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在黑土上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了土壤的pH值、有机质、微生物量、硝态氮、速效养分的舍量。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后,pH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的酸碱度,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的微生物量及硝态氮舍量大幅度增加,速效养分的增加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来源。  相似文献   

2.
以建植第2年大樱桃幼树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研究果园间作9种常见瓜菜作物后大樱树生长指标、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以期为果园瓜菜作物间作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间作南瓜、西瓜、茄子、辣椒、黄瓜对大樱桃幼树地径无显著影响(P>0.05),间作番茄、甜瓜、红薯、白菜则显著抑制其地径(P<0.05)。除甜瓜处理外,不同处理中大樱桃株高均显著增加(P<0.05)。总体来看,不同间作处理土壤全氮、硝态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锰含量和pH、EC呈上升趋势,铵态氮、全钾、速效钾、有效硒含量和CEC呈下降趋势,有机质、有效铁、有效铜含量和含水量则因间作作物的不同而异。各处理中的土壤真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除红薯、黄瓜、西瓜处理外,其余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土壤放线菌数量在黄瓜、红薯处理中增加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在番茄(P<0.01)、西瓜(P<0.01)、白菜(P<0.05)处理中则极显著或显著下降。土壤细菌数量除在红薯处理中显著升高(P<0.05)外,在其余处理中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清耕对照。  相似文献   

3.
土壤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果树生产发展很快,但长期以来果品总产量的增长是靠栽培面积的扩大而实现的,品质差、单产低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与我国果树立地条件差,果园有机肥肥源缺乏,忽视土壤管理密切相关。在全球“绿色浪潮”的冲击下,要求果园土壤必须是有机质含量高、有机养分充足、水肥适宜、生物活性强的高肥力优质土壤。国内外对林地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的研究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对柑桔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红壤、沙壤和紫色土壤的高、低产桔园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证实不同类型土壤和同类型不同肥力水平土壤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酸性红壤的真菌、近中性沙壤的细菌、偏碱性土壤的放线菌数量最大。土壤中的微生物总量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C/N等呈正相关。由于不同类型土壤高、低产园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不同,柑桔的生长势及产量等有明显的差异。同时提出了套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植物工厂等为主的设施栽培体系,在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改变了土壤的生态环境,其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壤经常处在高温、高湿、高蒸发、无雨水淋溶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如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病虫害加剧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大为减弱,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2].本试验研究了大棚栽培对土壤微生物活菌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设施条件下,以黄瓜品种传奇68为试材,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为CK(40 kg·667 m-2),将菌渣有机肥施用量设4个处理,分别为400、800、1200、1600 kg·667 m-2,研究菌渣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黄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渣有机肥的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比CK提高56.18%~112.70%、44.59%~90.54%、12.77%~29.79%;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比CK提高22.98%~104.64%、24.74%~110.31%、29.63%~88.89%。在菌渣有机肥施用量800~1600 kg·667 m-2的条件下,黄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4.52%~4.61%、可溶性糖含量为2.16%~2.19%、维生素C含量为19.31~19.62 mg·100 g-1,均显著高于CK;在菌渣有机肥使用量为1600 kg·667 m-2时,667 m2产量最高(5 647.26 kg),菌渣有机肥使用量为1...  相似文献   

7.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仰州  刘英  何季  刘晓  徐海  郭颖 《北方园艺》2018,(6):96-101
采用间作黑麦草、自然生草和清耕3种方式对刺梨园进行地表管理,研究了不同地表管理方式对刺梨园0~40cm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可以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间作黑麦草较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氮含量(P0.05),自然生草较间作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钾含量(P0.05)。与清耕相比,2种生草方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P0.05)。与清耕相比,生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并且间作黑麦草对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作用大于自然生草。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氮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2种生草栽培均可以改善刺梨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以盆栽2年生纽荷尔脐橙为试材,研究了清耕、自然生草和间种绿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种绿肥和自然生草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但生草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低于清耕处理。间种绿肥和自然生草处理的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清耕处理。柑橘生育期内,土壤中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占9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间种绿肥使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多,生草则明显提高土壤中真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氮素和有机质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寒富”/“GM256”/“山定子”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处理对植株根际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土壤质量评价以及采用生物学指标预警土壤Cu污染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根际土壤有效Cu含量随之增加,土壤pH呈现降低趋势。低浓度(30~200 mg·kg-1)的外源Cu处理对土壤有机质(SOM)及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影响不大,但高浓度(350、500 mg·kg-1)的Cu处理使SOM及DOC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呈现与二者类似的变化趋势。土壤脲酶、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外源Cu处理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土壤有效Cu含量与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高浓度的Cu胁迫降低了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抑制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均一性,使微生物群落代谢结构产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山区梨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果园生草栽培管理方法,研究了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3种生草处理对梨园温度、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当地果园生草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果园生草对果园近地面土层、地表及低层空间的温度具有调节作用,与清耕对照相比,3个生草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果园生草能改善梨园小生态环境,且豆科牧草改良效果优于禾本科牧草。  相似文献   

11.
以"烟富3号"苹果园土壤为试材,采用人工播种生草栽培方法,研究多年生人工种植草类对黄淮地区苹果园常规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为构建合理的土壤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蛇莓、匍枝委陵菜、五皮风、三叶草和黑麦草5种生草处理中,种植三叶草的园区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有最高值,其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23.70 g·kg-1,全氮0.66 g·kg-1,有效磷28.03 mg·kg-1,速效钾19.60 mg·kg-1;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31 g·kg-1,全氮0.36 g·kg-1,有效磷4.76 mg·kg-1,速效钾104.05 mg·kg-1;表层土壤细菌数量10.75×106 cfu·g-1,真菌数量4.96×104 cfu·g-1,放线菌数量6.73×105 cfu·g-1。黄淮地区苹果园选择三叶草进行生草栽培更利于土壤的培肥和果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菇渣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酵腐熟菇渣为原料,按不同体积配比施入土壤,进行生菜盆栽试验,探讨施用菇渣对土壤性质和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菇渣后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钾3元素的含量得到提高,以菇渣与土壤配比为1∶2时生菜叶面积最大,菇渣与土壤配比为1∶1时生菜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土壤被草甘膦污染后对枳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枳幼苗为试材,利用含有不同量(0~20 mg/kg)草甘膦的盆栽基质(土壤、泥炭和蛭石按体积比3:1:1混合制成)种植枳幼苗,培养4个月后对不同处理的枳幼苗生长情况以及根际土壤中的有机酸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5 mg/kg草甘膦条件下,枳苗...  相似文献   

14.
以‘寒富’苹果园为对象,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包括冬季修剪枝条(粉碎枝条埋土(I)和成段枝条埋土(Ⅱ))和夏季修剪枝条(绿枝埋土(Ⅲ)和绿枝(Ⅳ))对果园土壤水分、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枝条覆盖能增加果园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夏季修剪枝条覆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均高于冬季修剪枝条覆盖,总体上表现为绿枝覆盖>绿枝埋土覆盖>成段枝条覆盖>粉碎枝条埋土覆盖>清耕。因此,夏季修剪枝条可直接作为覆盖材料进行果园地表覆盖,冬季修剪的苹果枝条应剪成段埋土覆盖。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明保得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青菜生长的影响,作者开展了相关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保得微生物菌剂、保得冲施肥均可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并对盐渍化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保得微生物菌剂可促进青菜的生长发育,对青菜增产有一定效果;保得微生物菌剂与保得冲施肥同时使用可提高青菜产量,但土壤修复效果不佳。建议在青菜生产中施用保得微生物菌剂200 g/667 m2,可在控制生产成本、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降低土壤盐渍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辣妹子和新羊角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施用根际促生菌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P1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对2个品种辣椒植株株高、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促进作用均显著高于其它4个菌株处理,并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菌剂对青椒生长、品质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圣鼎一号"青椒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增施微生物菌剂对青椒生长、品质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以期为青椒合理的增施微生物菌剂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增施含有侧孢短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剂A能更有效地促进青椒生长,提高青椒的果实品质产量和土壤养分;与其它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微生物菌剂A处理促进青椒生长,提高果实品质产量的效果最明显.与其它增施微生物菌剂的处理相比,青椒的株高、茎粗和叶绿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青椒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和总产量分别提高了 3.3%~15.1%、14.2%~25.2%、6.2%~8.8%和23.3%~36.2%,硝酸盐含量降低了 9.1%~11.8%;与其它处理相比,常规施肥+微生物菌剂A处理使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的效果最明显.与其它增施微生物菌剂的处理相比,使土壤的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 3.5~9.4%、4.8~14.0%和3.5~9.6%.增施含有侧孢短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剂A可以作为一种促进青椒生长、增加果实品质产量和提高土壤养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5年生优一杏扁园地面覆盖地布、秸秆和地布+秸秆对土壤温湿度、养分和杏扁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可以稳定5、2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以地布+秸秆覆盖处理效果最好;除Ca和Mg外,土壤中N、P、K等矿质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以地布+秸秆覆盖处理最佳。3种覆盖处理杏扁新梢长度和粗度均显著提高,表现为地布+秸秆覆盖>地布覆盖>秸秆覆盖>对照。  相似文献   

20.
以天然草地、由天然草地转化成的农用坡耕地和22年生小叶杨人工林3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揭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规律,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明显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且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22年生小叶杨人工林天然草地农用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速效钾、全氮、pH以及容重呈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