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内蒙古、辽宁两省(区)16个县(市)的24份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种子为试验材料,以大田育苗为试验方法,以出苗率、苗木质量为依据分析种子来源对神东矿区文冠果育苗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结果证明种子来源对苗木初期生长状况有极显著的影响;以出苗率、成苗率及6月初9、月底生长量为依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伊金霍洛旗新庙的文冠果种子与理想种源的关联度最大,γ=0.882 2,为参评种源中的最优种源;证明地域因素对文冠果成苗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育苗时最好选择当地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文冠果大田育苗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总结了文冠果的大田育苗技术及其在食用、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文冠果的种植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9个文冠果种源在新疆的性状表现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文冠果在新疆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将19个文冠果种源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苗期的生长特性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牡丹江、1号、坤6及经7在各个时期的株高、地径及冠幅均表现最好,经1、椅22及红5表现较差;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整体变化在12~35片,牡丹江叶片数最多,为35片,与其他种源间差异显著(P0.05),经22、红补4及经18的叶片数较少;聚类分析将19个种源划分为4组,第1组牡丹江综合表现最优,第4组的红补4和坤160等12个种源长势较差。日平均气温与文冠果株高和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日平均相对湿度与地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平均风速与文冠果株高、地径及冠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文冠果优质种源在新疆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经22、1号、牡丹江等19个文冠果种源,于2015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林园所试验田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研究1年生不同文冠果种源的苗期生长特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个种源文冠果被划分为3组,第1组包括1号和牡丹江2个种源,其苗木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较大;第2组包括椅22、经1、经9、红5、坤160、经8、经18、坤182、经17、经22和坤6等11个种源,其苗木长势中等;第3组包括椅7、坤38、经7、经补4、红补2和经20等6个种源,其苗木长势相对较差。其中,牡丹江的株高、地径、冠幅和单株生物量积累均表现最优,分别达88.9cm、0.85cm、55.8cm和155.5g。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和苗期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选择适宜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育苗的优良种源,测定了文冠果24个地理种源种子性状,并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进行不同种源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文冠果种源间种子及苗期性状差异极显著,各性状的重复力为60.1%~98.2%,其中,种宽、种厚和种长的重复力较高,均达到95%以上;种宽与地径呈显著正相关,苗期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海拔与种长、种宽、单粒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日照时间与种厚、苗高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无霜期均与种子、苗期性状无显著相关性;利用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初步选出阜新王府、辽宁海城、内蒙古扎鲁特以及内蒙古奈曼4个适宜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育苗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6.
蓝云杉不同种源试验研究由温室播种育苗和大田移栽后苗期试验两部分组成。通过5个不同种源在温室、大田苗期的生长表现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种源3号生长优势比较明显,但优良表现型是否继续保持,有待后续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砂壤地文冠果播种育苗及大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文冠果的林学特性,从采种、育苗、苗圃整地、播种、抚育管理及移栽、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砂壤地文冠果播种育苗及大苗培育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7,(7):1080-1083
主要研究山西省18个种源地文冠果种子苗期生长性状,每月测定不同种源文冠果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并对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苗高、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文冠果苗高、地径之间差异极显著,表明种源间存在较大差异;对苗高生长期作有序聚类划分,将文冠果高生长时期划为3个阶段,幼苗期为175 d,速生期为175~267 d,生长后期为268~298 d。  相似文献   

9.
包英杰 《新农业》2022,(6):93-94
本文针对文冠果地理种源变异特性和优良种源分选建立相关试验.试验中采用10个地区不同文冠果种源进行技术对比,实现文冠果种源变异特性及优良选种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6个种源文冠果一年生幼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称质量控水的方法设置3个水分梯度,研究了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在不同水分梯度上的水分生理特征及渗透调节变化规律,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不同种源的文冠果幼苗叶片含水量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通过对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种源间抗旱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内蒙乌丹、新疆察县、山西汾阳、河北新华区、辽宁建平、河南陕州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解剖结构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了解其耐旱性差异,为节水耐旱型文冠果种源的筛选以及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的3个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方法设置充足水分W1、正常供水W2、轻度干旱W3和重度干旱W4共4个水分梯度,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文冠果叶片解剖结构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3个种源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旱生结构;与河南种源相比,山西和河北种源上下表皮、角质层以及叶片结构紧密度(重度干旱)的响应能力更强,不同的是山西种源以较厚的叶肉组织,而河北种源以较发达的维管系统和较高的栅海比来响应干旱胁迫。结论不同种源文冠果的叶片解剖结构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山西和河北种源文冠果属于节水耐旱型文冠果种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工栽培的52个文冠果种源分类情况,为进一步育种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研究依据。[方法]本试验通过测定小叶面积、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小叶长宽比、叶缘锯齿数、叶缘周长、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一年生枝条长度及粗度等指标,对52个文冠果种源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结果]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可提取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要描述小叶长度、叶缘周长和叶面积;主成分2主要与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小叶长宽比相关;主成分3主要描述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b。[结论]52个文冠果种源可以分为4个大组,组Ⅰ中含有43个种源,组Ⅱ含有2个种源,组Ⅲ含有6个种源,组Ⅳ含1个种源。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文冠果引种、新品种培育和种质资源的调查及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种子性状和苗期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并筛选出适合陕北地区生长的文冠果优良种源,对26个文冠果种源的7个种子性状、6个苗期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不同种源间的种子和苗期性状有显著差异(P0.05),种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01%~29.79%,除种皮质量外其余性状重复力均达到90%以上;苗高、地径、保存率在种源间差异显著,苗期性状变异系数为17.57%~62.01%,苗高和地径的重复力达到80%以上。种子长、种子宽、种皮质量与海拔呈显著相关,无霜期与种皮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地径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根据苗期性状聚类分析,26个种源可分为3类,初选出适宜陕北地区生长的优良种源为内蒙奈曼、北京房山、内蒙科尔沁3个种源。  相似文献   

14.
能源树种文冠果在黄土残垣沟壑区引种试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黄土残垣沟壑区的典型区域山西省吉县,对内蒙古赤峰、甘肃天水、宁夏吴忠、陕西杨凌、河北保定、山西 吉县6 地文冠果进行种源试验研究,以筛选出适合山西黄土残垣沟壑区的优良品种。对6 个文冠果种源地种子的 出苗率、生理生长特性指标进行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出苗率、1 年生苗木生长量差异显著,且当 年株高随出苗率变化差异显著,出苗率高的种源幼苗健壮,其中吴忠与天水种源种子出苗率最高,幼苗健壮;但2 年生苗木株高增长量随出苗率变化不显著,种子特性对第2 年苗木生长影响较小,环境对其影响加强,天水与吴忠 种源苗木生长快而稳,吉县本土种源显现对环境适应的优势;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苗木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吴忠、 天水、赤峰种源的光合能力较强。本研究可初步判定宁夏吴忠与甘肃天水种源地种子为适合山西黄土残垣沟壑区 的优良文冠果种源。   相似文献   

15.
临洮县党参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临洮县党参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种苗选育、大田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收获、采挖及粗加工等内容,以期为临洮县党参规范化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5个种源的2年生文冠果幼苗为参试材料,在盆栽条件下测定其在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叶片的保护酶(SOD、CAT)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Chl)含量等生理指标; 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大,5个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SOD、CAT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种指标变化幅度因文冠果种源不同而不同。根据抗旱隶属函数值的比较,得出不同种源文冠果的抗旱能力大小依次为: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陕北。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文冠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定植、植株管理、肥水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文冠果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冠果育苗与能源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文冠果的生态习性,总结了其播种育苗和无性繁殖2种育苗方式,并从整地、施肥、苗木栽植、人工林管理等方面介绍文冠果能源林造林技术,以为文冠果在黑龙江省西部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育出适合辽宁地区生长的优良小干松种源。[方法]以从加拿大引进的10个小干松种源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种源3年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进行测定和分析,同时对不同育苗方式进行了评价。[结果]在不同种源小干松温室容器育苗中,3年生苗高平均为0.30 m,苗高最大的是6号种源(0.34 m);地径平均为0.81 cm,地径最大的是2号种源(0.89 cm)。在不同种源小干松露地育苗中,3年生苗高平均为0.34 m,苗高最大的是2号种源(0.52 m);地径平均为1.07 cm,地径最大的是1号种源(1.27 cm)。不同育苗方式比较表明,小干松温室容器育苗在苗高和地径方面均差于露地育苗。[结论]根据苗高和地径的结果,初步筛选出1号、2号和6号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0.
文冠果光合生理日变化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研究不同种源地文冠果的光合生理差异。【方法】利用光合仪(Li-6400)测定了北京、山东、黑龙江等8个种源地文冠果的光合特征参数,并分析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8个种源地文冠果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排序是甘肃(11.84)山东东瀛(11.65)赤峰(10.74)北京(10.26)宁夏(9.93)黑龙江(8.97)青海(7.49)山东潍坊(2.46)μmol/(m2·s)。北京、山东潍坊、宁夏、黑龙江4个种源地文冠果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余4种文冠果均为单峰型曲线。净光合速率(Pn)与生理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文冠果净光合速率(Pn)的主要因子。【结论】8个种源地文冠果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不同,其中,赤峰、黑龙江、宁夏的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WUE)高达3以上,较其它种源更适宜在干旱区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