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说苏木山村林场是一幅山青水秀的彩色图画,那么林场场长董鸿儒则是青翠黛绿的主笔者。他在林场度过了二十六个春秋,付出了汗水和智慧,人们钦佩地称颂他是“苏木山的画家”。为了第一片绿色一九五八年。十九岁的董鸿儒背着行李来到苏木山工作。当时,这里是个护林站,只有两个人,一间半房子。说是护林站,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林木,每逢大雨季节,山洪泛滥。泥沙俱下。面对穷山恶  相似文献   

2.
《吉林林业科技》2010,(6):I0009-I0009
<正>临江市六道沟林场始建于1987年,现有职工169人,施业区总面积57022公顷,立木总畜积3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重点公益林区划面积25976公顷,是一个以管护经营为主的公益型林场。  相似文献   

3.
绿色的事业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我赞美创造绿色的人.赤峰郊区大六份乡乌兰硕村农民岳凤元,就是一个绿色的开拓者.他年轻的时候就迷上了植树,奋斗了几十年,如今已年过花甲,仍然迷恋着绿色的事业。1952年,岳凤元从部队转业回乡务农.他年年抽空栽树,到1964年,在沟湾和房前屋后栽树一千多棵.这个祖祖辈辈在穷山沟苦熬的农民,从自己植树的实践中摸索出一个道理,乌兰硕村穷就穷在光山秃岭干河川上。若把山山岭岭,沟沟岔岔都修上坝,栽上树,洪水下不了山,乌兰硕就有富裕的希望.他白天到队里去劳动,早晚和雨天到山上治山治沟,植树造林.两年,他治理了两条大沟,一个湾子,植树一千八百多棵。  相似文献   

4.
管涔山森林经营局接官享林场从本场实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坚持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原则,在林字上作文章,实施固本工程,近年来绿化了万亩平岭.山、引进培育珍贵树种水曲柳,使林场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接官亭林场始建于1962年,经营面积270O公顷,其中有林地1107公顷,在管涔林局来说是一个比较小而贫困的林场。当改革的春风吹进管涔山的沟沟洼洼时,资金雄厚的林场都争着上项目,办工厂,挣大钱,而接官亭林场树木稀少,资金短缺,有时连工资也发不了,显然没有竞争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林场党支部一班人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林场实际出发,在林字上做文章,走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黄龙山林业局从1953年开始油松直播造林,二十年来,经过多次反复,初步掌握了油松直播造林的规律,取得了一定成绩。如57年瓦子街林场在东山直播的300亩油松,北寺山林场在大岭沟直播的430亩油松,官庄林场57—58年在贺家沟、石板沟一带,圪台林场在新民街、清水沟等地直播的油松都很成功,目前长势良好,已经郁闭成林,有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庄河代家沟有位104岁的“世纪老人”,叫代喜增,他从46岁开始,年年植树,岁岁造林,坚持植树近60年。 代喜增老人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1945年兄弟四人举家搬到了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后大架山屯,在山沟里安家落户,从此代家与大山、树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46岁的代喜增和兄弟们为  相似文献   

7.
集锦     
<正> 湖南省国营双牌打鼓坪林场改革集体山林管理制度,实行林场投资、林农投劳、双方联营、集约经营林农责任山,充分调动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1985年以来林场共投资27万元,集体造  相似文献   

8.
老杨头     
老杨头,是林场的护林员,常年住在山里,今年六十有五,身体硬朗,性格豪放。他对林场的沟沟脉脉了如指掌,对每块林地的面积、树种、栽植时间、株数都一清二楚,人们都亲切地喊他“活地图”。 山弯林畔的那间三角形的窝棚,就是他的家,他的窝。他很爱他的窝,常当着人们的面说“金窝银窝,比不上我的土窝窝”。 秋天,我去采访他,便来到了他称道的土  相似文献   

9.
在人生的旅程上,日月风霜在他身上刻下了55个年轮,而扎根临湘林业事业已整30个春秋。悠悠30载,他把心血和汗水全部倾注在临湘的沟沟岔岔,山山岭岭。从风华正茂到年近花甲,几十年来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求索取,只图奉献,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人们的称赞,这就是现任临湘市林业局副局长愉良宏同志。他1964年于湖南林学院经济林系毕业后,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以发展家乡林业为己任,立志要让临湘无山不绿,有水皆情。他刚步出大学校门,正逢杉木林基地建设初期。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带领一班人爬山头,穿村子,钻荆棘…  相似文献   

10.
在固阳县白彦沟林场,有一位被人称道的林业战士,他就是这个林场达头地作业点护林员李占成同志。李占成今年33岁。十年前,他作为场里的临时工来到这里当了护休员。白彦沟荒凉偏僻,山路崎岖,而达头地更是个无人问津的地方,周围几十里无人烟。从1965年建场到1977年,林场用过不少护林员,但没有一个蹲得住,干上一年,辅盖一卷就走了。李占成一到,人们便议论纷纷,一个生气勃勃的年轻人,在深山沟里能呆几天?过不了一年也会卷起辅盖走的。一年以后,不但李占成没有搬走,达头地又多了一个人。原来是李占成动员新婚的妻子来这里安家落户了。看样子李占成是铁了心要在这里干下去啦。事实正是如此,他在这里一蹲就是十个春秋。小李每天从这个山头跑到那个山  相似文献   

11.
2008年4月12-13日,福建省林业斤在尤溪县主持召开了罗汉山、枕头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  相似文献   

12.
澄城县城郊乡西河村散落在山沟里,这里曾流传着一首悲酸的民谣:“芦苇根、扎的深,有女不嫁西河村;山圪塔、沟岔岔,缺吃少穿愁钱花”。全村人均一亩四分沟壑地,140户人家就有百十座荒山。乡、村两级扶贫政策规定:包山绿化,不取分文,数量不限,30年不变! 村民们听了持怀疑态度,荒山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3.
与白银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站长、高级工程师郭秉堂一起长谈,就如同读一部新书,让人对许多事情有更深的理解。笔者深深地被这位痴心病虫害防治的专家所感染,由衷地敬佩这位从贫瘠的山沟里走出来的汉子。勇做吃螃蟹的人1983年郭秉堂从林业院校毕业后,分配到会宁县林业系统工作。他从最艰苦的林业调查设计、林业技术推广、林木病虫害防治干起,一干就是8年,跑遍了会宁的沟沟岔岔、山山水水。1990年,郭秉堂被调到白银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工作后,面对全市森林病虫害底子不清的状况,一种职业责任感使他坐立不安。1991年至19…  相似文献   

14.
金河林业局是第一个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森工企业.自1980年在达赖沟林场进行改革试点以来,全局制定实施了13种经济责任制、17项营理方案和11项现代化管理办法;1985年在林区首批试行局长负责制,引入竞争机制,大胆探索招标和租赁制;1987年又在深化体制改革上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1980年7月胡士彪从保定农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唐县林业局工作。他二十多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为唐县林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热爱林业,矢志不渝 为了林业的发展,他踏遍了唐县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高山、平谷无不留下他辛勤的身影,全县345个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如数家珍,成为名副其实的“活地图”,唐县林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8月,我从乡镇调到县林业和生态经济局,主要从事造林绿化规划设计和造林工程建设管理。先后参与了县城悦龙山绿化、茹河市民休闲森林公园和全县大造林绿化工作,踏遍了彭阳的梁梁茆茆,沟沟岔岔,亲自参与和亲眼见证了彭阳的林业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看到山越来越绿了,水越来越清了,空气越来越清新了,做为一名林业人,倍感荣幸和自豪。  相似文献   

17.
临江市六道沟林场始建于1987年,现有职工169人,施业区总面积57022公顷,立木总畜积3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重点区划面积25976公顷,是一个以管护经营为主的公益型林场。六道沟林场隶属于临江市林业局,位于临江市东南部,距临江市中心2.5公里;属长白山植物区系、温带针阔混交林,施业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珍贵树种和富含各种营养的山野菜分布广泛,为林地生态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六道沟林场从野猪繁育基地建设到五味子基地建设入手,利用股份制的形式,建成了集种植业、养殖业为一体的生态效益型林场。通过林地生态经济开发,不但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还安置了职工就业。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六道沟林场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从解放思想入手,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先后开展了治理“庸、懒、散”和普法教育活动,有力推动了企业精神文明健康发展;职工队伍团结务实,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企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被省总工会、省劳动社会保障厅、省企业家协会联合授予了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先进单位称号;2005—2007年被白山市委、市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临江市六道沟林场  相似文献   

18.
山乡的呼唤黄河水流经清水河县境内的古河道,一泻千里,滚滚南去。两岸,山峦起伏,沟壕遍布。栅稍堰便是座落在河东的小村庄。解放前,那里每到夏季,山洪暴发,流沙滚滚。冬季,北风呼啸,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条条沙梁都是不毛之地,那时,这里曾流传着一首民谣:“栅稍堰,灰地方,沟沟岔岔沙梁梁,可怜十种九不收,拖儿带女去逃荒。”山村解放了。在党的领导下,山里人开始  相似文献   

19.
他,一个山里干部,朴实无华,憨厚本份,虽算不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但浑身充满了开拓的虎虎生气,带领群众追求绿色永不停步。他,一个共产党员,一心为公,胸襟宽广,无私奉献,十年如一日地竭力为绿染用县山河四处奔波,足迹遍及全县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他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闯出了一条具有困县特色的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的新路子。1989年以来,用县以及他个人多次被评为全省林业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1993年,他又荣获全国绿化奖章。他是谁呢?他04曹忙小,现任用县林业局长。试身手造就一座青山早在50年代初,曹忙小的父亲就曾…  相似文献   

20.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著名的诗句有时并不成立。试想,真正在庐山工作的庐山风景区的管理人员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吗?哪一座山上有多少个沟沟坎坎,哪一条小路能通向山头,整个林区有多少个物种,哪一个树种……他们都了如指掌啊!作为林场人,一个在林场战斗了近20年,从派阳山林场办公室秘书到主任,从副书记到书记,一步步脚踏实地走上领导岗位的林场人,李继昌说得上是最了解林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政研”、“经营管理”、“调研报告”,他把自己历年来的作品结成一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的每篇都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