要是白星花金龟成虫自身习性,与环境因素也有一定关系。种群数量动态研究显示白星花金龟种群数量在6个不同样带表现基本一致,除了撂荒2年后形成的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为优势植物的样带外其他样地也都出现3次高峰。  相似文献   

12.
2014年3—8月,采用样方法对分布于河南省郑州市郊区的两处崖沙燕营巢地的洞巢进行了调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两处崖沙燕营巢地中的洞巢数量差异显著(P<0.001);(2)崖沙燕的洞巢数量在垂直方向上差异不显著(P=0.560),巢间距差异显著(P<0.05);(3)崖沙燕洞巢的分布类型,东区营巢地为聚集型分布模式,西区营巢地为均匀型分布模式;(4)崖沙燕洞巢的洞口大小随时间变化与营巢地有关。建议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依据崖沙燕的洞巢空间分布格局特点对该物种进行合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吴永斌  魏敏  刘长仲 《草业科学》2012,29(8):1313-1321
为了明确蓟马在苜蓿(Medicago sativa)上的空间格局,应用聚集度指标和Iwao的回归法分别检验了蓟马在苜蓿上的分布型。结果表明,蓟马在苜蓿上是以个体群为基本分布成分,个体群间的分布属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随苜蓿刈割次数的增加而下降,而蓟马的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因素以及本身习性引起的。此外,本研究还应用Iwao模型中的参数建立了最适抽样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群在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东阿拉善荒漠的沙冬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小结构法将沙冬青植株分为3个等级,运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3个发育阶段沙冬青种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轻的增长型、成熟的稳定型和衰退的下降型种群在空间上交错分布。在增长型和稳定型种群中,沙冬青幼龄(Ⅰ级)个体呈现小尺度聚集,中、大尺度随机分布,中龄(Ⅱ级)个体呈现小尺度均匀分布,中尺度聚集性增加,大尺度随机分布。从稳定型到下降型种群,沙冬青老龄个体(Ⅲ级)在小尺度上均匀分布加大,其他尺度以随机分布为主。沙冬青在中、小尺度上Ⅰ级与Ⅱ级植株存在正关联,小尺度上Ⅲ级植株对另两个级的植株存在显著负关联。研究结果为该种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西地区农业气候资源与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李广  侯扶江 《草业学报》2002,11(3):80-84
通过对河西走廓气候资源和K值的空间分布的分析,得知河西气候资源与K值的空间分布具有非常显著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西走廓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并根据K值与积温,降水与海拔的对应回归关系对河西植被进行分类。该模型可以推算出河西走廓无资料地区各点的气候资源,揭示河西走廓无资料地区气候资源分布规律,为划分植被类型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肃北荒漠地区裸果木种群分布格局、成因和维持机制,根据植被类型、地形地貌和海拔,选择了6个样地,共随机设置60个样方,应用方差/均值、负二项参数、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指数和聚块性指数、Poisson分布等方法,采用Kolmogogorov-Smirnov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在不同样地、不同海拔下的裸果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在红柳峡干沟和一棵树干河床地带,裸果木种群呈集聚分布,集聚原因主要是由于与裸果木克隆生长特性及其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在芦草沟和干沟口子山前干河床地带,裸果木种群为随机分布,是由于裸果木自身有性繁殖力衰退,幼龄的植株少,中老龄植株多,各物种间和裸果木种内的竞争是主要原因,还受地形地貌、生境、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野马河种群是随机分布与集群分布的混合类型,各物种间和裸果木种内竞争造成其随机分布,而强烈的洪水和泥石流冲刷作用促成集群分布。马鬃山金庙井种群为集群分布,但集聚程度并不高,集聚原因跟其生境和土壤有关。由于这一地带地处洪积扇平原,地势平坦,上游裸果木的种子随着洪水的缓缓冲刷和泥沙的淤积,沉积在这一带,是造成这一地区裸果木集群分布的原因。依据海拔来看,在1500~1550m区段,为集群分布,但集聚程度并不高。海拔在2400~2450和2450~2500m区段,均为随机分布,是肃北裸果木的集中分布区。海拔在2700~2750m区段,属于集群与随机混合型分布格局。裸果木在肃北地区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由自身的繁殖特性和自然灾害两大主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与其他生物特性、环境因子和人为因素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3S技术将合作市(甘肃省甘南州)不同类型高寒草甸的遥感影像与地形因子相叠加,分析高寒草甸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拔主要分布在3057.25~3704.13m范围内,地势陡峭,各坡向面积分布均匀.随海拔增加,高寒灌丛草甸与非高寒灌丛草甸面积所占比例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随坡度增加,高寒灌丛草甸面积所占比例呈...  相似文献   

18.
草地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畜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探明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维护区域草地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集,分析贵州省1980-2020年草地空间转移特征,将景观格局与空间自相关相结合,深入识别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化规律及有效管理区域,并利用地理探测器量化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40年来,贵州省草地面积变化可划分为增长期(1980-2000年)、衰退期(2000-2015年)、恢复期(2015-2020年)3个阶段,草地面积总体上减少了176.88 km2。发生变化区域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以草地和林地、耕地之间的转移为主,草地总体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西部与南部高,东部与北部低”的特征;2)草地整体景观破碎程度增加,聚合度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区县尺度的草地斑块更破碎和分散,但形状更规则;3)草地全局空间自相关程度减弱,局部自相关存在高-高聚集和低-高聚集的空间聚类现象,且集中分布在西部与南部地区;4)草地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海拔是主导因子,解释力最高,为42.9%。双因子的交互作用可增强对草...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生长与健康状况对绿洲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选取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天然分布的湿地和盐碱生境设置样地,调查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采用6种聚集指标和Iwao模型,综合分析不同取样尺度及不同高度级芦苇种群的分布格局与聚集强度,为研究种群个体行为、种...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生长与健康状况对绿洲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选取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天然分布的湿地和盐碱生境设置样地,调查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采用6种聚集指标和Iwao模型,综合分析不同取样尺度及不同高度级芦苇种群的分布格局与聚集强度,为研究种群个体行为、种群扩散型提供一定信息.结果表明: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种群在取样面积为4、8、16、20、40和100 m2的6个尺度上均为集群分布,其中湿生芦苇聚集程度大于盐生芦苇,盐生芦苇有一定的随机分布趋势,表明湿生生境较盐碱生境更有利于增加芦苇种群聚集强度.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各自在不同取样尺度间聚集程度相当.湿生芦苇种群各高度级聚集程度均大于盐生芦苇,且尤以Ⅴ级和Ⅵ级湿生芦苇老龄阶段聚集强度最大.盐生芦苇Ⅱ、Ⅲ、Ⅳ、Ⅵ高度级有一定的随机趋势,但在Ⅰ、Ⅴ高度级无随机趋势.湿生生境水分不再是芦苇生长的限制因子,种群聚集度比较高;盐生生境由于水盐胁迫,土壤水分亏缺和较高的含盐量成为芦苇种群发展的限制因子,芦苇为了满足自身对水分、养分的需求,有随机分布的倾向,进而获得较大的空间及资源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