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降波 《福建茶叶》2016,(9):111-112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楼又是茶文化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在茶楼空间设计中,注重对地域文化进行沿袭和应用,有助于提升茶楼设计的典型性和独特性,增强它的整体风格和韵味。设计师要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结合地域文化和民俗特性,进行茶楼空间设计,融茶楼设计的艺术性、文化性和商业性为一体,以实现历史的沿袭和茶文化的传播,并为人们提供舒适优雅的品茗环境。本文着重阐释茶楼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以期提高我国茶楼空间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
水分和氮肥是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中最重要的两个因子,二者存在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等互作关系。近年来,由于灌溉大量用水和氮肥的过量施用,造成了农业水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合理灌溉和施氮以提高水氮利用效率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为全面概括灌溉和施氮处理的作用,本文从小麦植株和土壤两个方面入手,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灌溉和施氮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土壤肥力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评估长期灌溉和施氮处理对小麦生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制定灌溉和施氮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加工过程对茶叶铅和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初制加工对茶叶铅和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加工是铅和铜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污染的程度因工序、作业方式和机具的金属组分不同而异。初制加工的各个工序都有可能使茶叶铅和铜含量提高,其中铜增幅最大的工序是揉捻,铅增幅最大的工序是摊放;随着揉捻压力增大、时间延长,茶叶铜和铅含量逐渐提高。由于加工方式,特别是揉捻的时间和压力不同,导致不同茶类有明显的区别,烘青和炒青的污染程度较重,红碎茶和工夫红茶次之,龙井茶几乎没有污染。茶叶加工过程中铅和铜污染的来源不同,铜主要来自铜质揉捻机,该工序污染的铜约占茶叶加工铜污染总量的90%以上;铅的污染则主要来自尘土,其次是揉捻机中的铅,摊放在不清洁的地上会导致茶叶铅含量成倍提高。因此,保持加工场所的清洁卫生和调整揉捻机揉筒和揉盘的金属组成是降低茶叶加工过程中铅和铜污染的有效途径。另外,对初制加工的茶叶,清除其中的黄片和茶末对于降低茶叶铅含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增施有机肥对番石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番石榴一年两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番石榴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红香1号’番石榴为研究对象,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比较每株增施有机肥2.5、5.0、7.5、10.0 kg对番石榴果实外观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增加单果质量,增大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改善果实外观性状,提高产量,同时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改善果实风味,提高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其中每株增施7.5 kg有机肥效果最佳,与CK相比,第1批和第2批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横径分别增长了32.48%和20.77%、31.70%和33.97%、25.43%和24.58%,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分别提高了14.95%和25.76%、56.58%和57.55%、56.93%和53.23%、40.87%和50.5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25.00%和19.35%,总利润提高了55.46%。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面粉和麸皮中Ca和Zn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富含人体必需营养元素钙(Ca)和锌(Zn)的小麦品种,改善食品营养结构,以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推广品种和部分国内外引进的小麦品种(共112个)为材料,进行了籽粒Ca和Zn含量的测定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选出其中39个代表性品种,对其麸皮和面粉中的Ca和Zn含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籽粒中Ca和Zn含量的变异范围较宽,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面粉、麸皮和籽粒中均存在含量较高的品种。Ca和Zn含量均表现为麸皮中最高,变异幅度最宽,籽粒中次之,面粉中最低且变异幅度也较小,但“面粉麸皮籽粒”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关系比较复杂,并不总是呈显著正相关。品种NP164、青紫1号和荆州D402等可作为提高当地小麦面粉Ca和Zn含量的重要种质资源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稻育种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新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世纪。中国的水稻育种在经历了20世纪的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配套两次革命后 ,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其特色和地位 ,值得决策者和科技工作者深思熟虑。一 .回顾和启迪建国以来 ,我国的水稻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放后至50年代中后期 ,我国通过大规模的地方品种评选和新品种的省间引种 ,普及了高秆良种 ,早籼的南特号、早籼503、陆财号和广场13等 ,中籼的万利籼、胜利籼和中农4号等 ,晚籼的塘埔矮和浙场3号等 ,中、晚粳的桂花球和黄壳早廿日等 ,晚粳的10509和老…  相似文献   

7.
螟虫、锯天牛及白蚁对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受虫害的甘蔗进行产量和蔗糖分测定与分析,并对蔗区甘蔗虫害分布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天牛对甘蔗危害较大,新台糖 22号和新台糖 16号的产量损失达 6.91和 6.39个百分点,蔗糖分损失 2.81和 2.70个百分点;其次是白蚁的危害,产量损失为 3.46和 2.75个百分点,蔗糖分损失 2.27和 2.05个百分点;螟虫的危害稍为较低,产量损失 1.85和 1.34个百分点,蔗糖分损失 0.93和 0.79个百分点,但其危害的面积最大,占蔗区面积 53.73%以上,而且造成糖厂经济损失最大.  相似文献   

8.
农药化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肥料和农药在提高茶叶产量的同时,对茶叶品质的危害也不可低估量。本文通过探讨安溪茶叶生产中滥用农药和化学肥料的相关问题,指出化学农药和肥料对茶叶品质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的严重污染。因此我们给出茶叶无公害发展的方向,即通过生物相克预防害虫,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和施用有机肥料,从而完成生态环境的治理,保证茶园的健康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9.
密度和施肥是影响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密度与产量关系密切,密度取决于品种特性和施肥水平,密度和施肥具有显著地互作作用。在同一适宜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基本上是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达到一定量时,又呈下降趋势。试验认为,只有密度和施肥统筹兼顾,才能保证小麦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0.
烯效唑和三唑酮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增效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烯效唑、三唑酮和烯效唑+ 三唑酮浸种或苗期喷施的结果表明, 烯效唑能有效地调节水稻秧苗的生长, 使苗高降低、分蘖增加。三唑酮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烯效唑和三唑酮协同调节秧苗生长, 控制苗高和促进分蘖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此同时, 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使内源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 GAS 和IAA 含量明显降低,iPA s和ABA 含量显著增加。根据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调节水稻秧苗生长与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明确使内源GAS、IAA 含量降低和iPA s、ABA 含量增加是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