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应用蛋白质分离、鉴定和定量的技术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学科,与之对应的蛋白质组学技术随之快速发展,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更是在相关领域广泛应用。作者主要就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的定量研究,一些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以及绒毛用羊毛囊研究现状和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绒毛用羊中的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绒毛用羊毛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从第二代测序技术发展起来的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具有不受物种限制、更高分辨率、背景噪音低、重复性高、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遗传育种、癌症筛查、病原检测等各个领域。目前在野生动物疾病预防诊断工作中还没有该技术应用的报道。本文从RNA-seq技术在动物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三个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尽早将该技术应用到野生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中,为野生动物预防与抵抗病原体感染提供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是实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基石。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单细胞分辨率完成组织细胞分型、分析基因表达模式、揭示基因调控关系。文章介绍了3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10×Gnomics、Smart-seq2、Drop-Seq)的原理,阐明了微生物屏障、化学屏障、物理屏障和免疫屏障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揭示动物肠道免疫的细胞异质性研究,以期为肠道健康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猪肉品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肉中基因的表达决定了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从而决定了肉品质,而肌内脂肪(IMF)和肌纤维(MF)是影响肉品质的关键物质。本文主要综述了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研究猪肉品质相关的IMF和MF转录组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转录组学是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研究方法,其中RNA-seq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转录组学日益成为分子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成员。转录组测序技术是转录组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该技术关系着能否高效、准确地识别转录组信息,因而关乎着转录组分析的可行性。基因转录组测序技术的转录组学分析已经在猪、牛等畜种上有所运用,丰富了畜牧学的研究。文章主要对转录组测序的相关概念以及其在猪上的运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动物繁殖在动物种群发展和生命进化的过程中起到群落延续、物种演化、进化变异等至关重要的作用。繁殖是各种生殖细胞的动态变化和互作效应的结果,对生殖细胞动态变化机制进行解析是了解动物繁殖过程的基础。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群体细胞中以单细胞维度深入解读信息,逐步成为解读细胞类群异质性、关键基因筛选、相关通路表达、细胞互作等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的生物学问题的首要选择。目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已经开始从动物生殖细胞的角度对动物繁殖的相关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以此进一步研究动物繁殖的相关过程。因此,本文主要对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相关内容以及其在动物繁殖中的相关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2016年,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合作,加强高山美利奴羊的选育推广,加快肉用(多胎)细毛羊新品种(系)培育进程,强化对示范县的科技培训和示范指导.开展了绒毛用羊舍饲半舍饲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绒毛用羊疾病防控(治)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绒毛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制定绒毛用羊饲草料资源评价利用及饲养标准,进行了绒毛用羊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和产业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当前生物学研究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转录组学的研究更是占据了很大区域。本文针对Illumnina测序对转录组测序的应用前景、发展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对Pacbio测序原理进行剖析,对Nanopore公司开发的MinlON四代测序进行展望,阐述整个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我国绒、毛绵、山羊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绒毛用羊高效繁育关键性适用技术。以狠抓"种"、"繁"为根本,提供优质饲草料与人工种草为基础,随着饲养方式的渐变改善饲养方法,加强羊舍建设与卫生保健,建立完善的免疫体系,确保绒毛用羊安全、高效生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试验旨在解析鄂尔多斯细毛羊胚胎期次级毛囊诱导期形态发生过程中主要细胞类型的分子特征和分化过程。【方法】对采集的3只鄂尔多斯细毛羊(胎龄87 d)体侧部(肩胛骨后缘处)的皮肤样本进行HE染色,鉴定毛囊的发育时期;部分皮肤样本经过混样后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应用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tSNE)分析细胞簇,分别使用胶原Ⅰ型α1链(Col1a1)和角蛋白15(Krt15)鉴定真皮谱系细胞和表皮谱系细胞,并使用皮肤组织不同细胞的标记基因进行细胞类型分析;对测序数据进行拟时序分析,探究其分化过程中差异基因的表达;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进一步验证基因的功能。【结果】HE染色结果发现,鄂尔多斯细毛羊在胎龄87 d处于次级毛囊诱导期。通过scRNA-Seq在胎龄87 d的细毛羊体侧部皮肤细胞样品中获得10 603个细胞和18 704个基因的scRNA-Seq数据可用于下游分析。tSNE分析发现,皮肤组织中共有15个细胞簇;Col1a1和Krt15标记基因鉴定表明,真皮细胞和表皮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拟时序分析构建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真皮/表皮细胞谱系细胞的分化轨迹和基因动态表达图...  相似文献   

14.
15.
毛囊是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独特的可再生器官,其周期性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为了研究毛囊差异基因表达变化情况,文章以内蒙古绒山羊生长期毛囊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方法,检测6~10月皮肤毛囊差异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寻找对绒毛生长及质量具有调控作用的特异表达基因。试验发现,多数差异基因分别在初级毛囊(PF)的7、8月份和次级毛囊的(SF)8、9月份表达;在绒毛生长期的相邻月份中,发现FAM83C、LOC102185501、FYCO1、CTTNBP2NL、C6orf132、KRTAP29-1 和 CRYBG3 7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呈现相同的表达趋势,且在次级毛囊上的表达变化均比初级毛囊滞后1个月。综上所述,次级毛囊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将为绒毛周期生长发育和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Fiber and wool quality not only affects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ashmere goat breeding, but also affects the quality of wool textiles. In recent years, fluff quality has declined with cashmere yield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mproving fluff quality is imperativ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fiber and wool quality is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selection in breeding of goats. The main traits of controlling the fluff quality are quantitative traits. It can be to find the number of main effect genes by quantitative genetics and molecular genetics and to study its growth mechanism and gene expression.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ecent achievements of the quality of cashmere, including the use of phenotypic selec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fluff and finding the genetics of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cashmere, for example, HOX,BMP,KAP genes and pigments, and beginning to fi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target trait QTL and different sequences of SNPs by GWAS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by genotype sele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shmere and provide reference to study the cashmere quality of genetic factors for lat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绒毛品质不仅影响绒山羊养殖的经济效益,还影响绒毛纺织品的质量。近年来,随着产绒量的提高,绒毛品质有下降趋势,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绒毛品质势在必行。绒毛品质是绒山羊育种中重要的选择参数,而控制绒毛品质的主要性状是数量性状,通过数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寻找控制数量性状的主效基因,从而研究其生长机理和控制绒毛生长的基因的表达机制。作者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绒毛品质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通过表型选择来提高绒毛品质,且找到控制绒毛品质性状的HOX、BMP、KAP基因和色素基因等,还有寻找控制目标性状相应的QTL和对不同序列的SNPs进行GWAS分析,通过基因型的选择来提高绒毛品质,这些研究为提高绒毛品质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今后研究绒毛品质的遗传因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绒毛用羊绒毛生长和生殖活动均有周期性,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作为一类多肽类生长因子,参与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增殖分化和抗凋亡过程,在毛囊上皮和真皮细胞增殖分化、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卵泡闭锁和胎儿生长发育等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对IGF系统及其对绒毛用羊的绒毛生长、卵泡发育和闭锁以及胎儿发育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IGF调控绒毛用羊重要性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规模化养殖场在我国也越来越多,在养殖场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根据地理、气候等条件,将各功能区合理的布置对养殖场的发展及羊只的生长繁殖来说至关重要。论文将对北方寒冷地区的绒毛用羊养殖场的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将对养殖场的实际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究中卫山羊羊毛弯曲随生长发生变化的分子机制,挖掘不同发育时期影响羊毛弯曲度的关键基因。试验采集了3只中卫山羊出生后45日龄(弯曲毛)和365日龄(直毛)的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使用WGCNA与GSEA分析找出Hub基因。以P-value<0.05和|log2FoldChange|≥1作为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的标准,45日龄为对照组,365日龄为试验组共筛选得到1 25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包括812个表达上调基因和440个下调基因。基于WGCNA方法分析共得到14个模块,其中黄色和绿松石模块与被毛弯曲表型相关。利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网络,筛选到20个影响羊毛弯曲度的核心基因。从GSEA结果中筛选的被显著富集通路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等参与了毛囊发育调控。综合KEGG、WGCNA、分子网络构建、GSEA分析结果,共同筛选得到基因CCL27、IL7、WNT2,推断这3个基因在调控毛囊发育中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动物毛发弯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