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世纪 90年代起 ,中国开始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开发和利用。转基因抗虫棉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是 Bt基因和 Cp TI基因。这两种基因已被分别或同时导入棉株中并获得了一批有发展前景的转基因棉花品种。中国转基因棉花品种种植面积占棉花总面积的比例 2 0 0 0年到达 30 %。目前在我国所推广的抗虫棉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虫的时空性、害虫抗性、抗虫范围狭窄、抗虫强度差及抗虫棉的安全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寻找和筛选广谱抗虫基因 ,采用特异启动子和诱导表达启动子 ,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 ,加强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管理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强度、持久性、时空性等问题,提出了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采用特异启动子调控外源抗虫基因在棉株体内的高效表达、培育多种类型的单抗品种轮换种植或混系种植、加强抗性预防与治理等措施以提高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和持久性的建议,从而为转基因抗虫棉在新疆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有两种,即Bt基因和CPTI基因.这两种基因现已被分别或同时导入棉株中并得到高效表达、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系).目前世界各主产棉国均有不同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虫持久性、抗虫的时空性、抗虫范围狭窄及抗虫棉的安全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寻找和构建特异高效表达起动子;筛选广谱高效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以及加强抗虫棉的区域种植管理和安全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红  宋庆平 《中国棉花》2001,28(11):5-6
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转基因棉)不仅能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而且减少了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对保护棉田天敌、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因而,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中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由于目前转基因抗虫棉还存在着抗虫范围窄,抗虫强度差,抗虫性的时空差异性及持久性等问题,我们提出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综合运用多种措施,避免或延缓抗虫棉抗虫性减弱;搞好转基因抗虫棉后期棉铃虫防治及棉田其它害虫的防治工作;组建实施适于新疆棉区的Bt棉IPM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利用与市场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利用、抗虫性与抗虫效果、经济性状、产量构成、纤维品质等进行了分析,在特征特性、经济效益、现实意义等方面与常规棉进行了比较,展望了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棉苗生长快、株高较高、果枝较长等营养生长较旺。生殖生长以苏棉6号抗虫杂交种成铃强度最高。在生理活性方面表现为叶片光合强度大,但养分较多的用于茎枝生长。因此在生产上应用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的技术关键是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结铃期养分向棉铃输送  相似文献   

7.
抗虫杂交棉利用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状,又克服了转基因抗虫棉存在的铃小、衣分低、易早衰等缺陷.有效地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实践证明,推广种植抗虫杂交棉是实现棉花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已迅速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棉花面积的1/3以上,并呈继续发展趋势。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对降低棉花用工、用药成本、改善棉花品质和提高植棉效益已发挥了积极作用。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是一个集抗虫、高产、优质于一体的杂交棉新组合。2003年11月浙江省农学会和浙江省农业厅组织省内外有关单位专家,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及其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曲种植面积达到了5260万km^2,其中转基因抗除草剂作曲占77%,转基因抗虫作曲占15%。200l年中国转基因作曲种植面积为150万hm^2,占全球的3%,主要为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作曲安全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倍受政府、科学家和大众的关注,在转基因作曲食品安全性方面提出了和传统食品“实质等同性”的评价概念;在转基因作曲环境安全性方面注重转基因作物本身及基因扩散给环境带来的直接、间接和潜在的影确。国外转基因农作曲及其产品对我国传统农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抗虫棉株行株系抗棉铃虫综合鉴定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抗虫棉自原始材料被导入Bt基因起,经过2~3代实验室严格的单株抗虫鉴定之后,如何进一步鉴定田间量大的各世代转基因抗虫棉株行株系,沙洋农场农科所自1996年起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合作进行转基因抗虫棉的田间选育工作,经过6个世代(海南加代)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一套准确可靠的鉴定方法,对于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从事转基因抗虫棉的田间选育研究工作及棉区引种示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介绍如下:1 苗床接初孵幼虫观察鉴定各材料随机抽取50粒种子,单独播一苗床上(比正常播种时间推迟半个月,保证接虫时气温在2…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由于棉铃虫的日益猖獗 ,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选育成功 ,抗虫棉已成为防治棉铃虫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独特的抗虫机理 ,较高的抗虫性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次数 ,减轻了对环境和水资源污染 ,降低了植棉成本 ,提高了植棉效益 ,转基因抗虫棉已逐渐被广大棉农所接受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抗虫棉不是无虫棉 ,应根据它的抗虫特性 ,进行防治 ,以确保棉花持续高产稳产。1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特性由Bt基因控制合成的Bt蛋白杀虫性较为单一 ,只对鳞翅目害虫毒杀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抗虫棉作为棉花育种上的一项重大进展,受到了世界各产棉国的重视。我国自1990年开始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与应用以来,引起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众说纷纭。本文通过阐述国内外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情况和转基因抗虫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转基因抗虫棉的思路和措施,旨在使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抗虫棉是将能表达抗虫蛋白的基因转入到非抗虫棉中,使棉花具有一定的抗虫能力,其叶片对外源卡那霉素处理不敏感,而非转基因抗虫棉不携带嵌合基因卡那霉素,其叶片对外源卡那霉素处理敏感.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卡那霉素浓度对抗虫棉和非抗虫棉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并将已萌发的棉花种子种植到田间.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虫棉是将能表达抗虫蛋白的基因转入到非抗虫棉中,使棉花具有一定的抗虫能力,其叶片对外源卡那霉素处理不敏感,而非转基因抗虫棉不携带嵌合基因卡那霉素,其叶片对外源卡那霉素处理敏感。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卡那霉素浓度对抗虫棉和非抗虫棉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并将已萌发的棉花种子种植到田间。结果表明,非抗虫棉对卡那霉素浓度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即萌发率和苗期成活率随卡那霉素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而抗虫棉只有在卡那霉素浓度较大时有所反应。因此,棉花种子经适当浓度的卡那霉素处理后再种植,对抗虫棉和非抗虫棉有非常好的筛选作用。1材…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美国玉米、大豆和棉花3种主要作物转基因品种的商业化进程,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和棉花在美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品种的转基因化,2010年已分别达到86%、93%和93%。无论是抗虫、还是抗除草剂、或者是既抗虫又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品种,在美国都大受农场主的欢迎,这揭示转基因技术为农业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分析了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现状,棉花、玉米、大豆都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仅水稻的转基因研究领先于美国。因此,建议积极推进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进程,保持水稻研究的先发优势,加强其他作物转基因研究,并适时商业化,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棉花基因形态互作抗虫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明确了基因抗虫棉与形态抗虫棉杂交,其杂种一代继承了基因抗虫和形态抗虫两种抗虫优势,二者产生互作抗虫效应。既减少了棉铃虫田间落卵量和残虫存活数量,降低了蕾铃为害率,也提高了治虫效果和产量水平,达到了抗虫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稳定发展,农业部要求明确原则和目标,继续深化基础研究,因地制宜发展转基因抗虫棉,同时要求各地加强转基因棉田的害虫抗性治理,推进产业化进程并加强对转基因抗虫棉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选育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因内外转基因抗虫棉育种的现状及国内主要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阐述了转基因抗虫棉安全性评价与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趋势,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棉在推广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潜在经济风险及生态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种植转基因抗虫棉风险的对策措施,为正确评价Bt抗虫棉的生态安全性,制定转基因抗虫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及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发展回顾、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了1996年以来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和种植发展历程;简述了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生产种植、研究进展和种植效果;提出了新疆转基因抗虫棉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