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5,IGFBP-5)基因在哈萨克马和焉耆马不同组织部位中的mRNA表达规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在哈萨克马和焉耆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大肠、盲肠、肋间肌、背最长肌、臂肌和臀肌等不同组织中IGFBP-5基因mRNA表达量,同时比较该基因在哈萨克马和焉耆马相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哈萨克马和焉耆马表达量最高的均为背最长肌,其次是臂肌,并显著高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大肠、盲肠等内脏组织表达量(P<0.05),大肠中的表达量最低;焉耆马的肾脏、小肠、大肠、盲肠、背最长肌和臂肌中表达量高于哈萨克马相同部位的表达量,其中焉耆马背最长肌和大肠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哈萨克马的相同部位(P<0.01),小肠和盲肠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哈萨克马的相同部位(P<0.05)。本试验为深入研究IGFBP-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对中国马生产性能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NLRC5基因在SPF大白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试验以稀释的标准重组质粒为模板绘制标准曲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PF大白猪肺脏、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脾脏、空肠、胃、小肠、直肠、肾脏、心脏、回肠、肝脏、结肠、盲肠、扁桃体、肠系膜淋巴结等16种器官中NLRC5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和分布,并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16种器官中NLRC5基因编码蛋白表达差异和分布。结果表明:NLRC5基因在SPF大白猪16种器官中均能表达,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大体一致,其中在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免疫器官中的表达量均较高,在胃和肠道等具有黏膜免疫功能的器官中表达量次之,在心脏和肝脏等非免疫器官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说明试验获得了SPF大白猪不同器官中NLRC5基因的天然表达量,并且在免疫器官和具有黏膜器官中有较高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食物中毒马不同组织器官中TLR3、TLR7、TLR8和TLR9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食物中毒马和健康马(对照组)胃、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盲肠和骨髓中TLRs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在食物中毒马胃、肝脏和十二指肠中的TLR3、TLR7、TLR8、TLR9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所检测的食物中毒马的9个组织器官中(除肺脏外)TLR9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食物中毒可引起马胃、肝脏和十二指肠的变化,推测TLR9基因在机体抵御食物中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肠道是猪最大的免疫器官,同时也是猪进行食物消化吸收的工厂。食物经过胃液的消化和胆汁的乳化后,大部分营养在小肠处被吸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HSP70在牦牛肠道组织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选择6头份健康成年(3~6岁)牦牛的肠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蛋白免疫印迹(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HSP70在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组织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SP70在牦牛小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中均有表达,其中小肠黏膜上皮的柱状细胞呈强阳性表达,杯状细胞未见表达;小肠腺的肠腺细胞和肌层的平滑肌细胞也呈阳性表达,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HSP70在大肠中的定位表达与小肠相似,在大肠壁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三层结构中也均有表达,其阳性反应主要位于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内散在分布的结缔组织细胞中,而固有层内大肠腺细胞仅在细胞核有表达,细胞质呈阴性。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分析得出,从小肠的前端到大肠末端,HSP70的表达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盲肠中的表达量达到峰值,且盲肠和结肠中HSP70的相对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肠段(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SP70mRNA在盲肠中的相对转录量最高,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2、1.68、1.06、1.43和1.52倍。本试验显示牦牛肠道中HSP70呈广泛性阳性反应,HSP70基因和HSP70蛋白在牦牛小肠和大肠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揭示了HSP70在牦牛小肠和大肠中所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异同,为HSP70在反刍动物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6.
鸡(Gallus domesticus)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还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本研究利用GEO数据库中鸡空肠和盲肠中的表达谱数据,筛选空肠和盲肠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发现:与盲肠相比,空肠中筛选出517个表达上调的差异显著基因(DEGs),534个下调DEGs(盲肠中表达上调)。空肠中上调的DEGs主要参与脂肪酸代谢和营养物质吸收,盲肠中上调的DEGs则主要聚集在细胞周期、硫元素代谢和抗生素合成。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和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 Beta-Synthase,CBS)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空肠中脂肪消化作用较强,碳水化合物消化较弱,蛋白质、维生素、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较强;盲肠与肠道的局部免疫有关,可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GYG1、GBE1、PPP1R3A、PPP1R3C基因在伊犁马不同组织的表达分布情况及相关酶含量差异,本实验选取伊犁马母马(年龄9~12岁,体重345~400 kg)肝脏、心脏、夹肌、斜方肌、背阔肌、臀中肌、半腱肌、腹外斜肌8个组织,利用糖原测试盒测定各组织糖原含量,使用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各组织糖原合成相关酶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各基因在伊犁马8个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GYG1、GBE1、PPP1R3A、PPP1R3C相对表达量在伊犁马不同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GYG1相对表达量在心脏中最高(P<0.01),GBE1相对表达量在肝脏中最高(P<0.01),PPP1R3A相对表达量在心脏中最高(P<0.05),PPP1R3C相对表达量在肝脏中最高(P<0.05);糖原及糖原分支酶含量在肝脏中高于其余组织(P<0.01)。由此可见,GYG1、GBE1、PPP1R3A、PPP1R3C基因的最高表达量主要出现于伊犁马心脏与肝脏组织,伊犁马肝脏糖原贮存能力较其他组织高。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绵羊胃肠道内游离氨基酸(FAA)和小肽(PAA)的数量分布和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3、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y+LAT2和ASCT2、小肽转运载体PepT1、氨基肽酶APN、二肽酶DPEP2mRNA在胃肠道的表达规律。试验选取18月龄健康小尾寒羊6只,屠宰后收集瘤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食糜及对应肠道组织,对食糜上清液的小肽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并用实时定量PCR对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绵羊食糜多数游离氨基酸浓度从高到低的分布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瘤胃和盲肠,前二者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组成比例不同;多数小肽浓度从高到低的分布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瘤胃,除瘤胃和盲肠外各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部位小肽的组成比例不同;小肽占总氨基酸(TAA)的比例在空肠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2)CAT1mRNA在空肠表达量最高,但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EAAT3、y+LAT2、PepT1、APN mRNA表达规律相似,均在回肠表达量最高;ASCT2mRNA在十二指肠表达量最高,DPEP2mRNA在盲肠表达量最高。结果提示,胃肠道不同区段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浓度和组成不同;游离氨基酸的主要释放部位是空肠,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小肽的主要释放部位是十二指肠,主要消化部位是空肠,在肠系膜系统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瘤胃和小肠各区段吸收碱性氨基酸的能力基本相同;酸性和多数中性氨基酸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少数中性氨基酸主要吸收部位是空肠。本研究为绵羊小肠氨基酸营养和蛋白质消化吸收规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雏鸡出壳后肠道和免疫器官的快速发育是伴随饲料采食而进行的,出壳后营养供应时间和形式,是其完成由卵黄囊营养转换为饲料营养的关键。肠道是肉鸡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肉鸡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肠道健康是保证肉鸡良好饲料转化率和免疫功能的前提。文章综述了早期饲料营养对雏鸡肠道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小肠是动物的主要消化吸收器官,其通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作为体内更新最快的一类细胞,肠上皮细胞(IEC)是肠道内外环境的媒介,又是机体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消化、吸收、分泌等生物学功能。目前,体外分离培养IEC对于研究肠道生物学功能、营养物质吸收机制及其调控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在机体脂肪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参与介导肠道微生物区系对脂肪沉积的调节。本实验以金华猪为研究对象,分析ANGPTL4在猪肠道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性变化。分别选取45、90、150日龄和27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金华猪各4头,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等组织,通过RT-PCR测定ANGPTL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取270日龄金华猪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ANGPTL4在肠道中的染色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显示在金华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组织中均有ANGPTL4阳性细胞分布;金华猪空肠ANGPTL4表达量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结肠;在90日龄阶段金华猪空肠、回肠和结肠的ANGPTL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70日龄,且十二指肠和盲肠ANGPTL4相对表达量在90日龄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综上,ANGPTL4在金华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组织中均有分布,在空肠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同时在90日龄后,随日龄增加,金华猪各肠道ANGPTL4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鸡免疫器官中细胞因子的基础转录水平,本试验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6日龄鸡免疫器官中Th1类细胞因子及Th2类细胞因子的m RNA相对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4种细胞因子在盲肠扁桃体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腔上囊。脾脏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总体上较同为外周免疫器官的盲肠扁桃体低。胸腺、脾脏与腔上囊中IFN-γ与IL-4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研究表明,盲肠扁桃体作为可直接参与免疫反应的外周免疫器官,其免疫活性可能较中枢免疫器官腔上囊更高。IFN-γ与IL-4作为最具代表性的Th1与Th2类细胞因子,其表达表现为相互抑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抗病毒基因Mx在其体内不同组织的表达变化,试验以IBDV感染3天(22日龄)的SPF蛋鸡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IBDV感染组雏鸡与对照组雏鸡法氏囊、盲肠扁桃体、脾脏、胸腺、肝脏、腺胃、十二指肠、卵巢等组织中Mx mRNA和IBDV V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BDV感染雏鸡3 d后,Mx mRNA在盲肠扁桃体中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为法氏囊和肝脏;卵巢表达量最低(P0.05)。IBDV感染组雏鸡各组织Mx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DV感染雏鸡3 d后,IBDV VP2 mRNA在法氏囊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脾脏次之,其他被检组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雏鸡感染IBDV 3 d后,IBDV载量在免疫器官较非免疫器官高;抗病毒基因Mx转录表达水平相对都比较高,其转录表达水平与器官的病毒载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球虫病是养禽业常见的疾病之一,球虫感染家禽后可以在肠道内寄生并且繁殖,引起肠道组织损伤,导致摄食、消化和营养吸收的紊乱、脱水、失血以及增加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并能引起体重和饲料转化率的降低。感染鸡的球虫主要有两种,盲肠球虫和小肠球虫,盲肠球虫是由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盲肠内引起,一般易感日龄在3~5周,主要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小肠类器官生长、紧密连接蛋白及各种功能细胞标记基因的影响,以建立小肠类器官的疾病损伤模型。【方法】取小鼠小肠,用温和细胞解离试剂(GCDR)消化液分离小鼠隐窝细胞并用肠道类器官培养基培养。选取0(对照组)、50、250、500 ng/mL TNF-α刺激小肠类器官48 h,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类器官生长情况,Edu染色示踪细胞增殖的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增殖、屏障功能和肠道功能细胞标记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50和250 ng/mL TNF-α显著降低小肠类器官的出芽率(P<0.05),而对类器官形成率无影响(P>0.05);250和500 ng/mL TNF-α导致小肠类器官坏死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250 ng/mL TNF-α显著降低小肠类器官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mRNA表达量(P<0.05);500 ng/mL TNF-α显著提高小肠类器官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mRNA表达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50、250...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纤维水平对苏禽3号肉鸡盲肠纤维素酶活性、肠道组织形态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苏禽3号肉鸡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3组分别为2%日粮纤维(对照组)、4%日粮纤维组(试验1组)、6%日粮纤维组(试验2组)。试验期为10 w。采集盲肠内容物测定纤维素酶活性,观察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组织形态,检测小肠中相关生长发育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日粮纤维添加可显著提高盲肠内容物纤维素酶活性(P0.05)。回肠和空肠黏膜层厚度随着日粮纤维水平提高显著提高(P0.05)。随着日粮纤维水平的提高,各基因的表达量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日粮纤维水平在4%时,BMP4基因、SMAD4基因和GATA3基因在小肠各段中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日粮纤维水平提高可以提高盲肠内容物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影响苏禽3号肉鸡肠道组织形态,促进相关生长发育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营养应激对大鼠胃和小肠内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的影响,本试验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标准营养、高营养和低营养条件下健康雄性SD大鼠胃和小肠内ERα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ERα阳性细胞在大鼠的胃和小肠内均有分布,以胃的黏膜固有层胃底腺区和小肠的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分布为主.低营养组ER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低营养恢复标准营养后,胃中ERα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小肠中ERα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高营养组恢复到标准营养后,胃中ERα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中ERα表达量极显著减少(P<0.01),回肠无明显变化.表明ERα参与食物应激反应中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和免疫调节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建立肉用杂交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为研究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营养吸收、免疫调控及肠道屏障功能提供原代细胞培养模型。选用新生未吮乳的肉用杂交犊牛的空肠组织,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法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应用相差消化法和相差贴壁法对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纯化。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免疫荧光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来鉴定细胞。结果表明:1)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法得到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经纯化后得到90%以上纯度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并稳定传代至10代以上; 2)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为"S"形,符合细胞增殖规律; 3)免疫荧光鉴定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角蛋白13和绒毛蛋白; 4)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边缘有微绒毛结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清晰可见; 5)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细胞内含有60条染色体,形态正常,呈二倍体核型。综上所述,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及相差贴壁纯化成功得到犊牛小肠上皮细胞,为研究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营养物质吸收、免疫调控和肠道屏障功能提供了细胞素材。  相似文献   

19.
断奶应激一直是困扰现代养猪业的难题,由于幼龄仔猪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尚未发育成熟,早期断奶容易造成仔猪胃肠道功能紊乱,诱发仔猪断奶综合征。肠道是断奶仔猪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也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因此,通过研究仔猪肠道健康,阐明仔猪肠道生理结构及功能的发育规律,分析仔猪断奶前后肠道免疫调控特点,为不同日龄断奶仔猪确定合理的营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仔猪肠道生理及免疫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6,(4):76-7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AP法探究波形蛋白在黄羽肉鸡肠道的分布规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波形蛋白在鸡小肠黏膜上皮、小肠腺细胞腔面、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均呈强阳性表达;在黏膜的固有膜呈阳性表达,肌间神经丛的血管壁周围呈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在鸡大肠黏膜上皮、大肠腺呈阳性表达,在固有膜、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均呈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之一,其在鸡肠道的分布特征表明肠神经胶质细胞(EGCs)不仅对肠神经系统(ENS)的肠神经节细胞起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而且可能参与肠黏膜屏障、肠腺分泌、肠道物质的分泌与吸收、肠蠕动及血液的供应调节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