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目标任务 2009年至2012年,全省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超过1900万人,创劳务收入达到1700亿元。到2012年,全省年输转劳动力稳定在5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00亿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71.5万人。试点地区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常年稳定型输转比例达到60%以上,有组织输转率达到60%以上,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超过50%,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武山县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贫困边远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加快推进劳务机构网络化、基地规模化、就业稳定化、产业品牌化、管理规范化建设,被确定为全省劳务输转示范县。去年全县共精准培训务工人员1.89万人,输转务工人员10.82万人,创劳务收入18.6亿元。武山县先后培育了"鲁班建筑工""宁远保安""鸳鸯玉雕师""线娘拾花工"等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劳务品牌,有力促进了劳务输转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精准培训、定向输出的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实施"产业富县"战略,把劳务产业确定为全县着力培育的"四大产业"之一,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铁杆庄稼和支柱产业。经过不断探索与发展,初步形成了"基地—订单—培训—鉴定—就业—参保—维权"七位一体的劳务输出产业化路子,全县劳务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劳务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2010五年间,累计输转剩余劳动力50.6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1.26亿元,劳务产业成为助农增收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劳务输转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之一。西部贫困地区在劳务输转方面存在着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劳务输转规模化程度不高、劳务输转本地化倾向明显、劳务输转人员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建议从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整合培训资源提升培训效果、提升培训的政府服务质量入手,改变西部贫困地区劳务输转的状况,助推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永靖县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技,输转劳务培训等,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2007年永靖县完成生产总值15.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3%;农业增加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4.80%;乡镇企业增加值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533元,比上年增长6.97%。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宁县紧盯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计划和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训促就业,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5.112万人,创劳务收入31.46亿元,劳务已成为贫困农民断"穷根"、摘"穷帽"的主渠道。宁县将劳务经济作为贫困农民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出台了相应服务措施。健全劳务输出组织网络体系,在务工人员密集的河北胜芳、广东东莞等地设立了对外劳务服务站,形成了上下贯通、内外对接、  相似文献   

7.
本刊消息:据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透露,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省促进就业暨农民工就业取得可喜成绩。今年1月份,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62万人,实现劳务输转41.2万人,创劳务收入6.43亿元,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自2004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项目以来,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2007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70亿元,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1178元,占人均总收入的28%。今年,全省预计可转移农村劳动力375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10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450元。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我省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我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对于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产业富民,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培训工作是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培训机构作用,做好农民工培训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制定规划,加强指导与评估,搭建好工作平台.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2010年农村劳务输出人数和收入均呈增长态势,全市农村劳务输出总数达到78.4万人次,劳务总收入达72.8亿元,农村人均劳务收入达3452元.通过劳务输出等增收项目,农民增加了收入,增长了知识、扩大视野、推动了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哈尔滨市阿城区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为手段,以发展主导产业为牵动,以提升服务质量为保障,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和劳务收入的持续增长。2013年,全区转移农村劳动力10.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0%,劳务收入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9%。主要做法是:一、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我们以实施"阳光工程"培训为己任,严把"三关",提升培训质量,全年培训5600人。(一)严把培训准入关。按照省市培训要求,我们严把培训机构和培训主体准入关,成立资质认定组,对申报2013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玉溪市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经过多年的转移和输出,截止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员达25.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8%.然而,在培训和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不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徽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有富余劳动力5万多人,占农业人口的26.50%,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过去,农民外出务工,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识不强,更因长期以来积淀在广大农民心中的“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穷窝”的陈旧观念,增收空间狭窄。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徽县扬长避短,积极梳理引导,下决心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按照“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不断增加劳务培训投入,拓宽用工信息获取渠道,扩展劳务基地,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增加务工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的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劳务输转3.60万人(次),占全县富余劳动力的70%以上,其中:有组织输出1.44万人(次),占40%,就地转移0.46万人(次),其它渠道输出1.7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4.
日前,从黑龙江省农委劳转办获悉,2011年初以来,该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人数稳定增加、劳务收入大幅增长的良好势头。截止2011年8月末,该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22.6万人,同比增长4.2%;实现劳务收入303.9亿元,同比增长20%。  相似文献   

15.
自2004年开始,我县坚持"政府推动、部门监管、学校主办、农民受益"的原则,立足本县毛织企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5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8500人,转移就业率达98.3%,为农民增加劳务收入8.5亿元,打造了1支蓝山编织劳务品牌队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陇南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呈现出规模日益扩大、输转方式转变、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等特征.然而.陇南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还面临思想观念传统守旧、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较低及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等制约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劳务经济发展,提出了以下对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改变农民传统观念;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消除"二元"体制性障碍,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发展地区社会经济,促进就地就近转移.  相似文献   

17.
为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机会,政府各部门应提供政策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带动就业,通过科技培训提高贫困人员技术技能,提高产业收益,发展劳务经济获得工资性收入,实现长效脱贫。  相似文献   

18.
陇原传真     
正临夏州: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据悉,临夏州人社部门紧紧围绕"到2020年劳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劳务品牌培训计划,促进全州劳务输出规模和效益提升。近年来,临夏州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重点工作来抓,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升劳务经济质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临夏州不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07,(4):18-18
2006年,江苏省金湖县戴楼镇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收入达9000多万元.人均收入11000多元。近年来,戴楼镇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到2006年底.该镇共输出劳务人员9316人。举办劳动力技能培训班8期,共培训瓦木工、计算机应用、电动缝纫工共359人.劳务收入已成为该镇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玉溪市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经过多年的转移和输出,截止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员达25.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8%。然而,在培训和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不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